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死鸟”李骧:赚到钱,才有资格谈“意义”

春晓 交易门 2019-06-08


安徽小伙子李骧拿到美国布朗大学的奖学金时,告诉外公,自己要去美利坚读博士,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费资助。

外公吃惊地说: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你小心被骗了!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骧在安徽亳州蒙城县长大。小县城默默无闻、信息闭塞,仅有的一次上头条是因为明星副县长、相声演员牛群上任。因此,许多人都觉得李骧拿奖学金赴美读博的事情不可思议。

李骧的爸爸是当地高中老师。他还在读高中时,爸爸的学生、一位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哥哥告诉他,搞金融的能去的最牛X的地方,就是“华尔街”。

小学五年级时,李骧曾拿着几千块压岁钱炒过一阵子的纪念币,并因此隐隐对交易萌生兴趣,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知道了美国有个巴菲特,纽约有条华尔街。

虽然当时蒙城县连股票开户的地方都没有。但是听老爸学生一阵忽悠,李骧很想去华尔街。

“要去华尔街,就要先去美国,我家里没钱,自费留学肯定是读不起的。”李骧回忆说。

没钱不要紧,大哥哥给李骧指出了一条明路:上中科大,拿全额奖学金去美国!

按照大哥哥指的路,李骧如愿以偿考进中科大。他目标明确,选了出国率排行较高的“化学物理”专业。



“村长”

 ◆  ◆

“我当时的想法还是比较幼稚吧,就觉得我化学竞赛不错,物理竞赛也不错,但是不是最好的,我可以读个化学物理。”李骧说。

2018年春,上海乍暖还凉,寒风瑟瑟。我在浦东跟李骧喝茶聊天。

李骧领队的蒙玺投资在浦东一栋独栋别墅办公。独居一隅,环境幽静。

他还是娃娃脸,穿着白色休闲套头衫,一副大男孩的样子。他举止言谈,用同行巍子的话说“侠气十足”。聊天聊到兴头上,他声情并茂,甚至忘了一旁烧开的水。

喝着茶,我们聊起他多年前专业选择,李骧说这多少带点“宿命”的味道。

早早确立了进军华尔街的明确目标,从中科大毕业后,李骧申请到美国布朗大学读博士。

仗着中科大四年的底子厚,李骧在布朗基本不怎么认真学习,业余时间都在研究美股。他从看上去最容易上手的“价值投资”切入,煞有介事地做了大半年的模拟盘。

“其实就是买了四五只股票,放在那,天天看,天天找相关消息。因为你在记录自己的收益,会偏好去看有利的信息。你就做了一个动作,买,剩下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创立的巨人网络(GA)上市(私有化后已于2014年退市),李骧为了买这只股票开通实盘账户,交易当天赚了两百多美金。“我当时觉得,读什么书啊,直接做交易去呗。”

但他很快发现,这赚钱模式不可持续,而这次买入巨人网络竟成为他“价值投资”阶段唯一赚钱的一笔。

读博士期间,李骧去布朗大学工程学院蹭课,PRIME项目的老师在课上分析洞洞鞋公司Crocs(CROX)。

这位老师极尽渲染之能事,说Crocs绝对值得持有,早晚超越耐克。他说,要不是自己资金都在一级市场,没有闲钱,否则一定All In。

教授一席课下来,不少学生激动地掏钱“买单”。李骧在35元左右买入CROX,但在32元左右就止损了。他说自己性格比较着急,因此“不停地止损”,原则是“跌5%就砍”。

最后这只股票2008年年底最低跌到一块多。

为了提高胜率,李骧慢慢在交易中加入一些技术指标。有些指标十次有八次都可能赚钱,可就那一两次,就能亏死。

“我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稳定的赚钱。”

李骧尝试去互联网上找答案。“首先得找这个市场上有没有赚钱的人啊,没有就别干了。”

那时没有“雪球”、“知乎”,但是有各式各样的论坛。股票有“理想论坛”,期货有“炒客”。李骧在一个叫钱多多的海外华人论坛和未名空间股票版里找到一位备受网友崇拜、昵称“村长”的交易员。

