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今年的时代年度人物选择了这样一群人

# 假装在纽约 2018-07-26


昨天晚上我在写罗莎·帕克斯的时候,《时代》周刊正好公布了今年的年度人物。和往年不太一样的是,今年被选上的 Person of the Year 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大部分是女性,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男性。


这个群体,有名有姓有迹可循有媒体报道的可能有几十人几百人,还有更多外界无从知晓的,可能有成千上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


她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美国,但也有一些来自欧洲,亚洲,中东,北非,南美,可能遍布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


没错,这些人,就是在今年勇敢地站出来诉说自己曾经被性侵的经历,勇敢地站出来对施暴者提出指控的,性侵受害者。



《时代》给了她们一个统一的名号,叫 The Silence Breakers,“打破沉默的人”。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称呼,几乎所有的性侵受害者都曾经在遭受屈辱之后沉默了很久,一两年五六年甚至几十年,直到今年才一个一个地接力发声,共同打破了长久以来笼罩在我们文化中的那种无处不在、压抑窒息的可耻沉默。


被选中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登上封面的,一共有六个人。



站在最后面的那个是演员艾什莉·贾德,她也是在今年最早说出自己被性侵经历,最终引爆完美风暴的人。哈维·韦恩斯坦试图强暴她是在1997年,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刚刚到好莱坞开始自己电影事业的新人。


在那次的经历之后,她其实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告诉了很多人,但那些话通常只在她的朋友圈中流传,那些真正有能力帮助她的人,无论是电影公司的老板还是媒体记者,全都装作没有听见,就像他们选择忽略无数个类似的故事那样。


一直到整整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才开始选择认真地倾听她的故事。


登上封面的还有天后级的泰勒·斯威夫特。2013年,一个电台DJ因为对她实施性骚扰而丢了工作,随后起诉她索赔300万美元。泰勒·斯威夫特提出反诉,象征性地索赔1美元。


结果在法庭上,DJ的律师问她:你让别人丢了工作,就不感到内疚吗?


我们的天后当场回击说:这是他自己的人生所犯下的错误,请不要试图让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在接受《时代》采访的时候,泰勒·斯威夫特解释自己为什么要站出来的原因——“如果他对我都敢动手动脚,那想象一下如果他有机会的话,会对那些比我小、比我脆弱的歌手会做些什么?” 


封面的右侧,还有只露出一个肩膀一只手臂的半个人影。那是一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年轻母亲,她不敢露出脸、也不敢公布自己名字的原因是,怕身边的人知道,怕被责备被嘲笑,怕丢了工作。但她,同样选择了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五个半勇敢的女性,就是全世界数百万打破沉默者的代表。




《时代》的总编辑在解释为什么选择 The Silence Breakers 作为年度人物的时候,提到了我昨天写的罗莎·帕克斯——六十多年前她也是那个打破沉默的人,她的一声No催生了一场革命,最终彻底改变了历史。


后来有读者在我昨天的文章后留言说,这真是一个巧合。


是巧合,但也不是巧合。深陷泥潭的时候,大家仰望星空,总会不由自主地看到同一颗最闪亮的星。


从罗莎·帕克斯到今年的反性侵,虽然相隔六十多年,但两者之间有草蛇灰线的联系,同样都是一场深刻改变美国、深刻改变历史的革命。


观察一下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自我纠错机制非常强大的国家。它不是不犯错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所犯下的错误总是会被一个一个地纠正。从民权,到女性解放,到同性婚姻,再到今天的反性侵,莫不如此。


它的发展进程是螺旋式上升的 ,而不是看似一直在走但却没有任何前进的原地转圈。


这种前进的力量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无数个“打破沉默的人”一点点接力发声。最终,无数个细小的声音汇聚成巨响,无数水滴汇聚成冲破大坝的洪流。


拿反性侵来说,为什么会突然在年底形成这样一场社会革命?


因为在这之前已经积蓄起了足够的势头。比如特朗普那盘吹嘘自己侮辱女性的旧录像带被曝出来以后,全美有几十万人走上街头反对抗议。比如福克斯解雇了曝出性骚扰的大牌主持人Bill O’Reill,向受害者支付4500万美元达成和解。


还有2015年,那个已经轰动过全美的考斯比性侵案——你也许记得《纽约》杂志那个让35名受害者坐在一起、还在她们身边摆放了一把象征更多受害者的空椅子的封面。



然后才是今年的10月份,《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打破几十年的沉默,用一组深度调查把哈维·韦恩斯坦踹下神坛,这场声讨性侵犯罪的运动迅速地遍及美国的各个角落。


从影视圈开始,扩展到政界、商界、科技界和各个行业,Uber的创始人卡兰尼克已经被迫离职,更多被挖出龌龊往事的名流们正焦头烂额。


公众对性侵和性侵受害者的态度已经彻底改变了。最新的一个调查显示,有82%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在遭受性侵后应该坦然地说出来,不再把它当成自己的耻辱。


通过社交网络,这个运动又影响到了更多国家的人。


推特上那个鼓励性侵受害者说出自己经历的 #Metoo 话题,有几百万人参与,来自全世界将近90多个国家。在很多国家,还有随之而起的上街游行。


他们同样也都是“打破沉默的人”。


《时代》评选年度人物已经有91年的历史,每一年的评选都是那一年世相人心最恰当的反应,成为历史的一个绝妙注脚。


大多数时候得奖者只是单个影响力深远的人士,一个群体获奖的事总共只发生过寥寥十余次。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6年,得奖者是“你”,寓意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一个愿意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发出自己声音的普通人。


那一次我们尚可忝列其中,成为无数个“你”之一。


但到了今年,“打破沉默的人”这个群体,就很难把我们也包括进去了,因为#Metoo 这场运动在中国几乎没有激起太多的反响,毕竟我们的互联网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互联网,是两个相隔遥远完全不同的舆论场。


隔岸观火的我们,光看看新闻报道虽然可以感受到这场运动的广度,但也许无法体会它的深度和意义所在,更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去除性侵受害者污名的机会。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