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而已》爆红的背后:最后一波婴儿潮与少子化的中国 | 循迹晓讲

自度 循迹晓讲 2020-09-04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自度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5500字,大约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30岁的顾佳能够碾压20岁的林有有是因为前者在学识、生活阅历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而《三十而已》能够碾压《二十不惑》则是因为30岁人群相较于20岁人群在数量上的明显优势。


由江疏影、童谣、毛晓彤主演的都市剧《三十而已》一经上映就获得大火,而另一部电视剧《二十不惑》在受关注度上明显不及前者。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除了剧情本身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中国,三十岁年龄段的人群,在数量上明显多于二十岁年龄段的人群。



01
人口断层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1990年出生的这一代如今都已经步入了三十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为2374万人;而2000年的出生人口数为1765万人,二者之间的差距达到恐怖的600万


生于1990年这一代的人,正好踩在1986~1990年这一波婴儿潮的末尾,而这也是三十年来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


1992年,中国出生人口跌破2100万,1998年跌破2000万,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一年的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


▲1949-2015年 中国出生人口  图片来自网络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决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


而此项旨在鼓励生育的政策只让出生人口数维持了两年的上升,且上升规模也只是将当年的出生人口数1500万量级提升到1700万量级,而后新生儿数量进一步走低。


2019年,中国只有1465万新生儿出生,生育率仅为1.47,为1952年以来新低(除1960与1961年外)。


另外,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其他数据,目前二胎以及以上孩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9.5%,新生儿人口中二胎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7%,也就说三胎及以上孩次的比例只有2.5%。


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未来一孩次比例就为40.5%,也就是说新生儿人口数量大约为593万,而二胎的比例为57%,也就是说新生儿人口大约为835万,而三胎出生人数还不到37万。


▲一胎少二胎好的宣传标语  图片来自网络


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国内情况上看,短期内出现逆转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少子化趋势大概率将在中国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毫无疑问,年轻人更具有活力,对于社会风尚潮流的引领能力也更强,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年轻人群体的数量足够庞大,若年轻人在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那么其对于社会风尚潮流的引领能力也会相应的降低。


年轻人在数量上的劣势也导致他们无法完成对于社会文化的绝对主导,而有着数量优势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则走入舞台中央,未来中国的文化领域,大概率会呈现出一种“后浪失之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


如上文所说,在1980~2020这四十年间,1986~1990年出生者数量最多,构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


而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现在恰好三十岁上下,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之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程度都较高,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也会较大的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且短时间内,几乎不会被后浪们完全取代。


▲1960-2005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  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个事实是80后是最后一个男女比例不失衡的群体,女性数量甚至略多于男性,而随着女性的地位的大幅提高,她们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显现。


所以,如果以后看到有人称自己为“三十岁的女孩”时,无论你内心想法如何,你应该学会接受和适应,因为客观事实面前,事物如何发展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



02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这句话用来形容东亚各国尤为适合。


中国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中国近十余年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的原因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


▲世界主要国家总和生育率变化统计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观点也不能说错误,但是,照这个思路向下推倒,很容易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欧美各国的不婚不育现象比中国更严重。


而事实上,在低生育率、少子化这一问题上,东亚各国是全球最严重的


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有86万,远低于当年的死亡人口137万,人口连续13年负增长。


韩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数的平均值)跌至1.0附近(即一个妇女平均只生育一个子女)。


中国的港台地区也陷入了相似的窘境,总和生育率只维持在1.07~1.16之间,远远达不到国际上认为的能够维持人口稳定(不增不减)的2.1的总和生育率。


▲2018年,东亚国家/地区总和生育率与出生率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大陆的情况略好于日韩与港台,总和生育率约为1.53(2018年),看起来较日韩有一定优势,但是较中国大陆之前,这个数据的下降速度是十分明显的。


相较于东亚各国,欧美国家虽然也不是特别“敢生”,但是情况明显要好上不少,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82,明显好于绝大多数东亚国家,再加上移民的影响,美国的人口依旧呈现出一种缓慢的增加态势,法国在主要欧洲大国中总和生育率最高,为1.92,英国则为1.79,最低的德国为1.60。


