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工人」的背后:我选择不奋斗,行吗? | 循迹晓讲

谦逊好学盛老师 循迹晓讲 2021-01-20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谦逊好学盛老师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400字,大约需要12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2020年,原本只是网友自嘲玩梗的“打工人”火速出圈,成为中文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有热度自然不缺玩梗的人。


10月24日,就在“打工人”发源地B站上,有个富二代网红UP主“曹译文iris”发布的一期题为《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的视频,从而引发众怒。

 

在该视频中曹译文说:“今天我要去体验搬砖小妹的一天,我瞒着家里人潜入自家的建筑项目。现场所有人不知道我是集团大小姐。

 

▲“白富美”的痛苦“打工人”是无法理解的 图源于网络


最有意思的是,在体验完“打工人的一天”后,曹译文冲着镜头说:“工头的评价都带满了资本主义的酸臭味。”紧接着她又说:“到时候房子收工的时候,我就跟爸爸说,我要哪一栋的哪一户,因为那里面有几个钉是我钉的。”

 

整个视频下来,她的表现更像是让自家“打工人”陪她玩的一场COS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据天眼查APP,疑似曹译文的家族企业上个月刚因32万元的执行标的被列为被执行人。而视频中,她晒出了自己的银行存款高达1550万元,执行标的金额只不过是她存款的2%

 

▲事件发酵后,改了标题 图源于网络


曹公主的微服私访体验“打工人”的一天,不过是自己自欺自认的低能把戏,而一夜间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变成了“打工人”确实残忍的现实。

 

他们饶有兴致的在朋友圈发布“打工人”语录:“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累,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

 

那么,“打工人”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选择美化、粉饰,有些人选择逃避、甚至还想将其作为营销的噱头,赚一波流量榨出一些利益。

 

而笔者认为,想要理解这一群体现象,就必须弄清“打工人”现象的精神内核,以及这个词得以诞生的土壤。

01

“打工人”的构成


打工人可以算是一个“新词”,也可以算作一个老词。

 

新是因为“打工人”这个词是从互联网上爆红,老是因为“打工”“打工仔”这个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就已经妇孺皆知。


1976年12月,由许冠杰为电影创作的主题曲《半斤八两》的开头就用到了:“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这首歌曲不仅描述了打工者的辛酸,也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当然这是后话了。

 

很快,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临,“打工”一词由南向北成为中国人熟知的新词。

 

在中国社会中“打工人”包含了两大部分人群,一是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即农民工),二是拥有高学历或专业技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

 

虽然“打工”属于一个中性词,但不论是农民工还是曾经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一旦成为“打工人”,在实际语境中往往饱受歧视。

 

 农民工年龄构成及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图源于网络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其中男性占65.2%,女性占34.8%。从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为40.2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而农民工月均收入仅为3721元

 

虽然同样是“打工人”,但似乎生活在高档写字楼中的白领显得“高”档次,在笔者读书的年代,很多长辈都会拿“打工”和“白领”作比较,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未来在写字楼中当白领,而不是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搬砖工。

 

事实上,大部分刚工作的毕业生的生活并不比搬砖工强太多。

 

 ▲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去向分布 图源于网络


同样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 “受雇工作” 的比例为 73.6%,并且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而就业满意度方面2018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收入低”(本科:65%,高职高专:67%)、“发展空间不够”(本科:53%,高职高专:53%)。

 

此外,2018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624 元仅比2017届增长了307元

 

所以“打工人”这个词并不代表所谓“有力、自豪且有使命感,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努力表现出倔强,怀着对新的一天的希望。”而是在内卷大环境下(有网络话语权的)青年群体对自身工作生活的不满和对被压榨剥削的厌恶,但又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无力感。

 

最后,只能化成一种黑色幽默式的自嘲和调侃。

 

02

抵制“奋斗逼”


回顾这几年的互联网思潮,便可清晰地看到我们这代青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成“打工人”的。

 

在六七年前,从百度戒赌吧流传出的网络形象“窃格瓦拉”开始火遍全网,其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和希冀,一时间被广大网友尊为精神领袖。

 

  忘记初心,成了电动车公司的创始人 图源于网络


几乎同时,混迹在深圳的“三和大神”群体也开始为网友所关注,大神们坚持的“干一天可以玩三天”理念被一部分人调侃嘲讽,却也引起部分人的向往和欣赏,虽然这一切终结于戒赌吧的封禁,但已经在互联网浪潮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在短短几年后迅速生根发芽。

 

  三和大神 图源于网络


到了2018年,在焦虑、压力不断增长的社会环境下,“丧”文化和“佛系”文化应运而生。

 

青年群体开始厌倦从小被灌输的奋斗精神,拒绝做“奋斗逼”,不愿意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奉为圭臬,转而寻求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

 

 生活中要离“奋斗逼”远点 图源于网络


结果被主流观点视为“消极的负能量”,佛系青年也被定性为迷失自我,被狠狠批判了一番。

 

但所谓的“丧”和“佛系”已经融入青年群体的观念中,很难再回到过去主流宣传的那种“浪漫主义”奋斗中,因为生活不会和你讲浪漫,资本更不会

 

03

“打工人”的诞生

可以说2019年是网络青年群体觉醒并“消极抵抗”的一年。

 

在这一年的互联网寒冬下大批30多岁的程序员被裁,很多人受到资本的不公正待遇,而频繁爆出的程序员加班而过劳死事件则不断挑动着年轻人的神经,最终程序员群体带头冲锋,打响了一场名为“996.icu”战役

 

