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击沉一艘美国航母? | 循迹晓讲

熊掌 循迹晓讲 2021-03-23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熊掌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59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怎样击败美国一直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怎样击沉美国航母又成了讨论热门中的热门。很多人把击沉一艘美国航母看作是击败了美国本身


笔者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假想利用战争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文章,作者安排的结局就是击沉了一艘美国航母,最终导致美国不得不退出战争。

 

|伊朗海军炸毁美国航母模型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冲突里并没有美国航母被击沉的例子,而在有大量航母被击沉案例的二战海上战场,并没有一个主要参战国因为一艘航母的损失而退出战争


为什么广大群众会得出这个结论暂且不论。从单纯的技术观点来看,应该怎么击沉一艘美国航母呢?

 

目前仅存的所有击沉航空母舰的案例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


其中美国损失11艘航空母舰(包括6艘护航航母),日本损失20艘航母,英国损失10艘航母。在所有损失的航母中,敌军航空兵击毁了其中18艘,水下杀手潜艇提供了18艘战果,还有三艘特别不走运的是被敌军水面舰艇抓住机会用火炮击沉的。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二战-太平洋不太平》音视频专辑,看美日在太平洋上的生死较量,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在击毁航母的武器中,俯冲轰炸机投掷的高角度航空炸弹在战绩上遥遥领先,其次是在战前就被寄予厚望的航空鱼雷和潜射鱼雷,日本在战争末期发动的“神风”飞机自杀攻击击沉了两艘护航航母。


此外,水平投掷炸弹、水雷、蛙人特种攻击、近距离舰射鱼雷攻击均为取得战果。

 

|日本神风自杀机击中美国护航航母


今天攻击航母的手段远较二战丰富,现代航空母舰的防御能力和坚固程度也不是二战的木制飞行甲板航母能媲美。但航母的战场优势和弱势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从二战击沉航母的案例来分析,航空母舰最害怕的是来自高角度弹头的威胁,其次是害怕由高威胁性平台发射的鱼雷,当然,现代战争还给航母增添了一种新的危险,来自水平方向上的高能战斗部攻击,由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反舰导弹搭载。


在不远的将来,除了来自这三个方向的威胁以外,航母也有可能面临一些被新技术洗礼过的传统打击手段,比如驾驶迷你潜艇的蛙人放置的磁性水雷,具有自寻的功能的智能水雷,或者射程超过几百公里的长射程火炮。


但仅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论,高角度弹头、潜射鱼雷和反舰导弹的水平攻击仍旧是航母面临的头三大威胁。

 

01

反舰弹道导弹击沉航母的可能性


随着几种反舰弹道导弹的推出,新概念武器仿佛成了最热门的反航母兵器。目前,还没有一种防空系统能够让航母避免远程弹道导弹的打击,那么,反舰弹道导弹是不是就真的无法防御了呢?

 

反舰弹道导弹的概念并不是21世纪才热门起来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头疼于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坚不可摧的防御网的苏联工程师们就尝试过研究反舰弹道导弹。


1962年,苏联在多次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实验性反舰弹道导弹P-27K(北约代号:SS-NX-13),该导弹是用于袭击沿海目标的普通弹道导弹P-27(北约代号:SS-N-6)的同系列导弹,用于攻击海上大型舰艇目标。


P-27K导弹长9.65米,直径1.5米,重约13吨,重量和长度都比原版P-27导弹大,这是因为P-27K额外增加了一个在大气层外调整飞行轨迹的第二级液体燃料发动机,因为多余的重量缘故,P-27K的射程比P-27缩短了大约1600公里。

 

P-27K导弹采用被动制导模式,即通过航母发射的无线电波确定航母的具体位置。P-27K采用的制导系统和当时苏联侦察卫星的系统相同,侦测距离可以达到800公里。


限于技术条件,P-27K导弹的弹着点误差较大约为圆公算偏差2500米,但鉴于其搭载的是一颗300万~800万TNT当量的氢弹战斗部,这个弱点倒是可以勉强接受。

 

| P-27K是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弹道导弹

 