造成东亚各国低生育率、少子化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亚各国的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由于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的影响,东亚各国很难摆脱生活压力最大的宿命。


▲日本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是发达国家,日韩人的生活压力明显大于欧美,而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也承受着同样或者更甚的压力。


城市化之所以能够如此“有效”的降低生育率,说到底还是因为其大幅提高了生活以及抚养子女的成本。


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也更加多元,而想在竞争中国获得一定优势,就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成本。


当商业规律成为城市运行的主要规律时,其好处是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关系都可以通过货币的方式进行调节,而且这种调节是非常高效的;其坏处是人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追逐货币,于是一切皆需要付出成本,而抚养子女尤甚。


拿一对中国夫妻为例,想要组成家庭首先就必须过房子这一关,而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香港,房价相较于工资过高是显而易见的。


▲2008-2016年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


《三十而已》中顾佳与许幻山的在上海市中心的大房子(勉强可以算一个低配的大平层)大约价值3500万。


这就造成了即使是顾佳、许幻山这样毫无悬念的社会精英也不得不承受每月10几万的债务,于是许幻山不得不拼命工作,顾佳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融入根本与她不在一个阶层的“太太圈”,从而为许幻山争取更多订单。


除了房子以外,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也需要付出大量物质和时间成本。


在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中的竞争是极其复杂和全方位的,这就使得父母们不得不在培养子女的各项技能上做更大的投入,这些成本都需要整个家庭来承担,于是少子化成为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丁克与不婚也就不难理解了。


▲剧中顾佳一家  图片来自网络


《三十而已》的爆火从侧面体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出生的人们在当下所拥有的社会影响力。


少子化在如今30岁上下的这一群人出生后逐渐变成了一个社会发展趋势,而且,到目前为止,这种少子化的社会趋势没有任何逆转的迹象,它大概率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如果没有更加合理的政策介入,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03
女性地位的崛起


《三十而已》的故事是围绕着三个都市女性展开,而女性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近年来有明显的提高,这一趋势不光局限于中国,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女性地位的提高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的必然结果,机器的大规模应用以及社会分工的细致化,从而让体力处于弱势的女性也能够大规模的从事劳动生产,创造财富。


因此,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与资源的女性,其社会地位势必会不断提高。


▲部分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对比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在工业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不仅弥补了女性体力弱于男性的劣势,还让女性在很多,甚至是大部分工作领域较男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女性对于简单、重复工作的忍耐力是远高于男性的,且在处理细节问题方面,女性也较男性拥有优势。


于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已经启动了工业化的国家,都会呈现出一种“女性进城市,男性留农村”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剩男”的数量明明比“剩女”要多的情况下,却给人一种剩女问题更为严重的原因,因为在城市的“剩女”群体发声机会更多


当然,促使女性能够大规模进入城市工作,除了生理上的劣势几乎磨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2015年各高校本科毕业生男女比例  图片来自网络


像顾佳这样的高学历女性在大城市比比皆是,高知女性正在各个行业大放异彩。


还记得女性工作上的优势来自哪里吗?对,相较于男性,女性对于简单重复的工作的忍耐程度更高,而通过考试本身就是一份简单重复的工作,这也是女性更容易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原因。


在我国,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中,女生的数量都已经超过男生,这个趋势像低生育率一样,都难以逆转。


而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在数量上和社会财富的占有上都具有相当优势的现在,推出《三十而已》这部以三个三十岁的女性为主要角色的都市剧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举动。


▲该综艺女艺人年龄最小30岁 最大52岁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叫做《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综艺节目不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吗?


1990年后,再也没有一个婴儿潮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想象86~90年这一波婴儿潮群体,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影响力。


很遗憾的是,想让“JK”成为主流文化的后浪们恐怕要等更长的时间了,原因无他,但谁让你们人少呢?


04
低生育率现状有无可能改变?


与年轻人不足相对应的,是不断加深的老龄化问题,社会老龄化所产生问题已经在我国开始初步显现,而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人少,并不是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结构的失衡才是问题的关键,“后浪”不足,所造成的结果可不止是年轻人无法引领潮流这么简单,它将深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年轻人不足的社会中,社会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社会整体氛围将趋于保守。


▲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金字塔图  图片来自网络


而随着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增多是毫无疑问。


而随之增加的社会养老成本,最终会转嫁到还在工作的年轻人身上,与此同时,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又促使年轻人在生育子女方面更为谨慎、保守。


如此则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后浪越来越少,老年人口庞大且稳定,倒三角模式的人口结构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中国人口结构未来趋势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少子化有无可能逆转呢?


