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建设

其他

这样的智能阅卷系统,99%的老师都想拥有

据统计,一所学校每年组织考试至少80科次,试卷约10万张,考试数据超过2万兆,全校教师阅卷累计时长超过800天。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间平均达54.5小时,但全年批改试卷及作业约12000本次,它们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这些令人心惊的数据背后,是被繁重教务压得喘不过气的一线老师,他们急需智能化的技术产品帮助他们工作“减负”。尤其是在试卷如雪花般狂飞期末备考阶段,老师们能从试卷出题、阅卷、学情分析等事务性工作中节省出时间,把更多的精力应用于精准施教。智能网络阅卷系统“智”在哪里纵观时下的各款智能网络阅卷系统,主要包含的就是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以高速扫描仪、条码打印机、电脑服务器,PC电脑终端等为主的设备,软件则包含知识图谱、学情采集、选题组卷、错题整理、成绩推送、排课选课,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从使用上来说,智能网络阅卷系统具备这些功能:1、试卷扫描——智能识别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打造时下最流行的VR/AR教室,开启未来课堂新模式

2020年已经进入倒计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脚步,却丝毫没有放缓。但是随着新冠疫苗研发的进展,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在这新冠大流行的一年里,世界各地学校都经历了停课闭校阶段,也从而产生大面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象。纵使2021年疫情会逐渐被控制,但学校教育跟以往将有所不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将会越来越常态化,并通过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的赋能,为现实课堂丰富教学场景,也为线上的虚拟课堂增加沉浸感、互动感与体验感。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将会成为未来学校的课堂新模式,今天小未想就时下最热门的VR/AR教室做一些分享。全沉浸式的VR教室1黑晶【VR超级教室】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使用的黑晶“VR超级教室”采用All
2020年12月21日
其他

面向未来的教育,AR技术如何让课堂更精彩

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当新技术赋能于教育,我们发现3D打印、智能机器人、脑电设备等产品正在紧密融入课堂的教与学。下面有4幅图,第一幅图里是完全真实空间中的景物,第二幅图里现场的老师学生都是真实的,但教室上面出来的星球却是虚拟的。第三幅图整个的大画面都是虚拟的,但是前面有一个人好像在做演讲,所以它是在虚拟的环境上叠加了一些现实的元素。第四幅图一看就知道是完全虚拟的。所以这四幅图是有一位学者在1994年提出来的,从最完全的真实环境到最完全的虚拟环境的一个过渡。我如果在真实环境上加一点点虚拟的东西,那就相当于用虚拟的东西把现实给增强了,所以它叫增强现实。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增强现实AR技术。什么是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得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给人呈现一个既有真实又有虚拟的叠加画面。那增强现实到底能够在教育领域做什么事呢?AR可以用来模拟学习对象,让学习者在现实环境中看到并且操作生成的虚拟模型和场景,以最贴近自然的交互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AR教学符合哪些教育理论观点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S-R)联结公式,人是由刺激得到反应而完成学习的。2、具身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是由一位叫梅洛庞蒂的学者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学习者的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进行有效互动时才能发生学习。我们人不管在真实环境还是虚拟环境当中,学习者跟学习对象以及学习所处的环境都会发生一些关联,会发生一些刺激和互动,所以当互动是有效的,那么我们认为学习就会发生了。3、建构主义在虚拟环境中,又有很多建构的工具和表现的场所,所以它也符合建构主义者提出来的“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去,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虽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新鲜事务,但是它也符合我们传统教育理论上的一些观点。而且在我们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也已经写到了我们的政策文件当中。AR技术如何渐进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北京师范大学“VR/AR+教育”实验室从2009年开始,就致力于将虚拟现实,尤其是增强现实AR用在教学当中,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应用于教学上的案例。这些案例中不同学科都有,大家可以看到有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习……现场的老师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小学的课堂里经常出现的实验性知识点。现在通过AR技术,就可以在传统的教室、普通的课桌上把这些实验给做了。比如说,化学学科里经常出现的分子、原子,这是我们用显微镜都看不着的。但是现在运用AR技术,我们可以在课桌上能够看到这些分子、原子,还能把这些分子、原子拿在手上,这种学习体验感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了。既然AR技术是渐进式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它现在可能只会出现在北京、深圳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但其实,AR技术对硬件的要求很低,不用带很沉重的头盔,也不需要很专业的仪器,就用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AR的神奇了。即使是在教育资源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也能做出AR教学的实验学校。今天分别就高中、初中、小学各举一个案例,让大家看看AR如何引发课堂的教学变革。首先这个案例,我特意选择的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所高中。这是2017年底我们在湖北的一所县城高中,做的物理光电效应实验。这所学校的条件很艰苦,所以我们带来20台平板电脑到学校,以2人一组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光电效应这个实验在我们的现实当中不是很容易能够做得到,因为它的仪器设备很昂贵也很危险,很多学校可能都没有。我们就用AR的方式去做这个实验,从激光发射器发出来的光打到电板上,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现象通过在AR技术的展示中,可以清晰看到光的路径。通过这样一趟AR实验课程,我们发现也许AR技术在欠发达地区更能发挥它的价值。接下来再来看一个初中的案例。我换了一个化学的学科。这是一个氢原子核,它的周围有1个电子绕着它做不规则的运动。中间是一个氧原子核,氧原子核周围有8个电子,把它抬高就能看到8个电子绕着原子核做不规则运动的真实状况,把它放低则能清楚地数出有8个电子。如果我把2个氢跟1个氧放在一起,它们就组合了,变成了水分子。然后在把这个水分子抬高,就能发现这个水分子变成了水滴。如果在化学课上都是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学习化学,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学生还会觉得化学难吗?他们会不会觉得化学非常有意思呀?最后再来说一个小学的案例。我现场给大家演示一下小学的英语和科学的跨学科学习的案例。只需要我拿起平板电脑,打开太阳系的AR课例,就能看到太阳系的图形出现在屏幕上空。这个AR“太阳系”不仅能够仰视的角度去看,还可以变换成俯视的角度。点击到每个行星图形上,就能听到这个行星标准的英文发音。然后学生也能从中看到不同行星的运转方向,就会发现每一颗行星的运转其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样一节AR英语课中,还能学到科学课中的知识。而这样生动的情景导入之后,再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探究的过程。接下来在给大家看一下关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课程案例。看完这样的课堂案例,老师们是否发现课堂一下子就能变得非常生动,学生用英语在对话,同时把现实无法接触到的科学知识也能讲得非常的形象具体。通过上面三个不同学段的案例,给大家呈现出AR技术到底是如何推进课堂变革的。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的是,技术不会淘汰教师,但是,善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淘汰不用技术的教师。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进入教学,运用新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我们不是说技术要淘汰人,而是人淘汰人。未来我们希望用轻量级的技术或设备,结合优秀的教学设计,把技术当成工具,让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快地学,才是真正的让技术赋能教育,渐进式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蔡苏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你可能会感兴趣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学霸力荐的智能错题本,到底好在哪里?

