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715」工作制下的社畜,还不如深圳三和大神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谦逊好学盛老师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6000字,大约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近日,某餐饮品牌的老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715工作制”(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引起热议。
他表示自己公司的员工是“715工作制”,除此之外,该老板还表示,他的员工还得“夜里还会总开会”。
其实,这不是该公司负责人第一次提出“715工作制”,此前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他也曾表示:“‘996’就已经把人吓着了,多少人开始批判,我们是‘715、白加黑’,我们十几年前就这么讲⋯⋯你有多大的辛苦,就有多大的收益。”
▲某餐饮品牌创始人的观点 图片源于网络
关于企业强迫员工超强度劳动的文章,晓讲以前写过,这里不再赘述(点击即可查看:996制度下,你只是一块“干电池”)。
但不论该公司负责人如何给大众灌输“毒鸡汤”,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因为“996工作制”相当于每周工作72小时,“715工作制”相当于每周工作105小时。所以,如果一些企业强制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实行“996、715工作制”,即使支付加班费或增加各项福利,也是直接违反《劳动法》的。
如果“996”被默认为“正常”的工作制度,那么,哪个公司压榨员工越狠,谁的利润就越高。长期以往,那些遵纪守法的公司活不下去,违法的企业反而越做越大。
再往后,当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走入社会,所有人都会认为“996”是正常的,当有些企业提出“715”后,大家开始认为“996”的老板才是良心的代表。
▲ 图片源于网络
而由上文可知,该公司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算上外包公司)一样,在它们眼里《劳动法》形同废纸。
不过,不论是互联网巨头里的IT男,还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厂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难以逃脱被压榨盘剥的命运。
但是,在深圳有一个群体就可以摆脱“盘剥”的命运,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们就是——三和大神。
如果你问周围的人一个问题“听说过三和大神没?”,绝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还以为你在谈论什么动漫游戏或是电影电视中的人物。
而一些热衷于在网上玩梗的人,则会笑嘻嘻蹦出几句诸如“三五瓶,X两拳,老哥还会军体拳”、“干一天玩三天”、“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去上网。”的梗来。
然而对于了解过相关新闻资讯的人来说,对于他们只有蔑视和不屑,甚至认为这些人就是社会的渣滓。
但是你让他们说什么是三和大神时,他们却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因为在新闻报道、自媒体文章以及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三和大神”已经被标签化、娱乐化,甚至被从极端方向来进行解读。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图片源于网络
人们看这群不受“996”“715”“流水线”企业盘剥的“边缘人”,就像看猴一般。
他们存在的意义仿佛就是给无聊的人们增加一点猎奇的乐趣罢了,真正去了解去关注这群人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要知道,三和大神并不是无内在联系的个体案例,在他们背后是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中国在工业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趋势,也反映出在城乡二元化割裂的当下,那些无法融入大城市又想试图继续在大城市低成本生存下来的流动人口现状。
通过“三和大神”,我们可以看到低学历、低技能的流动人口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趋势下的迷茫和彷徨。
▲ 图片源于网络
由于没有一分正式、体面的工作,他们在社会上被孤立,在身份上被歧视,或许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承担那些为数众多的“低端”工作。
虽然他们是城市生态链中最底端的一环,但也是亟需社会关心保护的弱势群体,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将这批社会边缘人视为笑话,或批判嘲讽,我们更需要以这个群体为切入点,真正解决流动人口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先摘下有色眼镜,用客观理性的目光观察三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2019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一部纪录片,让“三和大神”这一神秘群体再次受到国内广泛关注。
“三和大神”是指在中国深圳龙华三和人才市场附近活动的一群以打日结零工勉强度日的人。
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经常“做一天工玩三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吃4元钱一碗的挂逼面(“挂逼”指“没钱了”,有时也指“死掉了”),抽0.5元钱一根的挂逼散烟,喝1.5元两升的清蓝矿泉水。
晚上要么花10元钱在网吧遨通宵,要么住15元钱一晚的简陋旅店,如果没钱就只能睡大街。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除了超低的生存成本,三和群体的形成也离不开深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0℃;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平均为15.4℃,7月平均气温最高,平均为28.9℃。这种气候条件对三和青年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而“三和”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不局限于三和人才市场,还包括了旁边的海心新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提供住宿、消费的景乐新村,“三和基地”可以满足大神们衣食住行所有需求。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大神们来说,三和没有固定的地理边界,只要有成群结队的“老哥”们在的地方,那就是三和。
