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现当代楹联集》序【作者:邹宗德】
【编者按】说起邹宗德,联界中人都很熟悉,是一位誉享全国、德才兼备、全能型的实力派联家,不仅对联写的好,在对联理论研究方面也是颇有建树,我们会陆续刊发邹宗德先生的对联作品和系列联理文章,敬请期待!
本文作者:邹宗德近照
【作者简介】邹宗德(1964-)湖南隆回人,中国联坛十秀之一、湖湘楹联七子之一。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对联研究院副秘书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2014年获中国楹联界最高奖——梁章钜奖,曾担任邵阳市十一届政协委员。
出版的著作有《对联散论》、《邹曾联墨》、《湖南楹联》、《百家联稿·邹宗德卷》、《湖湘楹联七子作品选》、《湖湘楹联七子创作档案》、《城步隐字联探秘》、《楹联知识读本》、《对联快速入门》、《邵阳历代名联鉴赏》、《邵阳古代楹联集》、《邵阳现当代楹联集》《大学实用语文·对联》《邵阳对联故事》《邵阳联坛三十年作品选》等。
《邵阳现当代楹联集》序
文/邹宗德
邵阳是楹联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我们刚刚编辑出版了《邵阳古代楹联集》,现在又将《邵阳现当代楹联集》献给广大读者。这一方面由于邵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风俗民情,另一方面也与楹联的特点有关。
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艺术的精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历久不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自不待说;黄发垂髫,工农商贾,无人不喜,无人不爱;亭台寺庙、驿站码头、酒肆茶楼、杏坛衙署、官邸民居,乃至竹篱茅舍,断碣残桥,无所不在。在词句沸腾的羹汤里喷溢出中华文化的天香!
国人对楹联之爱,使用频率之高,普及程度之广,可以说超过了其他任何文学体裁,几乎所有的场合都有对联的踪影。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重大的人生场景,无不需要借助对联来表达感慨悲欢。满月、入学、婚娶、乔迁、祝寿、哀挽,凡此种种,无不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里。即使入土后,其墓碑上还要刻上一副对联,才是圆满的人生谢幕。可见中国人的一生,离不开对联。所以我曾经乐观地预言:如此情深意远的高雅文化,如此深受大众欢迎的民俗文化,有望成为中华文坛史上又一个文学高峰!
毋庸讳言,历代文人墨客大都将她作为调情遣兴的消闲工具,以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因而无意把她收入自己的文集,随写随丢。例如对联大家曾国藩,其《诗词全集》共收诗词89首,却没有收一副对联。可他的作品流传最广的却偏偏是对联。如《挽乳母联》、《挽伎春燕联》等,其知名度之高,他的诗词几乎没有一首可以企及。这正好应验了一句古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文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当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达到高峰之后,人们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而去追逐新的文学样式。当诗词发展已经登峰造极之后,连文人们自己也瞧不起的对联却能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却合乎文学发展规律!如《车氏一家集》收入了车万育的诗,他的对课启蒙读物《声律启蒙》也流传甚广,但没有单独的对联作品传世。《古代楹联集》仅收他的一副,很可能不是他的作品。《魏源全集》中也收入了魏源的全部诗文,唯独不收对联。幸有当代联家魏寅先生,经多年搜集整理,才有《魏源楹联辑注》面世,这本小册子已属弥足珍贵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文人们的这种“偏心”,历代的许多对联佳作大都散佚了。就邵阳而言,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在对遗存的楹联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又十分迫切的工作。
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邵阳现当代楹联选》,收入了从民国到当代的邵阳人创作或广泛应用的楹联,当然,相对于古代卷而言,现当代卷的对联被保存下来的显著增多,而且出现了对联专集,如《蔡母王太夫人荣哀录》、《蔡松坡先生荣哀录》、《听橘轩稿存》等。但大多数联语及其创作背景乃老一辈人口耳相传,具有抢救性质,所以编辑这本书意义非凡。