当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课堂教学方式也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明,学习必须有反馈。具体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建立及时并且完善的反馈机制,反馈越及时有效,学习效果越佳,越能使得学习者精进提高。错题本的本质就是一个学习反馈链:问题出现—记录归类—纠正问题—巩固知识—解决问题。这个反馈链条越及时,学习的效率越高!小未最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如雪花般飞来的期末复习备考阶段,许多老师已经开始采用智能化的错题整理方式,帮助学生在本学期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尽可能快速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了解那些被看作“学霸必备、提分神器”的智能错题本,小未特意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比对,发现仅百度搜索里就有25.7万个词条跟“智能错题本”有关,其中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不下百种。追求实践出真知的小未又跟许多一线的老师与使用过智能错题本的同学请教,总结出以下几款值得尝试的智能错题本。“好分数”平台学习提升神器“好分数”是一个依托于学校的考试及诊断分析平台,建立的一款面向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它可以全方位的整理班级每个人的等级分析和诊断信息,并深入到知识点汇总专家级分析报告。它通过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试题等信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自动归纳和整理学生考试和作业中的失分题,利用专业分析精确定位知识漏洞,辅助教师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提分方案。它还能通过试卷分析,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错题情况与薄弱环节,整理错题,并提供举一反三地个性化练习。让学生告别手抄整理错题集的体力劳动,将节省出来的抄题时间用于优质题的练习上。有老师说,自从使用了好分数平台,每次出卷之前,只需要将要考察的知识点范围、试卷难度等条件输入进去,系统就能自动进行分析计算,为老师生成一份符合教学要求的试卷。当同学们回答完老师一键推送的试题后,系统又能快速自动阅卷。阅卷结束后10分钟,自动生成所有分析工作,大幅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能自动同步考试失分题到失分题本上推送给同学,还可以导出打印,便于同学们随时练习和复习。希沃小墨备考复习中的战斗机希沃小墨是一款将错题本、背诵本、阅读本、笔记本功能四合一的备考复习机。它帮助学生解决手抄错题、重复翻查错题、记忆知识无章法等难题,通过先进的AI技术提升学生备考效率。有老师表示,小墨的AI智能技术算法精准,能够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一做法解决了部分学生找不到老师,或老师没时间时需自行解决困惑的难题,同时可以协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很多同学说以前一天的错题,抄到手软也抄不完。现在只需要用AI拍照功能录入错题,一拍一传之间,就能把错题归档收录,10分钟可以收录75道题,省下来的抄题时间又可以多做好几道题了。另外,在希沃小墨的错题本上,只要题目上传后就能自动呈现解题思路,搭配考点分析,可以轻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么做才不会错,同学们再也不会总是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栽跟斗。希沃小墨上还可以自定义标签,时间、难度、知识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给错题打上不同标签,进行归类整理。后续复习时,便可以通过标签快速找到同类错题,一个小小的标签,方便你快速整理、记忆和查找。希沃小墨还会依据艾宾斯浩遗忘曲线,自动设定科学的复习周期,定期发出提醒,让你的备考复习有条不紊。它将通过打卡激励,为同学们的每一次坚持鼓掌,见证那段最刻骨铭心的奋斗岁月。最后,同学们能够一键重组错题,反复重做检验记忆更牢。错题打乱重组,避免惯性思维,每一次都用全新的心态对待错过的题目。把错题吃透,就对了。讯飞超脑学习机学霸必备的超级做题本讯飞超脑学习机X1pro的“超级做题本”功能,也是利用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推荐技术,进行精准教学,能达到制作完美的错题本的功能。使用过这个“超级做题本”功能的老师们这样总结了它的几个特点:1、知识点和错误原因归类+备注整理讯飞学习机不仅可以智能识别知识点,自动把错误按照知识点分类(纠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还可以让学生添加备注并进行分类(纠正学生的非知识性错误)。这样不需要自己复杂的操作就把问题进行分类+备注整理,非常有针对性。不仅如此,对于线下错题,讯飞学习机还可以拍照上传错题,统一整理分类归入你的错题本,你可以一起复习。2、详细标准解析针对每道错题,讯飞学习机都配有详细的解析(有的甚至附有视频解析),节省了学每次把解析机械式的誊写在错题本上的时间。复习时,学生可以先不看解析,自己回忆做做看,如果碰到问题再看标准解答,这样提高复习效率。3、同类题巩固练习如何保证学生真的理解呢?讯飞学习机有巩固练的功能!它能智能推荐同类型的题目(不是原题),进行测试。如果同类题目测试没问题,那么学生是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了和掌握方法了。4、视频+知识卡片迅速帮助巩固知识点有些学生本质是知识有问题,不复习知识方法的话,让他们做再多的题还是错的。所以,讯飞学习机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方法都有视频讲解,视频经过严格把关,长度在2~5分钟之间,高效讲清一个关键知识点,非常有效率。不仅如此每个知识点后还配有知识卡片,可以迅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建立知识体系。5、错题本自动更新+提醒讯飞学习机不仅有自动更新整理错题功能,而且还有提醒复习功能,提醒学生还有多少错题没有复习。有了这个小助手,学生复习目标性更明确了,只要在考试前把错题都复习一遍,就能做到心里不慌,从容应对。井井错题打印机颜值与功能并重的学习神器现在市面上除了各种智能错题本,还有不少错题打印机。颜值颇高的井井标签出品的井井错题打印机也备受同学们的喜欢。井井错题打印机通过APP拍摄,使用蓝牙连接打印。拍题打印、搜题解析、云端错题本,不再让你为学习操碎心。不仅如此,文档、图片、备忘录统统可以一键打印。只需要15秒就能打印一题你也许原本需要抄写10分钟的错题,连画图都省啦!小未有话说在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时代,“技术+教育”必然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教育技术产品,如何甄别优质实用的教育技术装备,其实也是非常多学校面临的难题。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一直基于“未来学校建设”进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从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方案到学校创新空间的装备配置,从量身定制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到国内外信息化示范校的研学观摩,力求为所有正在教育信息化变革道路上的学校提供服务。你可能会感兴趣
2020年12月14日
其他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如何成为教育智能体

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已是事实。在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外,“新硬件时代”“工业4.0”推动智能革命。1AI降临,海水已淹没至膝盖随着人工智能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飞跃,人类社会将面临各种“奇点”,原有的法律道德、经典理论、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技术极限也或将被突破。例如,未来可穿戴设备、可植入设备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会使得纯生物的人(从母体里生出来,身上没有芯片、脑机接口和可穿戴设备)会日渐稀少。预计到2060年前后,人类将与100亿个机器人共处。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未来学校建设的关键密码都在这里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2018“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2019“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未来学校需要怎样的育人素养模型?

