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 | 老宅的新生:万科打造榕城新文化样本

因赛艺术 2021-02-05



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不在烟台,在榕城仓山
 
前身为荷兰领事馆,1956年改建为仓山影剧院,60多年里其承载着数代福州人美好的记忆,一度是福州文化休闲地标。万科接手后负责修缮及运营,想让历史建筑华丽转身,重焕新彩。如何赋予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馆承载当下审美需求,万科想到了开设艺术中心。
 


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让历史与当下交映,东方与西方的思想观念融汇、碰撞,希冀这座充满时代记忆的空间载体再次引领城市的文化潮流与时代审美。
 




“寻山造境”展览开幕现场


原仓山影剧院作为烟台山历史特色街区重要的文化展示建筑,从尊重历史、修旧还旧、活化利用角度出发,定位为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结合艺术策展、演绎空间、文创衍生品零售及体验、可移动复合小剧场、主题活动(展览、发布会、论坛、讲座等)、电影主题景观小品展示及休闲配套轻餐&咖啡、水吧等功能为一体的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
 



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开馆展“寻山造境”:“觅景单元”


1910年左右烟台山上拍摄福州城全景-中景为中洲岛及闽江两岸商贾繁荣景象-远景为台江苍霞及沿岸码头景象  图片提供:池志海

1900年代法国驻福州领事馆外景照片 图片提供:池志海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开馆展“寻山造境”的“觅景单元”很好的提示了这座充满历史记忆的旧烟台山,其价值在于它以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背景和所对应的生产关系为依托,成为当下研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寻山造境”展览开幕现场

开馆展以“寻山造境”为主题,“寻山”源于福州烟台山是在众山之中觅得的历史底蕴丰厚的佳境,既是社会景观,也是历史景观。苍山烟霞、高丘低江,虽是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的结尾,其山不高,却以独特的人文魅力傲立于世,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造境”是艺术创作的一种主观表现方式,通过个人的想象和经验认知,所造视觉之境终究是幻象(即便是古典时期的绘画也是遵从视觉逻辑虚构的世界幻象)。艺术所寻求的这种普遍性,或者说是人类共同的美学理想,归根到底是艺术与自我、社会、宗教的关系的讨论,这就需要艺术家个体通过自身的想象和经验认知,秉于理想的“虚构与再造”,即“解构与重构”。
 


“寻山造境”展览开幕现场

既有对于历史的回顾,对于文化积淀的剖析;也有对于当下的反思,对于时代脉络的把握;更有对于未来的展望,对于社会人文的关怀。“寻山造境”共分四个单元:觅景、守望、建构、共生。四个单元侧重点不同,并且呈现形式各异,油画、水墨、装置、雕塑、摄影、影像等等丰富多元的艺术语言承载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气质的表达,同时也是对于艺术日益国际化趋势发展的具体例证。
 


“寻山造境”展览开幕现场

守望单元以闽籍艺术家为主,福建人的性格就是敢于冒险,敢闯敢拼,因此多数闽籍艺术家名声在外,备受业内外关注。他们的作品形式和文化内涵既有对于家乡文化记忆的传承,也有对于当代文化的转译。建构单元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他们的作品则表达出对于社会文明的反观与内省,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新的建构。共生单元希冀在世界趋平的国际环境中,求同存异,以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守望 : 烟台⼭文化艺术中心是建构艺术集群的开始,逐渐发现、拓展、确⽴其艺术品牌和⽂化价值;此单元以本土福建艺术家为主,艺术作品形式和⽂化内涵包涵对于家乡⽂化记忆的传承和转化。】
 

吴达新 飞天系列 LED灯带 钢架(由于场地限制,只展示翅膀)


“泉州的’飞天’被视为人与天交流的媒介,是皇家规格寺院——开元寺内的饰品。吴达新的‘飞天’制作是以泉州这一传统文化图腾为蓝本,用现代的方式赋予这个文化符号一个新的表现方式。
 

