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国制造”成为科技产业大趋势?不看炒作看数据!
读到彭博新闻社的一篇报道,题目多少有点“标题党”:Supply Lines:Not Made in China Is Global Tech's Next Big Trend(供应链:非中国制造是全球科技产业的下一个大趋势),而且所配的图片也颇具负能量。
文章是这么开始的开头的:
“三年前,在中国制造小玩意是理所当然的。这在贸易战和冠状病毒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现实下,世界上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正积极寻求各种途径,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依赖,无论这个国家有多吸引人。”
那么,离开中国要去哪些国家呢?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特别举了越南、印度这两个“明星”国家作为例子:“不管他们选择的是印度、越南还是其他国家,很明显,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走上从中国逐渐移民的不归路”。
全球科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日本曾经是高科技产品的制造业大国,但是随着产业的转移,中国在全球科技产品供应链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南、印度也确实有所发展。但是,全球高科技产品真的能“说走就走”离开中国?我们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TAD)的1995-2018年商品进出口的数据来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以电讯产品为例,1995年全球电讯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中日本出口占比15.0%,而中国仅占3.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电讯产品出口加速增长,从2000年的5.5%增长到2010年的29.7%,2018年达到39.7%的最高点。而同期日本的电讯产品出口比例从2000年的7.2%,跌至2018年的0.6%。再看越南,直到2010年其电讯产品都在1%以下,此后逐步上升至2017年10.2%的最高点,2018年有所回落(8.9%)。至于印度,到2018年其电讯产品出口仅占全球的0.4%。
近年来越南确实展现了类似20年前的中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随着中国产业的产业升级,有一部分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转移到越南。但是越南产业链的不完整(参加我的公号文章传说中的新“世界工厂”:越南在疫情之下凸显供应链短板),劳动人口仅5500万,科技产品制造业发展的长期前景有限。印度虽然劳动人口与中国相仿,但是劳动生产率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产业链纵深不够,也无法成为取代中国在科技产品制造业的地位。
在严重的疫情挑战之下,近日近百名美国知名学者和前政府高级官员发出公开信,呼吁美中合作,共同应对新冠病毒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公开信特别指出“中国的工厂可以制造防护设备和抗击病毒所需的药物”。
所以,与其不切实际地炒作“产业从中国移民”、“非中国制造”,不如鼓励和推动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全球产业链融合。特别是在应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此时此刻非中国制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