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法治学术动态(2022年第2期总第2期)

上海市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2024-07-16


学术前沿

马长山|数字法学的理论表达

近年兴起的数字法学,无疑是工商社会迈向数字社会这一重大时代变革的理论反映。数字法学不是现代法学的理论增补,也不是现代法学的新兴分支,而是现代法学适应数字时代变革发展的转型升级。它通过现代法学基础上的迁移、改造、更新和创生,实现了对现代法学的理论重建,展现着信息中枢、数字行为、算法秩序、节点治理等数字生活逻辑,具有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学科体系的数字知识构架,从而为数字时代的法律发展和秩序构建提供理论解说和规范指引。(全文刊《中国法学》2022年第3期)
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左卫民|中国计算法学的未来:审思与前瞻

作为一门尚处于概念凝练、知识酝酿阶段的新学科,计算法学的实践效果还未充分显现,其前景有着不确定性。充分应用统计学知识、机器学习方法的计算法学与法律实证研究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共通性。计算法学应该在法律实证研究基础上衍生与拓展,成为实证研究的2.0版。具备公开且定量化、可以模式识别、具有相对确定数量关系的数据才能被有效计算,计算法学的核心方法应是统计学与机器学习方法,其关键是获得较高的数据拟合度,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法律的运行现象。此类预测虽然可以揭示法律现象之间的“相关性”,但难以发现法律实践的“因果律”。相比法律人的决策,机器学习式的计算在视角、效率、成本收益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计算法学需要结合我国法律数据的“本土资源”,探索可行的法律计算思路与计算方法,致力于揭示法律实践规律,验证、补充和修正法学理论,以打造中国计算法学的“拳头产品”,促进计算法学的落地生根。(全文刊《清华法学》2022年第3期)
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晟|从互联网法到互联网司法:技术与规范变迁中的多维互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互联网治理的变迁。早期的互联网更多体现出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此后国家法更有力地介入其中进行外在规制,并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司法的形成和发展与互联网更深入融合。在规范约束技术的同时,技术也在重构规范,网络空间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算法形成了规范性特征。当算法成为一种规范之后,法律与算法之间的互动,体现出类似法律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但也因网络空间的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模式。互联网治理中的规范竞争,一个关键的变量是信息成本,技术变迁对于信息成本的重构,可能会导致社会治理规范体系的重构。(全文刊《法商研究》2022年第4期)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


彭诚信|数字社会的思维转型与法治根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

传统线下社会到数字社会的变迁,使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换,对个人信息进行独立的制度设计和保护成为共识。个人信息在数字社会中兼具人格与财产双重属性,存在于其上的个人信息权表现为内含财产权益的人格权益。其中人格权益专属于个人且由其独享,财产权益则可由信息处理者与个人共享。人格权益的专属性决定了信息处理者须拥有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基础并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而对于财产权益分配,并不必然选择私法路径,通过征收数字税、设立数字基金等方式让人们获得数字红利,或许是更契合数字社会财产分配的选择。无论是传统线下社会还是数字社会,制度设计的核心追求在于实现诚信,数字社会以个人信息为载体,使人的主观诚信有了向客观诚信转化的计量可能,并由此实现数字社会的真正价值。(全文刊《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5期)

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程啸|论个人信息权益与隐私权的关系

正确理解个人信息权益与隐私权的关系,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在法律保护上的强弱关系;二是,隐私权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适用关系。无论从现行法律规范来看,还是从与维护人格尊严的紧密程度来分析,都无法得出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强度要大于个人信息权益的结论。隐私权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在适用的范围和规范的属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故此,不应当存在所谓隐私权优先适用的规则。就《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应做如下理解:首先,隐私权规则仅适用于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之间涉及个人信息中私密信息保护的情形;其次,私密信息在适用隐私权规则的同时,对其所进行的处理活动也应适用个人信息保护规则,除非是自然人之间因个人或家庭事务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再次,隐私权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存在规范适用上的冲突时,应当根据各自的适用范围、规范目的予以解决。(全文刊《当代法学》2022年第4期)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新规要览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

