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五讲四美”: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原则与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南学术 Author 风笑天

本文摘编自《“五讲四美”: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原则与建议》,原文刊于《东南学术》2023年第1期,作者为风笑天教授。



一、论文写作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

◉ 要写出一篇好的社会研究论文,首先应该明白撰写社会研究论文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特别是要弄清楚撰写论文与做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论文的本质就是研究者用来表达研究结果、与社会研究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学术界同行审查以及进行科学知识积累的重要工具。

◉ 社会研究与论文写作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实质与表达、整体与部分、先与后的关系,决定了论文的写作既要依据研究的结果,又要服务于研究的目标,还要扩大研究的影响。同时,它也揭示出社会研究本身的质量(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等)、研究结果的质量(正确性、精确性、普遍性等),是写好一篇社会研究论文的根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 社会研究者开展社会研究,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增强对于社会世界的现状、过程以及规律的认识。

二、“五讲”: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写作社会研究论文的基本原则,即“五讲”:“讲故事”、讲逻辑、讲证据、讲道理、“讲人话”。 

(一)“讲故事”

社会研究者“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清楚明确地表达社会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发现,即是希望通过“故事”来展现社会现象相互之间的共变关系或因果关系,展示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写论文的直接目的是表达研究的结果,其核心其实就是回答“我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然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告诉读者“我研究了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研究”“前人对这个问题已有什么样的结果和不足”“我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等一系列问题。

(二)讲逻辑

论文表达的逻辑集中体现在论文的结构上。要准确地表达研究的结论,特别是要让读者心服口服地接受研究的结论,就必须按照正确回答社会研究的问题所必须依据的逻辑以及由这种逻辑所决定的论文结构来表达。

不同的社会研究论文,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往往遵循着两种不同的内在逻辑:一种是从抽象的理论命题到经验的观察验证的演绎逻辑;另一种是从经验的观察中提炼出理论解释的归纳逻辑。

(三)讲证据

研究者收集经验资料的目的是从对经验资料的分析中得出回答研究问题的结果。而各种经验资料的作用,就是作为支持社会研究所得出的各种结论的客观证据。

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通常只是构成证据的“原材料”,只有经过研究者的“加工处理”它们才可能成为论文中的证据;社会研究论文中所用的证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它们要为特定的研究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讲证据”的原则,就是要在明确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与论文写作中所使用的证据之间关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更好地将资料变成证据,更好地运用证据去支持研究的结论和观点,更好地用证据去回答研究的问题。

(四)讲道理

我们可以分别从整体的层面和局部的层面来理解这种“讲道理”的含义。从整体的层面看,“讲道理”的含义是指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要讲出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如何回答了研究所提出的中心问题的;从局部的层面看,“讲道理”的含义主要指的是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对研究得出的每一个具体结果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对于研究中所得到的许多回答“是什么”的具体结果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在论文中对现有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特别是下结论或提出观点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能过于武断地直接下结论或提观点。

(五)“讲人话”

除了不能生硬地、不切实际地套用甚至是卖弄一些新名词、新概念,而要采用明白的、“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以外,“讲人话”还包含下面几层含义。首先,“讲人话”是指写论文时要使用学术界通用的语言,即这里的“人”指的是学术界的同行。其次,“讲人话”也是指写论文时要使用符合表达规范的语言。最后,“讲人话”还指要尽可能以一种与读者平等的姿态来进行写作,尽可能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三、“四美”:写好社会研究论文的进一步建议

(一)标题美

撰写社会研究论文标题的首要标准是“题要对文”,即要做到论文的题目符合论文的主题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标题美的进一步要求则是文章标题能够高度概括和重点突出,不仅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二)结构美

结构美主要指的是论文的构成部分是完整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顺序及其连接是符合逻辑的;每个部分的篇幅大小也是恰当和合适的。结构美从本质上说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而应该是一篇好论文的预期目标和实际表现方式完美统一的要求所内在决定的。

“结构美”的要求就是要依据论文表达的内在逻辑,既要从有利于描述现状的角度、检验假设的角度、解释原因的角度安排论文的各个部分;也要从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利于读者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及其结论的角度,来考虑和安排论文的结构及其篇幅。

(三)语言美

 “语言美”涉及论文写作中与语言相关的表达方式、语句结构、概念词汇等,更多的是指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美。这种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美一是体现在论文写作中所用的语言要具有严谨、明确的特点,二是体现在所用的语言要简洁易懂,让读者读起来十分清楚,且不费劲。

