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贬官很痛苦?错,他们都在偷着乐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在古代当官真是伴君如伴虎,搞不好就因为一点小错误被罚。其中犯错后最常见的处罚方式就是贬官,我们看中学课本那些文学作品,相当一部分都是官员被贬以后写的。
◇ 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江雪》就是在他被贬永州之后创作的
不过贬官也不是一撸到底,说到底皇上也要用这群官僚给他卖命,所以出于拉拢人心的考虑,皇上不能把事做的太绝,最好是又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得给足人面子,毕竟还要靠这些人统治。不过,要是皇帝做的太难看,被贬的官员就不好官复原职了,所以贬官也是有技巧的。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贬官就是降职处理,不仅是级别降下来了,工作地点也会变,从中央贬到地方,从地方贬到边疆。即使五品以上的高级京官,但凡遭遇贬谪,轻则出为刺史,重则为州司马、长史别驾,甚而州县判司。
◇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比如说晚唐时期的名相李德裕,在唐文宗、唐武宗两朝都担任宰相,权倾朝野,等到武宗驾崩宣宗即位,李德裕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宣宗皇帝没登基的时候就非常讨厌这个人,所以登基第二天就撤了他宰相的职务,外放为荆南节度使。没多久又贬为东都留守、潮州司马,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被贬了5次,一直贬到海南岛任崖州司户参军,正七品。等于是从国务院总理撸到香河县武装部部长。
此外像白居易也从京官被贬为江州司马,所以才会说“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许多非紧要州县的副职,往往是贬官者居之,甚至出现了“悉是贬人”的情况。
这些人想要结束贬谪生涯,需要“经五考满”,经过五次考核后,把相关文书递交到刑部,经过刑部核对后,就能和其他官员一样到吏部参加官员的重新分配任用,这种制度叫“考满量移”。另外遇到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也会给这些被贬的官员重新安排工作,但遇到小心眼的皇帝就不一样了。
◇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 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唐顺宗即位时曾发起“永贞革新”,但不到一年因为宦官发动政变,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新皇唐宪宗登基后对参加这次革新的官员进行了一一清算,八位主要官员柳宗元、刘禹锡被贬到边远州县任司马,皇帝特意嘱咐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哪怕是大赦天下,这八个人也不算在内,最后这八个人的确大部分都死在了司马的任上,运气好的像刘禹锡20多年才重新回到京城。
除了降职加发配边疆,古代还有另一种贬官方式,就是平级调动,名义上级别不变,但实权小了,从实职改任闲职,这也是一种贬官。
比如边塞诗人高适,他曾任剑南节度使,属于正大军区司令,因为跟吐蕃作战兵败,丧师辱国,唐代宗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侍,散骑常侍跟节度使的等级差不多,但散骑常侍属于是皇帝身边的顾问,没有任何决策权,是彻头彻尾的闲官,让高适去坐冷板凳,其实就是把他发配了。
这种办法,通常用于处罚宰相、节度使之类的高级官吏,他们所任的闲职,大部分都是太子东宫的官职。因为太子东宫虽然编制大,但大多数官职都是没有实际职权的闲职,正好可以用来安排被处罚的官吏。比如德宗朝的中书侍郎陆贽,曾被贬为太子宾客,若仅从官品上看,都是正三品,看似属于平级调动,区别却在于一个有实权一个没实权。这算是一种顾全脸面的做法。
看到这可能也就明白了,贬官的精髓在于把权力收走,从实职变成闲职。所以在这个逻辑下,别说是平级调动,哪怕是升迁到更高的等级,只要是权力没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明升暗降。
◇ 内阁总理大臣时期的袁世凯
司马懿从太尉升为太傅,袁世凯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升职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实际上都是一种明升暗降。
宋朝收张俊、韩世忠、岳飞兵权的套路也是如此,绍兴十一年朝廷宣布招三位将领入朝,等到他们回来后,马上圣旨颁布:韩世忠、张俊授枢密使,岳飞授枢密副使。同时,撤消了三大帅的宣抚司,原来他们都是宣抚使,到地方领兵,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现在这个建制撤销,张俊、韩世忠都晋升为国防部部长,岳飞为国防部副部长,级别虽然提高了,但是明升暗降,他们指挥的军队再也不是岳家军,而是赵家军了。
这种明升暗降的艺术宋朝玩得最高,他们甚至有一套用来安排这类官员的制度,也叫“祠禄制度”。
宋朝京师有诸多的寺庙、道观,如果大臣年老没有行政能力,皇帝就会安排这个官员去“奉祠”,给皇家打理祠堂,在这个岗位上赚的钱叫“祠禄”,在实际上就是带薪赋闲,最开始能得到这种待遇全是有功之臣。
不过,到了王安石变法时期,祠禄制逐渐变了味道,用来“以处新法之异议者”,把祠禄变成了一种排挤的手段,不论是老臣还是青年俊杰,高官还是芝麻官,只要敢于王安石唱反调,一律赐予祠禄。
此后祠禄就彻底成了架空路线不同的官员的场所,往往只是官员站错了队,就去享受祠禄待遇,宋哲宗年间,苏辙因为上书反对皇上恢复王安石的新法,开始连遭贬谪,最后成为“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的祠禄官。辛弃疾也因为坚持北伐被清算,成了祠禄官。久而久之,宋朝的文人政客也就心灰意冷,反正谁都逃不过这个结局,不如早日去当祠禄官。
◇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一辈子也没在朝堂之上当几年官,但他朝堂上说的最多的就是 “请祠”,既然陛下不愿实行我的主张,那就放我回家奉祠吧,这样我一边讲学一边拿着朝廷的薪俸,岂不美哉?后来朱熹在给朋友的书信里还提到,“老兄归来无事,又得祠禄添助俸余,无复衣食之累。杜门读书,有足乐者”。简言之就是收到奉祠的薪水,吃穿不愁,每天在家读书很开心。
平调到闲职和明升暗降这两种做法,都是用来惩罚官员的,但面子上好看了很多,官员们有台阶下,皇帝再想这些官员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启用,不至于打自己脸。
这些被暗贬的官员们保不齐哪一天就官复原职了,所以能一边保留体面一边退出一线的大人们,您就偷着乐吧。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三月份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洋人剜眼摘心炼药?一则谣言中的大清危机 | 循迹晓讲
塔利班:女(家)人(具)为啥要受教育?| 循迹晓讲
岳飞被平反,是赵宋官家良心发现?| 循迹晓讲
挑战者2坦克援乌:杀鸡用上了牛刀?|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