2022年7月5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也意味着深圳成为首座对L3级乃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放行的城市。(深圳人大网)


国家网信办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2022年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范围、条件和程序,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国家网信办网)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培育“元宇宙”新赛道等三产业行动方案

2022年7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2022〕12号),印发《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通知》指出,要聚焦航空、汽车、核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市级“元宇宙+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场景。支持企业建设基于多维感知、实时逆向建模等技术的智能制造孪生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研究工业领域“元宇宙”标准规则,推动数据、协议、规则统一,实现互联互通。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依据行动方案,上海绿色低碳产业培育行动将围绕4个重点方向发展10个领域。(上海市人民政府网)


16部门印发行动计划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

7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涵盖33条具体措施,旨在明确2023年年底前重点工作,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将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时空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标准研制。积极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标准。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引领作用突出的城市,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孵化应用。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推动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实施。(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公众号)

欧盟就“通往数字十年的道路”计划达成临时协议

7月14日,为确保欧盟实现符合欧盟价值观的数字化转型目标,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今天就2030年政策计划“通往数字化十年的道路”达成了临时协议。该决定旨在通过促进为公民和企业服务的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数字政策来加强欧盟的数字领导地位。为此,它在技能、安全和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等领域制定了具体的数字目标,欧盟希望在本世纪末实现这些目标。该政策计划引入了一种基于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合作的新型治理形式,以确保欧盟共同实现其雄心壮志。临时协议阐明了该计划总体目标的几个定义,重点是加强基本权利、透明度和安全性,以及促进数字技能。委员会将与成员国一起为欧盟的每个数字目标制定欧盟层面的轨迹。后者将起草实现这些目标的国家轨迹和战略路线图,直到2026年对其进行预期审查。临时协议还规定了成员国与委员会之间的合作机制。(智能网联汽车与数据合规公众号)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推动加密算法标准化对抗量子计算

当量子信息科学成熟并且量子计算机能够达到足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时,它们将能够破解目前保护我们安全的大部分密码学。在白宫警告量子计算机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几个月后,7月6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选择四个候选标准来取代目前的公钥加密(PKC)标准、RSA和椭圆曲线。NIST选择CRYSTALS-Kyber进行通用加密,选择CRYSTALS-Dilithium,FALCON和SPHINCS+进行数字签名,旨在对保护敏感数据的“抗量子”加密算法进行标准化。”今天的公告是保护我们的敏感数据免受未来来自量子计算机的网络攻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选择算法和实施它们是有区别的,NIST后续行动值得关注。(网电空间作战公众号)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中心化、去中心化和互联网标准草案

尽管互联网是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中的网络来设计和运作的,但它却不断受到鼓励中心化的力量的影响。本互联网草案提供了一个中心化的定义,解释了为什么中心化是不可取的,确定了不同类型的中心化,列出了常见的去中心化方法的局限性,并探讨了互联网标准工作可以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本互联网草案是完全按照BCP 78和BCP 79的规定提交的,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工作文件。互联网草案将于2023年1月10日到期。(老雅痞公众号)


产业技术

我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有望让人工智能更“理解”人类

现阶段,人工智能系统往往只能机械地按照人类给定的任务行事。“如果一个任务的目标可以被清晰地描述出来,那么让人工智能理解任务背后的价值需求并不困难。”然而生活中充满大量很难定义目标的任务。例如,一杯咖啡在不同人心中意味着不同的饮料,当人类用户跟人工智能说“我要一杯咖啡”时,需要人工智能搞清楚究竟要的是什么咖啡,也就是与人类“对齐价值”。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朱松纯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学》刊文,提出了一种人机双向价值对齐的合作框架,在让人工智能快速识别人类的价值意图方面取得突破,可在复杂任务中提高人机协作的效率。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基于即时双向价值对齐模型的可解释人工智能系统。在该系统中,一组机器人通过与人类的实时沟通来快速推断人类用户的价值目标,同时通过“解释”将其决策过程传达给用户,让用户了解机器人做出判断的价值依据。此外,该系统通过推测人类用户的内在价值偏好,生成更容易理解的解释。(新华网)


