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道德警察,伊朗人就能偷着乐了?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100字 阅读约8分钟
前一阵,因伊朗女孩玛莎·阿米尼被死亡事件,伊朗国内爆发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活动。前两天,法新社发了一篇援引伊朗学生通讯社的一篇文章称“伊朗废除道德警察”。消息一出,引发各方关注。
◇ 相关新闻截图
不过,根据其他媒体调查核实,法新社只不过想搞个大新闻,伊朗官方的原话是:“道德警察与司法部门并无关系,已被过去的发起机构停止,但是司法部门会继续监督居民的行为举止。”此前,伊朗官方也强调过:“司法系统并不赞成取消社会保障警察(即道德警察),只是在最近的事件发生后,安全和文化部门正在寻求更加审慎的解决方案。”
◇ 相关新闻截图 原文请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OHtaiXV3y33IeFv5RxX0yQ
可以说,伊朗官方这个表态有些模棱两可,留有余地,怎么看都像是伊朗政府的一个缓兵之计,接下来伊朗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静观其变。
其实,伊朗的道德警察并不是伊朗独有特色,很多国家都有这个职业,像沙特、阿联酋、印尼、马来西亚等等。那道德警察是怎么来的?又干了什么,让他们变得臭名昭著?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油画——戈雅 绘制1815—1819
道德警察其实就是一种宗教警察,他们负责监督穆斯林们是不是按照他们的道德标准生活。一开始并不是伊斯兰教先搞,而是基督教先搞的东西。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势力太大,教会为了加强统治,就成立了道德警察,不过没有如今伊朗这么普遍。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一些地方还有他们的势力。
后来基督教越来越世俗化,欧洲道德警察才渐渐消失。不过伊斯兰世界的道德警察却一直存在。
◇ 《古兰经》书影
在伊斯兰教里,一直有“劝善戒恶”的说法,《古兰经》里就有很多章节跟他有关系。但大多数都是笼统的教育信徒,要多干好事儿,碰见坏人坏事儿要勇敢站出来跟他斗争。具体什么是好事儿,哪些是坏事儿,谁来组织斗争运动,经里没有什么具体说法。这就给了统治者自行发挥的空间。
早期穆斯林国家统治者,比如阿巴斯王朝就在各个贸易市场中设立检查员,称为“穆赫塔希布”,他们由哈里发直接任命,主要负责监督市场秩序,看看有没有缺斤短两啊,买卖违禁品等等行为。
◇ 市场监督员的作用是确保公共事务按照伊斯兰教法进行 图为检查面包重量的穆他西卜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瓦哈比教派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原来的市场道德检查员就变了质。沙特阿拉伯的统治者沙特家族跟瓦哈比教派结盟之后,对原本的市场检查员进行了改革。
沙特把《古兰经》作为宪法,成为指导人民生活的准绳。为维持国内民众的伊斯兰信仰,统治者给予市场检查员更多插手普通民众的权力,逐渐演变成了道德警察。
具体来说,以前这些人也就是查查货,看看有没有缺斤短两,现在就变成直接查人。就拿头巾来说,各个伊斯兰教国家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国家甚至不要求戴。但瓦哈比教派不一样,不仅要求戴,而且要按他们的要求戴。戴错了就是一顿鞭子抽。
沙特市场检查员的名字也改了,叫“劝善惩恶委员会”,拥有3500多正式成员,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临时工,游荡在街上秘密监督民众生活。他们有权逮捕和审讯违规的人,甚至入境沙特的外国人也得遵守,如果触犯教法,这些道德警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违法者施行鞭刑。沙特人民也在这种高压之下,臣服于沙特家族的统治。
◇ 沙特的道德警察
沙特通过道德警察,让全国上下只有一个信仰就是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而沙特王室的统治也得益于道德警察的维护,变得相当稳固。可以说道德警察为沙特王室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这种做法也渐渐被其他极端伊斯兰教国家接纳。
