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寒露,养生要点!为了家人赶紧看看!值得收藏!

感恩关注👉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4-09-0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此时天气变凉,树叶转黄,昼夜温差增大,天凉干燥,最易生病,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 丨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人大水为蛤 丨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丨《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 露 养 生


1、衣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脚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记住,“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可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


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2、食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但对于健康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


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山药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3、住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4、行


寒露时节,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5、情


在情志方面,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易使人顿生凄凉伤感之情。此时如能携亲伴友,寻觅佳处登高,实为舒心良方。


当远望那一派深秋景象,白云红叶,浅霜若银,苍山如黛,令人心旷神怡,胸怀高远。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上香山,赏红叶 |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观赏枫叶,最为著名的当属北京的香山红叶,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



登高,赏菊 |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


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顺应时令,道法自然,修养身心,人生的旅途,必将满载收获与喜悦!


美文



寒露一到,最迟的鸿雁,也急急地从北方飞了过来。一两只失群孤雁的鸣叫,把一座又一座村庄从睡梦中惊醒。


奶奶拍拍围裙上柴草的碎叶,掀开锅盖——早饭已经烧好。“寒露种麦正当时。”吃过早饭,天还没有大亮,爷爷牵着牛走在前面,父亲扛着犁和轭跟着。妈妈肩上背着一袋子的麦种,手里拎着圆篓。孩子们舞着九齿的钉钯打打闹闹,蹦跳着往前。乡间小路上的草叶长得十分的茂密,上面浓浓的露水,很快就把孩子们的裤腿衣衫打湿了大片。妈妈在后面喊着,要他们当心:到了寒露节,露水落在身上太重了,会肚子疼。


《周书》上说:寒露,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古人看到黄雀千百成群地飞往大海,在海面上一番盘旋飞舞之后,消失了,不见了,然而不久,却在海里发现了与它们纹路相似的蚌蛤。于是认为黄雀变成了蚌蛤。“雀化为蛤”虽然只是古人的一种诗意想象,然而这一想象,却像是对“归隐田园”的一种隐喻。


——节选自申赋渔《光阴》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1或 ynmx87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竹盐复合调味料 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