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拿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最近光明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火了。
原因是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作者张曼菱的亲身记载。

张曼菱,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职业作家。代表作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涛声入梦》等。


我是感恩中医的,中医曾救活弱小无助的我。我和家人都不知道那位郎中的姓名,但那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今生是挂在我的心里了。


我父母自由恋爱结合,喜得爱女,然不到一岁,婴儿患上急症,民间叫“抽风”。小人儿痛苦抽搐,口吐白沫,十分危重。父母都是“新派”人物,立即抱着我送往法国人在昆明开办的甘美医院。


后来我看史料,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是“非到疑难重症时,才进这家医院不可”的,因为它收费高昂,床位不易得。而濒临死亡的我,却被甘美医院宣判“无望”,放弃救治。


父亲请匠人来家,为我量身定做小棺材,以尽对这个小生命最后的爱。


家里“叮咣”响着木匠作业的声音,里屋躺着奄奄一息的我。忽然门外传来摇铃声:“谁家小儿惊风,我有祖传秘方……”这一刻,恰似《红楼梦》。


奶奶急奔出门,拦住了那个游方郎中。如果不是到了无门可投的地步,我父母是不会让一个路人来医治爱女的。游走四方的“草医”,是连门诊铺面也没有的,正如此次在武汉参与抗疫的“游医”。


我曾多少次想象当时的情形:一个衣着潦倒、面目沧桑的江湖郎中走到翠湖边的黄公东街富滇银行宿舍,一幢气派的法式洋楼前,挺有底气地“喊了一嗓子”,而后拘谨地走进我家,到小床前看这垂危婴儿,从行囊中取出四粒黑色的大药丸,吩咐每粒分成四份,以温开水服下。


奶奶喂我,父母任之,不存希望。撬开小嘴,第一份咽下,我停止了抽搐。母亲说,当时还以为“完了”,仔细一看,是宁静了。按时辰,将第二份服下,我睁开了眼睛,骨碌骨碌四处看。四粒药丸没有吃完,我已经能辨认亲人了。父亲拎起小棺材出门,送到一家医院的儿科,捐了。


在那个年代,凡是有点知识和家底的人,都以去西医医院为上策。而我,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光明日报|2020年2月28日 15版


 
这段跌宕起伏、生死一线的经历,在这个普遍认为中医只能调理身体的时代,不仅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中医药的伟大,更让无数曾真正受益于中医的人热泪盈眶。

目前在武汉一线抗疫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也分享过一个类似的案例。
我个人认为,中医治疗急症的效果不亚于慢性病,中医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慢性病,而在于急症
中医治慢性病也好,治危急重症也好,都是要辨证精准,而急诊更考验医生的果敢,难度大,但并不能就说效果不大。
刘清泉院长(右三)

刘清泉告诉记者:
10多年前,我曾治疗一个濒临死亡的80岁老太太。她当时心跳已十分微弱,似有似无,用红参急煎,掰开老人的嘴巴将药灌服下去,大概三五分钟的时间,老人的脸色转过来了,眼皮动了一下,脉搏逐渐有力。
大剂量的人参、附子,用对了,确有良效。

这件事情众人都感到吃惊,也使我重新认识中医药的力量。

 

张伯礼院士(左)和刘清泉院长(右)


 


中医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治疗有奇效,并非个例。


除了大家目前已经熟知的李文亮医生的三个同事,接受西医治疗,已经不抱希望后,被张伯礼院士和刘清泉院长用中医药,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


最近武汉一线抗疫医院,也流传出一段视频:


2月15日,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邹旭教授一行至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一区开展中医查房时,刚好遇到一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气促、烦躁,呼吸困难,病情岌岌可危,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了解病情后,邹旭教授立马取出针灸针,在患者双下肢的两个穴位施针。10余分钟后患者逐渐安静下来,生命体征渐趋稳定,患者从鬼门关逃过了一劫。

一起参与抢救的西医同行表示: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难以相信!

很多原本不信中医的人,在疫情中也逐渐被中医的疗效折服。

2月13日,武汉汉口医院。一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阿姨,原本不信中医,觉得中医药喝了几个月后才能见效,但在服用了两剂中药就出现了惊人的效果;导致她甚至舍不得喝剩下的药,怕喝完了之后没有了…

后来查房的中医来看阿姨,解决了阿姨的后顾之忧,保证阿姨有中药喝,阿姨才按时吃药。阿姨很是感动,对中医一个劲儿点赞,竖起大拇指。


最近湖北日报也报道了一起“从不信中医到被中医折服”故事。

43岁的李女士到江夏方舱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最初医生给她吃中药,她是拒绝的,还说:以前从未服用过中药,这次这么严重,光喝中药不输液能好吗?

让她观念有颠覆性改变的是一个不起眼的敷贴。

由于高烧迟迟未退,医生在李女士的大椎穴上,贴上了温灸贴。听说可以疏风解表,对自己也无害,李女士半信半疑地接受了。神奇魔力竟然在第二天出现了,体温真的降了。从那以后,李女士决定做个听话的病人。



医生开的“2号方”,李女士用开水一冲,一股脑喝下去;护士们带着大家练习八段锦,她也跟着一板一眼地学起来。身体通畅了、情绪也没有以前焦虑,李女士在心里不由得暗暗佩服起中医来。

“我的体温已持续8天正常,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医生说很快就能出院了。”李女士一脸喜悦,“从来没想到,真的是中医治好了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刘学政说
一个个好起来的活生生病例让大家真切感到中医不是慢郎中。部分患者一开始觉得服用中药起效慢、延误病情,现在都改变了观念。

……

中医药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曾经饱受灾难,但正在不断受到重视!



注:以上图片内容转载自【党建网微平台】

 

中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扶持!

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更是明确规定:

2030年前,要把中医药普及。不仅要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还要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央视|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

中医振兴是需要过程的!

但当中医药教育从娃娃抓起后,当中医药真正地走进校园后,当学习了解过的孩子长大后,笔者相信:

再也没有谁能遮挡中医的光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感恩阅读,随喜分享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健康环保的高科技 超氧纳米微气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