此外,还应该注意,在撰写论文时,既不能用文学色彩浓厚的语言来描写和表述,也不能用各种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以及啰唆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总的原则是,一切都要以清楚、确切、简明、客观为标准。

(四)图表美

图表在表达方面的首要标准是正确、规范。所谓正确,就是表格或图中的内容应该符合研究者表达研究证据或表达研究结果的需要。所谓规范,即表格或图形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还应该符合学术界通行的标准。此外,在达到正确和规范的同时,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表达还要尽可能简洁、美观。

四、结语

总的来说,让读者明白你的研究(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结论),是社会研究论文写作中最基本的理念。而在语言表述上清楚明白、论证逻辑上有条有理,则是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两条标准。此外,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好一篇明白的论文,笔者的一条经验是:写完论文后,出声地把论文朗读两遍。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装着读者,如同调查者在“设计问卷时心中要装着被调查者”一样。


“五讲四美”: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原则与建议

风笑天

本文所说的社会研究,或者更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指的是有关社会世界的经验研究(也称为实证研究),而非纯理论的研究。纯理论研究主要依靠命题、概念等进行思辨和分析,而这种研究一定要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来自社会世界的经验性材料,来得出有关社会世界中相关问题的答案。这种研究的结果表达方式,即社会研究论文的写作,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作为表达社会研究结果的一种基本方式,社会研究论文的撰写通常处于社会研究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构成一项完整的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撰写社会研究论文,特别是如何撰写一篇好的社会研究论文,既是初学者经常提出的疑问,也是每一位社会研究者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社会研究论文的写作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写作一篇符合社会研究规范要求、很好表达社会研究结果的论文应该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则?论文写作中还有哪些方面的细节值得注意?

一、论文写作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

要写出一篇好的社会研究论文,首先应该明白撰写社会研究论文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特别是要弄清楚撰写论文与做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种常见的认识是,写论文就是做研究。写论文等同于做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论文写作只是社会研究整个过程的一个部分。研究者开展的每一项社会研究,通常都可以归结为从提出研究问题,到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再到得出回答研究问题的答案,并以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形式,将研究结果表达出来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被称作社会研究的过程中,论文的撰写只是其最后的一个环节。更具体地说,撰写论文是将研究者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等用符合社会研究共同体阅读和交流习惯、符合科学知识积累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社会研究论文的本质就是研究者用来表达研究结果、与社会研究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学术界同行审查以及进行科学知识积累的重要工具。厘清了社会研究论文的本质、社会研究论文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撰写论文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研究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就不难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做一项研究往往要撰写论文,但写论文本身并不等于做研究。即使是对于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写论文本身也不等于做研究。其写论文的过程实际上也主要是将研究者思考的结果、分析的结果、思辨的结果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正是社会研究与论文写作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实质与表达、整体与部分、先与后的关系,决定了论文的写作既要依据研究的结果,又要服务于研究的目标,还要扩大研究的影响。同时,它也揭示出社会研究本身的质量(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等)、研究结果的质量(正确性、精确性、普遍性等),是写好一篇社会研究论文的根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此外,社会研究者开展社会研究,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增强对于社会世界的现状、过程以及规律的认识。这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科学知识积累的目标,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动机和研究行动,同时也决定了社会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形态,蕴含了学术共同体所谨守的一些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学术伦理规范”,还决定了社会研究论文的写作要符合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交流、评论和审查的各种要求。

作为社会研究中表达研究结果的重要工具,社会研究的论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对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的说明;二是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三是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介绍;是对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的介绍;五是对研究结论的价值、启示以及局限等等的讨论和说明。当然,由于现实中的社会研究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社会研究的具体结果也会有所差别。因此,社会研究论文的表达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在讨论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问题之前,有必要对社会研究论文以下述两种方式进行区分。

其一,社会研究论文可以从大的方面分为定性研究论文和定量研究论文两类(尽管目前还兴起了另一种被称为混合研究的类型,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也不太成熟)。由于这两类社会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导致它们在结果表达的形式、论文的写作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其二,由于社会研究具有探索、描述、解释等多种不同的目的和性质,而不同目的和性质的社会研究不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其所依据的推理过程也不相同。所有这些方面的不同,都会导致论文撰写方式以及结果表达方法存在差别。