苏联设想利用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发射P-27K导弹。为了搭载这个预想中用来对付美国航母的明星武器,苏联特别设计了一艘13000吨,搭载6枚P-27K反舰弹道导弹和大量防空导弹,用于对美国航母编队的突击作战,但由于P-27K导弹试验的进展不顺利,所以该舰只是停留在图纸上。

 

P-27K从60年代到80年代,陆陆续续进行了三十多次试验,其中地面固定发射20次,16次取得了成功。水下发射11次,10次成功,在最后一次试射里,P-27K成功的击中了靶船,这是一艘搭载了军舰信号模拟发射器的驳船。


实验证明,P-27K导弹在整体设计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工程意义上是一款成功的导弹。

 

但1982年,苏联还是决定放弃了这一“成功”的反舰弹道导弹项目。这是因为在研制和试射P-27K导弹的过程中,苏联工程师们始终无法解决反舰弹道导弹的两个难题。而在军事专家眼里,即使到了今天,这两个难题仍然是阻碍反舰弹道导弹实战化的的两块巨石


首先,怎样导引导弹进入正确的飞行轨迹。航空母舰是一个海上移动目标,必须时刻对其进行跟踪和精确定位。在以击中航母为目标时,对航母的连续追踪定位更是需要极高的精度,误差不能超出圆公算偏差100米,不然导弹就有可能丢失目标。


长时间连续获得航空母舰的精确位置,需要军用海洋监视卫星,这种卫星目前有两种监测模式,通过捕捉舰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三角定位的被动监听模式,以及使用雷达进行地面扫描的主动侦测模式。


前一种模式通常用于和平时期的舰艇定位,因为战时处在威胁下的作战舰艇通常都会遵守无线电静默规则。而使用第二中侦测模式,需要监视卫星本身携带有强大的动力。


苏联为了达成全天候监视美军水面舰艇的目标,不惜将微型核反应堆(核电池)搬上卫星,导致苏联的雷达式主动监视卫星极为笨重。可是就是这样延长卫星的主动监视时间,却因为核电池的可靠性太差而迟迟无法投入实战

 

| 使用核电池的苏联海洋监视卫星US-A

 

其次,弹道导弹在飞向目标的最末一段航程里,必须不断修正自己的飞行轨迹,使自己准确命中运动中的航空母舰


美国空军在对超高速飞行体的测试中发现,现有的导引头模式不适应3马赫以上的无人驾驶武器进行精确制导。因为超高速飞行体会以极高的速度接近目标,矫正航线所需要的数量几何级上升,导致现有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模式以及运算能力无法适应超高速状态下对移动目标的精确制导。


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超高速武器都只能打击固定目标。即使是一些号称达到3马赫或更高速度的导弹,在其末端制导阶段也会降低速度,以便给予制导系统工作所需的时间


可是,这样一来,就使得对方末端防御系统有了击落导弹的可能。

 

在切实解决这两个难题之前,反舰弹道导弹仍然不足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反航母武器加以运用。

                

02

高性能潜艇使用超高速鱼雷进行潜射打击


上世纪70年代,苏联曾经研制出一种超高速鱼雷。


这款名曰“暴风”的鱼雷采用超空泡技术,在头部释放出大量气泡,用气泡幕将鱼雷整个包裹起来,在鱼雷表面形成一层空气层,从而大大减少了鱼雷表面的摩擦阻力,在理论上,可以让鱼雷达到在空气中飞行的航空器的速度。

 

显然,这种超空泡鱼雷也是苏联为了打击美国航母而研制的“黑科技”武器。


|一种设想中的超空泡鱼雷


上世纪80年代,苏联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攻击型核潜艇。试想如果数十艘装备了超高速鱼雷的核潜艇用狼群战术在大洋截击美国航母,利用超高速鱼雷不可被拦截的优势,似乎不难将美国航母击沉。

 

事实上,使用超高速鱼雷击沉美国航母想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比反舰弹道导弹还要多


