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什么都看作是“一盘大棋”是一种病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熊掌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37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最近一些城市和地区对工业和居民用电进行了限制,甚至连医院、银行和红绿灯都被断了电,过于激进的限电措施引发了各城市居民的普遍不满。
此事发生后,不少理性的声音指出这是由于近日电力用煤价格连续上涨,导致煤价和电价倒挂,使电厂面临发电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境,因此导致的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还有说法认为,该地区的电网有一大部分电力是内蒙古风力发电设施提供的,近日内蒙古风力减弱,导致风电机组提供不了足够的电力,进而引起东北电网供需失衡。
也有人指出,不管因为怎样的原因缺电,电力部门及时要实施限电措施,也应该本着优先保障民生用电的原则实施有序、有计划的限电,而不应该对民生用电和工业用电统统一刀切。
然而,在各种议论中还有一种声音显得非常突出,这种声音认为:东北地区的限电措施其实是国家安排的“一盘大棋”。
◎ 流量密码拿捏死死的
◎ 官方媒体非常明确给这种文章定了调——乱带节奏
“一盘大棋”这个词儿,最近听的是越来越多了。
这个网络词语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大概是:突然出现的某个不合理的现象,或是某种反常的举动,其实只是一个庞大巧妙的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就好像是在对弈中突然走出匪夷所思的一步棋,其实只是为了将最终结果导向胜利。
按照“限电行动背后是一盘大棋”的说法,限电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和丑国进行经济竞争的关键一招。通过对沈阳等东北城市实施限电,就能够关停一批所谓的“落后产能”,即低端制造业,迫使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有效减少低端商品对丑国的出口,避免丑国向中国输出过剩美元,将这些超发的美元憋在丑国国内,可以造成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 出口产品以机电轻工类为主,并不是耗能大户
先不提美元迄今为止还是国际货币市场的抢手货,也不提中国不生产低端产品美国是不是就要吃带毛猪的问题,只要冷静想想,即使是因为淘汰落后产能限电,那也只应该限制工业电的使用。将日常居民用电也一起停掉,导致整座城市的基本运行都受到影响,又是为了什么呢?
互联网上流行的许多“大棋”论,都是类似如上这样稍加思考就能识破的谬论。可推翻一个“大棋”论,又会有十个、百个、千个这样的“大棋”论冒出头来,不管社会上发生什么新闻,总会有几个“大棋”论专家津津有味的给你讲述:“这又是在下一盘大棋!”
◎ 事实上,以“下大棋”为主题的文章早已有之,但写“下大棋”文章的作者往往把读者当成棋子
热衷“下大棋”的不仅仅是现代人,也有古人。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在中国大概算是家喻户晓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然后励精图治,恢复国力,再次向吴军发起挑战,最终将吴国打败,这样一段故事,在《左传》的记载中被描述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传奇,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简单来说就是用十年时间繁衍人口、聚集财富,用十年时间教练士兵、训导将领,都是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政策。
然而到了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眼里,这种质朴的计策是不足以颠覆强大的吴国的。越国要想赢,必须得下“一盘大棋”。
于是冯梦龙安排越国大臣文种给勾践设想了“灭吴七策”,即送硬通货来取悦吴国君臣,加价抢购吴国境内的粮食,让吴国无法屯粮,送美女、送能工巧匠给吴国君臣,让他们沉溺享乐花费钱财,送擅长奉承的臣子给吴王,同时离间吴王身边的谏臣,而聚财练兵,只是冯梦龙笔下灭吴七策的最后一招。
又有记载说,冯梦龙的灭吴七策其实是改编自汉朝史家袁康在《越绝书》里记载的“伐吴九术”,二者提供的灭吴招数基本相同。袁康的“伐吴九术”,非常接近春秋时代儒家的治国理念,而冯梦龙的灭吴七策则更接近明代儒生的想法。但不管哪一种计划都不太可能是越王勾践真正有意实行的。
◎ 吴越争霸大概是人们所熟知的古人“下大棋”的故事
近年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吴国对越国的征服并非是全面占领和控制,而仅仅是让越王勾践屈服,成为位居吴王之下的附属盟国。
越国的进贡钱币、美女、工匠等行为,是附属国对宗主国的义务之一,但是反过来,吴国也会适当安抚越国并提供安全保障。也正是吴越之间的这种准同盟关系,才让吴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全力向北方发展。
吴国北上中原的时候,越王勾践可能还没有对宗主国发起攻击的计划。一直到吴国在北方消耗了太多国力,国内空虚的时候,勾践才主动破盟,对前宗主国反戈一击。
◎ 影视剧中的吴王夫差(左)越王勾践(右)
在真实的历史中,勾践并不是靠着“一盘大棋”取得最终胜利的,相反,他的成功是由于在吴国滥用国力进行中原争霸。换言之,勾践的胜利恰恰是因为吴国下砸了“一盘大棋”。
中国人的“一盘大棋”情节,很难说有多少是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代的各种演义小说里,总是会有一个会“下大棋”的军师角色。这位军师可能不能上阵单挑,也不会计算粮草饷银,他唯一的本事就是“下棋”。小到男女感情,大到军国大业,军师心中总有一盘棋。只要按着军师的步骤来,事情总能完美解决。
明清的小说家们非常推崇这种“奇谋妙策”的角色,而其中塑造最成功的一位为后世的人们深深的烙印了“大棋”情节的非诸葛亮莫属。
◎ 诸葛亮在明人笔下已经成了“多智近乎妖”的角色,然而其本人战略却很谨慎
《三国演义》塑造的历史上最成功的军师——诸葛亮,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心目中“一盘大棋”四个字的代表。
