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之殇:一盘散沙的国家会有希望吗?|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瑞鹤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4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2021年8月,阿富汗的局势风云突变,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进了喀布尔,阿富汗原来的政府土崩瓦解,有些反对力量还在山里打游击。
◎ 塔利班在2021年8月占领了阿富汗绝大多数地区,首都喀布尔迅速沦陷
但阿富汗的一切又发生的太快,当地时间8月30日,在美国宣布完成阿富汗撤军后,阿塔发言人苏海尔·沙欣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阿富汗时间今晚的12点,最后一名美国军人离开阿富汗,我们的国家取得完全独立。”
◎ “衷心祝贺每个阿富汗人”
◎ 对于阿塔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至此,美军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宣告结束,阿富汗塔利班用鸣枪以及放烟火的形式庆祝了这一时刻。
一个旧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新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当然了,遵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箴言,某些网友对美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是喜闻乐见的。
◎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一天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说实话,对美帝有“国仇家恨”,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恨美帝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
◎ 对美帝的恨,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
但对于塔利班,这个国内国际上都已经定性的恐怖主义组织,国内很多人形生物却显示了对他们的同情和认可。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观点
这种脑回路不值一驳,而塔利班进城之后,号称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对于这种话,看看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也的确很难相信——总之,关于塔利班的一切,不管是循迹晓讲,还是别的公众号,都已经说的足够多了。
◎ 像这种人形生物,在简中互联网上为数不少,气势汹汹,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值一驳
除了塔利班之外,阿富汗这个国家,其实也值得说。
二十一世纪初,阿富汗在美军的帮助下将塔利班赶下台,但它仍然很难被当成正常的国家,尽管有西方扶持,但整个国家还是一盘散沙,这也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历史上的悲剧,对别人而言,这可能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于阿富汗民众,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
◎ 像“追风筝的人”这样的故事,在别人看来是个“令人感动的小说”,但在阿富汗,这真的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悲剧
那么,阿富汗为何走不上国家现代化的道路?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望这片土地的历史。
◎ 阿富汗民族认同的缺乏
阿富汗的一盘散沙,说到底是因为缺乏国家认同。
现在的大部分国家民众,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来自于主体民族认同,比如我是高卢人,我自然就认同法国,我是俄罗斯人,就自然认同俄国。现在的国家,一般都是一个主体民族带着一些少数民族,这样一来,大部分国民都可以通过认同主体民族而认同国家。
但阿富汗跟这些国家都不一样,它没有主体民族。
境内的几大民族,像普什图人,塔吉克人,哈扎拉人,谁都不是绝对多数,人口最多的普什图人,占全国人口比例都不到50%。这样一来,几个民族,谁都没有绝对统治权。
而且,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国土都是兴都库什山的崇山峻岭,任何人往山里一躲,连美军的高科技都拿他们没辙,既然如此,塔吉克人往山里躲着,普什图人自然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阿富汗的地理环境就是如此,这决定了它的民族构成中,注定不会有一个主体民族。
◎ 阿富汗的地形示意图,绝大多数都是山地
更麻烦的是,这些民族有很多在境外有很大的势力,甚至有建国的。比如普什图人,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就是绝对的主体民族,而塔吉克人更是拥有自己的国家塔吉克斯坦。
这样一来,当这些民族在阿富汗碰面的时候,就更没有理由认为他们是“一家人”了。
长此以往,阿富汗民众提到一个集体,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村子或者民族,比如说,“我是普什图人”,或者“我是塔吉克人”,根本没人想到“我是阿富汗国家的公民”。既然都不是阿富汗公民了,那么公民该尽的义务,像什么纳税,服兵役,对于阿富汗来说,就太遥远了。
◎ 加拿大维和部队官兵走过阿富汗牧羊人,在阿富汗,牧羊已经算老百姓谋生“比较不错”的手段了,整个国家2020年,人平均GDP是500美元
民不知有国,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阿富汗根本就不具备一个现代国家的资格,它充其量就是一个中世纪的联合部落酋长国。非要把它当现代国家看,一盘散沙是必然的。
◎ 大博弈加剧阿富汗民族撕裂
阿富汗内部本来民族就非常复杂,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这就引来各个大国的争夺,时间一长,外部的纷争让阿富汗更加撕裂了。