陈彧君 木兰流水 影像 2017

陈彧君的“木兰溪”是一种象征,河是流动的东西,代表不同区域之间的链接,这跟侨乡文化的概念比较吻合,我们现在回头去看,很多东西都处在流变中。
 

苏上舟 至上·和声系列 95 x 145cm  宣纸 水墨 2015


作品导入了音乐的旋律,即来自然中的力量。苏上舟的家乡泉州是中国最大的石材基地,各式石材令他在痴迷于造物神奇的同时,更是从石头那富有韵律感、音乐感的纹理中提取出线条。此外,南方常见的榕树根系也为苏上舟对自然中旋律的取材提供了灵感。对韵律的表达是苏上舟一直以来的追求,故《至上·和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系列。苏上舟通过手工劳作建立起介于绘画与装置、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曾在中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地展出。
 


陈鸿志 光明之迫-13 182×273cm 胶片油画,宣纸水墨,灯箱 2015

陈鸿志作品中对光的迷恋和仪式感的氛围更多缘于他儿时的日常生活。在陈鸿志的故乡福建仙游,寺庙里可能会同时供奉儒释道的神仙,还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附近或许又有一个西方的教堂。那里保留着当地完整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各种灯火,各种祭拜有着一丝不苟的祭神仪式。这些生活记忆带给陈鸿志的不仅是作品呈现出的仪式感,还有对各种事物的敬畏之心。
 


王俨 诱饵 540x540x720mm  不锈钢 红木 金箔  2018


出自王俨最新系列作品【ILIKE BANANA】,旨在诠释当下人们,面对扑面而来的诱惑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在欲望编织的牢笼中,潜在的诱饵,正将观者一步步吞噬。如何正视这个欲的世界,怎样挣脱被欲所包裹的困境。在这里,完整交出自己;在这里,重新审视自己。
 


任宏伟 永动机-大象  260x110x100cm 不锈钢 2015

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油桶很具有工业化气息和代表性,而艺术家任宏伟选择油桶与动物的嫁接,一方面雕塑作品与现成物的嫁接,模糊了雕塑与装置之间的界限,另一方揭示了工业文明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破坏,矛盾冲突集于一体。
 

【建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重新建构。此单元以青年艺术家为主,国际化的身份背景,用数字科技手段再现他们对于社会文明的反观与自省。】
 


林万山 《耕魂乙》


技术物是否有一日能够成为人类的精神导师,即技术物通过自身的迭代成长,是否能够实现终极进化,从而开悟,既成“佛”?《耕魂乙》作为未来宗教形态第三阶段的作品,林万山期望恢复场域的意义,试图构建一个混合宗教。技术物,不过是空间,我,智能,位置,血肉,如此而已。
 

庞楠 地道火也 纸上石墨 实验动画 2010-2017 

庞楠的作品原纸本绘画完成于十年前“我的哥特-道时代”,两年前制作了动态元素来达到完整表现。道者有三,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者,太极阴阳之道。天道是阴阳,四时,万物遵循的最本质规律。地道是五行,物质,方位,社会局势,生活工作环境。火乃势力,核心能量。哥特是由地面向天宫生长的一股力量,起源于幽冥,生长在人道,勃发在天际。“我的哥特-道时代”是一个中西思维的愉悦人心的混合游戏。
 


徐子薇 Mad Lab 2  180x80x20cm 综合材料-玻璃、亚克力 、LED 2017


徐子薇的创作源于一直以来其对探索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和在生活中去寻找矛盾的,非常规认知的“异类”有浓厚兴趣。她常常以光为媒介进行创作,(当我们去探索这个外部世界的时候,主要都依赖视觉,而视觉的成立正是由于“光”这一介质的传播。)光所呈现的未知、空洞的视觉体验,映射出具有无限可能性但是又不可触摸、无法证实的空间。
 