本书所收作品,大都创作于五四运动之后,这时楹联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不仅数量大增,作者更多,而且有了新的特色。
一是受到了新文化的影响,联语通俗了许多,甚至土语、俗语也能入联。如刘友生题隆回滩头三溪万人亭联:
万万莫乱行,凡过往商贾,恐高山歧路走错了转来不易;
人人且小坐,是衣冠名流,将故园风景闲谈罢再走何妨。
联语鹤顶格嵌“万人”二字,属于十分浅显的文言文。又如杨襄甫题邵东杨氏舜公祠联:
既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子夜容不得半分铜臭;
毋忘祖德、先德、父德、母德,属后人应常怀一瓣心香。
如果知道杨震“四知”典故的人,一看就能懂。谢辉山题邵东康阜亭亭中联更是晓畅明白:
上岭难平气,下岭气难平,暂坐数分钟,平平气;
挑夫欲息肩,抬夫肩欲息,缓行几步路,息息肩。
联语的口气犹如一位热情的长者在这里向行人打招呼,人情味十分浓厚。周文焕挽妻联也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情深义重的夫妻之情:
可怜可怜,可怜分手订来生,嘱予牢记牢牢记;
不解不解,不解中年偏丧偶,愿汝再生再再生。
更有趣的事,周文焕还用挽联来骂人,如代阳杳达挽妻联:
冤哉!阳杳达丧妻,若论姻缘,只有一年两月,山盟海誓未惶酬,打何曾,毒何曾,鬼蜮何曾,况素闻唱随相应,琴瑟同调,哪知瘟疫流行,竟把她于中结果;
恶矣!刘继桃死女,弗询泾渭,动来数百余人,蚕食鲸吞胡太惨,猪绝种,鱼绝种,鸡鸭绝种,且抄尽首饰金银,衣裳什物,可恨贪心不足,还言要格外开花。
死者为刘继桃之女。作者以独特的才情,用雅俗共赏的语言,突破我们传统挽联的哀戚藩篱,鞭笞乡间的一些丑陋现象,痛快淋漓。新邵雀塘镇上麻溪村一刘姓人家死了母亲,因开堂点主,费用过于吝啬,惹得舅父萧镜清不满,萧用挽联斥来:
连打几个饿主意,藉娘死开三天堂,折鸡、折鱼、折馔豚,沾亲戚便宜,至此极也;
生成一副厚脸皮,有客来扯八寸布,省酒、省饭、省肉菜,任他人谩骂,处之泰然。
联语责斥外甥的小气,大收祭礼而不花销,有悖情理。该联几乎都是用白话写成,而且有些是邵阳的土话,如“饿主意”、“厚脸皮”、“扯布”等,用邵阳方言念出,更有一番滋味。骂得有理有据,骂得痛快淋漓,骂得才情毕现,骂得雅俗共赏。其实,这副对联还不算“土”,看更“土”的对联,隆回《萧氏三续谱》中记载的自挽联:
唉!来做甚么?无田无屋无学无才能,只晓得呷饭屙粪,枉在人间七十春,噫嘻已矣,一个冇屁!
啊!有何益趣?爱讲爱笑爱唱爱诙谐,大都是扯卵繂筋,到了抽气三早起,呜呼哀哉!四脚朝天。
此联作者叫萧兴筹,字联奎,平生喜欢幽默诙谐。他生前有七十自寿序并自挽联,谁知一联成谶,竟六十九岁无疾而终。此联正是他个性的集中体现,用语俗不可耐,以调侃自己,抒怀才不遇之忱,洒脱诙谐,情趣盎然。然令人捧腹之后,莫不心酸。我在拙著《邵阳历代名联鉴赏》中误为刘友生的作品,道听途说,现在终得出处,应予更正。
二是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各种新鲜事物都可入联。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自由的思想在联语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多有嬉笑怒骂,针砭时弊者。首先体现在对官僚体制的反感,如彭勖吾题新邵迎光邱家村长沙坳联:
世路崎岖,落马不妨行缓缓;
宦途险阻,迎官何必去匆匆。
迎光乡得名于迎官桥,桥原本为迎接官吏而建,后改名为迎光。改名固然是进步,但是,我们的社会如果到了迎官真正不必去匆匆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官场真正洁净了,人民觉悟真正提高了,社会管理真正进步了。
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得到重视,民族资产阶级开始萌芽,这在欧阳氏隆回十里山同福斋大门联中得到体现:
世界虽新,动止究须循礼义;
家庭依旧,子孙宜各立工商。
“同福斋”是清末与民国年间隆回十里山(今七江乡建华)一带的大户,在这山村里,“同福斋”应是一户土财主,从对联来看,是做生意发家的,否则也不可能如此教育子孙“立工商”。
社会矛盾突出,社会动荡不安,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在联语中也得到反映。武冈独山乡一个叫钟老顺的佃户赠陆东家六十寿辰联,嵌入“黑白”、“青黄”四种颜色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以幽默的语言表达内心的酸楚和对不公平社会的鞭挞:
大东家庆生,米也要,炭也要,黑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佃户该死,稻未熟,豆未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这副联在很多书中可见,大同小异,说明好联传播之广之快。