素养是什么?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曾说“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一直是我生命里强大的驱动力”。1能力是什么?什么是能力?谈到能力的时候,我们通常还会提及两个概念:知识和技能。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一样的。知识,是被证实的、真的、被相信的东西。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形式。而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在完成一项目标和任务的时候,所展现的一种综合素质。我是数学老师,就拿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来谈一谈我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看法。比如“5+X=10”这个方程,知识、技能、能力都包含在教学当中。在这道题中,“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用到方程?”“方程究竟如何解?”这些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教学必须要完成的内容。那技能是什么?是要教会孩子运用方法去解方程,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技能目标。能力,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观察力、理解力得到培养,以及掌握方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甚至通过学习形成方程思维。这就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差别。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以下关系:第一,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和技能,空谈能力没有意义。第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第三,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因此,我得到第一个结论: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活动当中,并且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是我对能力基本的认识和判断。2T型能力是什么?T型能力是什么?做调查时,我找到两篇相关文献。第一篇是谭镜星先生2005年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章展示了一张高职教育T型能力目标图。图中T型的“横”,包括继续学习(核心能力)、合作管理、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表达交流等能力,职业教育特别强调那一“横”。而T型的“竖”,包括首次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过,这篇文章并没有很好地解答我想寻求的T型的概念和意义。于是,我进一步找到第二篇,林崇德先生2001年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的《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文章谈到的T型人才模式,“横”包括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竖”包括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可以看到,T型中的“横”更多的可能是西方教育中要追求的教育目标,而“竖”可能更像传统东方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林崇德认为,要强调教育中“横”与“竖”的融合。因此,我们可以把T型能力的“横”“竖”看作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我们这代老师、校长很多都是普通的师范毕业生,在师范教育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一专多能”,它强调的就是深度和宽度。我还读到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先生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阐述。他说“知识的广度,是有能力跨越行业壁垒,进行宏观架构与整合式设计;专业的深度,是在所在行业像‘工程师’一样专业生根、操作无碍”。于是,我有了第二个结论:T型能力是未来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标准,或者能力模型。3素养是什么?素养是什么?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曾说“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一直是我生命里强大的驱动力”。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是能力吗?我认为更应该把它看成是素养。好奇心本身就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求知欲表现为人们坚持不懈探索知识的活动,而理解力包括洞察、想象、类比、直觉、解释、分析等……它们似乎超出了对能力的定义范畴。去年新校创办,我在一次大学招聘线上宣讲的时候,谈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我讲了4句话:能力重要,但爱教育更重要。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从事教师工作,他/她是不是发自真心地爱教育,是我考察的第一点。学历重要,但学习力更重要。我们看中的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形象重要,但好奇心更重要。一位优秀的老师,永远对教育,永远对儿童的成长,永远对学校里面发生的任何一切保持好奇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教育设计4.0经由“场景革命”开始

站在未来看教育,我们需要看到未来的图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来源于人类对“生而为人”这件事拥有更加开阔的理解。时代的场景高频转换,“终身学习”、“以人为中心的学习”,一定是孩子们融入未来社会的关键行为。空间环境,对于我们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的历史,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教育如何从当前困境中直抵未来?

2020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在山城重庆冬天难得的艳阳高照中,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展开了主论坛如期举行。6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学生、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媒体人、企业家、艺术设计师……分别从教育、人性、学习、安全、创造、知识、规则等60多个小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大家跨界众筹了从当前困境直抵未来的各种行动方案。这些为本届年会量身定做的小切口、高难度的小主题,都经过了深度的烧脑思考和多个版本的持续迭代,在给“学校理解”、“育人选择”、“时代声音”、“未来课题”这四个话题贡献新思想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认知新挑战、拓宽了新边界。学校理解——解答生命与成长的核心课题生命锚点关于教育:在文明的长河中,教育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在文明的长河中,教育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进学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的一本书——《文明的孩子》,让刘慧校长豁然开朗,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文明的孩子吗?文明的孩子,需要有对未来充满想象、凡事能独立思考、能做出独立判断……此外,有一个重要的素养被我们忽视了——“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每个词的后面,都有一个世界。语言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塑造作用。所谓的现实世界,可以说就是人类根据自己的语言系统建构起来的。刘慧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要培养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提供文明的语言是基础,至少要做好两点,一是让语言优雅、精致起来。二是让语言建立起合理的逻辑,用逻辑指导语言。“如果说大中学更侧重语言的逻辑,那小学侧重的是语言的诗意。我们把重点放在一座校园的语言生长与语言美学环境的塑造。”“和我们的汉语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相匹配,和儿童天生的诗性精神相匹配。我们不仅需要诗意的物型空间,还需要诗意的语言空间,让语言像草木一样生长,像大自然一样芳香,像风一样弥漫在校园,仿佛在空气中就能抓到无数的东西。孩子们沐浴在这样的语言环境,犹如栖居在诗意的生活里。”关于人性:人性向善也趋恶,这份不确定给教育带来了什么?李海林(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孩子做了坏事是可以理解的,做了一点点好事就了不起,值得表扬;而中国信奉“人性本善”,所以你做了好事没什么了不起,一旦做了坏事就必须受到批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表示,每一个教师日常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就是他关于教育的人性假设。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抑恶扬善。抑恶,教育要有底线,不要坏人心,哪怕这样做可能带来实际好处,也不能这样做。扬善,教育要有自己的人性理想,教育的使命是给孩子一种人性的底色。但教育跟宗教是不一样的,好多人没有分辨这样一个界限,教育是有边界的。不要试图把人培养成神,超越了人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也不会成功。最重要的是,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天性,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资源,不是要改造的对象。在教育领域里,无害即是善。关于学习:我们唯一能战胜野蛮的希望,取决于“有意义的学习”赵群筠(前杭州拱墅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孩子怎样才能过得充实又快乐呢?杭州拱墅区教育局前局长赵群筠退休后,去到一所所学校,与孩子们做一次次对话,总结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自主,也就是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成人都想掌握命运,孩子也如此。赵群筠到昆明丑小鸭学校,跟孩子讨论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11月18-19日,第三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场景革命,诚邀光临

场景中的人构成了场景变革的关键要素,“达人“给我们挑战目标,伙伴给我们学习动力。场景中怎样才能兼容”达人“?”达人“又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创新?什么样的学习关系,为场景中的沉浸学习提供可能?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未来学校建设的关键密码都在这里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2018“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2019“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突破经验式课堂,未来教学的精准评价迈入数据分析云时代