19世纪,英国和俄国在中亚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俄国这边,是希望向印度洋扩张,搞到梦寐以求的出海口,英国这边,是希望保住印度这颗皇冠上的钻石。
◎ 一张政治漫画,阿富汗统治者在俄国熊和英国狮子之间左右为难
英国狮子和俄国熊谁都不肯相让,而双方对峙的前线就是阿富汗。
一开始,两个国家都派军队过去,试图控制阿富汗,但这里地理环境太恶劣,而且民风彪悍,英国和俄国派出的军队动辄全军覆没,谁都无法在这里长期驻扎。
183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英阿战争,以图扶植舒贾·沙阿傀儡政权。此政权靠英军大力支撑。到1842年,阿富汗群众已开始在喀布尔街头攻击英国人。眼看再这么下去要全军覆没,英国驻军以对方保证安全通行为条件,同意撤出喀布尔。
约4500名英军与12000名随员之队伍,其中包括很多妇女与儿童,在撤退时遭受一连串袭击,最后,只有数十人生还抵达印度——阿富汗的凶险可见一斑。在当时,“去过阿富汗”在英国是一个勇士的象征,《福尔摩斯》的小说里,华生的设定就是“刚从阿富汗回来”。
◎ 19世纪中期,英国随军画家笔下的阿富汗景象
既然驻军不可能,英国和俄国不约而同采取了拉拢当地政权的方式,彼此对峙。
1878年,俄罗斯未经邀请便向喀布尔派出外交使节团,作为反击,英国要求阿富汗统治者也接受一个英国代表团的造访,随后爆发了第二次英阿战争,1881年,阿富汗统治者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同意英国掌管阿富汗的外交,交换条件是英国人帮助他保住王位。
◎ 阿布杜尔·拉赫曼汗
英国和俄国在阿富汗扶植代理人,彼此互相对峙,历时半个多世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停下,这件事在历史上还专门有个名词,叫做“大博弈”。作为大国,英国和俄国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少付出点代价,但是,为了让他们少付出点代价,阿富汗则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19世纪的中亚地区,不光是阿富汗,整个波斯都成了大博弈的舞台,自然,中亚人民在大国博弈之间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阿富汗在18世纪建立过一个普什图人为主体的政权,但在19世纪中期,这个政权被英国人废除,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不得不在英俄之间选择投靠一个大国,而他们在国内的反对者则是投靠另一个大国。
如此一来,阿富汗成了英国和俄国的缓冲区,阿富汗自己的民族之间,因为大国之间的拉扯,隔阂也就更大了。
◎ 看上去有希望的民族国家
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传遍世界,一战之后,很多原先的殖民地纷纷独立,阿富汗也在谋求建国。1919年,趁着大英帝国元气大伤,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族人又一次反抗英国人,由此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战争之后,阿富汗终于可以独立建国。
看上去,现代的阿富汗建立起来了,但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衰退的产物,不是“民族自发聚集”的产物。甚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界,都是英国外交大臣杜兰指定的杜兰线。
◎ 阿富汗建国之后,甚至它和巴基斯坦的国界都是当初英国外交大臣划定的杜兰线
阿富汗民族构成太复杂,各民族如果为了抗击外敌,或许可以暂时团结起来。但如果没有了外敌,要在这样的民族基础上建立一个国家,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不管口号喊得再动人,都是宛如在沙滩上建城堡,太难了。
这时候,摆在阿富汗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在民族之外,找到另一条凝聚人心的手段,那就是宗教。
在阿富汗,99.7%的人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理论上讲,如果高举伊斯兰的旗帜,是可以团结广大民众的。可问题是,伊斯兰有很多教派,在阿富汗这地方,能团结大家的,只能是极端原教旨伊斯兰教派,也就是循迹晓讲之前提到的瓦哈比派。
◎ 关于瓦哈比派伊斯兰教的故事,参看:美军跑了,塔利班赢了,阿富汗会变好吗?| 循迹晓讲
这里面的原因也不复杂,阿富汗各大民族散居习惯了,如果有什么理由要让大家团结起来,那只能是“抵御外部势力”,这种情况下,只有说“为了真主安拉的名义,驱逐异教徒”,才能团结最广大的民众。
在伊斯兰各个教派里,只有瓦哈比这样的原教旨主义可以把这样的话明目张胆地说出来,那这样一来,基于民族主义建国的阿富汗,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极端伊斯兰思想发酵传播的温床。
如果阿富汗任由极端宗教去团结民众,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当然,阿富汗人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尊重现状,摆出开放的态度,发展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然后慢慢带动其他人走上现代富强之路,通过经济发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
这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当大部分人都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头,那些极端的瓦哈比们也就慢慢地没市场了。
◎ 阿富汗的查希尔国王,从打扮到思想,都跟现在人对阿富汗的印象相差甚远
所以,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阿富汗,也就是历史上的阿富汗王国时期,有一定权威的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就是选择这么做的。
查希尔在位期间,大力推进改革,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并制定了宪法,大力吸收西方文化。当时喀布尔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时髦衣服的姑娘们。
