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技术重构学校教育生态,突破变革瓶颈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与改造者。当互联网+走入学校,就仿佛为学校的变革按下加速键:


它能提供云网端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资源变得随手可取;


它能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打造实时协同通讯、大规模协作办公、虚实融合生成教学空间等,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教学形态;


它能提供最全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学生勾勒精准的数字画像,便于老师对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也能及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知识评价反馈;

……



但是,学校变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有看清整个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的问题根源,找到重构系统结构的思路和方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因此,“互联网+重构学校教育生态”的核心目标就是以技术赋能,激活学校整体的教育生态,重构学校的生态系统,为师生发展提供一个充满生命能量、掌握自身命运、面向未来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如何重构学校教育生态?


“重构学校教育生态” 首先可从学校管理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研究体系、学生活动体系、家校合育体系、学校文化体系等六大维度,对学校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梳理,理清学校教育生态重构的实施路径。


其次,提升学校教育生态中四种重要角色的能力素养:


学校管理者


重新梳理学校的管理价值及定位,建立管理共同体,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重新思考学校的文化及办学特色,打造学校特有品牌;

更新教学设计、教学工具,为系统规划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家校合育的理念,建立家校合育的课程及评价,重构家校关系……

 

教师


通过技术与学科融合,开展学科与技术融合的常规教学,并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熟练运用技术工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因材施教;

整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动态资源,终身学习;

拓展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学生

通过使用技术,实现被动学习向常态化主动学习的转变,提升学习效率;

学会利用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利用平台评测与反馈系统形成个人学习档案,实现随时随地无边界学习……

 

家长

梳理自身职业逻辑,补充学校选修课程体系;

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学生活动校外课程;

通过技术实现家校无缝沟通,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育……

 

重构学校教育生态是学校变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如何树立结构模式与提升使用者能力素养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蒲公英教育智库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基于学校在重构教育生态道路上面临的实际问题,梳理出一整套强而有力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已经完成学校变革的一线校长的实际经验,打造“互联网+重构学校教育生态”规划方案,从以下七个步骤助力在变革中遇到瓶颈的学校突破困境,快速、高效实现迈向未来学校的进阶。


前置沟通充分了解学校现状与遇到的问题
现场调研深入学校实地调研,详细分析所有问题
解决方案根据前期调研情况,梳理“互联网+重构学校教育生态规划”方案,包括学校智能化生态发展规划、软硬件装备配置规划、互联网+培训体系规划等
智能改造根据学校现有的智能化环境,辅助学校做相应的软硬装备配置
现场培训根据解决方案为学校做项目执行的相关培训
指导实践针对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全程指导
推广展示为学校的成功变革进行媒体推广

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基于对未来学校发展趋势的深度研究,为学校定制化打造实现路径与改革规划,帮助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升级、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的改变,帮助学校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智能化文化氛围,并拥有强有力的自我迭代和更新能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