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立平:我现在好像有点理解了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

立平坐看云起 老孙荐读 2023-09-30

目前的经济增长乏力,使人们再次想起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

中等收入陷阱,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词。但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意思的,可能寥寥无几。若干年前,受某机构的委托,我们也曾承接过一个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课题。但现在看,当时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表面的,因为那时的切身感受还比较有限。直到现在,似乎才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与逻辑有了一些进一步的体会。

今天就谈谈我理解这个问题的一些角度。

第一个角度:从模仿到创新。

记得若干年前,有人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如果好好干不折腾,从落后的状态开始起飞,达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地说,大体30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继续往前走,就是问题了,这时仿佛碰到了天花板。能不能突破这个天花板,靠的就是科技创新。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当一个国家从落后状态开始发展过程的时候,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模仿、学习、引进,所以很容易到达天花板。而创新就难了。且不说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安排就不容易,就是技术创新出现了,其转化为消费革命,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其艰难的程度也不亚于创新的过程本身

这是第一个瓶颈,如果不能突破,发展就会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个角度:扩张与收缩的周期。

在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基础上开始经济发展的时候,因模仿的因素而获得的后发优势,使其发展过程往往具有一种爆发性和压缩性的特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完的路。在这个期间,经济处于一个异常繁荣的时期,连续若干年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长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期,是一种典型的繁荣期,也是一种经济扩张期。经济的扩张,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信贷扩张与产能扩张,而后者往往是前者的结果。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也经历了这种急剧扩张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债务的积累、产能的过剩和泡沫的形成。但债务的积累,产能的过剩和巨大的泡沫,都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当不能继续走下去的时候,经济就开始进入收缩期。这个过程具体体现为,首先是产能或实体经济的紧缩,然后是信用的紧缩。后者有时就表现为暴雷。

这是第二个瓶颈,风险往往是出现在这个环节中。

第三个角度,消费的阶段性。

不知道人们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有: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超高速增长,除了改革开放的原因,除了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因素之外,很幸运的一点是,中国发展开始起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世界上机电技术革命大规模转化为一系列家电产品,并由此引起一场消费革命的过程。这就是我原来分析过的七大件(孙立平:神奇的七大件,将人类带进一段独特的历史,而这段历史行将结束)。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伴随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消费浪潮,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经历几年走出短缺年代的补课之后,马上是延续到90年代中期的三大件消费浪潮。接着,就是20多年的房地产热。其间,还伴随着汽车、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消费热。中国的经济繁荣,与这几波热气腾腾的消费浪潮,是分不开的。

其实,一个社会能消费多少东西,有时比能生产多少东西要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而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消费饱和的问题。在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下,有些主流的消费,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群体中,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第二,就整体而言,人们的消费已经处于超前、过度、透支状态,而且到了要还债的时候;第三,至少在短期内,不要期待过去那种消费潮可以重来,那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

这是第三个瓶颈,温和、不张扬,但却顽强有力。

有人会说,你分析这些过程,是不是有意忽略了另外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政策因素?没错。上面的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应对,决定着未来的进程与前景。历史往往不是由问题决定的,而是由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决定的。

关联阅读:

孙立平:拼经济?怎么拼?不惜代价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孙立平:消费:仅仅靠政策是不够的

孙立平:换个思路吧,现在开始进入常规化消费时代

孙立平:过剩:这才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真正问题

孙立平:什么?富人的通胀,穷人的通缩?

孙立平:不要搞错了,消费的真正问题是过度、超前、透支

孙立平:以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赋予经济以活力,赋予社会以弹性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俱乐部最早突破万饼销量的白茶

福鼎白茶四大家吴氏白茶的作品


对饮茶品茗感兴趣的朋友

可以加上面的微信

由其拉入挖茶俱乐部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