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不懂的《罗刹海市》,看不懂的达达主义,艺术为啥不接地气?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3-10-22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沈阳故宫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天津博物馆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天津五大道+庆王府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这些天有个叫刀郎的歌手发了个新歌,名叫《罗刹海市》,一经发表便登上网络热搜。

这首歌到底讲了啥,大家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把娱乐圈的几个大佬给骂了个遍,还有人说这首歌讽刺的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有人说这歌听不懂。对一个艺术有不同的解读,这非常正常,而对于艺术看不懂,听不懂,这也是近现代艺术越来越普遍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们普通人欣赏一个艺术品,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最起码得看懂,看到它的意义,而进入20世纪以来,艺术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关于这个,有一群艺术家直白地说,看不懂就对了,既然世界本来就是混乱的没有意义的,艺术当然就要反对这个。这群艺术家最初流派被称为“达达主义”,它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那达达主义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达达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当时艺术领域和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艺术的角度讲,从19世纪的印象派开始,艺术越来越倾向于表达主观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客观的世界,莫奈的睡莲画的不只是物体轮廓,而是自己体验到的光影变化,梵高的星空画的不是真实的星空,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人格和情绪,渐渐地,情绪表达的艺术超越了表现外在的艺术,20世纪初的名画呐喊,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奥斯卡-克劳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的《睡莲》系列作品之一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作品月夜/TheStarry Night

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沉浸在进步主义的迷梦当中,大家看到了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社会也因为这样的改变而一日千里,人们普遍弥漫着乐观主义的情绪,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明天比今天好,以后比现在好。就算有艺术家在作品里展示了一些不那么正面积极的情绪,大家也觉得这就是自己怀才不遇发牢骚,不是社会的主流,毕竟总体还是好的嘛。

 一战前的伦敦火车站,随着识字率上升,书刊杂志日益成为大众获取信息重要媒介 1908年,繁华的维也纳街头 一战中的堑壕战,上图为堑壕内的英军士兵,下图为德军士兵

这样的幻想在1914年之后被彻底粉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在肮脏的战壕里,彼此不认识的人们为了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实际上荒唐无比的理由互相厮杀,整个欧洲变成了修罗场,而且人们杀害同类的效率还因为技术的加持而大大增强,机关枪,毒气,坦克,飞机,这些东西纷纷成了技术创造出来吞噬生命的机器,而整个战争一点都没有停止的迹象,过去那些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被真真切切地彻底粉碎。

在这种时候,1916年,一批逃亡瑞士苏黎世的艺术家搞了一个组织,他们的想法很鲜明,艺术既然反映生活嘛,现在的生活是混乱无序毫无意义的,那么艺术也得是混乱无序无意义的,过去艺术主张的什么美学,秩序,比例,理性,这些统统不要了,反正现实的世界也没有任何这玩意儿。

艺术家们毫不讳言,我们就是在反艺术,甚至这个组织的名字都非常地离经叛道,叫“达达”,这词怎么来的,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组织里罗马尼亚艺术家的口头禅,意思是“是的,是的”,还有人表示,这达达的词就是随手从一个法语字典里翻出来的,这个词在法语当中的意思是儿童玩耍的摇木马。

不管怎样,组织的名字定了下来,那么他们倡导的艺术,也就被称为达达主义。按照这些艺术家的宣言,所谓“达达”没有国界,没有门槛,只要你接受“颠覆一切”的想法,你就是达达。

 马塞尔·杜尚和他的作品《自行车轮》

很快地,达达主义的艺术家就在各个领域贯彻了他们的思想。早在一战之前,一名叫杜尚的艺术家就把自行车轮子放在椅子上,这样的作品毫无意义和美感,用杜尚自己的话说,这件作品的核心是“否定美”,但这恰恰符合达达主义反艺术反美学的精神主旨,所以从此之后,类似的作品不断呈现。

 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

1917年,杜尚把一个男人的小便池给买了过来,起名为“泉”,在艺术展上展出,由此揭开了达达主义的序幕。在此之后,类似的作品层出不穷,比如有人在熨斗底下钉了一排钉子,以此为作品展示出来,这还只是视觉艺术,达达主义的影响延伸到了音乐,戏剧和诗歌领域。

 马塞尔·杜尚的装置艺术《隐藏的噪音》

在传统的戏剧中,起码得有个剧本,事先排练,剧目也是分章节的,在达达主义的戏剧中,这些都没有了,甚至观众会随机被挑出来在舞台上随便唱跳,以此打破传统对戏剧的美感要求。至于达达主义的诗歌,那就更加随性了,找一张报纸,把一些词语给剪下来弄成纸片放在一顶帽子里,比如“幻想”,“战争”,“色情”,或者“蟑螂”,“马”之类,然后随便抓一把贴在一块板上,这样达达主义的“随机诗歌”就此诞生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落下帷幕,达达主义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战争给整个世界带来的伤痛非常久远,即使和平降临,人们也很难找到战争前那种乐观理性,相信一切会更好的氛围了,一切还是幻灭,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达达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蓬勃发展。

 1920年,一战后在柏林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达达主义博览会,悬挂在天花板上是一尊穿着德国军服的猪雕塑,左边墙壁上的作品表现的是战后伤残军人

当然,有些自诩传统文化卫道士的组织非常痛恨达达主义,比如纳粹,他们把一切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都称为“达达主义”,当时他们曾经批判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曾经把相对论称为“物理学界的达达主义”,诸如此类。

像纳粹这样的组织不遗余力地给达达主义泼脏水,但是达达主义产生于绝望和幻灭之中,而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在短短二三十年的光景之内就经历了两次毁天灭地的世界大战,绝望和幻灭的情绪萦绕着世界,所以达达主义虽然屡次被批判一番,但还是蓬勃发展。

 安迪·沃霍尔的名作《玛丽莲·梦露》肖像画

 安迪·沃霍尔为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创作的封面,著名的“大香蕉

二战之后,受达达主义的影响,其他的一些现代艺术流派发展了起来,比如波普艺术,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而这些艺术流派或多或少吸取了达达主义的精髓,那就是“世界没有意义,艺术家的作品本来就不是让人看懂的”,等等等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现代艺术让人很难看懂。

 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记忆的永恒》

比如有艺术家把一杯水放在玻璃台子上,取名一棵橡树,诸如此类,之前也有新闻报道,说一个观众看展的时候把眼镜丢在了地上,结果其他观众以为这就是艺术品,纷纷拍照留念。

似乎网上对这种现代艺术的讽刺越来越大,但其实这也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和对社会的看法,而欣赏这些艺术品,与其说非要看懂,不如去感受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和社会的现状,比如说,一个女艺术家失恋之后在床上躺了好多天,然后把自己的床原封不动展示出来,这背后其实是失恋之后巨大的心理创伤,不懂这个的话,这部作品是很难被看懂的。

如此看来,刀郎的这首《罗刹海市》就算听着很费解也没什么,如果说它一定反映了什么的话,那就不妨去体会下这个时代是如何的。包括达达主义,后现代艺术,等等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固然因为其形式荒腔走板被人诟病,但艺术如此,反衬的是社会。当年的魏晋名士怪诞不堪,反映的是那个年代的问题,那么达达主义如此,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沈阳故宫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天津博物馆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天津五大道+庆王府线下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下方微信号,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塞尔维亚:俄国在巴尔干的“铁子”要跳反?| 循迹晓讲


美国精苏黑人:为啥身在美帝,心在苏联?| 循迹晓讲


摩尔多瓦,会是下一个乌克兰?| 循迹晓讲


雍正:罗马的和尚唱歪经,统统给朕叉出去!|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