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西藏生死书》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上)
愿此书能成为生者
濒临死亡与亡者的解脱指南
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助益
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之旅
中阴在藏文中称为Bardo,是指“一个情境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Bar的意思是“在……之间”,do的意思是“悬空”或“被丢”。Bardo一词因《中阴闻教得度》一书的风行而闻名。这本书自从一九二七年首度译成英文之后,就引起西方心理学家、作家和哲学家的广大兴趣,已经销售几百万本。
《中阴闻教得度》的英文书名是《TibetanBookoftheDead》,是由此书的译者,美国学者伊文思·温慈博士模仿著名的《埃及度亡经》一书而成。它的藏语意思是在中阴阶段透过听闻教法而得大解脱。中阴教法非常古老,见于《大圆满密续》。这些教法的传承,可以直溯到人类上师之前的本初佛(普贤佛),他代表着绝对的、赤裸的、如天空般本初清净的心性。《中阴闻教得度》只是莲花生大士所传广大教法的一部分,由十四世纪的西藏行者卡玛林巴公诸人间。
《中阴闻教得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好书。它是死后境界的旅行指南,要由上师或善知识对一个人在临终时或死后宣读。西藏人认为有“五种不必修禅定而仍然可以证悟的方法”:一、见到一位伟大的上师或圣物;二、佩带经过特别加持而上面有神圣咒语的曼达拉;三、尝到由上师在特别修法后所加持过的甘露;四、死时记得意识的转换(颇瓦法);五、听闻某些甚深教法,如《中阴闻教得度》。
《中阴闻教得度》是为修行人或熟习其教法的人而撰写。对现代人来说,很难深入其堂奥,同时有很多如果不了解其背景就无法回答的问题。有些教法是修持《中阴闻教得度》的关键所在,并未写成文字,只由师徒口耳相传,如果不了解这些,便无法充分认识和使用这本书。
西方人透过《中阴闻教得度》已经对这些教法有些认识。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将从广泛而深入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教法。(P124-P125)
由于《中阴闻教得度》的风行,人们通常都把中阴与死亡联想在一起。不错,西藏人在日常用语中,都以中阴指死亡和再生之间的中间状态,但它还有更广、更深的涵意。在中阴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让我们看到佛陀的生死知识是多么精深博大;如果能够从觉悟的角度彻底了解我们所谓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两者是多么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这就是四种中阴:
·此生的“自然”中阴
·临终的“痛苦”中阴
·法性的“光明”中阴
·受生的“业力”中阴
此生的自然中阴,包含生与死之间的整个过程。以我们目前的了解,这个时段似乎不只是中阴、过渡期而已。如果我们加以思考,并把它与漫长的业力历史比较之后,就可以知道这一生的时间,事实上是相当短暂的。中阴教法特别告诉我们,此生的自然中阴是准备死亡唯一而且最好的时间。其方法就是熟悉教法和稳定修行。
临终的痛苦中阴,从死亡过程的开始,一直到所谓“内呼吸”的结束为止;最后是死亡时的心性显露,我们称为“地光明”。
法性的光明中阴,是包含死后心性光芒的体验。“明光”或光明将会展现为声音、颜色和光能。
受生的业力中阴,就是我们通称的中阴身,它一直持续到我们投胎有新生命为止。
界定和分别每一种中阴的是,它们都是间隔或时段,其中特别呈现觉悟的可能性。在生和死的过程中,解脱的机会持续不断,中阴教法则是让我们能够发现和认出这些机会,并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工具。(P125-P126)
中阴有一个核心特点是:它们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时段。就拿此生为重要例子吧!当四处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四分五裂。由于接触不到和阔别我们自己,我们就变得焦急不安和常常胡思妄图。一个小危机就会刺破我们赖以隐蔽的策略气球。一个疼痛的时刻,就可以告诉我们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和变动不居。生活在古代世界,就是生活在显明的中阴界;你不用等到过世才会经验到中阴。
目前已经洋溢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在我们死后会变得更加重大,更增强烈;诸上师告诉我们,死后的清明或混乱要「乘上七倍」。