“当今世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互联网+”已经不单单只是技术路径,更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我国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资源共享。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评价工具,为开展评价、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可以预见,“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走向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望彻底突破原有经验式课堂。但是,如何让常态化课堂的评价避开主观臆断性,能够基于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做出精准分析”呢?如何突破经验式课堂围绕“互联网+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问题,对经典教育评价理论进行改造,采用“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是突破经验式课堂的有效手段。这个以数据驱动的信息采集与决策咨询为主的系统,也能够使课堂教学评价迈入数据分析云时代。教育部规建中心研发的“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依照“课堂观察+互联网+数据思维=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估”评价思路,采用普元SOA标准及J2EE开放技术平台,引入文字输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捕获等功能,研发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查询检索、分析挖掘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课堂教学观察平台,包括PC版、APP版及微信小程序系列应用程序。基于“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通过嵌入供专家、同行、学生及执教者等多元主体选择使用的各类课堂观察工具量表,利用手机、平板电脑与计算机等移动终端,采用行为编码方式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直接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当前,平台中共有中小学15门学科、10类主题、55份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每一评价量表制定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每项观察指标按SOLO分类理论设计五等级制的评价标准。所有评价量表的指标与标准的设计均指向发现、协作与建构,体现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以帮助教师智慧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多元式交互”课堂观察平台能准确展示各个观察量表的指标,克服了传统评课标准不一的缺陷。其利用手机、PAD、电脑等移动终端,完整采集课程数据,替代了传统的纸笔听课。课堂教学数据经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直接为课堂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从而让课堂诊断更科学。该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课堂进行客观、科学评估,提出多元化的建议,帮助执教者与观课者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同时,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所有评价信息均在后台进行处理与分析,提供的多元化分析结果与报告则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如何打造即时评价的精准课堂“多元式交互”的地理课堂,采用循环跟进的研究方法,帮助教师纠正课堂教学偏差行为。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三次跟进式研究过程的记录为例——1.第一次课堂观察:地理专业表达行为勉强合格依据“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中的“地理专业表达行为”观察表及评价标准,同组教师开展了第一次观课。生成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种行为效果不太乐观,各项观察指标的等级大多为C或D。2.第二次课堂观察:地理教师专业表达行为得到优化与第一次上课相比,原来的偏差行为在本节课有了明显改进。教研组依据平台统计数据和观课信息,为授课教师明确诊断了课堂偏差行为。因此,本次的专业表达各种行为中效果等级明显上升,B等级明显增多。针对本次授课的结果也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建议:第一,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让学生交流评议。第二,展示学生作品时,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第三,纠正学生发言时教师插话、插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3.第三次课堂观察:地理教师专业表达能力明显提升本节课与前两次比较又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偏差行为,例如:缺乏对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指导和思维模式的归纳;重难点问题未能组织学生讨论、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以上循环跟进式教学评价案例表明,采用新型的评价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从经验的、主观的判断走向科学的数据分析,使得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变得清晰可见。小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从心灵中来,到心灵中去:一场教育年会的精神画像

“未来”见证的6年“用白色鹅卵石签到?太有趣的会议设计啦!”参会者纷纷拿起备好的记号笔,小心翼翼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镂着“未来”两字的木质空格内,然后与伙伴们开心地合照、发朋友圈……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现场,这个充满创意和仪式感的设计,当仁不让成了朋友圈中的“屏霸”。对于很多参会者来说,不管会场的设计多么新颖、出人意料,但“未来”两个字还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这两个朴拙、洒脱、充满灵气的汉字,已经成了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形式与内容标志。从2014年在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出现后,便一直陪伴着历届参会者。这些年来,从重庆开始,年会先后走过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未来”两个字见证了会议规模从最初的500余人,一路增加到1000多人、2000多人、3000多人,直到2019年突破4000人。经过6届不懈打磨,迭代升级,“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最专业、前沿、高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风向标盛会,大量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都把它当做一年一度的“学习盛宴”。西安新知小学刘岚校长告诉我们:“过去6年,新知每年都派团队参加,回来就让老师们用起来,学习、创作、设计、整理、呈现……学校的很多场景,都是我们一点一滴学回来再创作的——我们应该是学以致用最好的学校。”而银川回民二小黄莉校长介绍,他们会“追”蒲公英教育智库的每一场会议,尤其是年会,去年参加完第六届年会后,还把布景会议现场的剩余物料都雇车拉回学校用起来……教育人的认可和参与,给了组委会极大鼓励,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是责任——这不仅意味着随着规模的扩张,影响力的增加,寻找合适的会场等会务环节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还意味着组委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甚至持续提升年会的价值和品质。那么,这场年会是如何打造的呢?这里,我们不妨聊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背后的价值论和方法论。5年“战斗”,弹尽粮绝2008年汶川地震,不仅使山河摇撼,也震动了很多人的心,迫使人们自我追问——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那一年,带着深思熟虑的崭新使命感,一群教育界内外媒体人创办了《校长》杂志(后更名为《新校长》),立志为中国教育的转型升级摇旗呐喊;为此,这支团队还曾“农村包围城市”,到江苏茅山的乡村里呆了几年,试图“在田野里孵化理想教育”。2010年秋天,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前身——当代教育家沙龙召开第一届,同样充满着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色彩甚至是“战斗精神”。主办方大声疾呼:如果教育的明天是一个“战场”,那么,我们呼唤每一个教育人都应立即走向“高地”;2011年,第二届当代教育家沙龙在江苏茅山的某个村子里召开,主办方悲壮地提出:站在田野里,让教育从乡村的绝望中长出希望;接下来的第三届当代教育家沙龙,主办方则是朦胧地描摹了一种理想:让田野成为底色,使创新变成生活。5年一晃而过,《校长》杂志团队成员痛苦地发现,他们为之呐喊的教育并没有在身边发生,即便是身边的几所村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更痛苦的是,团队陷入各种困境,弹尽粮绝,无以为继。那段时间,团队负责人李斌老师陷入“触及灵魂的自我反思”,经常主动找校长、老师、专家聊天,尤其欢迎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建议。到2013年9月蒲公英教育智库成立,新的团队悄然完成了“思想转型”。而这种转变,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有着最直观的体现。真实的田野在课堂2014年9月,当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刚一亮相的时候,就呈现出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画风”——它不仅更加务实、而且有着系统的构建。比如,请打量一下这6年会主题及其模块。未来学校、重构学习、重构学校、重建生态……回顾这些主题可以发现,教育人的视野终于从“高地”、“战场”,走向了学校与学习,创新年会开始紧紧盯着“未来”,从学校、学习、人、生态,以及课程、课堂、评价、工具等方面寻找前进的可能……会议的“主题情绪”越来越平和,但得到的鼓励却越来越多,进步日益显得可以触摸。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团队终于深刻地理解到——“革命与战斗”,总是宏大而悬空的主题才能够调动人类的血性;而创新与改良,则永远在细节的品质中如琢如磨、坚定不移地推进,才能让看得见的教育理想,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现实。真正的教育原来在细节的传达中,真实的田野原来在课堂的生机里。这是6年来这支团队的痛苦反思,也是全球学校教育变革与文明转型进步的启迪。最具美学精神的年会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有一个设计原则:以花钱最少的方式高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节俭之后的简陋,会议反而成为教育美学精神的示范场域。2014年,当灵动的“未来”二字出现在首届年会时,一同出现的,还有充满设计感的开幕式、到处美美的会场布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会在国内首次把艺术展带进了教育会议现场——当年,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为大家上演了他们专门创编的舞蹈《沿·线》,寓意:沿着那条线,释放你的生命。此后,年会的“颜值”和艺术价值更是一路提升,整个年会现场就是一场当代教育艺术的展览与表达。相信很多参会的朋友对第六届年会的情景还记忆犹新——12月4日-7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博览城,复杂的钢结构展厅中,白色的芦苇,翠绿的竹叶,彼此呼应。除了主会场,几十所学校的“会客厅”、微软的创新学校、希沃智慧教育展厅等,都布置得美轮美奂。进入主会场前,组委会有个非常独特的设计,每位参会者把签上自己名字的白色鹅卵石投到“未来”两字的木质框架内,寓意着为年会这锅“石头汤”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给参会者带来了独特的参会仪式感。除了每年固定项目——当代教育艺术展之外,第六届年会还增设了“儿童当代艺术展—叽叽喳喳的寂静”,这是从全国上千份儿童绘画中精选出了部分作品进行现场展览,多角度呈现了儿童对自我、社会、自然、世界的多元认知。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刘慧校长多次参会,她评价:“最吸引我的是每届年会的开幕式、艺术展等。艺术,赋予心灵最珍贵的自由。这是业内最具有美学精神的年会。”年会上的一些设计,被广泛地认可和借鉴,成了校园新美学的一场场启蒙。对于那些经费宽裕的学校,面对教育转型升级,可以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立项,请专家进行系统设计。但对于大量钱少事多的学校来说,派人来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花数千元上万元进行低成本的“资源共享链条传动”,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在年会上,这样的学校为数众多。这些年,正是因为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维度+低成本”的学习平台,所以它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坐井观天”,促进了学习变革在一所所寻常的学校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生态。从心灵中来,才能到心灵中去张吉武是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参加过多届年会。他说:“喜欢年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会议打破了长篇大论的报告,每个演讲18分钟左右,案例精练、实在、能落地;例如看到很多前行者,得到了智力支持和思想共鸣,坚定了改变的信心。这里汇集了全国,甚至是国外各种好案例,一个校长一年走十几二十所学校,可能都不如在这里的一次一站式学习。”钱志龙是国内人气颇高的独立教育学者,也是多届年会的演讲嘉宾,他评价说:“大多数会议只看嘉宾名气或财力,演讲则任凭他们自由发挥,甚至做广告。但每年的创新年会是蒲公英教育智库团队的精心设计,主题有层次,内容有筛选,嘉宾有准备。”年会之所以受到很多教育人的青睐,是因为不同于很多过于学术与理论的“官方”会议,是为真正想学习交流的人而设计的。熟悉蒲公英教育智库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一没有领导“背书”,二没有财团基金支持,从基因上是平凡的、草根的。当一群教育研究工作者决定不依靠任何背景的时候,就只有依靠一件事情去推动改革与创新:从心灵产出的愿景与设计,从意志孵化的行动和服务,从专注流淌的细节与品质,和参会者的情怀共鸣共振、行动相互激发……因此,为了办好每一届年会,组委会把“微创新+大设计”奉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打开方式,站在参会者学习与交流的立场上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我们知道,中国教育当然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架构,自上而下的规划,行政力量的推动;但最根本、一以贯之的核心变革力量从来都是“细胞里的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教育创新,是无数教育人社群的价值筛选、相互促进,是更大范围的研究与行动迭代,成果与方法共享……以共享的精神,在参与中成长!6年来,创新年会一路这样走来,还将这样继续走下去。重温:历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金句●
2020年10月5日
其他

