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割裂的亚太市场与“躺平”的外部世界

Sonia Xie Artsy官方 2022-09-22


厉蔚阁参展弗里兹首尔艺博会作品

张子飘,《芍药 12》,2022年作,

油彩,画布,230 x 190 厘米 

(90 9/16 x 74 13/16 寸)

© 张子飘

图片:厉蔚阁



回望过去的近三年,也许我们所有人都难以想象,2019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剧变。而对于中国内地的艺术市场来说,今年的情况甚至比疫情刚开始时更加严峻。


这种严峻是内外部变化与对比随之而来的危机感。如果说2020年的全球艺术市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打击,2022年开始,许多地方已经复苏。尽管在130家参展画廊中有75家是“幽灵展位”,今年5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销售状况仍旧相当不错,更不用说今年展会方已宣布进军法国市场,而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看起来更是已经恢复如常;弗里兹纽约缩小了展会规模、大幅提高门票价格,结果也获得了强势的销售成绩,首届弗里兹首尔仅在眼前,可以说大半个亚州(尤其中国)艺术行业从业人员都已齐聚首尔——这两家成熟的展会方已经将线上系统永久纳入了商业版图中:包括支持多种语言的线上展厅等等。今年,TEFAF 马斯特里赫特开放了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展会,销售状况相当好,也许是大家过去两年憋坏了,大量新藏家的涌入为此届展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维伍德画廊参展弗里兹首尔艺博会作品:

塔基斯(Takis), 《信号》

1986, 115 x 120厘米

图片致谢

维伍德画廊



二级市场方面,纽约五月的春拍中,短短两周内三大拍卖行狂揽超过24亿美元,如果不算上通胀率,这个数字是纽约春拍历史最高成绩,新兴艺术家的作品受到藏家热捧,为这个总量贡献了不少百分比。


再看中国内地,受限于今年仍旧严格的清零政策,内地无数展览、展会与拍卖或延期或取消,画廊、美术馆等艺术空间的运营遭受重创。据《艺术新闻国际版》(The Art Newspaper)报道,在其采访的画廊中,85%的画廊的线下展览因疫情原因受到影响,77%的画廊销售业绩不如去年,而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运营成本大幅提高,无异使画廊经营雪上加霜。62%的画廊在包括 Artsy 等第三方艺术品线上交易平台上寻求销售,20%的画廊开设了自有的线上销售平台。这些都是画廊主动寻求生存与转变的策略,但总体来说,深度依赖线下社交属性的艺术品交易行业,在今年中国内地严厉的疫情防控政策限制下,可谓举步维艰。



Flowers 于2022年巴塞尔艺术展

香港展会展览现场,陈丽云 (Movana Chen)

《装构》,2004 -2008年,编织切碎的杂志

图片致谢

Flowers



对于艺术品经销商来说,亚太地区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市场。但是将这个市场的重点放在哪个城市,一直是行业内经久不衰的话题。有关香港还是上海甚至台北的讨论还在持续中,更不用说现在,或许首尔已经成为了另一个吸引人的选择。



远程销售已成常态


艺术门参展阿里巴巴 U 设计周,

图为安德烈∙杜布勒伊(André 

Dubreuil)作品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阿里巴巴

U 设计周和艺术门



“疫情前后的变化还很难说——香港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开放。直到它完全开放,直到有国际旅行,我们才能看到香港是否仍然是一个艺术中心。”艺术门的创始人林明珠对我说。自从疫情以来,她从来没有前往任何亚洲国家旅行过,但画廊的销售策略在这几年间已经逐渐发生改变。


艺术门的许多销售都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 WhatsApp 的方式与藏家完成的,大多数画廊员工都通过图像而不是实体来销售作品。并且,画廊还在不断升级自己的网站,添加了私人线上展厅等各种新功能以促进线上销售。“当然我们还是期待是回到疫情之前的时代。现在不知道亚洲的艺术市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弗里兹也在韩国开幕了,台北的艺博会做得非常好,我们也在计划新加坡的艺博会。所以慢慢地,我们又回到了亚洲、欧洲和美国地区。”林明珠说。尽管台湾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格外受欢迎,但是台北当代的中端价位(2万至5万美金之间)作品卖得相当好。