“村长”在苹果公司股票才几块钱的时候就开始买,并且炒的是炫酷的期权。他平时很低调,不过一旦论坛上有人质疑他或者攻击他,他就把仓位晒出来。

“就是‘你看看老子一天交的手续费,是不是你几年的收入’这种感觉。”

李骧经常问“村长”一些关于交易的问题,“村长”心情好时就回答一两句。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给了李骧许多启发。

同样带给李骧启发的,还有各种跟交易有关的书。他反复读十年前开始看的那本“Market Wizards”,每读一次,体会都不一样。书里面几乎每一个人的风格他都烂熟于心。

就这么一边做,一边琢磨,李骧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路数。



“黑天鹅”

 ◆  ◆

2008年10月,李骧博士辍学,回到中国,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

他本来想做美股的投资咨询。但为了尽快解决生存问题,合作伙伴建议白天做留学咨询,晚上做美股。

李骧很快发现,自己的个性不太适合做留学咨询这行。

“你以为去美国是各种美好,然后我会告诉你去美国的真实情况,本来你是来买我的服务的,我就是能把你说得去不去美国都得打个问号,那你这个怎么做生意呢?”

留学咨询公司运营了几个月后,李骧退出,组建了六七个人的团队,安下心来全职做交易。

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骧一天只睡五个小时不到。为了多赚点,他白天交易中国市场,晚上交易美国市场。

到了2008年年底,李骧开始能比较稳定地赚钱。

李骧在交易室

那时他在美国市场主要做ETF和一些期权的短线交易,持仓大概2到3分钟,每天50个来回以上。碰到出业绩报告的时候,他的期权做得非常频繁,可能一天到200到300回合。

他保持这样高的交易频率,直到2009年下半年美股波动率开始下降。

2009年,李骧用自学的VBA语言,写出自己的第一个统计套利的策略。

“我在做交易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模式,然后用程序去验证,并没有用程序去跑出来。相当于用程序化的信号验证自己的想法,辅助手动下单。”他跟我解释说。

这个套利策略一直到2009年下半年都稳定赚钱。但10月遇到黑天鹅,李骧4万美元的仓位,一笔就亏了快2万美元。

回过头看,那笔单子他持仓大概30分钟。其实如果再继续持仓20多分钟,可能还会赚几千美金。

“但是没有意义,本来自己计划就是持仓3到5分钟的。”

他认为,交易的对错不仅仅是用赚钱亏钱衡量,更要看是否符合交易逻辑和交易计划。

那次“黑天鹅”之后,为了规避不确定性,李骧持仓时间越来越短,慢慢地,他策略越来越稳定,手动交易持仓也在1分钟之内了,尤其是在股指期货上。

2011年,李骧跟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专注程序化交易的私募公司。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程序化交易的策略开发上面。



行情来了

 ◆  ◆

在对许多短线交易员和私募机构来说惊涛骇浪的2015年,李骧“一路计算着各种风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顶峰时期,他估测整个市场不会有50个机构或者个人超过自己的交易量。

在行情最极端的一天,他亲眼目睹身边交易者一天的收入就达到了他爸爸、一位教了30多年书的老师一年收入的1000倍。

大波大浪中,他的心情颇为复杂。

回想起自己刚回国时,从最初美股ETF开始做,后来转战商品,从一张单子做起,每天三位数、四位数地赚。为了多挣点,他夜以继日,晚上做美股,一天最多睡4小时。最后他做到个人成交量占某个期货品种近4%。

做股指期货时,李骧从一张单子“死磕”开始,到连续超过三四年前自己内心的几位偶像。此中的滋味和辛苦,只有他自己清楚。

“有些人看到了我稳定赚钱的一面,就觉得这一行赚钱太容易了,义无反顾地跳到了交易大军里。又或者有人看到我爆出大幅亏损的单子,就得到了‘交易这个行业不管所谓多牛的人,都无法稳定盈利’的结论。”他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比较极端,不符合事实。

