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天堂 | 确切的说,我们贩售的不是门票,而是奇遇
1994年,我10岁,因为母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必须跟随母亲的一个同事从北京坐4天4夜的绿皮车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乘坐一辆吉普212,走塔中公路,行驶1500公里,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纵向穿越去往和田。
那个年代,没有电子地图,而在我印象中的,也只有一段让我至今无法忘记的回忆。
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路上的第三天,我已经习惯了两侧的沙漠和不时遇见的小龙卷风。这让我多年后看宁浩的电影《无人区》时,有着非常浓烈的熟悉感和亲切感。的确就是这个样子,空旷,浩荡,神秘的沙漠……
一天晚上,驾驶员和他的吉普212一路狂奔,在天际线视角下的塔中公路,视野非常好,我看着远处的云层,发现了打闪的痕迹。我和驾驶员说,前面的天空有闪电,一会可能会下雨。驾驶员是个老司机,多年专职往返于这条塔中公路接送人。他和我说:“没事,这雨下不下来,一会就飘走了。”
于是,我们继续行驶了大约半小时,突然,一个超级大的闪电从天空中劈裂下来,把漆黑的公路照的如同白昼一般。我哪里见过这种景象,和驾驶员商量,我们停车休息一会,等雨过去了,再继续开车,顺便我可以看看这奇观。
▲图源:网络
车在公路的沙漠地带停下,给后面的车留出足够的过车空间。我从212的后排爬到前排挡风玻璃上,盯着漫天的闪电,惊奇的望着。
突然,就在闪电和快速移动的云层中,我看到了一个光球。一个缓慢移动的光球,我时至今日都清晰的记得那个光球的质感。
是一个有金属的质感,有弧线切面的光球。在天空和闪电之间,缓慢的移动,慢慢的移动,而且更令我惊奇的是,它一边移动,一边交替发光,如同探照灯的发光面和背面,在相互交替着,一圈一圈的转动着,从天上滑过。
▲图源:网络
我记得那时,我浑身的汗毛都起来了,我和驾驶员一言不发,一直盯着这个奇怪的物体从天上缓慢滑动着。
大约10分钟后,这个玩意钻进了一块黑云里,然后一个闪电的陪衬下,就消失了。大雨停止,天空中的星星都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继续开车,而是静静坐在车里等着,希望还能看到它。
▲图源ins:mohammadhedayatifar
时间过去了将近25年,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和驾驶员聊过什么,最终我也不知道我看到的那个东西,是一颗卫星?还是UFO?但是这段“奇遇”却改变了我很多童年和青年的生活。
后来,因为母亲负责医学工作原因,我必须跟着她在新疆,北京,山东,三个地方来回跑,我小学也属于“游牧民族”式。
我记得因为我亲眼见到了这个东西,所以,我总是找比我大的人,一些20来岁的医生,去给他们形容这个事,并问他们是否知道我看见的是什么。我记得其中一个医科大的青年医生告诉我,你应该给气象局打电话,问问那天的气象,他们应该知道。
于是,我从医学院的保卫室拿到了一本厚厚的电话黄页,打给气象局,询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清晰的描述了经过,也问了很多问题。后来,气象局的人告诉我,我看见的可能是“球型闪电”。
▲1901年一幅描绘球状闪电的版画/维基共享资源
我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球型闪电”,就觉的这玩意听上去很酷,然后我约着几个小伙伴去图书馆的自然科学区找关于球型闪电的书籍。
在图书馆,我遇到了另一个自然科学的爱好者,我依稀记得,他的知识面很广,居然可以和我解释球型闪电的原理,后来他推荐我订购一些杂志,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2本,一本叫《飞碟探索》,一本叫《UFO》。
这两本杂志几乎可以号称,80后的科幻启蒙读物了,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很扯淡的内容。不过,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这些坑里度过了。
再后来,我在《飞碟探索》上投稿,写了我在塔中公路上的经历,并且我还在杂志后面的交流版块留下了我母亲的联系地址。
我记得有一年暑假,我收到了200多份全国各地的书友的来信,他们给我邮寄来一些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照片,还有一些人也说自己看到了同样的东西,希望可以一起交流。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甚至没有数码相机。
但是这些爱好者们一起研究,一起分享,一起探索的感觉,在那个没有什么娱乐的童年暑假,着实让我感到“世界很大,我们还需要去探索更多未知”的感觉。
在众多笔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徐乐的朋友,他也是科幻迷,而且他很羡慕我能亲眼看到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的物体,所以我们的交流特别多。
后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成为了好朋友,用现在的话说,奔线下的好友,我经常去他家里看他的藏书,后来我接触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杂志,貌似叫《联想1+1》,是一本讲述电脑帮助人类解决各种问题的漫画杂志。时隔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那是联想当年的教育市场的广告形式的杂志,类似《海尔兄弟》。
