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反思怪”,就不需要反思了?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700字 阅读约8分钟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就讲他老婆怎么怎么闹,家庭关系不好全是他老婆的错,他是无辜的。
我也是嘴贱,就试着劝了一句:“这事我觉得你俩都应该冷静下来想想,因为对方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那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出了问题。”万万没想到,这此话一出,那人当时就火了:“你满脑子殖人、买办、洋奴思想,你家停电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反思!我能有什么问题,你个反思怪!”
◇ “反思怪”大概是“臭公知”“恨G党”的变种,而后两种大概是“臭老九”“黑五类”等等旧词的变种
一听这话,我就不往下说了。因为“反思怪”是典型从来不反思的人生造出来的词儿,就咱这个文化环境,根本就不可能有反思的。不是多少的问题,是没有。
“反思”不单是指某种行为,更应该算一个道德标准,得像曾子那样的大家才会说“吾日三省吾身”。想要反思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承认自己错了”或者是“我觉得我应该做的比这还好”,这样才能有反思的动机,整个过程才能变得有意义。
但可惜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奉行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提倡“为尊者讳”、“子为父隐”,实际上就是给不认错公开、合理的找借口。哪怕是至圣先师孔子,也不肯认错。
◇明·仇英《孔子陈蔡受厄图》
《史记·孔子陈蔡受厄》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准备到楚国去宣传他的政治思想,楚国边上有陈,蔡俩小国,心想楚国要是听了你的将来国富民强,那不得拿咱哥俩开刀。于是,就把孔子一行人困在陈蔡交界处,说你没通行证,拿出来通行证说过期了重新办,总之就是推三阻四,装聋作哑,变着花样儿不让你走。
被围困一段时间后,许多弟子都得了一种病------饿病,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心想,虽然物质食粮断掉了,但精神食粮不能断。依旧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弹琴。弟子们一边朗诵“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边却在想着面包、咽着口水。
众弟子中子路和子贡看不下去了,子路说,“意者吾未仁耶!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
子路的意思是,今天这情况,可能是自己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吧?我认为就是德的方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还有智谋也不太够,所以陈蔡不放我们走。子贡又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可能是咱一些理论标准太高了,降低点是不是就可行了?
◇ 孔子叫三个爱徒问话,子路和子贡的回答显然没有令老师满意,如果颜回的回答还不能令孔子满意的话,孔老夫子可能会一直问下去。说白了,就是在利用学生的回答给自己的理论证明。
但孔子很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还给他俩批判一番,这时候颜回进来了,赶紧就是认同点赞吹捧一键三连:“老师的学说博大精深到极点了,这样的学说不被当权者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是老师的耻辱。咱们不被接受,才能更显咱们的君子本色!”
这给孔子说的心花怒放:是这样的啊,小颜同学!要是你是个大款,我愿意给你当管家。所以你看,子路和子贡给了两条反思的道路,但孔子就是不用,还坚持自己永远正确,全世界不用我的理论就是全世界的错。
孔子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后世那些穷酸文人,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绝对是个个例。
从另一个细节上也能看到古人不反思的传统。
中国古代君主死了会上谥号,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概括他的一生,谥号有美谥、恶谥、平谥三种,自秦朝开始,除非改朝换代,中国历代皇帝就没有上恶谥的,哪怕前任再混蛋,也会给他一个好听点的总结概括。
唯一例外可能就是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意思是去礼远众,但这谥号是唐高祖李渊上的,他必须得把隋炀帝名声搞臭了,他才有取而代之的道德高点。皇帝都这么干,其他大小官员可不得有样学样,做错了不要紧,只要把错的说成对的就行了,反思是不可能反思的。
◇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形象
话说回来,刚才提到了儒家缺乏反思精神,那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不是都外儒内法嘛,儒家这样那法家又如何?
法家那一套更不适合反思,法家代表商鞅的愚民之术是贫民、疲民,弱民,几千年下来,浓缩的那点儿“智慧精华”,归根到底就一句:绝不能让90%人的日子过得舒心。把这帮人都压在温饱线上,让他们不干活儿就穷死,不听话就饿死,日久天长这帮人就服了。
谁拳头硬崇拜谁,谁能狠狠收拾自己就听谁的,你说让这帮人反思,他们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至于皇帝本人,那更不用反思了,我都君临天下,军国大事都我一人拍板儿,我如此英明神武,那还反思个什么劲?
这种情况下哪怕真有哪个不长眼的官员劝皇上反思,皇上也不听。
就拿杜甫来说,安史之乱之前杜甫还是个破仓库管理员。叛军抓的都是像王维这种大官。没人搭理杜甫,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屁颠屁颠地跑去投奔肃宗。见了面哭的感激涕零一踏糊涂,皇帝非常的感动,所以给他封了官,叫“左拾遗”,负责谏诤工作,属于国家监察部门,专门给皇上提意见的。
◇ 杜甫画像 蒋兆和绘
从那之后,杜甫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指出帝国的问题了,他太爱大唐了,这一爱,就爱的特别深沉,特别希望那个被爱的人变得更好。所以他有事没事就去见肃宗,“圣上,哪里哪里还没收复”、“陛下,咱应该推行推行啥政策”、“万岁,您应该用哪个哪个人,谁谁谁是被冤枉的”时间一长就给唐肃宗说烦了,一个帝制的国家,身为皇帝代表着说一不二,绝对的权威。
肃宗觉得,这个小小的左拾遗天天给我挑毛病,这不是质疑我吗?于是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杜甫贬得远远的。
唐肃宗的心态就代表了古代皇帝普遍现象,没事绝不反省,一旦当皇帝开始反省的时候,那绝对是出了大事。
汉武帝把国家折腾到“天下户口减半”才下罪己诏,再比如说我们近代被坚船利炮打得很惨,圆明园都被烧了,皇上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一套好像不太合适,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如果说古人是反感反思,排斥反思的话,到了现代就是完全的痛恨反思了。
现代教育下,我们确实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反思,不过方法出了大问题。我们看老师一般都让学生怎么反思?
◇ 在班里念“反思”稿如果不够的话,就勒令你到全校师生面前念,如果学生念的不够深刻的话,还会连累家长上台跟着。图为电影《夏洛特烦恼》电影截图
让学生写检讨,自己说自己怎么错,然后还得被拎到讲台上跟所有人说。把反思行为变成公开羞辱,结果是学生的心理受重创,自尊心被打击。这是多数国人潜意识中的反思、自省、自我批判。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自然会非常排斥反思,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错,说自己错,那不就是权宜之计嘛?没被拎到台上,怎么还有人能自我批判呢?如果有,那些人一定有病,一定是反思怪。等到大错铸成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相关线下活动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啥每个俄国大帝总得防着水兵?| 循迹晓讲
曾经世界第一的苏联电子工业,为啥被美帝“弯道超车”?| 循迹晓讲
吃了海狗丸?苏联水兵们为何上岸后比陆军很猛?| 循迹晓讲
美国史上最成功的骗子:“营销鼻祖”巴纳姆 |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