1979年,伊朗国内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伊朗从一个相对自由的国家变成今天的模样。霍梅尼是个极端原教旨主义的什叶派穆斯林,他刚上台就颁布了新的伊朗宪法,规定古兰经是伊朗唯一真理,当然这个古兰经的最终解释权归霍梅尼所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宪兵队监督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就是开篇提到的伊朗道德警察前身。成立之初,宪兵队正式成员就有74000多人,相比一下,整个伊朗警察部队只有两万人,宪兵队人数是普通警察的近4倍。
宪兵队的工作方式很简单,他们会搭乘一辆面包车在公共街区巡逻,看看女性是不是戴头纱了,男女之间是不是太亲密,女性有没有开车,有没有人喝酒等等。宪兵队的惩罚手段非常狠,只要看到违规行为,就会立刻把人拉上车,然后一阵拳打脚踢。之后再把违规者拉到劳教所,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当然这个对,得加引号。一般来说,违规者当天挨了打,受了教育就被释放了。不过也有情节严重的,或者不配合执法的人被罚款,监禁,甚至挨鞭子。
按照《伊朗刑法典》的规定,违规者,尤其是女性,最高可以罚50万伊朗里亚尔(大概83块人民币),但还会挨74下鞭子,这鞭子要是下狠手,基本就能当场打死。
◇ 阿富汗宗教警察鞭笞衣着不得体的妇女
◇ 露着小臂?不行
◇ 伊斯兰特色的“芭比娃娃”
伊朗宪兵队主要针对女性,但是男性也不能幸免。宪兵队会看有没有男人留西式发行的,烫头肯定不行了,喝酒更不可能,这要是于谦,去伊朗直接拉走。同时,伊朗男人也不能穿牛仔裤,短裤还有颜色鲜亮的衣服。在霍梅尼看来,这些东西都是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行为,必须严厉禁止。同时禁止的还有各种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一律不许过,要是被宪兵队看见谁过洋节,免不了一顿鞭子。
宪兵队一开始风光无两,但他们也被内部清理过。道理很简单,他们就是一帮酷吏,是霍梅尼用来维护统治的工具。一但霍梅尼看你不顺眼,或者出于转移矛盾的需要,就会把这帮人扔出去做替罪羊。
从1979年到1983年,短短4年,伊朗宪兵队最高领导人换了7个,基本每任的下场都是被处决。每次换领导都是一场血雨腥风,比如说第一届换人的时候,最高指挥官被枪决,手下的5位得力干将也跟着陪葬,之后几次也都差不多。直到1991年,宪兵队被解散,跟伊朗国家警察以及伊朗革命委员会合并,组建了全新的部门。2005年,道德警察又单独分离出来,成立了指导巡逻队,也就是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伊朗道德警察。
◇ 道德警察可以检查行人的裤兜里的“秘密”
由此可知,伊朗道德警察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穆斯林国家,道德警察是个历史悠久的职业,不过,这个职业虽说是“自古以来”,但到了现代,他们的所作所为一直饱受争议。
首先,以道德警察赖以存在的基石“劝善戒恶”的教义来说。戒恶就是发现恶行直接制止甚至消灭就行了。但这个劝善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道德警察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大的执法权,如何劝人向善?如果人就是不听怎么办?要不要强迫他人向善?
◇ 沙特的道德警察可以说非常“负责”了
比如说2002年,沙特麦加的一所女校发生火灾,因为“没有男性亲属陪同,不得自行外出”、“逃难之际没有遵守教义遮掩羞体,致使头发与手臂裸露在外”等理由,逃命的女学生被道德警察挡在里面,最终导致15名女学生遭踩踏丧生。
都火烧眉毛了,道德警察也不忘强制劝善,这些僵化的做法在保守的伊斯兰国家都引发了一系列的批评。但我们看世俗化程度很高的土耳其,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满大街都能看到西式打扮的女性,土耳其也没有强行劝善的道德警察。所以说,只要伊斯兰国家世俗化足够成功,一条小小的头巾就不会引爆民众的怒火。
不过,就如开头讲到的,道德警察作为酷吏的一种,就算伊朗官方立马解散他们,也不过是给当前愈演愈烈的抗议降温。只要伊朗国内极端保守势力继续把持朝政,道德警察便永远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至于伊朗民众能不能彻底摆脱极端伊斯兰教势力的控制,我只能说,拭目以待吧。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意大利黑手党:为啥连法西斯都除不掉?| 循迹晓讲
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为何能够惊动慈禧太后? | 循迹晓讲
1940年,上海为何成了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