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了凡四训》经典八句,读懂受用一生

感恩关注👉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4-09-04




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人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福分也要自己去求才能得到。福是什么?富贵、长寿、康宁、好德、善终。


日子总是这么忙碌,大家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奔走。各种无常总是突如其来地捉弄我们,老人生病了,亲人住院了,我们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就如一片漂流在汪洋里的树叶,孤立无助,于是我们去烧香,去拜佛,去求神灵的保佑。


但是《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真正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了凡先生自从遇上云谷禅师就开始改恶修善,功名、儿子都得到了,命数被改变了。孔先生算定他五十三岁寿终,因为坚信命由我作的道理,到了后来,就不再求长寿了,虽然不求,但六十九岁时仍在为儿子天启写这部家训,说明寿命的定数也被改变了。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早就说过,天命是难以相信的,定数不是恒长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招感的,就是圣贤之论;凡是说命运被算定不可更改的,就是世俗之论。


而改命的方法无非四个字:改过,行善。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了凡四训》中,袁黄提出,道德仁义可以向自己求,但是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怎么求得来呢?


云谷禅师回答,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有的福都来自心念,从心去求都能得到。


心是福报的来源,换言之,心仁厚,就有福报。


一个人如果求得多,想做高官,想发财,想得长寿,可是因为心修得不好,修身的功夫不够,遇事不反躬自省,用尽办法向外求,那就命中注定多少还是多少,只能止步于凡夫之命。



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脏腐的地方能生长万物,水太清了反而养不了鱼。大地能包容,人类所有的赃物都扔给大地,大地就这么默默承受,没有怨言。


正因为大地的宽厚,万物才生生不息,才会异彩纷呈。


大地的这种包容可以扩展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


一个人好洁净,就一定有很多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分别,对人也会挑剔,所以朋友少,人缘不好。


这种人身上有一种清高之气,这种气场就不利于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四、《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作孽,犹可违”,比如刮风下雨打雷,都可能形成灾害,属于“天作孽”。但是我们可以躲到屋里,把窗户关上,这就是“犹可违”。


如果人心坏了,动了恶念,做了坏事,属于“自作孽”。恶因种下了,再有能力,也无法改变了,这就是“不可活”。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积德行善,并没有数量的限制,只要你不作恶,只要你动了善的念头,只要你开始行善,不管多少,一定会对后世子孙产生有利的影响。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如果不去行善不去积德,则是有定数的,是没有出路可言的。如果我们积德了,行善了,所作所为符合了天道,就可以求得更多的福报。



五、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很多毛病,而且不改,这些恶因会不断引发恶果,人就容易招祸。


可以说,无论哪家哪派,只要是修身,都必须改毛病。


只要我们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真心想修身,改毛病是绕不过去的。所以了凡先生把“改过之法”放在了“积善之方”的前面。


有位老师的体会很深刻,他说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改过和忏悔,本质上还是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愿面对自己攒下的种种毛病。


可这一关过不了,修行想取得好的结果是很难的。


最近还有老师私下跟我说,群里多位老师对自己错误的剖析让他大为触动,可以说触动了灵魂,没想到自己过去有什么错误,更不会想到自己的错误这么多。


所以,改过之法这一部分我们要慢下来。


想修身,就要知过、改过,没有捷径。



六、

     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了凡先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他这样嘱咐孩子:

如果富贵荣华、飞黄腾达了,要当落寞的时候想,这样就可以时时保持谦虚,不致招来灾祸;

如果一帆风顺了,要常常想到困难和不顺;丰衣足食了,要当作贫困艰辛的时候想;

被人尊敬爱戴了,要生起警觉害怕之心;家道兴隆了,要当卑微下贱的时候想;

读书有学问了,要认为自己浅薄陋劣。
了凡先生给自己的儿子指出了无论多么辉煌都能保平安的根本方法:谦虚谨慎。
这四个字,非常简单,非常普通。正因为太普通了,反而引不起大家注意了。这四个字是长期修习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
如果一个人不时时改过,不常常行善,德行就积不起来。
德行不厚,一旦飞黄腾达、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满腹经纶,必定生贡高我慢、浅薄肆意之相。
德不配位,必定招灾招祸,人生起伏坎坷也就难免了。
所以,了凡先生在最后专门设了一节“谦德之效”,就是这个道理。
反思我们身上有没有傲慢之心?如果有,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谦卑有礼呢?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好。

七、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了凡先生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降福之前,先要开启他的智慧。
智慧一经启发,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有所收敛。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则会招来灾祸。
这里的关键是谦虚、智慧和发达的关系。
人的发达靠智慧,智慧是什么呢?按照佛家的观点,人人都有佛陀的智慧德能。也就是说,智慧是每个人内心本具的。
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开启智慧?就是因为妄想执着,妄想心就不清净,就生无量的烦恼,执着心就让人难以放空自我,就不会虚己待人。
要想开启智慧,必须谦虚。

八、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
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小,而拒绝可以得到的福报。
了凡先生说,人的吉凶祸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谦逊卑下才是受福的根基。那些气势逼人的人,必定没有大的器量,纵然发达了也不会长久。
谦虚的人会有受到好的教诲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尤其对于修行的人更是如此。

- END -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1或 ynmx87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竹盐复合调味料 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