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社达主义”渗透到学术领域,古生物学家也难绷住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2-03-17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主讲:三喵先生

◎ 策划:瑞鹤

◎ 责编:马戏团长

◎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行为,请在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恐龙是一种迷人的古生物,不但它本身的历史波澜壮阔,甚至“研究恐龙”的历史,本身也是19世纪以来历史的一个有趣缩影。关于恐龙研究,能讲的故事真的太多了,曼特尔医生怎么发现禽龙的,安德鲁的蒙古戈壁探险,恐龙革命,辽宁西部的发现的带羽毛恐龙,等等等,这本身就可以出一本书了。

 

但是,要是在关于恐龙的故事中一定要找出一个最值得讲的,那首推化石战争


19世纪后期,两位美国的恐龙专家为了争夺化石,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竞争,并且无所不用其极,已经达到了战争的地步,他们的竞争,也被后世称为“化石战争”,很多古生物的书籍里都有讲过这些往事,甚至在我小时候看的恐龙画册里(那种每册送几个荧光霸王龙骨头的书),这个故事都是被大肆渲染的。

 

◎ 化石战争的两位主角,马什(左)和柯普(右)


化石战争的主角,一个叫查尔斯·马什,一个叫爱德华·柯普。马什比柯普大九岁。前者是农场主的儿子,而后者是个富二代。不过这两个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矿物化石自然界都很感兴趣。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俩人先后被家里送到德国去读书避难。柯普出国轻轻松松,而马什拿不出这么多钱,是靠当银行家的叔叔资助的。

 

当时的德国是欧洲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心,这二位在德国相识,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美国佬相处的很融洽,内战结束之后,两位先后返回美国,马什去了耶鲁大学工作,柯普在美国自然科学院当院士,两人互以对方的名字命名新物种,关系相当不错。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但是,面对功名利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1868年,柯普邀请马什参观位于新泽西州的一个化石发掘场,本来柯普也没多想,就是想让朋友看看自己的大宝贝,但是,这个化石挖掘场不寻常。


过去人们发现的恐龙,能发现一颗牙,一根骨头,都算不错的了,而这个化石挖掘场里,柯普发现了一具相当完整的鸭嘴龙化石,这在人类历史上算是头一遭。一旦这个化石出土,物种被命名,那效果肯定是轰动的

 

◎ 1868年,第一具被命名的鸭嘴龙化石,正是它让马什柯普交恶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马什就动起了歪脑子。柯普有钱,并不是亲自去挖化石,而是雇佣矿工,这就给了马什可乘之机。马什背着柯普偷偷贿赂矿工,让矿工将发现的新化石直接送到马什所在的耶鲁大学博物馆。


这事儿后来被柯普知道了,好你个马什,我把你当兄弟,你把我当猴耍,去你大爷的,绝交!

 

马什也知道自己这么搞,算是把自己朋友彻底得罪了,那就索性一条道走到黑。刚好,此时的柯普犯了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他发现了一种蛇颈龙的化石,但他在复原的时候,把脑袋装在了尾巴上。


◎ 薄片龙的化石复原,一开始柯普把它的脑袋放在了尾巴上(上图),后来才纠正


作为一个专业学者,这错误太不应该了,比军阀张宗昌“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还离谱。等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之时,柯普赶紧用一切办法消除自己的负面影响,他有钱嘛,就把发表错误化石的论文杂志都给买回来销毁。


随着时间推移,看起来大家都淡忘这事儿了,马什跳了出来,在自己的杂志上撰文,“惊!著名学者柯普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本来朋友绝交,也就是形同陌路,现在这是要成死敌了。


◎ “骨头战争”

 

那个时候,伴随着美国的西进运动,西部的各个州都有很多人发现大量的恐龙骨头,像蒙大拿,科罗拉多,这种地方相当多,这些远古的骨骸需要科学描述,而柯普和马什,此时已经成长为美国古生物界的两位泰斗,他们各自带着科考队奔赴西部,化石战争的大戏,就此正式展开。

 

既然是战争,那就别指望二位有啥君子行为了。俩人关系势同水火,他们雇佣的矿工之间会发生什么,也就可以想象了。为了争夺化石发掘场,两人雇佣的矿工会用石块攻击对方,甚至用枪进行威胁。白热化阶段,他们还指使雇工到对方那里进行破坏,打碎甚至炸毁对方的化石

 

不过,这些争斗只是小儿科。战争讲究谋略,二位斗法是奇招迭出,当马什收到发现化石的消息后,会花重金封锁消息,以便自己先于柯普到达发现地,甚至放出错误的化石发现地消息,以误导柯普。为了了解对方的研究进展,马什还雇佣间谍跟踪柯普。

 

◎ 马什和他的化石挖掘队伍

 

马什这么搞,柯普也不是傻子,在怀俄明州科莫断崖的化石挖掘上,马什占到了先机,并设法禁止柯普及其手下接近发掘现场。柯普便雇佣“化石猎人”从马什那里盗取化石,并利用马什手下对薪酬的不满贿赂他们,请他们将化石偷偷交给自己,这么一来,这个断崖上的化石,就都归柯普了。

 

◎ 写生图画,“在科莫断崖上挖掘化石”