很遗憾,从国际经验来看,生育率一旦走上下行通道,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让其逆转。


发达国家几乎都出台了相应的鼓励生育政策,并有相应的配套福利。这样一来,但是几乎都没有实现生育率的逆转。


拿德国来说,虽然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在全球排名第四。


不过,德国仍然面临着“越生越少”的问题。


首先,德国生育率1.57,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人口发展(当生育率大于2时,50%几率诞生的女性才可能维系人口稳定)。其次,德国每年的死亡人数都比出生人数多十几万(主要是老年人口),从1973年起,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47年。


事实上,德国65岁以上的老人,很早就占总人口数的20%,有学者推算,最多20年,德国人的数量便会呈指数下降。


▲2015年 德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补充缺失的人口,德国政府非常鼓励国民生孩子。


除了生一个孩子就给7300欧元的生育奖励外,对职场女性的生育进行政策上的倾斜。


首先,所有的职场女性只要想生孩子,就可以获得生育津贴,一般情况下从产前6周到产后8周,总共14周。如果早产或者多胞胎可以延长至产后12周,就是最多18周,补助的金额等同于产妇平常的税后工资,也就是说,德国女性生孩子可以拿全额工资。


其次,在生完孩子后,还可以领12个月的“父母金”,这笔补助金额为平时税后工资的65%到67%。


最后,只要持有合法居留的所有孩子(不管是不是在德国出生,也不管是不是德国籍)都可以领取名为“儿童金”的补助。


2018年 27万外国人获得德国儿童金补助  图片来自网络


这项补助从孩子出生起算,每个月194欧,一直到18岁成年(一个孩子大约可以拿到42000欧),如果生的越多,奖励金的数额也会上升。


有些家庭(通常是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只靠领儿童金,就能养活一家人。但即使是如此高的生育福利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依然不尽如人意。

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些鼓励政策和配套福利全无意义,因为在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国家,生育率虽然没有实现逆转,但却已经有了启稳的趋势。


高福利也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但是在提振生育率这方面,似乎很难找出一个比直接给福利更好的办法了。


社会福利对于鼓励生育的意义,可能与丘吉尔当年对于民主的论断是一致的,它不是完美制度,但是没有替代品,换句话说,其他制度更烂。


结语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高等教育(不论质量)普及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城市化(同上)速度最快的国家。


近三十年来,大批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从象牙塔走向蓬勃发展的一二线城市,由于这批人的收入和知识水平更高,所以他们结婚生子的意愿相对于其他阶层相对较低。


而赡养老人的问题和高昂的婚育成本(房、车、教育、医疗),让城市年轻人在结婚生子的问题上承受着巨大压力。


虽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婚育意愿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是全球少有的“未富裕却低出生率”国家。


如何给年轻人减少生育障碍、减轻他们的婚育成本、减缓少子化的速度,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当然,婚育成本和少子化这个问题根本影响不了成吉思汗。


在《亚当的诅咒》一书中,作者塞克斯声称成吉思汗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


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有约1600万男性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约占全球人口的0.5%,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国皇室等。


追溯历史,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将蒙古版图扩张至历史最大,同时也使其子孙在欧、亚两洲的土地上繁衍。


十年来,他们分析了无数现居住在原“蒙古帝国”境内的男性居民的DNA,大量亚洲男性的Y染色体相同,而且这一Y染色体源于一个生活在13世纪早期的男子。


而在那个年代拥有这种“播种”能力的,只有一个人——成吉思汗。


想了解更多关于蒙古西征的历史

只需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

《横扫欧亚-蒙古帝国西征史》

第二部《长子西征》已上线


(完)


「战斗民族」的末日:蒙古人是如何征服俄罗斯的?| 循迹晓讲


为何《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最好的国产历史剧?| 循迹晓讲


美国的科技真的会被别国超越吗?| 循迹晓讲


苏俄如何给自己续命的?|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