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先生:前面的路,留宽一点给别人走

点击关注 ►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4-09-03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指出来中国文化力戒的事。他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一个人随便批评别人不对的地方,有没有想到后果?这是告诫我们注意个人的基本修养。我们人常常喜欢批评他人的不善,就是背后说人,那是很平常的事;似乎生了一张嘴,背后不说人的短处,就要生锈似的。所以古谚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两人相遇,必定说到第三人,如不说到第三人,好像是无话可说,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但是,最坏的是,只说别人不好的一面,绝对不说别人好的一面。所以中国文化的课外读物,例如《太上感应篇》等,都主张应该“隐恶扬善”,那是自幼至老毕生奉行的修养。当然,如果过分了也容易发生弊端,要做得恰当。


孟子在这里提出来,说人家的不善要考虑到这种话的后果。他只说了一个大原则,此之谓圣人之言,这个原则就如《圣经》一样,可以从各方面去看、各方面去解释,都有理,都可发挥。例如在背后随便说别人一句话,有时候会影响那个人一生前途;而说话的人造了莫大的恶业仍不自知。当然未来的报应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后患。


唐代的武则天,不幸当了皇帝,她用的宰相非常好,连她自己也怕那些宰相。武则天在私生活方面,有许多人攻讦她,且不去管是非真相如何,可是在公的方面,大的方面,以及政治上,她却有很多好的作为。


她的宰相狄仁杰,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大臣娄师德,被人称为是“唾面自干”的人,由于他这种修养精神,和西方宗教耶稣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是一样的。


在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商谈完政事以后,问道:“现在朝廷中,哪一个算得是最好的人才?”狄仁杰说:“我一时还想不出来谁堪称最好的人才。”武则天说:“娄师德是人才,他最有眼光,能够识人。”


狄仁杰与娄师德曾经同在一个衙门共事,就看不惯娄师德那种唾面自干的作风,所以他对武则天说:“娄师德怎么够得上识人?”狄仁杰表示反对之后,武则天说:“他怎么还不能识人?你当宰相,就是他推荐的啊!”这一下,狄仁杰的脸色都青了,受了人家的大度包容,自己还不知道。娄师德不但从来没有对他表示过,而且他当了宰相以后,娄师德成了他的部下,看到他还要行礼。现在自己反而说娄师德不识人;真正不识人的,却正是他狄仁杰自己。所以在武则天面前,怎么能脸色不发青啊!此外,宋代的王旦与寇准之间,也有类似的故事,于此不赘。


所以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历史上类似狄仁杰的故事相当多,读到武则天与狄仁杰的这段对话,突然想到《孟子》中的这句话,不禁为狄仁杰流一身冷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因此,我主张今日的青年,欲读古书、谈修养,必须经史合参,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读史书。如果只读经不读史,就会迂阔得不能再迂;倘使只读史而不读经,那就根本读不懂历史。历史上这些事迹,给我们太多的经验和教训了。


孟子接着再表达孔子的修养,孔子总是留一点路给人家走的,凡事不会做绝。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吴大有,程颐、程颢兄弟,以及周濂溪等理学家,还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邵康节。其实邵康节和苏东坡兄弟是好朋友,和程氏兄弟也是好朋友,而且是表兄弟。可是程氏兄弟以及那些讲理学的迂夫子们与苏东坡之间,相互都感到头痛,不甚融洽。当邵康节临终快断气的时候,程氏兄弟去探病;此时苏东坡也突然来了,而程氏兄弟却吩咐家人不让他进去。当时程氏兄弟问邵康节有什么遗言,邵康节见程氏兄弟学问修养如此好,而度量还是狭隘,由于邵康节已不能说话了,只举起双手来,而掌心遥遥隔空相对地比了比。可是程氏兄弟还不懂他比手势的意思,问邵康节可不可以说明白一点。邵康节到底是有修养的人,提起元气来,对他们兄弟说:“前面的路,留宽一点给别人走”,这就是人生的道理。


孟子也是以同样的道理,说了“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后,接着说:“仲尼不为已甚者”,孔子对人的做法,总是留给别人一个转圜的余地,绝不把人家逼到墙角转不了身。孔子教人不做绝、不过分,凡事都有所谓“有余不尽”之意。


——南怀瑾先生《孟子与离娄》


 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1或 ynmx87




本文源于公号恒南书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