光这还不够,甚至,有那么几次,柯普用金钱贿赂当地的印第安人,让他们武力干涉马什的挖掘队伍。


马什就算机关算尽,面对印第安人的战斧也得老老实实的,马什也不是吃素的,他自己在华盛顿有良好的关系,当时的印第安人有大片的保留地被白人侵占,马什得知此事,四处奔走,为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印第安当地酋长也觉得马什很好,认为他是“最好的白人”。既然如此,印第安保留地就对马什的队伍常年开放,甚至马什去他们墓地挖化石,也没问题。

 

◎ 印地安当地部落酋长红云同马什合影

 

就这样,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李代桃僵,声东击西,咱们中国人熟悉的各种兵法,二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西部是都用了一遍,要不是两位都有家室,没准儿美人计都能用上。

 

当然,战争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资源啦。斗勇斗法之外,二位都想尽可能垄断资源,给对面来个釜底抽薪。柯普在学术期刊上开辟了“第二战场”。


1877年,他收购了学术期刊《美国自然主义者》,并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秀场”。 仅在1877和1878两年,柯普就发表了76篇学术论文,算是霸占了搜索榜头条,力压马什一头。

 

◎ 柯普在他挖掘出的一截动物腿骨前面

 

但马什这人显然更不讲武德。去西部挖掘化石需要什么,自然是钱啊。


1882年,马什通过他在华盛顿特区的人际关系,和一系列不可描述的运作,成为新成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首席古生物学家。这使马什获得了大量的联邦资金以及权力。他开始切断柯普的政府资助,并孤立柯普。这下子,局势发生逆转。柯普就算是富二代,钱也有花完的时候。到后来,柯普试图通过开采银矿来填补资金需求,但这反而使他赔光了一切。


最后,柯普被迫抵押他的实验室,并与他的妻子和孩子分开,身边只剩下大堆的化石。

 

都到这份儿上了,马什还是对柯普穷追不舍,声称要没收柯普的化石,因为这些化石,据他所说是用联邦资金发掘的。但柯普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是自掏腰包。这还不算,马什怎么当上地质调查局的首席古生物学家的,柯普是一清二楚,既然马什要让自己死,自己也就没理由惯着对方,于是,穷困潦倒的柯普发出多封举报信,美国地质调查局在调查之后,马什因不正当交易和学术不端被撤销职务,并没收大部分收入。


这下子,马什也没了钱,他后来抵押他的房屋,甚至跑到耶鲁大学门口讨薪,好在那会儿美利坚没有“恶意讨薪”的说法,不然真敢给他抓起来。

 

◎ 耶鲁大学的皮博迪博物馆,这里很多重要的馆藏都来自马什在化石战争中的发现

 

到这会儿,俩哥们儿谁都别笑谁了,都是一穷二白,可能柯普比马什好点儿,至少没有背“学术不端”的恶名。两人此时病痛缠身,他们之间的战争也算走到了尽头。1897年,56岁的柯普因病去世。


临死之前,柯普还要向马什发难,他希望向科学界捐献出自己的头颅骨,因为当时认为脑容量与智商有关系,而柯普希望科学界能测量他的脑袋,与马什的脑袋比较谁比较聪明


马什没有接受这个挑战,但他也没蹦达几天,两年后,67岁的马什死于肺炎,一段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就此烟消云散了。

 

◎ 何以至此?

 

这段历史虽然狗血,但马什和柯普的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发展,我们今天知道的最著名的一些恐龙,像什么三角龙,剑龙,异特龙,都是化石战争的产物。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古生物学中一个绕不开的传奇故事,更是那个年代不少学者们毁誉参半的形象缩影。

 

◎ 化石战争中最著名的成果之一,剑龙

 

◎ 另一种家喻户晓的恐龙,三角龙,也是化石战争时期被发现的

 

从命名的新物种上看,马什似乎赢了,但后来这俩哥们儿还不都是黄粱梦一场?而且,命名了这么多物种,但这俩人的研究漏洞百出,后世学者还得给他们填坑,就更别说他们拼命死掐,用炸药毁掉多少骨头了,那么到最后,他们俩图个什么呢?

 

◎ 马什把迷惑龙的脑袋给装错,弄出了雷龙,这事儿直到现在还没说清楚

 

其实,这俩人的心思,受到当时流行的思潮影响很深。那会儿的美国和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这才是光荣的”。


美国那会儿处在“镀金时代”,此时的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社会达尔文主义支配下的产物。而这二位学者的恩怨情仇,也不过是这样的思潮在学术界的冰山一角罢了。

 

◎ 反映镀金时代的漫画,在这个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无可争议的“政治正确”

 

赢,不择手段的赢,这样的理念在那个时代被推向极致,它成就了很多辉煌,但也造就了许多悲剧


当年的两位古生物学家,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历史宿命——所谓思想塑造历史,从这个意义上,了解当事人背后的动机,去认真反思,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思维宿命,这样子,也算是读历史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吧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相关线下活动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华裔天才品酒师:我用三句话,让美国人为我花了三千万 | 循迹晓讲


历代严禁「私盐贩售」,为何总有人不怕“铁拳”?| 循迹晓讲


从放牛娃到“最高科学家”,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循迹晓讲


王冰冰“塌房”事件:公德私德孰轻孰重?|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