朱金石个展《下星期去米兰》

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艺术门



或许出行的限制影响了线下观展,但也让人更加渴望艺术。厉蔚阁亚洲联合创始人兼主席魏蔚表示自去年开始,画廊通过远程售出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几百万美元的作品,藏家在没见过实物的情况下就直接买下,这在以前是比较罕见的。一方面体现藏家对厉蔚阁作品质量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印证亚洲藏家的决策习惯随着疫情也发生着重要的转变。”



刘建文新作展「花园里」

展览现场,厉蔚阁香港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厉蔚阁



白立方的亚洲区总经理 Wendy Xu 也同样提到了画廊在线上销售上取得的成绩。“鉴于亚洲一直是最谨慎的,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重新开放旅游的速度很慢,最重要的变化是我们缺乏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这些客户平时会到香港参加重要的博览会;”她说,但是“远程销售、展览视频导览和在线展会等数字通信手段,仍然帮助我们与国际客户成功地保持同步”。



White Cube 参展弗里兹首尔

艺博会作品:Andreas Gursky

V&R III, 2009 (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

和 White Cube



“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经重新开放。自去年12月以来,我暂时离开香港,以便能够在美国和欧洲旅行。世界的那一部分现在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我前段时间在纽约呆了两个星期,参加苏富比和富艺斯的拍卖会,见证了亲临现场给销售厅带来的协同效应。我真的希望香港和大陆能尽快放开,这将大大有利于经济,包括艺术市场。”德萨画廊创始人帕斯卡·德萨(Pascal de Sarthe)说。



更多在地项目:一种“不得不”的选择


MINE PROJECT 于2022年巴塞

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 Tap Chan 和

MINE PROJECT HK



面对日益割裂的全球市场局势,许多在香港拥有实体空间的画廊开始了更多在地性的尝试。又或许是因为客观旅行条件的限制,今年的香港巴塞尔上来自本土艺术家的作品销售得相当好。这也让一部分画廊仍旧坚定地将亚太市场的中坚站布局在香港。


“香港的优势我就不重复了,这座城市被‘唱衰’多年,但是我坚定地相信它是中西交融的关键门户和交易窗口。至于内地,坦白讲我真的不知道。现在大环境扑朔迷离,所有人都是受害者。”Mine Project 创始人牟甜甜说。她坦陈,从画廊角度出发,由于国际交流受阻,画廊更着眼于本土艺术家,建构本地和周围有关的市场发掘。



熊佳翔个展《惊梦》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

MINE PROJECT HK



另一家香港本土画廊 Double Q 的创始人罗君儿(Queenie Rosita Law)发现,年轻一代香港人对当代艺术的兴趣越来越大,而针对这种趋势,原本是藏家的她逐渐萌生了在香港开设画廊的想法:“在我从收藏作品到在布达佩斯建立一个当代艺术空间(Q Contemporary)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缺乏向亚洲扩张的机会。近年来,他们真正开始注意到亚洲艺术市场的增长和重要性(并开始请求我在香港展示他们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画廊项目将专注于欧洲和美国艺术家。”画廊第一年的项目包括与她建立了个人关系并希望继续支持的艺术家,其中共六位被纳入美术馆收藏或参与过双年展但从未在亚洲展出。



Tomo Campbell 个展

From now on 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

Double Q Gallery



虽然疫情限制了国际旅客前往香港,但它也客观上赋予了许多国际画廊更多机会与本土艺术界进行前所未有的接触。“我们不仅根据市场需要和香港观众的口味定制展览方案,而且还不断探索与本地策展人和艺术家合作的机会。例如,我们的画廊在去年夏天举办了一个由七位香港艺术家组成的群展,这促成了今年10月即将举行的林岚的个展。我们很高兴有第一位香港女性艺术家在我们画廊展出。”Axel Vervoordt 画廊香港总监河岛玛莉子说。