张勤院士谈新一代人工智能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认为,当前AI应着力研究两个领域:研究生物脑的工作机理和研究能解决具体问题的AI模型,无论其基于知识还是基于数据的AI都可以,但不一味追求AGI。此外,不同领域有不同需求,从而适用不同模型,一些不需要可解释的领域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但对于诊病(不只是看片或疾病筛查)和工业系统故障诊断来说,没有可解释性的模型是不可信的,因而不宜使用。张院士强调:“AI是一门科学技术,将由人类智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由人造机器来解决。这里首先要明确所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智能问题。如果是,且由机器来解决,就是AI。适合于解决本领域智能问题的模型就是强AI模型,与其是否通用无关。(智能系统学报)


欧洲议会研究局发布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报告,探索数据治理新模式

2022年7月11日,欧洲议会研究局(European Parliamentary Research Service)发布了名为《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可持续和公正的数据治理模式》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关注人工智能,旨在研究欧盟数据治理框架政策,并侧重于对欧盟数据治理战略进行总体评估和考虑。此外,报告提出了四个良好的数据治理基准:维护和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包容性,可竞争性和问责机制以及全球责任。(赛博研究院)


英伟达称统一计算平台加速量子研发

7月12日报道,NVIDIA透露其统一计算平台,称它可以加速量子以及AI,HPC,健康,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研发工作。NVIDIA量子优化设备架构(QODA)旨在通过创建相干的混合量子——经典编程模型,使量子计算更容易获得。QODA是当今一些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和量子处理器的开放,统一的环境可提高科学生产力并实现更大规模的量子研究。HPC和AI领域专家可以使用它轻松地将量子计算添加到现有应用程序中,使用NVIDIA DGX系统模拟未来量子机器,以及科学超级计算中心和公共云中提供的大量NVIDIA GPU安装基础。QODA将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强大而高效的编程模型来彻底改变量子计算。(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公众号)


天翼云成“国家云”:已获中电科、中电子等投资

2022年7月1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组建了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云头条)


美国政府部署QuSecure方案来实现抗量子加密通信

7月13日报道,抗量子网络安全公司QuSecure正在支持美国政府通过政府网络执行世界上第一个抗量子加密通信。政府正在使用QuProtect,这是一种基于软件的端到端PCQ解决方案,旨在通过量子安全通道保护加密的通信数据。该解决方案用于美国空军、美国太空部队和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联合地点的遗留系统。QuProtect系统还可以24/7全天候保护数据,而不会导致带宽或延迟问题。QuSecure周二表示,除非用户拥有QuProtect,否则数据无法解密,即使是拥有量子计算机的对手也无法破坏受系统保护的数据。(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公众号)


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发终本案件智能合约系统“唤醒沉睡的执行案件”

7月13日报道,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发运用终本案件智能合约系统,全面动态管理“终本案件库”,不断为胜诉当事人查找财产线索,智能化恢复执行。自2021年12月起试行以来,终本案件智能合约系统共对互联网法院终本库中的5035件终本案件发起16859次查询,反馈财产线索136592件,发现财产线索88件,恢复并执行完毕21件,执行到位56.23万元。(杭州互联网法院)


共同体简讯

日前,由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创始成员《求是学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推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正式申请加入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其表示赞同《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上海共识》,愿意积极参与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组织的学术活动并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现秘书处已安排其加入共同体,该刊即日起可参加包括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2022年度联合征文在内的各项学术活动。

往期精彩回顾

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上海共识

全网首发|2022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TOP100 作品•作者•期刊

征文|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2022年度联合征文公告

智慧法治学术动态(2022年第1期总第1期)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