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野蛮女友,中俄东线提前通气的甜蜜与烦恼

熙时君 天然气行业观察 2020-12-28

正如前文《过去皆为序章,2019年天然气行业十大猜想》中提到,2019年第三大猜想便是中俄北段投产,俄气正式进入中国。

 

最近两天全国两会,中石油大佬王宜林再次让中俄东线成为头条。


2019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中俄天然气管道将提前运营通气。


 

中俄天然气合作历经20年拉锯谈判、5年全力建设,终于要在2019年冬天开花结果。

 

20年“恋爱长跑”,跌宕起伏修成正果

中俄两国比邻而居,地缘接壤是两国在油气合作中的最大优势。

 

相比中亚天然气或者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的LNG等进口渠道,俄气在数理、质量、安全稳定以及两国关系等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早在1994年,中石油便与俄西丹科公司在北京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决定在莫斯科召开合作开采天然气可行性研究会议,两国高层开始勾画能源深度合作的伟大图景。

 

1999年,俄气与中石油达成意向性天然气出口协议。但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俄方开价0.18美元/方,中方出家0.165元/方。随后国家能源价格飙升,双方未能最终签约。

 

2006年3月,在两国高层密切互访的背景下,俄气与中石油签订额中俄合作会谈纪要,约定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方,长达30年,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

 

2008年,中俄两国成立了副总经理能源谈判机制,即现在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

 

2009年,中石油与俄气签署《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2010年,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俄罗斯向中国供气主要条款框架协议》。

 

2011年,中俄举行第16次定期会晤,对于价格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谈判接近破裂。

 

2012年6月,两国高层互访期间,中俄尤其谈判重启。

 

2013年3月,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从俄东部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合作备忘录。

 

2013年6月,中石油与俄第二大天然气商诺瓦克签署收购亚马尔LNG项目20%股份的框架协议。

 

2014年5月,俄气与中石油终于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议,即是《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可谓是世纪大单。

 


合同约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380亿方/年。

 


主供气源地为俄东西伯利亚的气田,俄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境内管道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管道设施建设。

 

20年恋爱长跑,终于修成正果。此次协议后,中国天然气进口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通道格局就此形成,能源安全保障再上一个台阶。

 

 

为啥是2014年?那是适合“恋爱”的粉色季节

为啥前前后后谈了20年,最终会在2014年修成正果?只因为那是一个适合恋爱的粉色季节。

 

1、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需要中国顶腰

 

其时,俄乌纠纷日益紧张,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在国际上陷入了相对孤立的状态。

 

这时,俄罗斯想到了中国。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将能源合作尤其是天然气作为战略性武器,对欧洲如此,对亚洲中日韩也是如此。

 

经过权衡,俄罗斯自然会决定加强与中国能源合作,以获取中国的鼎力支持。

 

2、国际能源市场变化迫使俄罗斯急于开拓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欧洲作为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

 

但受金融危机冲击,欧洲经济衰退,能源需求下降,同时俄罗斯又以能源为武器,接连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斗气”,迫使欧洲国家寻求新的油气资源,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

 

而同时,美国加速推进页岩气革命,国际LNG出口大大加强,俄罗斯传统的欧洲市场被逐步瓜分瓦解。

 

俄罗斯目光转回了亚太,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自然是重中之重。

 

3、中国打造多元化能源进口格局的意图一直没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保持了长期经济快速增长,但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源有效供给。

 

同时巴黎协定、国内雾霾天等压力促进中国需要清洁能源转型。总的来看,中国对天然气进口有着旺盛的需求,迫切需要打通东北俄气这一重要进口通道,为国家能源战略补上重要一环。


4、刚刚换届不久的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以能源合作促外交,以能源合作促稳定。对于刚刚换届的中国,亟需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全身心投入内部治理与经济发展。


我的野蛮女友,恋爱的“烦恼”

恋爱总是让人心醉神迷,更有人一恋爱智商就为负值。不过,对于俄罗斯这个让人又爱又怕的“野蛮女友”,天然气恋爱风光下还有不少的烦恼与隐忧。

 

1、  较高的气价对国内经济造成压力,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回顾中俄20年“恋爱长跑”,双方争论的焦点永远都是在价格分歧上。

 

虽然在2014年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双方最终在谈判桌上达成了一致,俄罗斯对于气价做出了一定让步,但从目前来看俄气价格依旧比较高。

 

2019年,俄气进来后,势必会拉高国内上游天然气综合成本,按照目前机制,上游中石油可能会继续上涨销售气价以疏导急剧上升的成本,而随着各地物价部门陆续出台天然气上下游联动机制,这些上升的成本最终会传导至终端居民、工业、商业用户身上,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中亚几国尤其是土库曼斯坦出口给中国的天然气相对较低,俄气进来,中亚方向有可能再次出现设备出故障而停限供的闹剧。(详见《地狱之门,中国与土库曼天然气合作爱恨情仇》)。

 

2、  俄罗斯的战略重心还是在欧洲中心市场上

 

出于市场规模和战略布局考虑,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战略中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是欧洲中心市场。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84%是输往欧洲,而欧洲40%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相比俄欧能源合作,中俄天然气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际过程中估计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短期内,中国市场在俄罗斯战略格局中会一直处于辅助地位,无法占据过多主动权。

 

3、  掺杂过多政治因素,带来不确定性

 

中俄能源合作从开始就是政治挂帅,一直以来都是两国政府主导推动,过程中掺杂了太多了国家利益、地缘战略等政治因素。

 

俄罗斯一直将能源优势作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经济增长和外交合作的王牌武器,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往往与政治因素紧密相关。

 

此前,乌克兰不听话搞颜色运动,俄罗斯以提高天然气价格或切断供应作为制裁。在克里米亚公投后,俄罗斯再次宣布提高对乌天然气价格。

 

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俄一方面是为了分担油气单一出口欧洲、独联体国家的风险,同时保持能源出口规模;另一方面,俄还尝试与其他亚洲国家合作,诱导展开恶性竞争,便于俄坐收渔翁之利,以攫取更多利益,同时以此遏制中国。

 

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俄两国因地缘格局、国际利益、经济合作等因素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俄内部中国威胁论、反华的声音一直没停过,多元化能源进口格局,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罗曼·罗兰

小贴示

总耗时:4小时

- - - - - - - - -

爱我,请分享点好看!

【更多原创好文】

1、【深度】国家管网将初立,江湖由此风波息?

2、[暗夜将至,天然气门站价格会涨吗?]

3、[地狱之门,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爱恨情仇]

4、[小王子,天然气逆袭的未来和终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