夏季特展《笔触之外》展览现场

维伍德画廊香港

图片致谢维伍德画廊



“疫情使得我们没法更自由地参加香港以外的艺术博览会,但让我们有机会和时间在香港更专注这里的画廊文化,包括发现和关注香港及亚洲区的艺术家,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画廊在本地的声望及关注度。”Flowers 香港画廊总监 Jonny Davies 提到。疫情期间,画廊为陈丽云和刘晓彤两位香港艺术家举办了个展。



刘晓彤个展《我在训练,别吻我》

(I am In training, don’t kiss me) 

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艺术家

和 Flowers



香港还是亚太艺术市场的中心吗?


景柯文个展《相信爱》展览现场

MDC 画廊香港空间

图片致谢艺术家

和 MDC画廊



MDC 画廊亚洲区资深总监荷心(Claudia Albertini)发现,疫情以来,在亚洲,新一代的艺术品收藏群体已经浮现:“亚洲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新的、年轻的、精明的艺术收藏家的出现。在旅行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观众找到时间来研究艺术、与经销商联系。亚洲在开放方面落后于欧洲和美国,然而在这个地区发生的许多事情让我们相信这不是结束,这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理想状态下来说,不论亚太艺术市场的“中心”在哪里,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意大家都不想错过。而对于拥有相当影响力的画廊来说,不论香港还是内地的艺术资源都同等重要。“对于厉蔚阁而言,很难细分香港和内地的艺术市场,两地的艺术社群——不论是艺术家、艺术媒体、机构、还是藏家,都是互相流动的。两地的艺术市场我们都很看好,也期待着两地旅行尽早恢复,艺术市场齐头并进发展。”魏蔚说。她强调“亚洲的业务发展是重中之重”,而随着画廊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厉蔚阁会更深度地参与到亚洲的艺术项目中去。



MDC 画廊参展弗里兹首尔艺博会作品:

乔治·格里法 (GIORGIO GRIFFA)

Tre linee con arabesco n.1535

1995年,布面丙烯, 89 × 119 厘米

 / 34 × 46 4/5 英寸

图片由艺术家及

MDC 画廊提供



原本对于许多画廊来说,参与内地的艺博会是接触藏家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最佳机会。然而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任何聚集性质的艺术活动的举办都非常艰难。几家原定每年9月与11月在上海举办的艺博会还能否如期举办依旧扑朔迷离,今年多数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也是一再延期或草草收场,这对艺术行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而相形之下,今年防控政策稍宽松的香港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疫情期间,因为旅行受限,反而让亚洲藏家和市场开始更加关注香港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家。而就香港来说,这里有更多本地的艺术活动,当地艺术群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近紧密,能明显感受到艺术社群之间的支持,大家更珍惜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在地的活动和关系更加注重。” Davies 说。受访的几位画廊负责人都提到 M+ 的开放对于香港社群的意义,罗君儿称之为“惊人并骄傲”的时刻,并且她对香港的实力深信不疑:“我非常乐观地认为,香港将继续并扩大其作为区域和国际艺术中心的作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在迅速增长,这将继续有利于和支持香港的艺术市场。”她观察到,疫情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加速了艺术收藏的趋势:“因为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我认为即使在疫情结束后,这种习惯也会一直伴随着人们。”



Marton Nemes, 《警察派对 01》,

2018,铝材,钢材,反光薄片黑胶,

DJ 灯,扩音器,136 x 96 厘米

Art Central 2022现场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

Double Q Gallery



河岛玛莉子也强调,香港是画廊不断推出高质量展览的“基地”,而对于内地,画廊将采用包括艺博会、社交媒体和线上展厅等各种方式与中国大陆的观众保持联系:“希望中国大陆的观众能够尽快来香港,或者参观我们在比利时的总部。”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内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会在不久的未来放宽。否则,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割裂”的市场,正在孕育中。



*了解更多亚太地区画廊新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Sonia Xie






近期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