除此之外,在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比如社会学与教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也可能导致具体的社会研究在结果表达上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不同学科之间,还是不同类型的社会研究之间,在结果表达、论文写作等大方向上还是基本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也是下文提出几条写作基本原则和建议的基础。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二、“五讲”: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关于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已有许多专门的教材和著作进行了介绍。这里结合笔者的认识和感悟,提出几条写作社会研究论文的基本原则。为便于表达,将其概括为“五讲”,即“讲故事”、讲逻辑、讲证据、讲道理、“讲人话”。 

(一)“讲故事”

“讲故事”只是一种比喻,一种从传播、交流的角度对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表述过程所进行的概括,而不是真的像作家写小说那样去“讲故事”。这种“讲故事”的含义指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研究论文在写作上应该像“讲故事”一样,既要有中心、主线,也要有开头、结尾和过程。同时,这种“讲故事”的要求不仅意味着论文的写作要去回答读者心目中许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论文的写作应该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之所以用“讲故事”来比喻,是因为学术论文的表达有一点与文学家、剧作家是相同的,即要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结论,要让读者愿意“听”,容易“听”,要“引人入胜”。当然,社会研究者“讲故事”的目的与文学家、剧作家不同。因此,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与文学家、艺术家也有些不太一样。文学家、剧作家“讲故事”是希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来吸引人,来表达人类情感、人生经历以及人生感悟,所以他们要用文学的语言、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而社会研究者“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清楚明确地表达社会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发现,即是希望通过“故事”来展现社会现象相互之间的共变关系或因果关系,展示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因此,他们要用另一种学术语言,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表现。

由于不同的社会研究涉及的主题、研究的对象、探讨的内容以及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因而表达研究结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社会研究者“讲故事”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来说,研究者“讲故事”的方式既可以是开门见山地平铺直叙,也可以是先尾后头进行倒叙。尤其是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论文之间,在以描述为主与以解释为主的论文之间,研究者“讲故事”的方式和方法更是有着较大的差别。

举例来说,定量研究论文“讲故事”的方式一般是先从大的背景写起,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一步一步地聚焦到研究的中心问题上来;然后由研究的中心问题引出前人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及其发现,再在总结前人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或不足的基础上,导出自己的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的研究设计,继而通过具体展示和分析按照这一研究设计所得出的各种结果,来回答研究一开始提出的中心问题;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来达到同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话,或者引申出探讨这一问题或相关问题的各种启示,以增进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而定性研究论文“讲故事”的方式则与定量研究论文有较大的不同。研究者更经常地是从特定的、微观的、具体的和局部的社会现实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出研究所关注的问题;然后通过一点一点地展示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实例、材料、证据,来一层一层地展开分析和探讨;最后从这些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中,总结出、归纳出、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概念、理论,达到在更广泛、更一般的层面对所研究的现象或事物的理解。

要讲好一个“故事”,就要对“故事”的引出、发展、结局等有好的构思。写社会研究论文同样如此。写论文的直接目的是表达研究的结果,其核心其实就是回答“我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然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告诉读者“我研究了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研究”“前人对这个问题已有什么样的结果和不足”“我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等一系列问题。一篇合格的论文,就应该是一个讲得很圆满的故事。如果将论文每个部分的要点顺序相连,就可以是一个简明扼要、有头有尾的“故事梗概”。

(二)讲逻辑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规则,也是人们进行推理的规则。实验研究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强有力工具,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好地揭示和证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在社会研究中,不仅从问题到答案的论述过程需要符合逻辑。在撰写社会研究论文、表达社会研究结果的时候,同样需要符合逻辑。论文表达的逻辑集中体现在论文的结构上。要准确地表达研究的结论,特别是要让读者心服口服地接受研究的结论,就必须按照正确回答社会研究的问题所必须依据的逻辑以及由这种逻辑所决定的论文结构来表达。按照这种具有逻辑性的论文结构,论文的表达就会更有力量。而一旦破坏了这种结构,也就破坏了论文表达的内在逻辑。

社会学者彭玉生教授在《“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一文中,对论文表达的基本结构及其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分析说明。一篇论文之所以要按照“洋八股”那样的结构来安排,是因为这种结构是由社会研究论文正确表达社会研究结果的内在逻辑要求所决定的。这也是后来有学者在关于如何写论文的几点感悟中,第一点感悟就是这种“‘学术八股’的逻辑”的原因。

