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锋计划 | 陆一:学业竞争大众化与高考改革

文岩楚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2024-06-12

点击蓝字关注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先锋计划为加快落实和推进“双一流”进程,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校于2021年正式启动“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先锋计划”(简称“先锋计划”),对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培育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复旦大学人文社科的重要学术和咨政成果持续做好成果转化和培育工作。先锋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支持和培育校内多批次优秀学术和咨政成果,这些成果屡次斩获教育部或上海市重量级奖项,为加强和构筑一流学科体系,产出一流学术成果,打造复旦话语特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基本信息


作者:陆一

关键词:报名率;前置社会性分流;高考有效容纳量;大众教育社会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第9期p81-92



论文摘要

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结构分析,揭示学业竞争大众化现象的形成,以及近20年间高考功能的应势之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存在前置的社会性分流,作为英才选拔“指流消失——高考竞争大众化,这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深层动因。因此,改革成败取决于能否恰当地为学业竞争设置边界,扭转教育系统在急剧扩张中因无序扩容而造成“一”遏制“多”、“平凡”遏制“拔尖”的双重压抑局面。若能建起兼容“英才选拔纵向分层”和“大众升学多元适配”两种功能定位的考试升学系统,将能够实现中国教育治理能力的跃升。


社会评价


文章发表在《教育研究》期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22年第一期全文转载,被《教育文摘周报》连续两期做了整版转载(2021年10月13日、10月20日,教育部主管刊物)。


该文创造性提出“前置社会性分流”“报名率”“高考有效容纳量”“大众教育社会”等概念,比马丁·特罗的“毛入学率”能更加有效揭示高教大众化对中国教育系统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全局观解释高考改革的深层动因。


该文有理有据地针对高考改革提出顶层设计上的建议,被清华大学招办完全采纳,更是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度评价,认为“对当前教育和考试改革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深入的结构性分析,揭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所在。这项成果对于推动和完善新时期高考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使理论研究支持中国教育重大改革成为可能。


论文目录


文章全文






作者简介



陆一,博士,研究员,硕、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


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及教育与社会系统中的枢纽性问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与中国社会”“大学通识教育”等主题领域开展持续的研究。出版专著《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家级学术成果奖。

\ | /

制图 | 吴慧

* 材料由本人提供

编辑 | 韩思祺

▼▼往期回顾▼▼









▼ 点击查看更多复旦文科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