 ▲一场失败的活动 图源于网络


通过网络公开抵制996以及资本的剥削压榨,并迅速将日常极不合理的加班制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笔者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值得记住的网络事件。

 

当时青年群体的怒火和愤慨完全被激发出来,任何有关于劳资矛盾的事件都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大家将舆论的枪口对准资本,将内心积压的怨气和压力尽情释放。过去被捧上神坛的商业大佬和资本巨鳄们纷纷被“批倒批臭”。

 

但是所有人渐渐的发现,被曝光出来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但却不见资本有丝毫的收敛,一些商业大佬甚至敢冒犯众怒的风险,公开为996站台。

 

 ▲从“马爸爸”到“人民地主” 图源于网络


到了最后大家很绝望的发现,自己所作的一切努力并没有任何意义,口诛笔伐的舆论攻势无法伤害资本一分一毫,它们该怎么还怎么样,哪怕曝光再多的事件,也不过是敷衍地出个通告回应一下,或是直接下热搜冷处理了,青年群体的一腔热血最后还是归于平静。

 

所以到了今年,在大环境下行的情况下,除了一些学生依旧义愤填膺、不知疲惫的批判资本,大多数青年人早已麻木,在愈发增长的工作压力下,“打工人”不会再去思索资本的丑恶,因为光是工作就已经耗尽了“打工人”绝大多数精力,他们下了班只想沉浸在消费主义奶头乐中。

 

大环境的无奈,并不能经由青年自身的觉醒和奋发而打破,当无法改变现状时,所能做的就是换个更好受点的姿态迎接生活的蹂躏,于是由段子组成构建的“打工人”应运而生。

 

 图源于网络


而在“打工人”语录的“积极、正能量”背后,是付出多回报少的不甘、无休止加班工作的劳累、老板公司画饼的虚伪,以及怀揣梦想进入社会却被现实狠狠打击的迷茫青年。

 

从黄金时代的繁花似锦到如今的凄风苦雨,原本被人羡慕的白领们变成了苦兮兮的打工人,这一切不过就是五六年间

 

曾经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蛋糕”,虽然不能在分配中让所有人满意,但经过层层分流,仍然能有一点流入最底层,这个时候付出了十分起码也能获得四五分的回报。

 

而当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放缓时,就像退潮的沙滩,隐藏在经济繁荣背后的问题就会立刻暴露出来。

 

 图源于网络


到了这个阶段,即便打工人越来越努力,投入越来越大,但因为分到这一层级的资源有限,所以再拼命能换来的回报非常少,绝大多数还是徘徊在下层无法前行,就导致在内卷中的“胜利者”的数量不变甚至减少,即便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也不一定有三四分的回报。

 

而每个能拿到些许蛋糕的人都是从其他人手中“抢夺”过来的,就产生了打工人互相伤害的零和博弈。

 

当人所作的付出和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就只能被内卷的车轮裹挟着前行,成为任人宰割的社畜。


04

认清自己的定位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该如何从中疲惫、抑郁、烦躁中挣脱,避免变成一个绝望、麻木、浑浑噩噩的打工人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就是要放弃幻想、认清现象,要从思想上真正认同自己只是个“打工人”。这并不某些人所说的“不求上进”、“混吃等死”,而是清楚地摆正自己的定位。


 图源于网络


自己就是个打工的,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就行,对于老板的画出来的大饼听听就行了,上级对下级鼓吹的那套“奋斗精神”,其核心不过是通过洗脑“打工人”,用他们的拼命劳动换来老板自己的名车豪宅夜夜笙歌,只有不被这个空洞的“奋斗精神”诱饵钓到,你才有从内卷中脱离的可能。

 

所以,现代年轻人要放下学生时代养成的服从意识,不要再固守“好学生思维”,有时候适当划水才是你最不坏的选择,就像一个段子里说的“认认真真上班根本不叫赚钱,在上班时候划水摸鱼才算是从老板那赚到了钱”。

 

 图源于网络


虽是戏言但也不无道理,在这几年对于职场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年职场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职业病屡见不鲜,身体只有一个,为了工作损害了身体是不值得的。

 

可能会有人说这就是生活,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就得996就得拿血汗换,笔者想说996甚至716的生活真的更好么。

 

 图源于网络


根据《中国职场压力报告2020》显示,2020年职场人的平均压力值为6.9,而在2019年的《职场精英压力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67%的职场精英接近或超过了承受范围,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

 

这些数据还会随着时间的推荐不断升高,很多人认同有些公司发明的那套“狼性文化”,视健康、生活质量、家庭为阶级上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他们不知道到是,有些代价根本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结语


可口可乐前CEO布莱恩·戴森说的:“把生活想象为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抛接5个球,这5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灵魂,你必须让他们都不掉在地上,很快你就会发现,只有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工作掉在地上,它还会弹起来,而其他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和灵魂——都是玻璃球,一旦掉在地上,他们就不可逆转地被破坏,甚至是碎裂,永远恢复不了原样,所以你该知道如何努力平衡你的生活了。”

 

最后,我们不需要不断解构、改造“打工人”的内涵,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点正能量,将其变成青年人一代“豁达睿智”的自嘲或自我和解,而是需要思考怎么改变,就像那个最经典的例子,当一个电影院都站起来看电影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站的更高,而是走出去换个电影院。


(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解冻下的东方阵营:赫氏的秘密报告引发了哪些危机?| 循迹晓讲


美国是靠「发战争财」崛起的吗? | 循迹晓讲


拜登即将“入主白宫”,川普还有什么办法反败为胜?| 循迹晓讲


马穆鲁克王朝:毁于经济高通胀和集团内卷化的中世纪骑兵之王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