当然,用上述的“洋八股”来概括和说明社会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这种对论文结构的概括总体上只是偏重于建立在演绎逻辑基础上的验证性定量研究,即这八个要素的总结,主要是建立在解释性定量研究论文的基础上,主要适用于那些遵循演绎推理的逻辑、对理论命题和假设进行验证的定量研究。而对于定性研究的论文以及描述性定量研究的论文来说,其结构及其基本要素就会与“洋八股”式的结构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的构成要素背后的内在逻辑自然也就不一样。

从大的方面看,不同的社会研究论文,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往往遵循着两种不同的内在逻辑:一种是从抽象的理论命题到经验的观察验证的演绎逻辑;另一种是从经验的观察中提炼出理论解释的归纳逻辑。前述“洋八股”式的论文结构,遵循的就是第一种逻辑,即从一般性的、抽象的理论命题出发,通过操作化和对经验观察所得资料的定量分析来验证理论命题。而定性研究的论文结构以及描述性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则主要遵循的是第二种逻辑,即从对具体的、特殊的现象的经验描述开始,经过归纳和经验概括,或者得出有关总体特征的描述,或者抽象出新的概念,或者提出新的理论解释。而要写好社会研究的论文,就要依据这两种内在逻辑来组织和安排论文的结构。通过将符合逻辑要求的各个要素连接成一个整体,十分自然地、环环相扣地把读者从最初的问题一步步地引向最终的结论。

(三)讲证据

一篇合格的社会研究论文,除了要有正确的内在逻辑作支撑外,还需要有另一个同样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的支撑,这个构成元素就是证据。如同法律上认定一个人有罪或无罪不仅要依据法律条文,还要依靠证据一样;社会研究者要得出某种研究结论或观点,不仅需要依靠正确的逻辑推导,同时也需要依靠经验证据的支持。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都会去收集各种经验资料。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种经验资料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研究者收集经验资料的目的是从对经验资料的分析中得出回答研究问题的结果。而各种经验资料的作用,就是作为支持社会研究所得出的各种结论的客观证据。

当然,研究者在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各种经验资料,与他们在撰写研究论文中所使用的证据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各种经验资料只是形成研究证据的基础和基本材料。撰写社会研究论文中所用到的证据,则是经过研究者系统整理或分析后所形成的有针对性的,用以表达特定结果,能支持、说明或验证研究结论的资料。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通常只是构成证据的“原材料”,只有经过研究者的“加工处理”它们才可能成为论文中的证据;二是社会研究论文中所用的证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它们要为特定的研究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而“讲证据”的原则,就是要在明确社会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与论文写作中所使用的证据之间关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更好地将资料变成证据,更好地运用证据去支持研究的结论和观点,更好地用证据去回答研究的问题。它要求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对所给出的每一个答案,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要拿出具体的证据。

许多不熟练的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正是往往由于只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或观点,而不注意同时提供支持这一结论或观点的证据,导致其论文不具有说服力。因此,强调“讲证据”的原则,就是要在社会研究论文的写作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实践中一个有益的做法是:每当我们准备在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或者写下一个结论、一个论断的时候,都习惯性地先替读者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是这样?你的证据是什么?

(四)讲道理

现实中许多研究者在写论文时,最不缺的常常就是“道理”。在他们看来,这种“道理”就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许多论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我认为”“我觉得”这样一类词语开头的句子。然而,本文提出的这种“讲道理”的要求中所说的“道理”,并不是研究者纯粹凭主观地分析、推断、估计,甚至猜想所得出的观点或看法,而是指研究者对研究所得到的经验结果所做出的解释和说明。

我们可以分别从整体的层面和局部的层面来理解这种“讲道理”的含义。从整体的层面看,“讲道理”的含义是指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要讲出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如何回答了研究所提出的中心问题的。因此,这种“讲道理”的过程显然离不开经验证据和推导逻辑这两方面的要素。也可以说,研究者要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通过很好地表述研究的经验证据和研究的内在逻辑,来讲述研究结论是如何在这种证据和逻辑的支持下顺利获得并很好地回答了研究所提出的中心问题。从局部的层面看,“讲道理”的含义主要指的是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对研究得出的每一个具体结果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对于研究中所得到的许多回答“是什么”的具体结果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由于这种解释和说明在许多情况下又都是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所以这种“讲道理”就是在对每一项具体的“是什么”,给出“为什么是这样” “为什么会如此”的解释和说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对具体结果的解释和说明(即对“为什么如此”的回答)是作者根据现有结果做出的,通常并没有经过在其他场景、其他对象、其他范围中的验证。所以,研究者在进行这种“讲道理”的时候,即在论文中对现有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特别是下结论或提出观点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能过于武断地直接下结论或提观点。一个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所作出的解释、所作出的判断、所提出的观点、所下的结论前面加上“或许是”“可能是”这样一类的词语。这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讲人话”