一所“未来学校”管理的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进行教育方式的变革成为学校改革的重点。成都市成华小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成都市首批“未来学校”试点校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探索中,成华小学提出自己理解的未来学校特征:学校愿景和发展战略鼓励创新;技术支持下的学校全面变革,教师得到充分培训,未来教室得到充分使用,未来管理全面信息化,学校和教师能够接纳和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和潮流,积极支持学校变革;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在技术的支持下能掌控学什么、怎样学、从哪里学、何时学等问题;学生的高阶认知和问题解决学习目标得以实现;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设计学习活动,通过周期性的方法和技术来支持持续的能力提升。围绕这些愿景,成华小学以未来学校的管理改革为主线,串联教学、德育和后勤,将学校工作一盘棋思考,以管理变革带动全方位的未来学校发展。1应对“未来学校”的管理挑战:结构化思考,构建多元、共享的“开放”管理生态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一所尝试走进“未来”的学校,倘或没有系统化、结构化的思考,不能有效地聚合理念、技术、人才、资源,不能以扎扎实实的管理细节做基础,恐怕只能成为一片盲目飘动的“浮云”。在成华小学看来,无论未来技术多么先进,“未来教育”也只是促进学校卓越管理、课程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发展服务的一种技术支撑。在“未来”之上构筑的师生幸福家园,构建开放、多元、包容、共享的管理生态,才是学校“未来管理”的目标所在。基于这样的思考和顶层设计,学校围绕“未来管理”进行了系列思考:课堂教学、教务服务、教学评估、学习档案、德育发展、后勤服务……“一网打尽”,即通过未来信息化这样一个流通渠道,成华小学对学校管理进行了通盘的结构化思考。“未来学校”的管理方式要求“组织扁平化、合作无边界化、分工去中心化、交流无障碍化”,因此,成华小学在学校管理中,一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交流以去中心化为原则,效率至上,责任至上。比如:学校减少召开教师大会,即使开会也不发纸质通知,学校的各项数据分析和报告实现无纸化,学校通过信息化办公平台、QQ群、微信群等“四通八达”的管理网络,实现了“点对点”的管理。通过分类开通对话渠道,学校建立了公开、严谨、责任明确的反馈系统,实现了有效的分工合作,既保证了工作的高效、快捷,又做到管理的透明、公正,更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互联共享。2应对“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系统化思考,搭建扁平、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一般以金字塔型为主,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学校如何组织?教师怎样学习?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布最新提示 | 头条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持续28天的教育人分类“超级培训”,包括21场主题峰会与16场区域论坛,涉及近300所线学校创新案例解读,近500位海内外教育名家参与……面对前所未有的超长会议时间,全方位的系统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如何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利用好这场“物超所值的学习机会”?在此,小新君首次剧透主办方为参会者精心设计的学习流程与组织工具,请仔细阅读使用方法,它将帮助学校全体教师轻松“玩转”本届年会。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研究未来学校建设,这8个维度很关键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2018“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2019“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视野 | 最美四合院幼儿园,如何做到“环境育人,教育无声”

当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遇上国际化的现代幼儿园,会碰撞怎样的火花?在首都北京就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它将优雅的现代建筑与传统的清代四合院巧妙相连,创造出一种绚丽又实用、古典又现代的融合之美,展现多层次的城市历史和谐并存的场景。如果说环境能“育人”,古今融合的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无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成长空间。透过幼儿园偌大的落地玻璃窗,就能看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古老庭院之上是一条漂浮的屋顶运动场,跑上屋顶看到的是充满历史感的灰墙红瓦。在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中西合璧幼儿园中,如何做好“环境育人、教育无声”的呢?01上房揭瓦,这间幼儿园的运动场居然在屋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中心城区,鳞次梓比的高楼建筑与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几乎占据城市的所有空间,想要在四合院幼儿园里打造开阔的运动场所,设计师马岩松将目光望向了天空。老北京有句形容孩子淘气的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讲的就是孩子对屋顶向往的天性。在四合院空间中,屋顶就像是一片新的大地,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象征,对孩子来说就是充满魔力。著名设计师马岩松围绕这座自1725年已有历史记载的四合院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顶,将四合院的保护与幼儿园空间需求进行完美融合。“漂浮的屋顶”以低矮平缓的姿态水平展开,将不同建筑间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一个色彩斑斓的户外运动和活动的平台,成为孩子们室外运动、课余互动玩耍的主要场所。放眼望去,这个屋顶其实并不是平整,上面有一个个凸起的小包,像是一个个“小山丘”与“平原”相互交错,地形高低起伏。地面设有色彩不一的等高线,像是等待着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去探索。沿着大平台走近四合院,就能看到旁边具有历史沉淀感的四合院屋顶。冬天下雪的时候,这里可以看到最美的四合院雪景。连成一片的开阔屋顶让在林立高楼之间长大的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屋顶自由奔跑,真正体验的“上房揭瓦”的自在乐趣。02自由探索,这所幼儿园里竟然没有教室?漂浮的屋顶下方是开放布局的教学空间、图书馆、小剧场、室内运动场等,成为园内400名2-5岁孩子的日常教育空间。
2020年8月27日
其他