李骧讨厌媒体上那些“一夜暴富”的夸张宣传,认为大部分人只看到了结果,但不知道交易者为每一个策略背后的细节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特别是对于频率较高的交易方式,市场非有效性的点就那么多,池子就这么大,竞争者的能力都在提升,所以交易者拼细节都拼得非常狠。

“比如CTA策略,就像Calmar 3.5跟Calmar 3和Calmar 2.5区别在非专业人士眼里其实不大的,可能就只有那一点点区别,你就得耗很多很多的精力,但是最终投资人还是看你赚钱还是不赚钱,赚多少钱。”

李骧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每个人做出点事情,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承受的压力不是局外人所能感知的。

2015年9月,就在李骧认为自己总算成长为交易短线细分领域表现不错的选手,给家人和伙伴建立着“想象着的城堡”时;就在他踌躇满志,计划着要“征战美国、出海日本”,想象着要跟美国的Steve Cohen、Paul Tudor Jones或者日本的B.N.F.(小手川隆)这样的顶级高手过招时,一切都被完全打乱。

接下来的2016,随着政策上的限制接踵而至,股指期货流动性大幅缩水,进入漫漫贴水之路,对很多股指期货高频类交易策略,以及对冲Alpha类策略都是重大打击。

“自从算得上稳定盈利以来,我们就没有碰到如此大的挑战。”李骧说。



低潮

 ◆  ◆

单单从抗压性这条标准上来说,李骧认为大部分人并不适合做交易。因为压力和挫折感无处不在,这几乎是交易者的“人生常态”,但这样的强压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承受。

“不管是主观交易还是程序化交易,看上去似乎非常美好,但是其实它是把人生的痛苦极大程度地压缩了,需要你在短时间内把很多痛苦集中尝试,以致于很多人开始怀疑人生。”

李骧从美国回国的第二年,在交易的创业路上遇到瓶颈。他也曾萌生回美国读个书,再走机构职业化发展念头。

然而也许是天命,在准备考GMAT的时候,李骧读到关于Fixed Mindset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Growth Mindset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篇文章。他猛然意识到,自己放弃交易这条路,回美国去读书,是在逃避问题。

“我们选择逃避,是选择向后看。向后看似乎没有了问题,因为问题被我们避开了。”李骧说。

他打消了回美国的念头。留在上海全心全意做交易。碰到新的问题,就不断去解决。

2015年股指受限,李骧和团队立即决定开发新的商品高频策略。预测到期货的波动率下降,他们又开始研发股票。

新策略并非一帆风顺。最近大半年,他深刻体会到由于结构性、周期性等原因,“第一梯队”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遇到“各种难”。

在市场好、很好做的时候,他享受赚钱的快感,不好做的时候,他就韬光养晦,寻求技术突破。“关键是在低潮时提升自身的硬实力。”

这几年,李骧有种强烈的危机感。他入行算早,但自认影响力比不上很多同业。

在细分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可能国内数下来也就5到10个,他说自己能排到前十或者前二十,属于“1.5梯队”。而且这个梯队里很多人入行还比自己晚。

有时,李骧感觉得自己的人生状态很像高频交易。“过得也不差,波动率很低。但是,任何一个伟大的东西和你不相关啊。”他觉得,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环境里,如果真不能在行业里做点成绩,心里是会憋屈的。

成为一名全职交易员后,有人问李骧:“这种聪明脑袋,不去做点对人类进步有益的事,专注怎么合法地把钱从别人口袋放进自己的口袋,不觉得有点惭愧吗?”