这里的“讲人话”主要涉及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语言问题。语言是撰写社会研究论文的基本工具,也是研究者表达研究结果、结论和思想观点的基本工具。正确使用语言,也是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之所以将“讲人话”作为社会研究论文写作中的一条原则,是笔者在20多年前参加费孝通先生90华诞庆典暨“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时,聆听费老的讲话所得到的启示。费老当时在讲话中批评他的一个学生写文章“不讲人话”,只是在生硬地套用或卖弄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概念和名词。费老提到,我们写文章“要讲人话”“讲人听得懂的话”。费老的教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理解写论文要“讲人话”呢?笔者认为,除了上述费老所指出的不能生硬地、不切实际地套用甚至是卖弄一些新名词、新概念,而要采用明白的、“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以外,“讲人话”还包含下面几层含义。

首先,“讲人话”是指写论文时要使用学术界通用的语言,即这里的“人”指的是学术界的同行。因为我们写作论文的目的是用来与同行进行交流,是向学术界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而学术界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对所有学者表达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有着一套自己的规范要求。比如对于概念的使用,要确切、无歧义;对结果的陈述,要客观、平实等。其次,“讲人话”也是指写论文时要使用符合表达规范的语言。语言是研究者用来表明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表达作者意图和思想的工具。而语言的使用本身有着它自身的规范要求,无论是语法结构,还是遣词造句,都有着一套固定的、成熟的规范。社会研究论文的作者,在语言使用方面,也要按照这种表达规范的要求来写作,以便于读者能够顺利读懂和看懂研究论文。最后,“讲人话”还指要尽可能以一种与读者平等的姿态来进行写作,尽可能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既不要高高在上、故作高深,采用晦涩的、自创的概念或提法来故弄玄虚;也不要哗众取宠、堆砌辞藻,以及使用一些“假大空”的、生搬硬套的语言。特别是由于社会研究所具有的科学性要求,在研究结果的语言表达上还要体现出研究者“价值中立”的态度,尽可能保持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尽可能“用事实说话”。

《社会研究方法》


三、“四美”:写好社会研究论文的进一步建议

相对于上述“五讲”所涉及的原则,这里的“四美”更多的是对写作一篇好的社会研究论文的建议。前面的原则无疑是重要的,但论文写作中的这“四美”则可以让研究结果的表达更加完善,达到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标题美

撰写社会研究论文标题的首要标准是“题要对文”,即要做到论文的题目符合论文的主题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标题美的进一步要求则是文章标题能够高度概括和重点突出,不仅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标题是最先进入读者、编辑眼中的文字。在有些情况下,它甚至决定了读者和编辑是否愿意读这篇论文。因此,要十分重视论文标题的写作。

一个好的论文标题是在用通俗易懂和言简意赅的语言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结果的同时,还能够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并且引人注意。笔者曾看到过一些论文和著作的标题,就是在这方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一篇主要描述和揭示美国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论文,如果用“美国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研究”这样的标题,并没有错,也很准确,但是显得有些平淡无味。如果采用笔者看到的标题“一天两美元:美国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研究”,读者是不是会印象更深刻?因为这一标题非常形象地概括和突出了研究的结论和特征,因此比前者更能吸引人。

笔者研究当代城市青年居住问题的一篇论文,最初的标题是“当代城市青年的居住理想与居住现实”;后来加了几个字,改成了“家安何处?当代城市青年的居住理想与居住现实”。不仅更好地突出了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时又通过简短的疑问句给读者一些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结构美

论文的结构一般指的是论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以及各个部分前后的次序及其连接,同时还包括每个部分的篇幅大小等。因而结构美主要指的是论文的构成部分是完整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顺序及其连接是符合逻辑的;每个部分的篇幅大小也是恰当和合适的。结构美从本质上说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而应该是一篇好论文的预期目标和实际表现方式完美统一的要求所内在决定的。质言之,论文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的前后顺序如何、每一部分的篇幅多大等,都不是由作者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而是由达到准确、明白地表达研究结果的总目标的要求所内在决定的。作为研究者,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应该对这种论文结构的内在要求有所了解。