首先,超空泡技术使得这种鱼雷无法安装任何声音制导装置。由于外层空泡不断破裂,造成鱼雷在航行时产生巨大噪声,无论被动声纳还是主动声纳都受到干扰而失灵。

 

另外,超空泡技术要求空气层覆盖鱼雷的每一寸表面,这也决定了鱼雷不能采用线导制导模式,因为引线会破坏包裹鱼雷的空气层,让超空泡效应大打折扣

 

|苏联潜艇发射“暴风”超空泡鱼雷设想图

 

更要命的是,通常用于控制鱼雷方向的尾舵也不能用于超空泡鱼雷。因为尾舵立面同样会破坏空气层,极大减慢鱼雷的速度。如果只是基于现在的超空泡技术制造鱼雷,那么这样的超高速鱼雷将是一种既没有精确打击能力、又不能改变自身航迹的完全直航式鱼雷

 

苏联的“暴风”鱼雷正是这样一种直航鱼雷,该型鱼雷虽然速度超过现役所有鱼雷,其航行速度达到最低速度50节,最高速度200节,且射程最远也有15公里。


但熟悉潜艇发展史的读者都明白,直航式鱼雷的运动轨迹跟枪口射出的子弹一样,离目标越远,偏差就越大。为了将命中精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发射直航式鱼雷的潜艇总是尽可能的靠近目标。

 

但是现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反潜能力可能是全世界舰艇编队里最强大的。在以航母为中心半径90到200海里的外层反潜圈上,有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组成的猎潜“黄金搭档”,在20到80海里的中层反潜圈,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拖曳式声纳配合舰载直升机的吊放式声纳的联合搜索,然后再由舰载直升机发动攻击,在20海里内的和近程反潜圈里,可以由护卫舰艇的反潜导弹、小口径鱼雷和反潜直升机实行多层次“围剿”,最大限度限制潜艇向航母靠近。


诚然,由于水下战场复杂的水文条件,潜艇绕过三层反潜圈占领有利发射阵位的机会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要将潜艇伏击战术付诸实行,就必须对对本地区海底地形及水文条件有足够详细的了解。

 

总而言之,如果仅仅将超高速鱼雷当作一种加强版的直航式鱼雷来使用,在现代化反潜力量的重重围剿下,它的作用甚至不太可能赶上二战时期的普通鱼雷

 

03

现实的攻击航母手段:多平台远程反舰导弹的饱和式攻击


目前,对航母攻击较为可靠的方式,仍旧是前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设想的多平台段时间饱和式攻击


这种攻击模式是设想在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利用多处不同位置的发射平台向航母密集射击,尽可能的发射足够多的重型反舰导弹,让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所有防空单元应接不暇,一些防空单元来不及拦截的导弹就能突破多层防空圈击中航母。

 

|基洛夫级大型导弹巡洋舰


这样的攻击思路颇有一些“人海战术”的味道。但正像是最早的“人海战术”其实是一种步兵和炮兵紧密配合的颇具技术含量的攻击手段一样,饱和式攻击也并非像是一些人所想的那样,只是简单粗暴的将反舰导弹全都射出去,而是一种硬件和软件需求都相当高的攻击战术

 

执行对美国航母饱和攻击的硬件条件,是一大批可以搭载重型反舰导弹的高水平搭载平台。


苏联预估,想要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75000到90000吨)造成实质伤害,至少要携带重量1000公斤的战斗部,而为了避免平台本身遭遇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打击,又要要求反舰导弹的射程尽可能的远,至少要达到200公里以上。


按照这样标准制造出来的反舰导弹,尺寸和重量都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中程反舰导弹。


|挂载AS-6反舰导弹


如被战略轰炸机携带的北约代号AS-6重型反舰导弹,战斗部1000公斤,全重5000公斤,最大射程超过800公里。能够在飞行末端达到超音速的SS-N-27反舰导弹,弹重达到2300公斤。射程550公里的重型反舰导弹SS-N-12,重量达到4.8吨。

 

