查看原文
其他

蓝天的孩子,黑夜的孩子,我只想成为妈妈的孩子丨平行论坛

联劝公益 CFF2008 2020-08-20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致力于成为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度盛会以“坚守初心、共谋发展”为主题,在榕城福州圆满举行。来自600余家单位的近1500人出席本次年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合作方式,2020邀您共建共创行业生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2009-2019,这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走过的第一个十年。

回顾十年来时路,我们自豪披荆斩棘在推动民间公益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向前;

我们感恩在众多伙伴支持下,汇集社会公众爱心破亿;

我们惟愿不忘初心,不负社会期待,继续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


11月23日,联劝公益联合资助者圆桌论坛、新公民计划在福州举办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平行论坛“区域慈善合作,共促社会融合——基金会如何通过区域合作,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儿童服务问题”论坛,希望在十周年期间,探讨公益行业应该如何发挥影响力,回应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儿童服务与发展问题。




▲诗歌来自于“是光诗歌”


现场,有一首首孩子写的诗,来自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孩子。


在中国,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有1.03亿,每10个儿童中就有4个直接受到流动影响。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并继续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及政策环境下,公益行业应该如何发挥影响力,回应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儿童服务与发展问题?


11月23日上午,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者圆桌论坛、新公民计划在福州举办基金会发展论坛“区域慈善合作,共促社会融合——基金会如何通过区域合作,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儿童服务问题”论坛,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本次论坛邀请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嘉玲、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邱哲、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郑依菁、鸟巢计划发起人丁勇、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壹基金儿童关怀项目主任刘颖凝、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官员梁语刚、资助者圆桌论坛咨询师陈思阳等嘉宾出席,共有超过80位来自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伙伴参与交流讨论。


2019流动人口政策环境的新变化


“2019年发改委的《通知》要求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比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50万以下的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魏佳羽分享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未来有机会在城市落户。


从流动、留守儿童的规模来看,2018年,教育部统计数据中,小学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规模999万,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低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1048万人,也验证了这一趋势。


“流动和留守的身份,往往是同一批孩子,不能割裂地来看这个问题。魏佳羽说。“如果仅仅用城乡二元视角来看待,会忽略流动留守儿童问题背后的复杂性。”


一方面,流动的孩子随时有可能因为升学等原因返乡成为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儿童在镇区学习和生活,县/镇往往既有随迁子女,又有留守儿童。


随着这些新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流动儿童进入城镇,这对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挑战,这也正是公益组织的可以作为的地方。


联劝公益的联合之道


联劝公益自2015年开始关注长三角流动儿童群体。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上海市0-18岁儿童中非户籍儿童占到了总量的67%,江苏省和浙江省有超过150万流动儿童,长三角四地义务阶段儿童数量达到近400万,占全国义务阶段流动儿童总数超过20%。



“这些孩子常常面临居住环境恶劣、家庭压力大、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质量的不足、亲子沟通障碍、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儿童得不到足够陪伴和心理支持等问题,却往往得不到足够关注,成为城市里的隐形人。”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郑依菁说。


联劝公益通过项目资助、公益伙伴网络及能力建设、学术研究交流、公众及媒体倡导、品牌项目发展及行业议题网络建设等方式,与政府、社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媒体、公众及企业共同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


6年来,联劝公益累计支持了53个公益机构,累计直接服务儿童及其家庭61,663人,投入资金近1000万。“这一联合协作的方式,不仅使流动儿童受益,也提升了公益组织对于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加强了行业的合作交流;同时积累了议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对这一弱势儿童群体的关心中来,这才能解决社会资源可持续性的问题。”郑依菁分享到。


来自行业的多元实践


论坛上,来自不同机构的嘉宾也分享了对儿童服务议题各自的实践经验。



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采用“三三制”扶贫的行动模式,以改善低保家庭儿童居住环境为切入点,联合政府、企业、社会这三重力量,提升儿童及家庭综合发展能力,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邱哲特别提到,“儿童需求很多元,协助构建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更要关注孩子的内生动力,从传统的输入型为主转向发展型服务,不断去赋能儿童。公益组织在其中有很多优势。”



鸟巢计划专注于城中村图书馆建设,致力于通过公益图书馆为城中村儿童提供阅读空间和教育文化资源。“鸟巢作为一家草根机构,成立时机构只有792元,如今却在全国推动了13家公益图书馆的落地。”丁勇强调秘诀就是让更多力量一起推动改变,因而机构也在2019年从实操型机构转型为支持型平台。



壹基金分享了贵州省儿童服务站的实践,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支持参与的农村儿童城市社会融入、新型扶贫搬迁社区综合发展创新模式。刘颖凝介绍到,“我们计划在全省354个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逐步建立服务站,为安置区儿童提供安全友好的活动空间及课外辅导、文体活动、安全教育、文化传承、社区融入、心理支持等服务。”



乐施会在全国先后与5家平台型组织合作,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开展流动儿童服务。通过与地区基金会、官方机构和支持性组织合作,建立地区性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促进当地流动儿童公益领域的生态建设;并通过人才培养、持续资助等方式,培育和发展这一领域的专业公益组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则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分享了北京和上海两个特大城市回流儿童的研究案例,“当孩子回去留守,他们会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韩嘉玲教授特别指出,在目前的公益领域中,针对特大城市回流儿童的公益项目较少,因此呼吁公益领域能在未来发展中加强特大城市与回流地公益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来支持回流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年的调查数据指出,在中国,有超过1/3的儿童无法和父母双方共同居住,其中92%是受流动影响的儿童,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陈思阳分享了研究项目《流动儿童社区服务领域扫描》的阶段性产出。她指出,社区服务对于流动儿童的意义不可小觑,服务的受益人群不仅是已经身处城市的流动儿童,其背后则是更多在农村、乡镇留守儿童。如果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有安全、适宜、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将会有更多的孩子父母可以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城市,避免亲子分离。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一起欣赏了同心实验学校学生集体创作的《爸妈在哪家在哪》,并发出了“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共同呼吁。



联劝公益希望,未来当更多父母努力让孩子们留在身边的时候,我们能做好准备,为这些“新市民”及其子女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足够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致力于成为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度盛会以“坚守初心、共谋发展”为主题,诚邀大家齐聚福州,探讨坚守初心之道,共谋未来发展之路。2019年4月3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正式加入基金会论坛组委会,成为2019年度组委会成员,基金会论坛主办机构之一。



· 推荐阅读 ·


精彩主论坛:

黎宇琳:面对复杂环境,基金会除了善心与激情还需要什么?

陈越光:以公益为志业

徐永光:四问中国公益,30年进退如之何?

陶传进:行业发展图谱——一个乐观的视角

德国墨卡托基金会执行董事施瓦茨致辞

民政部慈善社工司一级巡视员李波致辞

2019年度轮值主席机构代表叶周玲致辞


平行论坛:

中国青年报:慈善资产如何保值增值?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大变局中,公益机构如何用组织文化滋养公益人?

我们如何谈论“行业基础设施”?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哪些关键机遇和挑战?

技术+公益,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规模化模式都有哪些?

让金融成为向善的力量!



▲点击上图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基金会论坛合作方式,共建共创行业生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