武冈人士杨力田讽武冈参议会联,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
选举都梁诸公,鸡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公然丧尽天良,囤积居奇,放米出口;
组织武冈议会,红会、黑会、强盗会,会内人笑,会外人哭。会同无数地痞,开奖设彩,聚赌抽头。
此联1923年发表在武冈旅省学友会创办的《武冈旬刊》上,联语运用复字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武冈参议会选举中的丑恶现象。当时,武冈的老百姓生计维艰,可是这些议员们却丧尽天良,囤积居奇,放米出境赚钱,为人诟病。更可恶的是他们会同地痞流氓一道开设赌场,从中抽取头钱,为世人所不齿!这副联语与民主革命家郭亮(1901-1928)贴在自治局长的衙门上的两副对联颇为相似,且更有针对性。杨力田与郭亮是同时代的人,但杨比郭大39岁,故杨此联很可能先于郭。但郭亮影响大,故郭联影响也很大,杨联的知名度自然小了。郭联是否借鉴了杨联暂无从可考。
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激起了中华儿女为国家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这一段历史同样在对联中得到了体现,如黄谱埙撰建国中学1942年毕业班联欢晚会联就是一篇战斗檄文:
别矣诸君,忆三年剪烛,五夜联床,迁流尘梦煞惊心,到今朝曲唱阳关,毋徒痛演离合悲欢,忘兹国难;
勖哉同学,当万里立功,一心杀敌,迅扫烽烟还净土,看他日名高寰宇,才能继起班张郑戚,宏我汉声。
在抗日战争时期,满目疮痍,春节少了喜庆的气氛,但还有春联上墙,内容换成了抗日的主题。如1941年武冈县政府迎春门联:
武备为建国根基,愿八十万人民,皆能擐甲持戈,逆焰倭氛期尽扫;
冈陵非旧时景物,看廿四番花信,又是红梅绿柳,春台衽席乐同登。
武备、冈陵嵌入贴切自然,入联就知出手不凡!联中号召武冈八十万人民,穿上铠甲,拿起戈矛,扫尽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把日本鬼子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我们才能迎接美好春天的到来,全国人民才能同登衽席!这是一副多么绝妙的春联啊!它就是一篇鼓舞抗日士气的战斗檄文!不仅春联变成了战斗的枪支,就连土地庙的联语也成为入膛的子弹,如朱嗣衍题武冈陡石冲土地祠联:
二尊为荆楚福神,将华屋新建,喜见乾坤复旧;
一杖扫倭奴狡寇,把春台供上,好看世界维新。
朱嗣衍(1869- 1942),字海藩,祖籍邵阳,后迁居武冈冷家冲,开馆设帐,颇有教誉。一个塾师将当地百姓精神寄托的土地庙当成了发表抗日檄文之处,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可窥作者高尚的爱国情怀,亦可见当时楹联文化之风靡。抗战胜利,邵阳各地纷纷演戏庆祝,且看隆回司门前庆祝抗日胜利戏台联:
八年抗战,赢来举国安宁,后果索前因,一寸江山一寸血;
几曲凯歌,高奏万民幸福,新腔颁旧调,半入江风半入云。
联语发出了“一寸江山一寸血”的慨叹,赞颂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时也表达了对在抗战中牺牲的同胞的深切怀念。又如隆回石桥铺庆祝抗日胜利戏台联:
凯歌传到,已把荆襄夺转,汴洛收回,全靠却元帅精忠,驱逐夷虏;君侯义勇,坐镇中华,遂将整个锦绣河山,恢复得停停顿顿,完好如初,金鼓奏承平,三声振动普天乐;
浩劫渐销,尚余牛鬼夜叉,黑暗地狱,仗依谁火坑踏破,献出莲花;魑魅肃清,洒滋杨露,宜教无量痌瘝黎庶,救苏来服服舒舒,壮强加劲,雪梅满生意,一笛吹还大地春。
此联在隆回北面民间广为流传。我的祖父百隽公手抄本也抄录了这副对联,并标注为“乙酉冬石桥铺为日兵唱戏联,阳湘航作”。我向父亲求证此事,父亲说,当时他已经17岁了,父亲和爷爷都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高山上“走日本”,目睹了中日西山寨之战,日本兵停留的时间很短,不存在为日本兵唱戏的事,可能是爷爷的记录有误。“乙酉冬”是1945年的冬天,日本兵来的时候是1945年4月,冬天的时候,日本已经投降了,所以这副联语应该是庆祝抗战胜利戏台联。
1927年农历2月初2日,邓琅、周用成等武冈耆宿在县城莼园成立“云山耆旧诗会”,以诗酒互娱,欢度晚年。会长邓琅以《丁卯花朝七律》领唱,和者甚多。县城名中医、会员谢绩懋出联征对:
药能生人,能死人,能死生人,不能生死人,希望医家病家,休借口生死有命;
满座咽哑无人答。直到1939年,县政府财政科长钟藻,有感于抗日战争的时局,触发灵感,妙续下联:
兵可败事,可成事,可成败事,亦可败成事,普告强国弱国,莫安心成败由天。
联语警示国人和当局“莫安心成败由天”,当鼓舞士气,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其高瞻远瞩,未卜先知,不输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谋略!
