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工业奋进十年·市州篇|德阳: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川制造 2024-0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实力,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推进。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以清洁能源装备、冶金装备、油气钻采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初步形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德阳工业更是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五大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向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绿色发展佳、体制机制活的高质量阶段转变。


截至2021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已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等金字招牌。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391户、居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8%、居全省第一。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

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观察,数据总是最直观的表达——2021年,德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163.1亿元、较2011年584.3亿元净增578.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工业比重7.5%,占全市GDP的43.8%、比重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增加值1094.2亿元,占全省制造业8.8%,占全市GDP的41.2%,比重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  



另一条发展曲线,则将德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体量与态势,勾勒得更加鲜明。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4007.7亿元,较2011年2075.7亿元净增193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利润268亿元、较2011年128亿元净增14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分别为剑南春、东方风电。80—100亿元企业3户,分别为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50—80亿元企业3户,分别为蓝剑饮品、益海粮油、振鸿钢制品。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榜单、居第58位。


分析数据不难看出,十年来,德阳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趋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也十分明显。


产业集聚成链发展

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如今,德阳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清洁能源装备、冶金装备、油气钻采装备为主,以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汽车等为辅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具备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光伏“六电并举”的研制能力,先后为三峡、白鹤滩、福清等工程提供了重大成套设备,自主研制了8万吨模锻压机、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华龙一号”和50MW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在国家能源装备制造版图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全市495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66亿元,增长17.6%,域内配套率达40%。


1

医药食品产业

拥有剑南春、什邡卷烟厂、逢春制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白酒、烟草、中成药加工三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剑南春酒”为德阳唯一正式获得欧盟保护和使用欧盟官方标志的地理标志产品。长城雪茄获得大马士革金奖和巴拿马银奖,被外交部纳入外交使节出访礼品采购目录,“什邡晒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江手工挂面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300余种药品获得国家批准生产文号,藿香正气水、多酶片等7种药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通园制药的对乙酰氨基酚首次入选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目录。2021年全市219户规模以上医药食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0.3亿元,增长23.8%。


2

先进材料产业

拥有四川玻纤、龙佰钛业、龙蟒磷化工、致远锂业、金路树脂等一批龙头企业,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特种金属、无机非金属、石化化工、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特色优势明显。基础锂盐生产能力达6万吨,初步形成“基础锂盐-正极材料-锂电产品-锂电池梯级回收利用”的锂加工循环产业链。中型压力容器材料、超超临界汽轮机用高中压转子材料、长寿命高温材料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建成全球首套玄武岩连续纤维万吨级池窑生产线,自主研发的太阳能正面银浆S200开创了光伏电极材料的全新领域。2021年全市228户规模以上先进材料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0.9亿元,增长22.3%。


3

通用航空产业

拥有以凌峰航空、明日宇航、新川航空为代表的航空制造配套企业,以民航飞行学院为代表、相关职业院校为补充的航空教育培训体系,以四川国际航展为核心的专业展会活动。现有通航相关企业(单位)共48家,国、省级创新平台(中心)15个,4D类机场1个、规划建设A1类通用机场1个,形成集“研发、制造、培训、维修、运营”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什邡通用机场为“十四五”期间成都平原范围唯一批准新建的A1类通用机场;西南地区唯一无人机适航审定联合研究中心落地德阳;天域航通鸿雁100无人机获全国首张大型无人机设计/生产批准函。2021年全市19户规模以上通用航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95亿元,增长45.6%。


4

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

拥有三环电子、宏发电声、华兴宇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形成以电子元件及组件、印刷电路板和通信传输设备为代表的产业链。全市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3276个,基本覆盖各产业功能区。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4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6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1个。以天府数谷为载体,建成四川省首批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功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初步形成电子元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业态并举的多元数字产业格局,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达170户。2021年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1166.62亿元,66户纳入市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增长22.3%。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德阳坚持抓大育小、以大带小、大小融通,着力打造产业链领航、单项冠军、“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等四类企业典型标杆,健全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葛洲坝改造首台机组导水机构通过验收


与国机集团、东方电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龙头企业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支持国机重装建设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集成服务商、东方电气在德企业打造“中国的GE”。加强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国省级行业协会的合作,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向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升级。


头部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剑南春、四川宏达、国机重装等4户企业入选2021年度省100户大企业大集团名单,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10户企业入选省制造业“贡嘎培优”100户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均居全省第3。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发展加快

宏华石油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陆地石油钻机)”称号,全省仅14户。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4户。

“小升规”培育取得突破

2021年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增幅为近年新高。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围绕五大产业,德阳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业、一业一特色”原则,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十万万千”工程(十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一万平方米科创空间、一千亩净地),统筹资源集约利用,完善功能要素配套,不断夯实产业承载力,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


目前,德阳全市已初步构建起梯度布局、错位发展的“8+2”新格局(8个国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由“十二五”末的292.8平方公里扩展到496平方公里。产业功能区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60.5万平方米,科创空间47.8万平方米,滚动储备净地11918亩,聚集全市71%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全市83.7%的营业收入、86.2%的利税总额、86.9%的利润总额。


同时,德阳坚持筑巢引凤,大力推进“十万万千”工程,引进联东U谷、南山控股等园区专业运营商,建成标准厂房133.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高端人才公寓17.7万平方米。新增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园保贷”试点园区、4个省院士(专家)产业园。省级以上产业功能区占80%,高新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省“5+1”重点特色园区达9个、居全省第2。德阳经开区成功创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四川工业奋进十年·市州篇|绵阳:精准定位谋发展 壮大总量提质效 奋力谱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6日,我省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四川出台22条举措推动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 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