然而,读过诸葛亮的文章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恰恰是最反对搞歪门邪道的“奇谋妙策”的。诸葛亮发布的军令中,一多半是关于如何整理队伍、坚守拒敌的,却几乎见不到有什么别出心裁的计策,更不用说冒险下什么大棋了。
《隆中对》是一篇构思很宏伟的战略计划,然而却是建立在诸葛亮本人对荆州、益州的了解之上的,事实证明,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人也无法保证在“一盘大棋”执行的过程中完全不出错。由于关羽在外交方面的鲁莽以及东吴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判断,导致刘备政权丧失了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荆州,导致了“三分天下进而一统中原”这局大棋的彻底失败。
诸葛亮当然不是什么热衷“大棋论”的人。实际上,几乎所有认真做事的人都不会把大棋论当真,而热衷于“一盘大棋”的往往是对实际生活没有体会的人。
在他们的想象里:事情发展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跟电脑游戏一样严丝合缝,所有对手方的行动都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料,而自己一方掌握的信息是全面而准确的,同时,在下大棋的过程里不能受到外界因素一丝一毫的扰动,换言之,世界的运行必须像是对弈的棋局一样,稳定、简单而有规则,这“一盘大棋”才能够下的出来,下的成功。
但在现实的世界中,这些条件几乎不可能全部同时满足。越是复杂的战略计划,需要的条件越多,这个计划也就越难以执行。而且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导致整个计划完全失败。这倒有点像是对弈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当欧洲战场陷入僵局的时候,英国海军部就向首相提出了改变局势的“一盘大棋”。
海军部提出,虽然在正面不能击退德国人,但可以利用英国的海上优势绕到德国人后面打。海军部选定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作为新的战场,一旦占领伊斯坦布尔,就能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解决了协约国在埃及、印度等地的后顾之忧。协约国派兵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可以从南面攻入虚弱的奥匈帝国,在同盟国的软肋上狠狠插入一刀。另外还可以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为已经捉襟见肘的俄国补充武器和资金。
◎ 加里波利战役失败的责任都算在海军大臣丘吉尔身上,其实全盘计划都是海军部参谋的手笔
按照“大棋”论的观点,这的确是一盘赢到不能再赢的大棋了。
土耳其军队虚弱老朽,多次被列强中最弱的俄军打败,自然不可能战胜强大的英法军队。而德军若想救援土耳其人,就必须从欧洲前线抽调部队,千里赴援,这就减轻了协约国在东西线的压力。
然而,就如我们已经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这盘大棋的败招就是出现在登陆上。
由于海军部不了解预定登陆的加里波利地区的地形,在登陆时选择了最为不利的地点,再加上土耳其人出乎意料的激烈抵抗,使得一盘大棋变成了“一盘烂棋”。最终英法两国在加里波利付出了几十万人的伤亡,却没有收获任何实质战果。
但这是我们站在后来人的角度所看清的,在当时也一定有不少的“大棋”论者对协约国的这招妙棋鼓掌欢呼,认为这盘棋肯定是赢定了。在当时谁也未能察觉到英国人在选择登陆地点时的失误。
不管是战争计划还是经济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疏漏和变数,理智的博弈者会预备各种应变的预案和一定的应变冗余。但如果任何不合理的动作都代表“一定赢”,那你可以稳稳的将这看作是一个骗局。
有位英国政治家说过:“政治家是最短视的动物。”这大概并不是一句自嘲,而是说出了现实政治的无奈。“一盘大棋”的战略计划不能说完全没有,只是这种注重精确操作又着眼长远的东西往往都得到和当初设计相反的结果。但是“大棋”论的支持者并不这么看,他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证明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最后下赢了的大棋。
这些下赢了的大棋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在不断博弈中产生出的最终结果,被后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明出“一盘大棋”。还有一种是完全依靠空想形成的阴谋论,将正常的事情妖魔化和诡秘化。
“转基因食品是外国投放的生物武器”、“某国使用气象武器导致我国频繁天灾”是属于“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论,和这种阴谋论相呼应的则是“智斗”、“智取”、“一盘大棋”式的阴谋论,核心论点是虽然敌人阴险狡诈,但由于我们技高一筹,反制了敌人,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赢了”。
“我们赢了!”正是“一盘大棋”论炮制的核心思想,也是“大棋”论愈演愈烈的精神源头所在。
我们并不反对从胜利走向胜利,然而在这一盘棋局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谁是被吃掉的棋子,谁又是能活下来的棋子,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欢呼之前难道不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吗?
◎ 狗才跟你下大棋!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俄国为什么对出海口情有独钟? | 循迹晓讲
谁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负责? | 循迹晓讲
告密的德国人:道德是什么?我爱国无罪!| 循迹晓讲
真是希特勒放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吗?|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