三是联语教化意义十分突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邵阳地灵人杰,邵阳人的品性诚然源自于这片灵山秀水。你读了这本对联书后,会更觉得它得益于邵阳人对传统教育的重视,包括修身齐家之道,为人处世之德。一副好的对联,就是让人终身受益的箴规和格言。新邵迎光乡人周蓉轩(1864—1941),曾任濂溪书院斋长、永固镇镇长。他撰家训联以示子孙:
对祖父无惭,先须立品;
要儿孙有用,还是读书。
联语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本,以毋庸置辩的语气训诫子孙,足以激励积极向上的后辈,鞭策消极慵懒的子弟。隆回欧阳松溪题家宅联则从另一个角度教育子孙:
惟学可医愚,非为功名方矢志;
无才甘守拙,能全孝友即流芳。
读书不要只是为了功名,关键是要通过读书而得到教化;无才就不要去走“功名”这一独木桥,能做到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就不错了。这与当今许多教育家的素质教育理念辙合,值得老师和学生家长们深思!
新邵坪上镇前清附生龙润黼的对联,则给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们制定了行为守则:
勿趋异教,勿作游民,士农工商,要各守一生本业;
毋丧天良,毋为地痞,子臣弟友,还自尽千古人伦。
这副对联可以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剂理想良方,至今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社会管理有它内在的规律。这一理想良方只能起到教化作用,要真正建立起理想的社会秩序,关键还得靠社会体制的完善,这是前人所无法理解的。隆回刘友生题井湾里罗公庙联是一副绝妙的庙宇联,也是一副绝妙的教育联:
罗网防宜早,莫到犯了罪时,方才觉悟;
公庭法纵严,只要过得意去,也肯慈悲。
此联如果置于公检法的大门,上边教育人们预防犯罪,下边提醒执法人员人性执法,不也是十分贴切么?民国三十三年(1944)张治中省长为城步县衙重修落成而撰写的城步县衙署联则是教育为官之道的:
民同胞也,休戚相关,当恩如己饥如己寒如己溺;
官共仆耳,艰难共济,应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上边尾句用典出自《孟子》,为官者应该把人民当作自己的同胞一样,民饥如己饥,民寒如己寒,民溺如己溺;下边出自《尚书》,孟子也曾经引用过,为官者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这三方面理应成为为官者从政的准则。作之君:为官者要像国家一把手一样具有全局意识、宏观思维和开阔的视野,考虑问题、做出决策,都必须照顾到所管辖全体人员或绝大多数人员的利益;作之师:为官者要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举止,都应成为下属和百姓学习的榜样;作之亲:为官者要将百姓当亲人,要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般的慈悲情怀。俗话说,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为官者有着更好的条件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就应当多行善举,多积阴德,造福于子孙后代。否则,便会“一世为官,九世为奴”,这样的联语挂在政府衙门,其教化作用不可低估。
本书所收作品,除了形式、内容俱佳、能广泛流传后世者外,还在于它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书中收录的有些作品,大多是搜集整理而成,而且多以民间口头和抄本形式流传,辗转流传会有不同的版本,故错讹在所难免。如长沙市有副天心阁、水陆洲名联,广为流传: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
水陆洲,洲泊舟,舟流洲未流。
此联世人多附会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对句,周恩来曾称赞为‘雄劲之对,妙绝当世’,但从未承认是自己的作品,也不会这样自我表扬。经考证,此联的真实作者是新邵人刘策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的历史老师。刘先生的灵气和才华,不求闻达的气度和精神,于兹可见一斑。我在研读蒋介石先生挽蔡锷母亲联时,发现了他的用典有误。其联语是:
教义讨曹, 教忠讨胡, 有子为党国豪杰;
知兴似王, 知废似灌, 吾母真巾帼伟人。