拿定量研究论文的结构来说,以描述为主的定量研究论文通常会以“问题与背景”“文献回顾”“研究设计”(或“样本与数据”)“结果与分析”“总结与讨论”这样几个部分构成。而验证性定量研究的论文,则往往由“问题与背景”“理论与假设”“数据与模型”“结果与分析”“总结与讨论”这样几个部分构成。并且,在两种类型的论文结构中,这几个部分的前后顺序也是基本固定的。定量研究论文之所以有这种看起来有些死板的固定结构,其实它反映的正是定量研究的内在逻辑。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个部分,或者不同部分之间的前后顺序有所改变,这种内在逻辑就会出现混乱,论文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研究的结果。

实际上,描述性定量研究的上述结构为读者回答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即:“这项研究探讨了什么问题?”“研究所探讨的这一问题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或需要)去研究?”“前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得出了哪些结果?还存在哪些局限或不足?”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研究者打算如何开展他的研究?”“他的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和发现?”“从他的研究结果和发现中,还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推断或启示?”等。而验证性定量研究的上述结构则回答了“这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一研究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需要或者值得去研究这个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前人已有哪些理论解释?根据这些理论可以推演出什么样的命题和假设?”“为了验证这些假设,研究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数据和分析模型?”“研究验证的结果是支持还是否定了研究的假设?”“研究者的验证结果和研究发现对前人的理论有什么补充或贡献?”等。

除了要注意论文结构要素的完整性以及前后连接的顺序外,还要适当注意不同部分的篇幅大小。比如在论文每一部分的篇幅上,上述两类定量研究论文也会有所不同。相对来说,描述性定量研究的 “结果与分析”部分的篇幅常常会比较大,其中通常会有多张不同的统计表格,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表达研究的结果,有的论文甚至会因为结果部分的内容过多而将其进一步分成几个部分来分别表达;而验证性定量研究的论文则通常会用比较大的篇幅进行文献回顾、梳理以及理论假设,到了结果与分析部分则通常只会有一两张统计表格,篇幅也相对较小。

总之,“结构美”的要求就是要依据论文表达的内在逻辑,既要从有利于描述现状的角度、检验假设的角度、解释原因的角度安排论文的各个部分;也要从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利于读者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及其结论的角度,来考虑和安排论文的结构及其篇幅。

(三)语言美

如果说,前面“五讲”原则中的“讲人话”更多的是从内容上对论文写作语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话,那么,这里的“语言美”则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上对论文写作提出建议。它涉及论文写作中与语言相关的表达方式、语句结构、概念词汇等。这是在“讲人话”的基本要求之上增加的新要求,是一种对论文的语言表达“锦上添花”的建议。

这里所说的“语言美”,主要不是指文学意义上的语言美,而更多的是指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美。这种科学意义上的语言美一是体现在论文写作中所用的语言要具有严谨、明确的特点,即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含含糊糊、马马虎虎、不确切、不清楚;二是体现在所用的语言要简洁易懂,让读者读起来十分清楚,且不费劲,就像在当面听作者说话一样朴实自然。此外,还应该注意,在撰写论文时,既不能用文学色彩浓厚的语言来描写和表述,也不能用各种空洞、干瘪、言之无物的以及啰唆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总的原则是,一切都要以清楚、确切、简明、客观为标准。在这方面,值得研究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反复实践,认真修炼。

当然,还应该稍加提醒的是,对于定量研究论文与定性研究论文来说,由于二者在表述结构、证据性质、解释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这种“语言美”的要求和表现会呈现出一些差异。对于定量研究论文的写作来说,往往会更加强调语言表述的严谨性、确定性、客观性,其陈述和表达的语言相对更加平实。而定性研究论文的写作则相对注重语言表述的贴切性、生动性、丰富性,在陈述和表达中所用的语言也相对更具主观色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定量研究的论文中,主语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词语来表述,以突出客观性,比如采用“笔者估计”“结果表明”“数据显示”等方式;而定性研究论文则更多地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以更好地体现和表达研究者的思考、分析、观点和看法。另外,同样是定量研究的论文,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论文和以解释性研究为主的论文在语言风格上也会有些许的不同。相比而言,描述性研究论文可能更注重语言的明确性、客观性,而解释性研究的论文则可能更加强调语言的严谨性、逻辑性。