张钊瀛 信仰剧场-祝你梦想成真 尺寸可变 布面油画与装置 2017-2019

张钊瀛的“信仰剧场”,强调动态的、流淌的相互交流,而不是作品与观众的静态对立,观众成为场景中的一部分,剧场化的空间弱化了作品与观众的分割感。营造的“剧场”更像是弱文本和强互动的沉浸式戏剧空间,传统的镜框式舞台的隐形的“第四堵墙”被分离出去,暧昧的剧情、诡异迷离的灯光、碎片化的隐喻与象征,营造了一种微妙的浸入式剧场的氛围。当“剧场空间”取代传统空间,空间的合法性发生了变化,白盒子的话语权被动摇,观众的位置与体验发生了转变。水泥蛋糕来源于中国建设的基础材料,成为被寄愿之物。
 

【共生:从早期刻意强调本土⽂化身份与⺠族特性,到中期对于东⻄文化差异的聚焦,到现在融合东西⽂化差异以及共性的追问,转向对于宗教、地缘政治、生态环境的思考。】
 

许仲敏 转山 115 x 83 x 83 cm 不锈钢 亚克力 PE树脂 水晶树脂 铝合金 机械传动 LED灯 手机控色 声音模块 2019

 
历史上许多时刻或是古老的仪式,在斗转的时空中,总会被染上天启般的色彩。事后回想,总带有悲剧式的美感,成为一种非常单纯的形象审美,激发着后人的诸多想象。过去已久的事情反而会变的丰富起来,原本茫然无措的心境,也开始被一种叙事的浪漫所带动,距离变的浓稠有味。许仲敏创作《转山》的机械装置,寄予个人的对生命哲学的认识,包含了库布里克式的叙事结构与生命美学的时空感知。许仲敏借助光线、机械、声音和建筑的共同作用,将空间变化为一个现实和幻象叠加的感知体验。观众得以重新去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它指向精神的无限,命运的不可抗拒。最终,留下一个深邃的目光,一首远去的挽歌。
 

飙 山问 195 x 30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在艺术家钟飙看来,创作主题是一个出口,从潜在到显形。没有这个契机,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而且一定是被另外的主题呼唤成另外的样子,绘画的神奇就在这里。
 



主玛于江 山水所有制-迁徙 198 x 117cm 丙烯 建材 戈壁沙 2019年

主玛于江创作背景源于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世间事物的终极追问。在他看来,这些在形而上的观念形态里所认知、攀爬又进而俯视的山谷江河。在形而下的层面,将这些掩埋了父母、祖辈甚至远古海洋生灵的戈壁砂运到北京的工作室并用在作品里,它一定会拥有一种无形的“态”,一种持续再生的力量。《山水所有制》系列里面,比如说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山,农耕文明自有一套对天象的观测和理解,作为文人来说,文人认知体系当中的山水,是内心所拥有的东西,这其实已经将山水的意义转化:山水不仅仅是山水,土地也不仅仅再是土地,它是一种情怀和反思的勇气。最终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会有一个在信仰层面的未来追问。
 

一山 风情系列 数字绘画 相纸打印

数字绘画介于架上绘画和装置新媒体艺术之间,使得这两条平行线有了交集。数字化时代所赋予的艺术特质在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出现的。虽然说数字绘画是借助数字软件、绘画板、触摸屏,形成了新的一整套绘画工具,但其背后的思维逻辑、运转过程都是亿万级的数字运算,“数字+绘画”的形式会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蔡小松 松·云谷山色 84×168cm 绢本水墨 2018

在艺术家蔡小松看来,他画的不是山水,但它有山的意思,有石头的意思,有水的意思,有云雾缭绕的意思。从哲学上来讲,是介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东西。
 


陈胄 通天术•昆仑木禾 160x65x60cm X 3 黄铜 2018


陈胄的作品源于他的博士论文对西南神树图像的研究,树信仰在西南地区一直广泛流传。他的童年时代家乡有这样的习俗,除夕晚上,孩童跑到家门的树林中选一树,环抱它一边摇晃一边唱着与树共同长高的歌谣,觉得高大的树充满魔力,它可承载孩童们的心愿直达天上。通过高大的树来建构天地的关系,这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枚不胜数。《山海经》中说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一寻八尺),大五围;刘歆《西京记》记载终南山有一中高百丈无枝的树,树冠像车盖,叶一青一赤,叫做华盖树,华盖乃天地。高大、树、通天和精神的关系,在不同情境中以各种方式链接。本作品试图探讨“通天术”行为背后的内在源动力,是审视过去地探寻当下。