汉朝时王陵的母亲预知刘邦会得到天下,要儿子跟随汉王;而同时陈婴的母亲在儿子起义之初,就已断定必败,故有陵母知兴、婴母知废之典。陈婴姓陈,而对联中为什么写“知废似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汉朝初年还有一位名将叫灌婴。蒋先生写对联时,可能一下子思维短路,误以为“婴母”的“婴”就是灌婴,恰好“灌”字又合平仄,也就不知不觉地错了。蒋先生身边文字高手如云,还犯此错误,何况我辈乎?书中有些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还是原生态地给保留了下来,俾后来学者们研究。武冈邓家铺扶峰山寺院有这样一副对联:
泪咸血酸,或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怎知得眼红心黑,孰知头上有青天。
此联上边嵌五味“咸酸甜苦辣”,下边嵌五色“黄白红黑青”,是一副十分有名的寺庙联。《都梁文钞今编》注释说此联作者是戴玉章,武冈县邓家铺新桥人,民国初乡村教师。而另外还有许多版本,其中最常见的版本是何维谦题安徽定远城隍庙联,这一版本见于民国吴恭亨的《对联话》和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且文字稍有出入: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孰知头上有青天。
《对联话》和《古今联语汇选》是很有权威的两部对联书,它们明确记载是何维谦学政所撰,而《都梁文钞今编》所说,则证据不足,且有文字错误,不足为据。还有一些联语,是天下名联,恐非邵阳本土原创,同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否定它的原创性,但它已为邵阳人所用,只好保存下来。如隆回荷香桥关帝庙联:
生蒲州,事豫州,守罢徐州,大战荆州,万古神州有一;
弟翼德,兄玄德,释他孟德,力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
隆回西山乡观音村杉树界土地庙对联三副:
人敬我二老;
吾赐他三多。
人所求乎子;
吾往送之门。
郑寿荣题金石桥塾所联:
诗书容我读;
名利任人忙。
保存这些对联,至少可以让后人窥见当时的楹联风俗和风貌。有鉴于此,对于一些不完全合律的对联,我们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作为资料加以保存。如横板桥磨石潭石山庙门联:
石上铭功过,或善或恶终有报;
山前论赏罚,独断独行总无私。
在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武冈民众在县城隍庙前坪塑汪精卫夫妇像,使之长跪在地,乞求赦罪,旁书一联:
精神糊涂行秦桧事,为国人千载唾骂;
卫国假象无田横心,实倭奴万恶帮凶。
联语虽然不合律,艺术水平不高,但其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已远远超过它的艺术本身。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有些对联因为作者的年代难以判断,分不了年代,所以古代卷中可能混入了现代甚至当代的联语,还有些作者跨越了两个时代,如果其大多数作品在现当代,则其非现当代的少数作品也归入了现当代。如谭人凤是辛亥元勋,他的主要作品创作于1911年以后,所以他作于1906年的挽日本朋友山田良政联就归入了现当代卷:
侠气著东瀛,同志至今相继起;
殉身在南越,异乡归骨有余荣。
当然,同一作者,其作品于1911年前后分布比较平衡的,也可能分别编入了古代卷和现当代卷。由于我们的工作还不细致,有些明显应归于古代卷的作品不能实至名归,不忍割爱,只好补录到现当代卷了。如劳崇光题赠魏云轩联(魏源堂兄):
鉴今鉴古课著述,文绍十思,竹笏脉通象笏;
师伊师颜致良知,学宗三子,沙洲源接水洲。
这种情形书中肯定还有,甚至还会有许多优秀作品没有收录,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联海拾贝,遗憾还会继续出现。我学识谫陋,几十年潜心地方楹联文化,总觉得学惭窥豹,瓮天小见,做学问又觉得汲深绠短,力薄心违。加之事多偃蹇,不可能摭取更多的对联逐一考证,絮絮叨叨,殊乏片长,唯期有裨于后人。付梓堪以告慰,尚祈读者细加甄辨并不吝赐示。
由于将本书重点定位为文献资料,囿于篇幅,故在世作者的作品收入从严,一是强调艺术水准,二是强调邵阳元素。我是双瞳如豆,识同蠡测,且缘见仁见智,难免遗珠之憾,屠龙无策,刻鹄不成,敬希见谅。
邹宗德于隆回
二0一七年十一月
近期热门文章回顾:
【8.20截止】“中信银行”杯南京玄武湖公园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8.30截止】第二十届中国(黄姚古镇)楹联论坛暨黄姚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征文启事
【8.5截止】“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28期开赛启事【题《龙文鞭影》】
【7.15截止】“泽润堂”有奖诗钟月赛第15期开赛【碎锦格: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