(四)图表美

图表美这主要是针对定量研究的论文来说的。在定量研究的论文中,通常会用到作为证据或结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因此,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表达方式,也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无论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在表达方面的首要标准当然是正确、规范。所谓正确,就是表格或图中的内容应该符合研究者表达研究证据或表达研究结果的需要。所谓规范,即表格或图形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还应该符合学术界通行的标准。此外,在达到正确和规范的同时,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表达还要尽可能简洁、美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想了解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于生育二孩的意愿有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双变量交互统计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式。表1—3就是同一个交互统计分析结果。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就存在着是否正确、规范、美观的差别。

表1的表达方式既不正确,也不规范。一方面,作者使用频数统计的表达方式是不正确的,这种表达方式并不能对变量不同取值之间的结果进行比较。正确的表达方式是采用频率统计,即百分比统计。这样不同对象的结果之间才能进行比较。另一方面,由于一般是将调查对象的身份作为解释变量(自变量),而将生育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因此,应该将调查对象的身份变量放在表格的上端,而将生育意愿变量放在表格的左侧;并且只需按解释变量给出边缘频数的合计,不用同时给出两个边缘频数合计。所以,表1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也是不正确的。此外,对于交互统计分析结果的表达来说,规范的做法还应该同时给出差异的统计检验结果。由于表1没有给出这一结果,所以其表达方式也是不规范的。

表2中,统计结果一方面采用了频率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正确地排列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位置,同时又给出了百分比差异显著性的统计检验结果。所以,表2的表达方式是正确的。但是,表2在表达形式上却还不是规范的,同时也不是美观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百分比的注明方式上,即不应该在每一个具体结果旁边注明百分号,而应该在表的标题栏统一注明;而且表2的不美观则主要表现在表格设计上线条过多,不够简洁。

表3中的统计结果在内容上与表2 完全相同,但在表格的表达方式上却与表2大不一样。不仅通过在表的标题栏注明百分号,省去了在每一项具体结果中都添加一个百分号。同时,表格的设计既简明又美观。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正是交互分类表的规范表达方式。

实际上,定量社会研究论文的写作会用到各种不同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而每一种类型的统计表、每一种类型的统计图,在学术界都有着业内通用的规范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在写作定量研究论文时应该对这种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种规范去表达。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


四、结语

总的来说,让读者明白你的研究(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结论),是社会研究论文写作中最基本的理念。而在语言表述上清楚明白、论证逻辑上有条有理,则是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两条标准。此外,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好一篇明白的论文,笔者的一条经验是:写完论文后,出声地把论文朗读两遍。通过这种方式,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不通顺、不恰当、值得推敲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只有当你可以一口气流利地、顺畅地把论文读完时,论文在表达上(当然仅仅是在表达上)或许才不会有大的问题了。笔者读到两位美国学者的一个观点,也可以对我们如何写好社会研究论文提供启示。这两位学者认为,写作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写作是一种行为,是为读者而写,那么,作者如何看待,如何对待读者就非常重要了。”这一观点提示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装着读者,如同调查者在“设计问卷时心中要装着被调查者”一样。要从读者的角度来写作,笔下要有读者,要像读者就在旁边听着你报告一般。最后,笔者愿以这两位学者所提出的几点写作建议作为本文的结语:

学术写作,尽量做到清晰明了,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摆出您自己的观点,也要老老实实地摆出反对的观点。……把句子、段落、章节、文章都写短。能短则不要长。简洁了,文章就好读了,就是善待读者。……尽量使用普通词语。直截了当的语言能使文章清晰明快。……修改,修改,再修改。怎么样表达更清晰,更简洁?要删掉什么?要增加什么参考文献?毕竟是读者拿出了时间看您的文章,要让读者觉得花这段时间是值得的。当一个好的写作者很难。这不奇怪——当一个好人也很难哪。

《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生,广西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有 《社会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等。


往期推荐

观点

“新文科”建设: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

刊界

2023 新刊抢先看(二)

方圆

论文应该如何署名?

智汇

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数迹

2022年度“数迹”回顾

书简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编辑部出品


● 声明

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持图文完整,并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二维码、作者,谢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观点」“五讲四美”:社会研究论文写作的原则与建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