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尿布里的秘密
从胡同里经过,看见一户人家的外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方形布片儿,形似藏区经幡,神似联合国国旗。
这是婴儿的屎尿布,承载着一个人降生于世的原初形态。用无惧、无畏、无顾忌、无差别的坦荡和从容,随性涂写着混沌斑驳的痕迹,填充着人之初缺乏记忆的空档。
这片尿布,没有沾染尘世的偏见和世俗的眼光,像安阳的甲骨文和贺兰山壁画一样,带着生命中与生俱来的纯粹和神圣,常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来破译与解读。
还好,这个空档阶段大多有母亲见证。当母亲的一颦一笑渐渐次第转化成年轮深处的道道皱纹和根根白发时,这些经线和纬线一日日编织,厚厚地堆砌出一沓沓藏在尿布里的秘密。
那个年代,尿布由旧床单、旧秋衣等棉麻布改造。女儿的尿布也是这样,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像是要捍卫这些布的尊严,三日只进不出,活脱脱一介“貔貅”。单位同事三五成群搭伴前来,兴致勃勃地来看她,没想到人家一进门,她立刻就献了大礼。不但尿布面目全非,孩子也面目全非。天哪,我手忙脚乱,大汗淋漓地把她摁到盆里,淘米一样细细清洗。这孩子,不就见个阿姨吗,怎么这么激动!
有时我在吃饭,女儿挑衅似的拉一泡,像在磨练我的意志。果然我就甘拜下风,“嗷嗷”地发呕,吃下去的东西常常反流出来。我妈说,自家孩子还嫌弃啊?其实,不是嫌弃,纯粹是生理反应。时至今日,我依然还是不能接受冲鸡蛋的吃法,无论它多有营养,我都会坚决拒绝,除了鸡蛋的腥味,它的模样实在太粑粑了。
我爱女儿,却不想爱她的屎尿。但有洁癖的我还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养大,把她培育得像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样美丽芬芳。
在与尿布打交道的日子里,我的重心和焦点完全是女儿。我能准确地看懂她一招一式的内涵,能不费吹灰之力翻译出她含混不清的语言。我知道她单眼皮变双眼皮是发烧的前兆,她眼眶湿润突然不做声了便是要“玩大的”,她小嘴一撇身体一激灵必然是尿床了……
有个小名叫“六子”的朋友回忆起他小时候,兄弟姐妹们在炕上躺下后,母亲就开始清点人数,“一二三方四五六七”,人头数够了,她才会放松地倒头去睡。大家听完嘻嘻哈哈一笑,之后陷入无言的沉默。你能想象,兄弟姐妹十几个,你哭他叫,你喝他尿,这张大通铺上前前后后摊开收拢的尿布里藏了多少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啊。
幼时我不小心把脚掉进米汤锅里烫成重伤,母亲为了多挣工分,悄悄把我从家里带到地头。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一张充当襁褓的旧毯子,一个脚上包扎着纱布的孩子,一位汗滴禾下土的农妇。像一个特写镜头,在乡下这爿天地里无声无息地久久回旋。后来,我稀里糊涂把土黏在伤口上,我妈抱着哇哇大哭的我,屏声敛气地偷偷潜伏回家,很久都不敢让我爸知道这件事。
我有四个舅舅,一个姨姨;五个姑姑,一个叔叔。这些都只是姥姥和奶奶养大的孩子,还不算曾经夭折的。在那个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里,每家的孩子都可以轻易地组成部队里的一个班。说起我父亲,奶奶常常抹眼泪,因为吃糠咽菜实在难以入口,父亲一到吃饭时间就爬在炕沿假装睡着。确实,真的无法想想那个时候的父母们是怎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们带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尿布也从最初的废旧衣物升级为现代化、科技化的新型材质,但万变不离其宗,生养孩子的过程同样艰辛。为了优生优育,一系列过程愈发繁冗。孕前要补叶酸、钙片等微量元素和营养,孕期要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胎教,要做各种各样的产检和化验,生完孩子后要做催乳理疗、盆腔恢复理疗、身形管理理疗,有的还去月子公司进行专业培训。孩子身边,除了父母还常常簇拥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投入很多,声势也大。
是的,屎尿布的确不雅,既不赏心,又不悦目,反复强调这么俗的东西像在玷污、冒犯生命的尊严。但这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呈现出的却是一个人刚出生时无法回避的羸弱与傲娇,它包含着每一位母亲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汗水。如果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大俗即大雅。
从躺着到爬行,到直立行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进入学校接受新知,到进入社会接受准则,到进入婚姻组成家庭,再到用爱破译并续写藏在尿布里的秘密,生命就此代代相传,深爱就此生生不息。
以往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