◎ 阿富汗曾有40年相对稳定的时期,期间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社会风气十分的开明。曾经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阿里亚纳航空公司,也有时尚漂亮的空姐。
◎ 1975年阿富汗喀布尔工业大学,漂亮女大学生的笑容灿烂。
◎ 1970年代,年轻女学生穿着迷你裙走在喀布尔街上
◎ 1979年穿着时尚的购物者在喀布尔的市场上行走。
当然,喀布尔如此,不代表整个阿富汗都这样。查希尔的改革招致了各地方部族的反对,军事抗争此起彼伏。整个这样的世俗化过程,在阿富汗肯定会非常漫长。
这段时期,阿富汗的民众其实是没有凝聚力,任何一点外部的扰动,都会给这个国家造成致命的影响。
◎ 苏联把阿富汗投入深渊
1973年,阿富汗王国前首相达乌德·可汗利用宗教势力对查希尔的不满,通过非暴力的政变夺权,阿富汗王国变成了阿富汗共和国,这本来就是阿富汗的内政,而且达乌德·汗以大力提倡自由主义闻名。大家的生活也没受到多大影响。
不过达乌德亲美这件事让苏联不高兴了,苏联铁了心地支持一个非常激进的左翼政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这个政党以先进的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样的指导思想有没有问题先不说,但在阿富汗,它主张无神论,跟伊斯兰教义冲突了,就是有问题。
◎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维基百科上的介绍截图
所以,尽管外面的苏联很强硬支持这个左翼政党,但无神论的左翼政党在阿富汗根本不得人心,甭管是普什图人还是塔吉克人,安拉最大,一个无神论政党是谁都接受不了的。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仗着有苏联支持,跟阿富汗领导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在1978年发动了政变,短暂地夺取了全国政权。
虽然夺取了政权,但无神论政党想要在伊斯兰国家站稳脚跟,即使有苏联支持也是困难重重。很快,这个人民民主党的政权被推翻,而此时的苏联霸王硬上弓,非要扶植这样的无神论政党上台,终于在1979年揭开了入侵阿富汗的序幕。
这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苏联没讨到一点便宜,反而元气大伤,关于这段历史,参见:泥泞中的病熊:苏联为何无法征服阿富汗?| 循迹晓讲,阿富汗又一次坐实了“帝国坟场”的称号。但反过来讲,阿富汗的世俗化进程从此被彻底打断,这个国家好不容易有的一点希望,就此彻底破灭。
◎ 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故事,循迹晓讲专门写过,在此不再赘述
苏联扶植的政党遭到阿富汗各民族的激烈抵抗,大家能团结一致,唯一的一个理由就是捍卫伊斯兰教,甚至是原教旨主义的极端伊斯兰教。既然阿富汗跟外来侵略者势不两立,那么极端伊斯兰教也必须跟其他的所有意识形态势不两立,不然的话,不能团结大部分阿富汗群众。
在漫长的战争中,秉持最极端宗教思想的塔利班脱颖而出,并在20世纪90年代接管阿富汗政权,这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悲剧了。
◎ 塔利班进城之后吊死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导人-纳吉布拉和他的兄弟,即使如此,在某些国家,还有不少精塔,实在是让人怀疑这些人到底是低级红还是高级黑
◎ 1997年11月,喀布尔,身穿蒙面罩袍的阿富汗妇女经过一家面包店。1996年9月,塔利班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
当然,塔利班上台之后,因为自己就是靠着极端宗教信仰起家的,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全世界各地寻衅滋事。
再后来,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算是扶植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温和,人畜无害的政府,但是,阿富汗国内的民族一盘散沙的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反而随着连年战乱带来的经济崩溃而更加恶化。民众们堕入了绝望的深渊。
与此同时,这个阿富汗的新政府终究是美国人扶植的,之前苏联入侵,给阿富汗带来了深重灾难,阿富汗老百姓还是记得清楚的,那么,对于美国扶植的政府,阿富汗民众也很难有好感。
◎ 2012年2月,一场暴雪之后,喀布尔的工人们清理女装店屋顶上的积雪。这样的女装想在阿富汗推广,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喀布尔街头广告很多,但广大山区里,极端宗教主义依然非常有市场。
所以,打着极端宗教旗号的塔利班,理所当然地又一次聚起了民心,人家可是连巴米扬大佛都敢炸,联合国呼吁了那么多次,但塔利班还是我行我素,说干就干。这样一个“不畏强权”的极端宗教势力,在当前的阿富汗,可能是团结民众的唯一手段了。
◎ 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了,在此之后,两名中国人试图用光电技术让人们追忆这尊佛像的辉煌——这件事之后,这二位中国人也被塔利班悬赏5万美元买人头,不知国内的精塔有何表示
于是,美军一撤走,塔利班就卷土重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喀布尔。
那么,阿富汗将来在塔利班的治下会好么?在我看来很难。
别看塔利班说的好听,他们的本质还是极端宗教势力,是一定要靠树立外敌而存在的。那么,外敌一个个都走了,塔利班的敌人会是谁呢?接下来,很有可能发生的,就是阿富汗内部的自相残杀,血雨腥风。
◎ 2021年8月,塔利班武装人员经过一家喀布尔的美容院
阿富汗沦落到至今这步田地,它内部的民族一盘散沙是根本原因。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阿富汗的未来,还是看不到希望。
这个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正如那部大卖的小说《灿烂千阳》一般,表面上有很动听的名字,但是内容却是那么那么地不忍卒读。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巴塔坏,阿塔好,谁告诉你的?| 循迹晓讲
塔利班是靠游击战"击败"美帝的吗?| 循迹晓讲
泥泞中的病熊:苏联为何无法征服阿富汗?| 循迹晓讲
美军跑了,塔利班赢了,阿富汗会变好吗?|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