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3期目次

体育学研究 体育学研究 2022-06-09


本刊特稿

武术人类学研究:概念、议题与展望/戴国斌

【摘要】:在前期人类学化研究的探索之后,武术人类学研究现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重要研究进路。新时期的武术人类学研究,既要在思考武术人类学定义、揣摩田野调查方法、推敲民族志文本基础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地扩展研究思路,也需聚焦武术“‘国之大事’的文化缘起、中国文化的土壤与背景、为人性的文化目的”核心议题,体现人类学研究对于文化自觉的研究价值,推进武术人类学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与本土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武术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田野调查;民族志;文化自觉

专题研究

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邹德新,姜翀

【摘要】: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等显著促进了退运动员就业质量的提升,其中,社会资本的促增效应最强,心理资本次之,人力资本最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影响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着就业质量水平的提高,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愈加强烈,“强关系”社会资本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基于结果,提出了确立“更高质量就业”的运动员保障政策目标靶向,加强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建设和劳动合法权益保护,实现退役运动员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 

社会支持、退役准备与运动员退役应对积极性/黄谦,熊优,崔书琴,郑倩,岳文飞

【摘要】: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和退役过程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析其对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应对积极性的影响,并从不同等级运动员群体的异质性和退役准备的调节作用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社会支持对运动员退役应对积极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与运动队支持是社会支持的3个主要支持维度,共同促进运动员退役后的应对积极性;在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中,运动队支持及家庭和同伴支持对其退役应对积极性的影响是不同的;退役准备在家庭支持与同伴支持影响运动员退役应对积极性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实证结果支持以下结论: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以及运动队支持是运动员退役过程中增强运动员职业转换的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增强对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加强运动队对中等水平运动员的关注与心理情感建立,是提升运动员的劳动力价值的必要措施;退役准备在退役期间作用明显,其积极主动地迎合职业发展需求的退役意识显著增强了运动员与社会的链接,可实现运动员退役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社会支持;退役准备;退役应对积极性;专业运动员;职业发展

退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与精准帮扶策略研究/高天野,刘建

【摘要】:研究针对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精准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关于扶贫工作重点强调的“扶持谁”“谁扶持”和“怎么扶”的问题展开研究。第一,以英国国际署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为基础,制订了退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退役运动员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以6省548名退役运动员为样本,对该群体的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群体可持续生计资本总体情况处于一般水平,除体育技能资本评价为较好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资金资本和物质资本均处于一般水平。第三,从帮扶主体和帮扶内容两个方面,对该群体“已获帮扶”与“期待帮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第四,为实现对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精准帮扶”,提出:科学构建“帮扶体系”是前提,完善“保障制度”是基础,资本“补短强优”是重点,帮扶“尽早介入”是关键,“志智双扶”是核心。以期为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精准帮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精准帮扶;多元帮扶体系;志智双扶

学术论坛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王正珍

【摘要】: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运动处方的文件、资料进行梳理。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发布文件聚焦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身体活动水平和推荐量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运动前健康筛查流程的简化使得运动处方的针对性更强,适应面更加广泛。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拓宽了运动处方的临床研究与应用。WHO、美国运动医学会、“运动是良医”工作组,以及多个国家发布的身体活动指南为研究和应用运动处方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料。应加强运动运动促进健康的研究和应用,让规律运动成为预防慢病的一线用药,将运动处方融入慢病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运动处方;身体活动水平;体医融合;慢病防治;美国运动医学会;运动是良医

国外体育教学中系统观察工具的运用与启示/张宝根,唐炎,辛飞,范卉颖,袁强,梁坤

【摘要】:目的:系统梳理国外体育教学系统观察工具,分析各种工具观察的主题、应用情况与问题的发现,以期为国内体育教学的反思、观察工具的遴选、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Academic Search Premier、SPORT Discus with Full Text、ERIC、Web of Science和Elsevier为数据源,根据PRISMA流程筛选出89篇涉及系统观察工具的论文,提取出14种观察工具。结果:14种工具可分为观察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支持、师生之间的言语特征、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学时间有效利用4类;通过分析各类工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得知,强化师生支持行为、减少学生受控行为、强化师生有效互动,是提升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增加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促进课堂言语行为有效性的共性突破口。结论:当前国内体育教学评价,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缺乏客观性、诊断性和系统性,反馈调节功能较弱;急需注重体育教学系统观察法的运用,并研制国内适切的系统观察工具,同时借鉴国外观察工具的科研成果,优化师生课堂教学行为,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系统观察工具;教学行为;人际支持;言语特征;身体活动水平;有效学习时间

青少年足球训练实践的方法论:理论认知与模式应用/部义峰

【摘要】:为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对足球训练实践领域的训练理论与模式进行梳理,并辩证分析了不同训练理论、模式的价值、局限性及其应用策略。研究表明,当前足球训练实践的指导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对应形成了“直接式”与“情景式”两种训练模式。前者主要利用生物体的条件反射进行强化,对运动员掌握规范与娴熟的技术以及固定战术套路效果显著,但不利于运动员在复杂情景下的整体竞技能力及应变能力培养;后者主要利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运动员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对培养运动员的复杂战术能力与决策能力效果显著,但会降低技术学习的效率。因此,教练员在设计训练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对象的水平灵活选择,为不同性质的训练主题匹配合适的训练模式,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训练方法论;直接式训练;情景式训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生态嬗变与应对/王凯,张煜杰,陈明令

【摘要】: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置身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场域中,应构建其自身发展的双循环体系。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双循环格局应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双循环体系主要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关联层和国际层等4大维度,面对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目标,当前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存在要素不畅、供需不优、融合不深、支撑欠佳、贸易赤字等不足,处在高端外循环、低端内循环的层次。应优化供需、畅通要素,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核心层升级;创新引领、深化融合,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外围层拓展;优化保障、培育市场,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关联层改善;深化开放、协同内外,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层跨越,通过四个维度的跨越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的“双循环格局”形成。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育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供需平衡;优化产业业态

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困境及实现策略/韩宏宇,郑家鲲

【摘要】:精准化供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困境及实现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需首先把握好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供给靶向的人民性、规划决策的适配性、供给方式的网络化和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性。面对民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日益复杂的挑战,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主要存在如下困境:靶心模糊,需求识别不充分;靶向偏移,顶层设计不适配;动能不足,协同机制不完善;痛而不通,评估体系不健全等。新时期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需以“数字化”改革,强化需求牵引;以“系统化”观念,加强全局谋划;以“网络化”协同,提升有效生产;以“动态化”反馈,增强评估优化。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供需平衡;需求牵引;动态反馈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武术教育工作机制及启示/刘帅兵,支川

【摘要】:教育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是教育事业的推行者。国家对武术教育发展具有最宏观、最基本的调控,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的柔性参与,能与之达到刚柔相济、琴瑟共鸣之效果。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行武术教育工作中,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教育、文化的时代动因。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权力、环境中,国民政府、社会精英、社会组织三者相辅相成形成联动机制,在推行武术教育中发挥着协同化作用。给予新时代推行武术教育的启示:推行武术教育以契合政治、教育、文化等时代动因;强化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局面。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武术教育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社会力量;武术教育;联动机制

文化沙龙

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与方略/陈芳芳,李守培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中国武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要及其意蕴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中国武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民族认同;共同体意识

推荐阅读

◾ 《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2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1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6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5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4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3期目次

◾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2期目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