返校季即将来临,秋冬季校园常态化防疫可以这样做

为科学指导高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以下简称“防疫方案”)中,特别提到要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对于开学前、开学后与应急处置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制度要求和保障要求,尤其是入校后的日常管理与重点环节管控,从人员到设备布置都有明确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学期开学,学校需要根据防疫方案做好清洁消毒、体温检测、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防护措施。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发现在师生人数众多且人群密集度较高的校园里,必须采用一些具备相应功能的智能设备才能解决学校的防疫所需。校园无死角消毒解决方案01全自动消毒学校大门、操场、走廊等场所是开学后校园里人群密集度比较高的室外区域,虽然通风性好,但因为面积过大,人工消毒耗时费力,采用全自动化消毒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无人车+无人机“全自动式消毒装有消毒液的无人车通过定位以及避障系统,可以在学校的校门区、操场、教学楼底层通道大厅等公共区域畅通无阻,进行全自主式消毒液喷洒。无人机则可以对高空部分的室外区域进行消毒。这种“无人车+无人机”的合作方式从搬运、装卸设备到配备消毒水再到联合作业,全程不到30分钟时间,实际消毒工作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约8000平方米的防控消杀工作,效率极高。可移动式全自动感应手部消毒器可移动式自动感应手消毒器可以放在校园里的任何区域,通过红外感应喷出消毒喷雾,便于师生对手部和上臂进行消毒。全自动洗碗消毒流水线全自动洗碗机流水线可以从餐具的清洗、烘干到消毒,均由相应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来完成。这样的流水线设施能够尽量减少每个环节中的人员接触,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02定时半自动消毒教室与办公室是日常校园里,人员集中时间最长、密度最大的区域,但是在上课状态中,不便于进行消毒工作。因此,定时半自动化的消毒方式比较适合。壁挂臭氧发生器壁挂臭氧发生器通过高频放电原理产生臭氧,及负离子(负氧离子)达到消毒,无菌净化,清新空气的目的。需要在没有人的环境下进行消毒,例如:午休时间、放学后等室内无人的时候,开启臭氧发生器自动消毒。壁挂动态消毒机壁挂动态消毒机主要采用空气循环风的方式,杀灭病毒、细菌,阻断疾病的空气传播途径,达到室内消毒的目的。虽说壁挂动态消毒机的消毒杀菌能力不如臭氧发生器,但它在工作时可以人机共存,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也能同步消毒。前面两款室内消毒设备,都非常适合当下学校的消毒要求,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可以通过遥控器一键操控,也可以通过定时开关自动开启。同时极大程度上解决人力成本,便于学校长期、高效地完成消毒工作。地面消毒机器人地面消毒机器人类似于家用的扫地机器人,拥有吸扫、抹布拖扫、触控功能,清理打扫地面等功能,在机器人的下半部分设置紫外线灯,用于地面消毒。它可以进行时间设定以及预约具体时间段进行清扫,也可连接无线使用手机APP来进行操控。自助图书杀菌柜图书馆内有个常常被忽略的消毒死角就是流通率特别高的借阅图书。每一本图书在借阅流通的过程中,都可能染上细菌或病毒。自助图书消毒柜就类似于食堂里的餐具消毒柜,只要读者自行将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放入机器内支架上,按下启动按钮后,书籍就会在消毒柜里进行细菌消杀工作。动态活氧解毒机动态活氧解毒机设备利用高压电离空气形成电晕场而产生臭氧O3,进行杀菌消毒去除异味。只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校园里食堂、宿舍、卫生间里的空间消毒与异味去除的效果。体温监测解决方案《防疫方案》要求对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如何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快速排查体温异常人员呢?01在校园进出口部署人脸测温闸机+手持体温枪人脸测温闸机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检测出进出学校的人员信息与体温状态,对于体温正常的校内人员予以放行。若筛查出体温异常的人员,则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手持体温枪进行二次测温。如此双管齐下的设备,能够最大化提高体温筛查效率,避免学生进校入班后的密集交叉感染。02在走廊、楼梯口等主要进出口部署人体测温双光谱筒机由于人的表面体温会因为身体变化、活动状态、环境影响等因素,出现体温波动的情况,疫情防控期间的体温监测不能只限于学校的校门区域。在学校走廊、楼梯口等主要进出口也建议部署在线体温筛查设备。03在教室内部署手持人体测温热像仪教室是学生主要聚集场所,且人群密度较大。因此,每间教室都应该配备一台手持人体测温热像仪。由班主任或后勤老师在课间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随时监测师生的体温变化情况。优质空气解决方案校园防疫除了做好空间消毒与人员测温两个步骤,随时保持优质的空气质量,也很关键。因此学校可以采用新风系统,利用设备让校园每时每刻都处于优质的空气环绕中。新风系统具有消灭病毒和细菌、去除PM2.5等微小颗粒物、去除甲醛等有机污染物、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等功能,目前学校主要可采用的新风系统分为中央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大类。吊顶式新风机组吊顶式新风机组具有风量大、造价低、能满足整间教室换气的优点,而且这种设备的噪声并不高,监测出风口噪音水平只有30-36分贝。还可以选择隐蔽式安装,不影响教室的整体装修风格。但由于需要布管及开孔,所以适合尚未装修或正在装修的教室或校园空间安装。壁挂式新风机壁挂式新风机的优势在于它主要是挂在墙上,不占用教室的地面空间。安装也特别方便,只要为每一台新风设备在墙体上钻一个通风孔,把设备悬挂,大约30分钟即可完成安装,不受教室装修流程的限制。此外,它还有一个优势,它在冬天也可以送入恒温的空气,不受室外天气变化的影响,让教室的温度下降。但是,相较于吊顶式新风机组,壁挂式新风机的风量不算很大,小教室安装一个即可。若是大教室或者人员密集度高的教室,一般教室里会挂三到四台机器,才能满足所有指标。窗式新风机窗式新风机一般安装在教室门窗玻璃的位置或者在建筑物窗户的墙体上方,保证在不开窗的情况下通风换气,让室内的空气持续不断地循环,从而保证教室里空气的新鲜度。它的安装工程量小,效率高,成本也相对较低,只需更换部分门窗玻璃即可。只是,窗式新风机难免在运行时会有一点机械音,若跟玻璃的衔接处没做好隔音处理,
2020年8月17日
其他

研究未来学校建设,这8个维度很关键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2018“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2019“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8月13日
其他

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建筑“新”在哪里?