任何人只有老实地看看生命,就能够发现我们是时常生活在一个悬疑和含混的状态中。咱们的心,总是在混乱和清明之间进进出出。假如我们始终处于混乱之中,那至少也算是某种明白。让我们对性命真正觉得怀疑的是:固然混乱,有时候却又非常清明,这就显示出中阴的意思:处于清明和混乱、迷惑和智慧、肯定和不断定、理智和猖狂之间的一种连续性、令人泄气的游摆不安。就像我们此刻一样,智慧和凌乱在我们的心中同时生起,或是所谓的「俱现」。这表现我们常常面临二选一的状况,而所有都决议于我们如何抉择。
这种持续性的不确定状态,兴许会让一切变得丧气而了无愿望;但如果深入一层去看,你将发现它的实质就是会产生间隔,在这空间有许多转化的机会正在不断涌现--如果它们能够被看到和掌握的话。
因为生命只不过是生、死和过渡期的永恒流动而已,因而中阴经验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上,变成我们心理构造的基础部门。不外,我们总是忘却了中阴和它们的间隔,因为我们的心从一个所谓「详细」的情境进入下一个情境,习惯性会疏忽一直在发生的过渡阶段。事实上,诚如中阴教法所说的,我们每一个时刻的经验都是中阴,因为每一个思维和每一个情感都是由心性中产生,而后有回归心性。中阴教法使我们发觉,特别是在强烈改变和过渡的时刻,我们那宛如天空般的、本初的心性将有机会浮现。
让我告诉你一个例子。请想象有一天你放工后回家,发现府上的门被橇开,吊挂在铰链上。你遭窃了。走进屋内,发现你的财产全都不见。你整个人僵住,被吓得目瞪口呆,扫兴之余,你疯狂地想,到底失去了哪些东西,然后你那颗狂乱冲动的心被吓住,思路消散了。有一段忽然、深沉的安静,几乎是一种快活的经验。再也不做挣扎,再也不尽力,因为这些都杯水车薪。当初你只有废弃,别无取舍。
所以,前一刻你损失了可贵的货色,下一刻却发现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宁静状态中。当这种经验发生时,不要立即急着寻找答案。你应停在那个安静的状态中一会儿,让它成为一个间隔。如果你确实安住在那个间隔中,往内心观照,你将瞥见觉悟心的不死性质。如果在此生中,对这种间隔和过渡所能供给的转化机会能变得更敏感、更警惕的话,那么我们内在里就能对死亡时将发生的更强大、更不易把持的状态做更好的准备。
这是异常重要的,因为中阴教法告诉我们,心在某些时刻比平凡来得自在,在某些时刻来得更有力,在某些时刻会有很强盛的业力可以转化和转变,而最热潮的就在死亡的时刻。因为当时精神被摈弃了,我们有最大的解脱机会。
无论我们的修行工夫有多好,我们还是受限于肉体和它的业。但在死亡时,我们从肉体中取得解脱,就有非常好的机会去实现我们的修行和生活目的。即使是一位已得最高证悟的上师,也是在圆寂时才有毕竟解脱,这称为般涅。那就是为什么在西藏传统里,我们并不庆祝上师的诞辰,我们只庆贺他们的圆寂终极觉悟的时刻。
我在西藏的孩提时代及成长的岁月中,听过许多故事,描述大修行者或甚至名义看来好像很平常的瑜伽士和俗人,死得很令人讶异和富有戏剧性。他们一定要等到最后的那一刻,才会展现证悟的功夫,以及他们体现教法的气力。
中阴教法源自古老的大美满密续,它提到有一只神话中的鸟,名叫金翅鸟,一诞生就已经发育完成。这种影像象征我们的天性,原来就是完善无瑕的。金翅鸟的子鸟,在蛋里就已经羽毛饱满,但在孵蛋之前并不会飞。一直要等到蛋壳决裂,它才干够冲出,一飞冲天。同样的情理,上师告知我们,佛性被身体暗藏,一旦身材被舍弃了,佛性将大放光亮。
为什么在死亡时如斯充斥机会?这是因为当时心的本性,地光明或明光将会自然显现出来,既广大又绚丽。如果在这个要害时刻,我们能认得出地光明,将可失掉解脱。
除非你在世时能够透过修行,对心性确实熟悉,否则你还是无奈解脱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西藏的传统里,一个在去世时解脱的人,被认为是在这一世解脱的,而不是在死后的中阴解脱的,因为对明光的主要认识是发生在这一世。这是大家必需了解的一个要点。(P126-P129)
文字转载:西藏生死书读书会 音频来自大藏经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愿此功德种善根
累世怨亲同沾恩
由斯解脱诸苦恼
共证菩提度有情
《佛陀传》电子书目录,生动详细记录佛陀的一生 【收藏】《佛陀》电视剧全集:国语版+原音版(全54集) 《心经》电子书目录-星云大师讲 《内观》有声书丨目录 《了凡四训》有声书 | 目录 一行禅师:微笑面对惯性能量
一行禅师: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幸福来源
用此法调理,80%以上的癌症病人能康复,但有福气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和重生(为自己的亲友,转起)
太神奇了:一泡就干净,73岁的他打造了这款洗衣利器,颠覆了4000年的洗涤历史 他得了怪病,查不出病因治不好,医师做梦得方法,结果奇迹出现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