对于三和,很多人第一印象应该是被里面物价所震惊,这里生活成本之低完全不似深圳,有钱晚上可以睡二十块钱的空调床位,没钱就天为被地为床,在“海信大酒店”外面凑合一宿,洗漱则可以到公厕里解决。
在这里一百元可以支撑两三天的开销,并且在没钱用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手机、微信号乃至身份证出售,可以说真正的大神都没有身份证。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更重要的是,在三和每天都有日结可以做,所谓日结就是一日一结,完成工作后可以立刻拿到工资,这一点是三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结基本上分成工地、保安、快递三种,其中快递以工资低、劳动力量大、持续劳动时间长被三和大神们所唾弃,但好在工作审查要求宽松,又不像工地那样需要一定工作经验以及一定身体素质(三和大神大多身体素质较差),同时每日招人数量最多,在没有合适工作手头又没钱的前提下,往往是大神们的无奈之选。
而保安轻松又可以偷懒,一天还有一百多,由此深得大神们的喜爱。
但和大多人想像的不同,日结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每天的日结数量有限,而“优质”日结更少,想要得到一份“优质”日结工作,得早上五六点就起来抢,如果错过就只能等晚上再来,到了那时候只剩下要通宵的快递和工地这些工作。
除了日结,三和大神想要赚口粮就只能进厂了,虽然做厂狗是大神们最鄙夷的,但在濒临挂逼时,还是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挑战黑厂(注:这种厂一般情况下是两班倒,站或坐10+小时,一月保底2K,公休3-4天),去厂里工作一段时间,干不下去了就提前借支跑路。
▲ 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超低消费和日结工作外,三和最核心的还是那一群人,也就是大众眼中的“三和大神”。要想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必须理解“挂逼”这个三和黑话中的核心词汇。
“挂逼”一词的涵意非常丰富,可以用来形容自身或者他人的状态,以及形容一切事物。
挂逼在形容人的时候大多是一种负面的状态,程度最高的挂逼就是死亡,譬如说某某大神挂逼了,没钱满足基础生存需求也是挂逼了,对于一切便宜的东西,三和大神也冠以挂逼的名号,最有名的就是挂逼面、挂逼衣。
挂逼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对恶劣生活状态的忍受程度不断提高,有钱绝不工作,钱少的时候再忍一忍坚持一段时间,直到实在没钱用再去找工作,只求最基本的生存而不至于真正挂逼掉,在这个状态徘徊一段时间后,最终彻底放弃,成为三和人口中的真正的大神。
这种大神永远都蓬头垢面地躺在地上,双目空洞无神,不会主动和别人交流,其中一些人的即使饿死也不去工厂,就那么躺着躺着就挂逼掉。
▲ 图片源于网络
其实这些大神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他们大多数都是80、90后务工青年,一开始怀揣梦想来说深圳打工,然而由于自身缺乏学历和专业技术,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成为廉价劳动力,去高强度、低回报的流水线上工作。
最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但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回到家乡,也不愿好好工作、攒钱结婚生子,只是依靠三和的低物价以及日结继续在城市中生存,漫无目的的过一天算一天,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在精神上美滋滋。
然而,这一群无法融入大城市的流浪务工者聚集在三和,却反过来又促进以他们为目标客户的各行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微型社会。
人与人之间熟悉而陌生,熟悉是因为工作或是生意往来经常打交道,日常生活中也会碰面,陌生是因为互相都不知对方的姓名年龄,不知道对方的过去,称呼除了外号就是一句“叼毛”以示亲切。
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外人是很难融入进去的,而且三和大神对外来者异常警惕。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这几年,因为日本NHK的这部纪录片在国内走红,有很多人为了流量来拍三和,结果被三和大神群起攻之,三和大神非常讨厌摄像头,因为有些人是逃债躲在这里,而有些人害怕被熟悉的人看见,他们只渴望安安静静地在三和混吃等死,不要有外人注意到他们。
也有人也会突然醒悟,感觉到自己在三和浑浑噩噩不是个事,决心要离开三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人到最后终是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三和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日结,以及周围人慵懒麻木的生活状态,就像泥沼一般困住所有想要离开的人。
在三和这个地方,它不会让你过的舒服,但也不会让你饿死。
很多人就是想要离开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他们始终无法割舍三和这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希望和斗志,却又怎么都能苟且下去的生活。
于是,渐渐的,他们放下了理想、尊严和底线,堕落成真正的大神。
只要观察三和大神群体,你会惊讶地发现反资本、反剥削早就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在三和大神眼中“没有工厂是不黑的,没有资本家不坏的”,对于他们来说,去工厂上班就是战黑厂,唯一的反抗手段就是偷懒摸鱼。
那些努力工作赚钱的人在三和群体里被贬低的一文不值,风靡网络的成功学和鸡汤在大神们的闲聊中全部沦为嘲讽对象,而颓废无望的毒鸡汤才是这里的主流文化。
熟悉互联网思潮的朋友会发现,这正是这两年互联网的主要风向之一,可以说三和大神更早认识到资本的残酷无情,并因此选择了逃离。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在前现代工业社会体系下,每个人就像是一个个零件,而以三和大神为代表的务工青年,则逐渐蜕变成不合适这个体系的零件。