随着教学法转向以协同为导向和以课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之内,教室的边界正在消融,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运用变得更加重要,利于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的课堂布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重新设计学校,应对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已然成为全球教育的共识。关于“未来学校如何建设”,我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2017年10月就发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描绘“未来学校”的特征为: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2020年1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未来学校
2020年8月10日
其他

从封闭教育场走向学习共同体,如何深度挖掘学校的空间价值

传统学校是筑起一道道围墙,与周边社区做出明显的空间“分割”,以维护教育场所的专属性与安全性。但是,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更需要一个灵活、开放的校园空间设计,让学校可以与社区互成一体,积极为家庭和社区服务,同时也可广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学习资源,将原来封闭的学校教育场变成一个互通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如何打开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界限,把过去的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下面这两所学校的校门区域设计,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退墙造园善用每寸空间的最大价值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有不少学校可以说是大隐隐于市,校园周边被狭窄的弄堂包围。上海市实验学校(Shanghai
2020年8月3日
其他

研究未来学校建设,这8个维度很关键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2018“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2019“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7月30日
其他

从学校进化的演变史,分析学校3.0时代的特征与设计趋势

要成为一所未来学校,您的课桌椅选对了吗?如何以自然植物环境,链接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生态场来源丨
2020年7月27日
其他

要成为一所未来学校,您的课桌椅选对了吗?

研究表明,当教室里的桌椅不符合人体工学时,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近视、脊椎弯曲等不良影响,更会影响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与学习效率。一间教室是否能够成为舒适的学习环境,课桌椅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每天在学校接触课桌椅的时间至少在6个小时以上;对于教师而言,不同学科的老师对课桌椅的摆放有不同的需求;对于教学而言,课桌椅的摆放设置直接影响学习空间的效能发挥。▲
2020年7月9日
其他

如何以自然植物环境,链接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生态场

未来学校的植物生态环境要将植物、美育、自然课程、智能技术完美融合,让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成为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一所学校需要融合的因素日益增多。我们希望未来学校将是一座以人为中心的全学习生态校园,能够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限制,实现更加全面、多元、持续的学习;建构泛在学习空间场景,代替僵化的结构和分区;搭建以技术为辅助的学习场景,增加更多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与校园每个角落建立链接,获取学习资源……因此,在设计未来学校里的植物生态环境时,需要将自然植物、美育、自然课程、智能技术完美融合,让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成为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的载体,为全学习生态校园建构更多学习赋能场域。那么,这样的生态学习场有哪些建设路径呢?1迷你植物园利用校园空置区域建设一座迷你植物园是许多学校构建生态学习场的首选,并根据迷你植物园的场地情况,灵活划分种植园具体类型。例如:四季种植园、种子图书馆、湿地花园等。四季种植园这里的植物与一年四季紧密结合,从植物的色彩搭配、材料选取、氛围营造的融合设计中,让师生感受自然的变化,学习传统节气文化,了解植物艺术,增强创新实践,开展自然教育启蒙。▲二十四节气种植园·大连嘉汇学校©
2020年7月6日
其他

史上最短学期进入尾声,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与期末考试安排

2020-06-15自北京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再次严密起来。北京各级学校已停止到校上课,恢复居家线上教学;湖北省小学和幼儿园本学期不安排复学;其他各地大中小学严防疫情向校内输入,随时做好全方位防疫措施。这场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已经持续半年,未来或许还有更长的时间,我们将与病毒长期共存。面对疫情再次来袭的恐慌,做好疫情防控与期末考试安排,成为校长、老师们的当务之急。如何检测到校人员的健康指标,排查校内人员的身体异常?如何防范校园环境不受病毒侵袭,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与室内空气质量?假如部分师生需要停课居家学习,如何衔接线上线下学习?如何做好期末考试安排,是否采取线上考试?……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我们结合国家公布的防疫指南与教育政策,整理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校园防护解决方案学校是实现教育的重要场所,面对病毒的滋扰,如何为学生撑起一张牢固的安全网,才能让学生、老师们可以安心教学呢?首先,学校的空间环境消毒是校园防护的第一步。校园空间环境的消毒范围要从地面、物体表面等平面部分扩大到校园里的空间区域。可以利用“无人车+无人机“对学校大门、操场、走廊等室外大面积区域进行全自动式消毒。利用壁挂动态消毒机、地面消毒机器人、自助图书杀菌柜等设备对教室、办公室、功能厅、图书馆等室内空间进行实时消毒。利用壁挂式手部消毒器、动态活氧解毒机、全自动洗碗机流水线对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生活空间进行全方位消毒。采用智能化的设备辅助校园消毒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帮助学校解决人工消毒无法做到的卫生死角,真正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安全校园。详细阅读:学校如何做才能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复课?其次,通过安装教室新风系统为学校的室内空间撑起优质空气的防护网。新风系统通过气流循环模式改变室内空间的空气流通,有效消灭病毒和细菌,驱除PM2.5等微小颗粒物,去除甲醛等有机污染物,高效通风换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室内空气处于优质状态,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他们在学习时的专注度。详细阅读:为学校的教室空间撑起一张优质空气的防护网呢?再次,随时做好校内外人员的体温监测。学校作为高密度人群的场所,对于体温异常的人群应该首先将其隔离在校门之外。只需在校园进出口部署人脸测温设备,就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检测出进出学校的人员信息与体温状态,筛查出体温异常的人员,避免学生进校入班后的密集交叉感染。同时也要对于校内人群的体温做好实时监测工作。通过在走廊、楼梯口等主要进出口部署在线体温筛查设备,以及在教室内部署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可快速锁定体温异常的学生,提高事前预警、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学校管理如何快速智能化进阶?这里有一份低成本高效能的智慧物联校园指南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学校教育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日益创新的智能技术为教育带来高效赋能,从学校教学管理方式到校园设备的节能减排,从后勤运管维护到校园安防布控,技术到底是怎样为教育增幅赋能的呢?我们期待每天走进教室会是这样的场景:教室里的新风系统、空调在师生们到来前自动开启,改善教室内的空气环境与温湿度;学生进入教室时实现自动打卡,音乐播放提示准备开课;老师上课前,教学一体机自动打开进入课堂界面;教室里的窗帘会根据室内最佳光线亮度自动调节窗帘开合度……但现实往往是:教室里的设备太多,难以统一实现智能感知、控制管理;教室里的每个设备都需要手动按键控制,操作繁琐,浪费时间;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能耗没有清晰的数据可查及分析,不利于节能改进……那么,是否能为这些设备安装一个“智慧大脑”,由这个大脑来统一操控教室里的灯光、风扇、空调、窗帘、多媒体设备、门锁等,让所有电子设备实现智能化管控呢?一张网络织起的校园“智慧大脑”拥有实时监控、数据采集、远程操作、智能调度、安全可靠等特性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在不改变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只需增加相关新机采集及控制模块,就能合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特性,达到一键化智能管控校园电子设备的效果。一个完整的智慧校园物联网应用体系,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包括现地端的各种硬件设备,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执行。比如:感知设备,智能门锁、温湿度传感器等;控制器设备,包括控制灯光的智能开关、控制空调的空调控制套件、控制窗帘的窗帘控制套件等;测量类设备,如带能耗采集的智能插座、智能空气开关组件等。网络层用于实现现地数据的反馈和控制信号的上传,主要通过前面所述通信技术来实现,实际应用中将结合现场需求,灵活选用相关通信技术,通过部署网关、基站、转发器、分线器采用有线和无线通讯的方式,构建校园内智能网络通讯环境。平台层用来对感知层设备所汇聚起来的数据进行管理,同时通过网络层下发控制信号实现对感知层设备的管理,如根据反馈上来的温湿度数据、光照度数据手动调节空调灯光强度等,主要的数据管理工作也在平台层进行。应用层则通过平台层所汇聚起来的数据,对校内情况进行综合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管理,校园能耗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综合环境管理,GIS地图式校园管理等。“智慧大脑”如何发挥管控效能一键式管理利用物联网监控平台对校园内特定场景和设备建立一键式管理,是校园智慧大脑体现效能的第一要务。比如,为教室内的电子设备设置一键全关,让老师在课后方便快捷的关闭教室内的电子设备;也可以设置整栋教学楼的电子设备一键开关功能,让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方便管理楼内灯具、空调、多媒体设备等,免去逐层检查、逐一关闭的工作量;还可以设置学校路灯区域一键开关,在日夜更替或检修时进行一键全开/关等。时序控制与策略管理时序控制就是建立以时间(分、时、日)为主的管控模式,特别适用于一些时序性较强的管理场景。比如,可以建立对教学楼的时序控制,在放学后关闭楼内所有灯具及空调,并联动关闭门禁系统;可以针对教室或会议室使用情况,设定空调使用时间,在人员进入前提前开启并自动调节至适宜温度,临近时间节点时自动关闭,充分利用余冷/余热等,在体验自动化管理的同时节能减排。策略管理模式则是指根据一定使用逻辑,设定某些系统或设备的运行逻辑或模式。比如,根据课程要求的不同,可以灵活设置投影仪、教学音箱、录播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的状态及参数,分为“公开课模式”、“大班课模式”、“音乐课模式”等,一键调节到所需要的设备状态;也可以根据后勤部门的需要,设置设备巡检模式,在模式开启时依次亮灯或反馈设备运行状态信号,对校内设备进行快速巡检。智能反馈控制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设备上传的数据,再加上物联网平台对相应功能设备进行远程开启和调节,形成反馈控制回路,实现校园的智能反馈管理。比如,以温湿度传感器数据为依据,联动控制室内空调、新风系统等,使室内环境一直处在舒适范围内;监控风向风速、室外空气污染物,联动开/关校内窗户,联动报警;综合红外人体感应、教室进出人员监控等,自动调节室内灯光等。智能安防控制智能安防控制为校园织起完整的防护网,从校园门禁到视频监控,以及水电气泄露监测与校舍安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保安防盗、危险警报等。比如,为学校大门、会议室、报告厅、机房、档案室及特殊的功能教室等场所的出入门进行控制、实时监控和一键管理,既方便校内成员出入,又可以管控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从而为学校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工作教学环境。还有对于水电气的安全监测,利用物联网设备收集汇总的数据,对水电气异常情况,及时通过物联网监控平台将信息发送给有关责任人,同时联动控制相关设备对现场进行报警或应急处理。还可以通过在宿舍内加装无线电池供电的红外入侵传感器、烟感、水浸等安防传感器,消除宿舍内的安全盲区,对烟雾、漏水、用电过载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实现火灾监测、漏水监测、烟雾监测、非法入侵等安防状态的全方位监控与保护。当发生安全隐患和事故时,直接将告警信息推送到监控中心及相关管理老师和领导的移动智能终端上,帮助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准备定位和快速响应。“智慧大脑”将成为未来学校建设必要一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智慧物联网校园,让学校在管理上真正实现了化繁为简、精准管控、高效运维、安全环保等,成为迈向未来学校建设道路中的必要一环。但是,智慧物联网校园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学校建设情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建设侧重和实施要求。考虑未来应用扩展的需要,现阶段智慧物联网校园的建设,满足下列原则即可:l
2020年6月8日
其他