徐乐非常有意思,他一直想被外星人绑架,接到飞碟里,看看飞碟怎么飞,用的什么处理器,会不会比那时的586更厉害。我记得他说,他如果进入了飞碟,一定把飞碟的电脑拆下来,顺便研究一下飞碟怎么飞起来的,怎么在天空停滞不掉落的。
那时,我俩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他家的阳台上看这星星,期待赶紧下来一辆飞碟,让我们上去研究研究。
没错,那些年的暑假寒假……我们从UFO到电脑,从电脑到各种创意设想。
按这轨迹发展下去,我和徐乐都开始掉新坑了,从各种386,486的性能区别到logo,basic语言自学,然后天天聊的都是未来人,智能未来,但马斯预言之类的话题。在大多数同龄人眼里,我们2人就如同另类。
今日一想,时间一眨眼,25年过去了。那一次的奇遇,让我10岁开始,接触到科技,科幻,电脑,未来时代和很多那个年代根本不敢想的东西。
后来的我,从大学读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到商学,到做文化和创意行业,到做戈壁天堂,我都已有种感觉,这一路的动力和引导,都是从那一次的奇遇开始的。他激发了我对这个世界源源不断的好奇和探索欲。他让我无数次偶然抬头看着深邃的星空,想象着地球外面的样子。
最近的一次的抬头,是我们8月从旧金山开车去黑石城参加火人节的路上,我和陆明经过了一个美国小镇,名字叫 “罗斯维尔 Roswell”,没错,就是那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外星人事件的同名地点。
我和陆明开车经过的时候,不经意看到路牌,然后我们俩大声惊叫,原来童年的《飞碟探索》里讲的那些故事和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啊。
后来的5个小时,我们进入了黑石城的无人区,我们下车抽烟时顺便抬头看星空,真的,我们清晰的看到了银河,一条宽宽的星带就挂在天上,银河里的闪闪星光,彷佛都在流动……
我和陆明两个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就这样抬头看着银河,时光彷佛回到了我们的童年,在家中院子里抬头看天空,幻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
2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到三十来岁的成长,就这样被宇宙,被银河,被星辰,被大自然见证着。
今日,我讲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关注戈壁天堂的朋友们: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可遇不可求,就如同奇遇,可能你遇到的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和我一样,遇到的是个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奇遇,会改变你的生命,会引发你的思考和想象力。这种奇遇,远比现实中的任何物质都珍贵。
所以,我们在戈壁天堂中
屏蔽了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
也严格要求不准许有任何现金交易和商业交易
屏蔽信号,我们是希望你能够从手机的屏幕中解脱出来,和不同的人以及他的不同的生活&经历,去交流,去聆听或去分享。围在篝火前,听听比这篇文章更有趣的人的故事和他的经历。
不准许现金交易,我们希望让戈壁天堂现场能够干净,公平,令人感到格外的舒服。
试想一下,一天夜里,你在BBQ,一个“外星人”走到你的身边,和你说 “好香啊!能不能尝尝?”你回头给他一串,他吃的很开心,然后和你的营地的朋友们坐在一起,静静地听你的故事和经历。我相信,这位叫马云的先生会很开心自己并没有被特殊对待。你也会很开心,因为你不必叫他“爸爸”,更不会感到有“社会身份压力”。
所以,我们很自信,也很认真的在筹备这样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创意活动,而且,我们认为,我们贩售的绝不是演唱会门票和xx乐园的门票。
我们更愿意相信
戈壁天堂贩售的是一场“奇遇”
让你遇到你从未想到过的人和故事
遇到你从未设想过的生活
“戈壁天堂”线下文化创意活动以露营形式+文化创意活动相结合。
在内蒙古沙漠环境中进行露营,以人与人的主动社交创造更纯粹更美好的合作模式。
让参与者完成基本生活,社交分享,以及众创艺术和展示的内容。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环境中以艺术,文化创意和科技为手段。
以人性中最美好的“主动分享,主动回报”意识为活动基础,创造出一个文化为软件,旅游为硬件的文化深度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形式活动。
如果你带着灵魂来参加这场邂逅,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你从未想过去追求的东西。你会敞开心扉,看到一些你未曾想到的人,未曾经历过的生活,和未曾想象到的奇遇......
▲
这将是戈壁天堂非常重要的创意和规则
更多创意玩法和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戈壁天堂的更多信息
btw,文中的徐乐,后来成功考入某重点航天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航空,实现了他“一边操控电脑,一边在天上飞着”的儿时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