而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当下,市场愈发需要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而“三和大神”这些缺乏学历、技术、知识的劳动者,只能去选择到流水线上,每天重复枯燥、辛苦、酬劳低的工作,并且在厂方的眼中,他们也只不过是随时可以更换的“零部件”罢了。
他们可以选择辞职不做,厂方根本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经营不下去,在他们后面还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这些80、90后务工青年身上有着浓厚的互联网时代烙印,虽然受到的教育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更大的世界,通过互联网他们的可以继续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有更多的发声机会,这是老一代务工者无法比拟的。
因此,他们拥有更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抗争精神,面对不公正待遇和无情剥削时,他们不会像父辈一样为了家庭默默忍受。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不愿接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机械式的枯燥工作,更不甘心被血汗工厂压榨,他们不想做生产线上的零部件,而是想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是三和大神们的最大悲剧也在于此,对于缺乏就业机会的他们来说,抵制工厂和流水线的结果就是变成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这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所以,三和大神们想要结束这种生活,要么回到老家自谋生路,要么去流水线上讨生活,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为了结束“混吃等死”的生活,留给“三和大神”的唯一选择就是离开三和,这也是当地正在探寻并逐渐落实的一项工程。
在日本NHK播出那部纪录片后,当地立刻着手加强对三和的管理,一边禁止拍摄采访,一边开始整顿三和的人才市场、宾馆、网吧。
如今当地的网吧都已关门,大神们再也没有10元一夜的消遣好去处,各种脏乱差的宾馆也逐渐被改造成泊寓,价格也就不是大神们所能企及的了,此外很多地方直接围了起来,不许大神们在地上睡觉。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大神们的生活成本,从而促使生态链断裂,迫使大神们走出三和。
这些措施确实有一定效果,毕竟指望大神们自我觉醒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也要认识到,这些措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就算大神们离开了三和,也不代表他们就此消失,观察“龙华吧”就可以发现大神们正在寻找新的家园,在其他地方或许还会出现新的三和。
而且三和大神的耐受力超乎想象,他们的低成本生存模式有很大的弹性,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替代方案,如今景乐新村内大神数量减少,但周边仍然有许多大神。
所以说,真正的解决方案时从源头抓起,避免更多的青年人变成三和大神。
▲ 图片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那么,如何做呢?
首先,在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不仅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而且要避免学龄儿童辍学打工,提高当地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将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稳定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技术人员。
其次,加强对进城务工者的保障和关爱,从制度上摈弃对务工人员的歧视与孤立,帮助他们在城市内安家落户,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把《劳动法》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让不论是在互联网公司里敲代码的IT男,还是在流水线上做重复劳动的“厂狗”,活得有尊严,有保障。
这些措施肯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完善,但这是我们社会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真正解决三和大神现象的根本之策。
在《岂不怀归》这本书中写道:“每当说起农村务工青年,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那就是社会融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就被广泛关注,地方政府并不是不欢迎农民工融入,但地方政府希望的是农民工融入工厂流水线成为廉价劳动力,并不是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当地社会。2019年,很多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几乎都针对高端人口,而罕有针对务工农民工的。”
事实上,他们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在这个社会中,不论是挣扎在“996”“715”工作制度下的都市白领,还是挣扎在“混吃等死”的三和大神,这个城市对普通人来说都不算友好。
今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这些与世隔绝的三和大神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关闭以及封闭化管理,迫使他们离开了三和,向四周扩散开来,各凭本事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如今疫情趋稳,三和也渐渐恢复了生机,大神们渐渐回到熟悉的“三和基地”,但也有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完)
川普外交:一份协议能否为「欧洲火药桶」带来和平?| 循迹晓讲
中印边境危机:进入彼此射程内的两国坦克,谁更有优势?| 循迹晓讲
特朗普有资格刻在「总统山」上吗?| 循迹晓讲
历史上,上海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确有其事吗?|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