 【开幕式】

12月28日下午,由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管委会、万科仓前九里联合主办,由北京三而艺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寻山造境——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开馆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王志刚、张长收联合策展,蒋庆译担任艺术总监,执行团队成员有曾志杰、张乐等,参展艺术家有:蔡小松、陈彧君、陈鸿志、陈胄、林万山、庞楠、任宏伟、苏上舟、吴达新、王俨、徐子薇、许仲敏、一山、主玛于江、钟飙、张钊瀛等16位。
 


本次开馆展由联合策展人张长收主持,出席本次开馆展的嘉宾有:原省委办公厅处长、宜水居美术馆馆长林新谦,烟台山管委会副主任李晋,著名当代诗人、旅美艺术家吕德安,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李晓伟,天津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高岭,宜当代美术馆馆长林中小路,艺术厦门代表黄春柳,福州市万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文娟。
 
开幕式现场,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李晓伟、天津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高岭、策展人王志刚、艺术家代表主玛于江、艺术家代表任宏伟分别开幕致辞。
 


李晓伟教授给予此次展览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开馆展具有国际视野,艺术家也具有代表性,绘画、装置、影像、雕塑、新媒体等等,在福州这样一个传统底蕴深厚的城市举办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展览实属不易。
 


高岭先生谈到,本次开馆展非常具有前沿性,作品形式多元,福州是一个风水宝地,需要注入当代艺术的基因,为这座城市注入新鲜活力。
 


策展人王志刚分享了本次展览的策划理念,他谈到:为什么在福州举办当代艺术展览?一方面当代艺术以新的表现形式及媒介为载体,譬如此次展览包含有数字绘画、影像、科技互动装置等,艺术的观展和体验成为单纯的观看变成了全方位的视、听、体验符合当下审美的需求,第二方面就是当代艺术的内核发生了变化,即语义转换,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当下的时代特征。用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这种生活体验来源于自身,所谓当代艺术,最终关照的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
 


主玛于江在致辞中谈到,仓山影剧院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万科将其打造成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将艺术融入到历史的文脉中,王志刚、张长收两位青年策展人策划了这样一场开馆展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展览效果不输任何一个国际性大展。
 


任宏伟作为福建本地的艺术家代表,他希望有更多的当代艺术展览在福州甚至福建举办,更好地建构福建的艺术生态。
 



嘉宾发言环节结束后,由烟台山管委会副主任李晋先生与福州市万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文娟女士共同为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揭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9日。



【往期推荐】


>>预告 | 烟台山艺术中心开馆展:“寻山造境”,从洋行→影剧院→艺术中心 姗姗来迟却从未迟到……



>>因赛艺术 | 曾健勇广东个展:笔居心后


>>因赛艺术 | 盛夏已过,“植物的力量”从未褪减......


>>因赛艺术 | 魏阳阳:奇妙的拆分和时空过渡


>>李满金:迂回的轨迹及刻意的留白


更多>>

>>张春迎:春过半,暖意生

>>刘家华:局部就是一切

>>董鹤:安静甚至略带羞涩的造梦

>>曾健勇:如何离开绘画和回到绘画

>>绘画|手指肌肉记忆练习的打卡

>>陈春木:在有序和无序间,野蛮地生长

>>【因赛视频】奇幻之城开幕式现场回放

>>仁者心动,他在纽约开启了一座“禅的花园”

>>王成普:重复的力量,下一时刻才会出现的可能性

>>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11周年庆特别艺术项目 “登月计划”现场回顾




- THE END -


邮箱:insightart@163.com

电话:13811349952 王先生 (微信同步)


了解更多
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Insight + Art = 艺术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馈生活,生活来源于艺术并滋养艺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