李骧斩钉截铁地说:从来没有惭愧过。

“交易的本质是管理风险。我认为我们是在提供一些服务,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给我们一些奖励。高频可不是在做违规的事情,我们每成交一笔单,有仓位暴露,我们就在承担着风险,我们就让这个风险分散到每一笔交易里面。”

有人认为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放大了市场波动率,李骧并不认同:

“去看美国市场,美国市场80年代什么波动率,90年代什么波动率,最近呢?美国市场波动率的降低和量化的兴起有关,我们可以统计啊,我们说话总要有依据,你拍脑袋说量化怎么怎么样,我这个是绝对不认同的。”

作为交易者,李骧天然地喜欢波动性。但是2015年发生的事情,让他意识到极端的波动性是伤害这个市场的。

虽然交易员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但那种行情并不能持续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而2015年透支的波动性,现在整个市场还在偿还。”



不死鸟

 ◆  ◆

回国创业这几年,除了交易上不断进化,李骧开始学习怎样管理团队,怎样拒绝别人,怎样认识并尊重合作者的价值,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里生存。

以前他会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是靠天吃饭、是靠本事吃饭的。但现在做了资管,还是觉得有点“靠天”吃饭。毕竟夏普率3的策略也是“有经营性风险”的(比如客户大额赎回、杠杆太高等经营性因素,还可能叠加股灾、熔断、贸易战等外部黑天鹅事件)。

“整个行业都难的时候,我好一点也没有太多意义,不能说别人亏了五个点我只亏了两个点你就得感谢我,不是这样的。”

2017年,他自认为收益率做得还行。但好多CTA策略资金是下半年才接的,上半年好歹有点行情,下半年10月份后就特别差,“很难很难”。

和所有的创业一样,交易没有一条设计好的路,没有一招制敌的交易方式。

虽然有些针对个别品种的交易招数看起来可以稳定盈利,但李骧认为这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交易,最多算个“小手艺”。

“交易说大非常大,大到没人敢说自己懂交易,说小也很小,最适合交易的点位就那么几个。”

而在李骧看来,交易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统计之上。比如高频策略最根本的核心有两点:第一、资金高周转率高;第二、强统计意义。高周转率意味着高收益率;强统计意义意味着高稳定性。然而市场会不断进化,统计出的概率并不能严格预示未来的预期。

所以交易员不断进化尤为重要。

每次亏损,李骧会不停去思考自己当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在这交易,为什么亏这么多,市场中其他参与者是什么状态,什么因素导致的。这种思考“很赤裸、也很残忍”。

做交易这几年,李骧有两个明显变化。

第一是他变得比较“悲观”。

2015年大牛市,一次在盘中,他破例在微信号推送消息,预测大概有爆跌,劝大家清仓。当天跌停,但听者寥寥。这让他有些失落。他感觉个体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有时哪怕知道什么会发生,也阻止不了。

第二是他身体不太好。高度紧张时,身体会不知不觉保持一个姿势不变。而无止境的加班会加剧这种僵化。他最近开始恢复锻炼,他跟同事说:“我希望和你们一起合作,我也希望你们效率很高,包括该加班的时候加班,但是不要为我卖命。”

李骧用圣斗士一辉当自己的微信头像。一辉在圣斗士中拥有“不死鸟”之称。他不管多少次陷入死境,都能重生,并且更加强大。

当年决定博士辍学、离开美国前,李骧跟导师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

他为自己不能继续PhD学习,“为科研献身”,对导师表示歉意。

导师挥挥手说,自己爷爷当年从德国来美国当矿工,自己儿子现在是职业摩托车赛车手,都是自己的选择。导师为儿子感到自豪,因为“人最大的意义,就是尊重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

加班加到腰酸背痛时,李骧常想起跟导师的那场对话。但他明白,自己需要在交易场上长久地活下去。

“首先赚到钱,才有资格谈意义。”

*交易门实习记者苏力对本文亦有贡献。

多看一眼

能用加法赚钱,我绝不用乘法

我希望优秀的程序员跟着我干都能实现财务自由

干货 | 高频交易在怎么挣钱?

“弄潮儿”袁骏:正该乘“风”破浪时

*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 陆挺 | 许韬  | 巍子 | 土匀 | 闫安 | 张文 | 章友 | 马麟  | 马文亚 | 李轶睿 | 朱武 | 蒋敬 | 王辰 | 波特 | 陈韵 | 国泰 | 陈理 | 袁骏 | 徐英武 | 蔡华 | 但斌 | 神男 | 诸葛 | 徐东升 | 曹磊 | 朱晓军&邓海峰 | 吴悦风 | 小齐 | 洪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