为了搭载如此大型的反舰利器,苏联建造了一批庞大的武器发射平台。其中包括排水量超过25000吨的超大型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排水量13000吨的光荣级巡洋舰、排水量7000吨的现代级驱逐舰,航程15000到19000公里的图-95型战略轰炸机,水下排水量19000吨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等。


这批发射平台不但体量巨大,续航能力出色,而且都搭载了数量超过普通平台数倍的重型反舰导弹。


|图-142战略侦察机


“基洛夫”级携带了20枚SS-N-19反舰导弹,奥斯卡级潜艇携带24枚SS-N-19导弹,现代级携带8枚SS-N-22导弹,甚至连为反航母导弹突击群提供航空和反潜掩护的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也都搭载有重型反舰导弹,用来对航母进行补充打击。

 

然而,建造和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海陆空反航母兵力,消耗了苏联极大的人力和物力


甚至有专家认为,苏联投入了太多国力在反航母力量,以至于减少了对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投入,这是苏联在80年代武器研究逐渐跟不上西方速度的原因之一。

 

然而,建成一支规模庞大的反航母力量仅仅是完成反美国航母的硬件构建。要达成击沉美国航母的目标,在软件方面也时刻不能放松。


如上文所述,在追踪美国航母时,苏联甚至使用了携带核电池的海洋监视卫星,但直到末年,苏联也没有能力通过卫星对茫茫大洋上的美国航母进行连续精确定位。


为了为饱和式打击提供目标准确位置,苏联不得不出动远程电子侦察机、攻击型核潜艇等侦察力量,冒着被美国航空反潜力量截击的危险进行前出侦察。甚至在导弹发射后,这些前线侦察兵们仍旧要保持着对航母的追踪,并不断将实时数据通过卫星链路和通信中继飞机传递给飞行中的反舰导弹群。


这些前出的侦察兵力可以说是饱和式打击的最薄弱一环,一旦它们被美军拦截击毁,反舰导弹的攻击就成了无本之木,完全失去了威慑航母的意义

 

今天,我们拥有了比上世纪更先进的技术,在某些方面可以做的比苏联更加出色,反舰导弹的重量可以做的更轻,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让飞行航迹更精确,导弹和其他单位互通信息的数据链路带宽更高,但饱和式攻击面临的难题仍然未能解决,而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原本不受威胁的海洋监视卫星本身也要面临反卫星武器的攻击。


尽管使用隐身技术能够让反舰导弹更容易躲避敌人的拦截,但隐身舰载机的出现同样增加了导弹发射平台的风险。饱和式攻击这柄长矛仍然没有百分百刺穿航母防御圈盾牌的把握,然而相比起其他所谓“黑科技”武器,饱和式攻击仍然不失为先进成功率最高的反航母手段。

 

虽然航空母舰目前看起来仍然是最坚不可摧的海上目标,但军事科技的进步仍然使它面临的威胁不断增长,吨位巨大、隐蔽性差的劣势在未来战场会成为航空母舰的最大隐忧。也许过不了多久,击沉一艘美国航母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了。

 

|偷袭珍珠港


但我们依然要回到本文开始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击沉美国航母,就等于击败了美国本身吗?

 

恐怕已经鲜有人记得,在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就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上战列舰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为了击沉美国海军的战列舰殚精竭虑。

 

讽刺的是,当珍珠港一战日本海军航空兵奇迹般的消灭了太平洋舰队的几乎全部战列舰后,美国海军被迫从无到有的建设起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新式海上打击群

 

像二战前的日本海军这样,只盯准对方的王牌武器不放,而不把身后的国民创造力和科研能力放在眼里,后来者就很难避免走上与昭和日本海军一样的悲剧之路。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罗马暴君康茂德:站在十字路口的角斗士皇帝| 循迹晓讲


F-22 vs 苏-57:矩形/圆形矢量喷口的传说和事实 | 循迹晓讲


觉醒之后:陈独秀生命的最后四年 | 循迹晓讲


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为何会走向衰落?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