技术贴 | 智能学情测评系统如何为精准教学提供助力?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史上最长待机模式的“寒假生活”终于结束,各大中小学师生纷纷复课开学,回归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在这持续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时间里,居家学习效果成为当前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究竟学会了多少?怎样才能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线上教学对学校常态化教学有什么启示?如果未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学校的常态,如何进行学情评测?……面对这一系列的疑惑,学校急需对学生进行考试测评。通过学习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诊断,多维度多元化地整理学情报告,进而更加精准、高效地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学情,找准复课后的教学起点,也能更好地制定短暂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今天,装备君就为老师们整理一些具有智能组卷、在线考试、评测分析等功能的系统,可充分满足学校线上、线下的测评需求,并完成数据智能采集、精准分析诊断、错题高效整理、教学质量提升等深层次需求。爱贝壳五秒智能组卷神器爱贝壳是一款简单易用的在线组卷系统,用户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大量的试题资源、讲义与试卷模版、
2020年6月1日
其他

增幅学习场景效能,跨学科空间设计的关键何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变革和运用,教育空间设计不再只是单纯的建筑设计问题,而成为一个融合教育学、设计思维、智能技术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问题。“跨学科”概念的几大要素:第一,跨学科要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第二,跨学科要关注复杂问题或课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第三,跨学科还要鼓励在跨学科基础上完成创新与创造。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更能带来学习的创新,例如巴甫洛夫将生理学与心理学集合,拓展消化系统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例如卡尼曼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拓展了展望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此可见,跨学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更是为了拓展认知边界,创造更多可能。校园里的学习空间设计也要随着学习方式的革新而升级,跨学科学习空间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讲座式教室,成为学校空间设计的主流。跨学科空间设计的关键点跨学科空间关键点在于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连接。为什么学校在已经拥有不同学科空间的前提下,仍然需要跨学科空间?第一,跨学科空间的布局更灵活、功能更多元,并且为未来需求设置了更多的留白。第二,在于空间的细节使用。比如,用可伸缩、移动的电源线代替了传统的地插,使用方式的改变使空间用电安全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同时地面桌椅不会受到电源的约束,桌椅布置模式,小组组织形式等可根据不同学科的使用需求、协作形式来做灵活的调整,提升空间使用频率和适应性。跨学科项目工作室
2020年6月1日
其他

从图书馆到阅读型综合场馆,一场以阅读为契机的场景革命在学校悄然发生

在这个技术赋能的时代,我们被浸润在技术效能中,似乎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一切。但很多人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真正推动我们改变的其实并非技术,而是植根于我们头脑中的文化。我们用技术帮助文化发展,用文化赋予技术生命,从而实现社会的价值循环。每所学校的文化基石就隐藏在校园图书馆中,可以一窥该校的教育理念。想要提升学校的文化高度,那么图书馆一定是学校变革的先行者,激活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才能更好地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新时代对于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已然转变,从前只发挥借阅、馆藏功能的图书仓库将由“书本位”的阅览需求转为“人本位”的学习环境空间,出现多价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最终从空间布局的设计到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一次场景革命。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在为众多学校的图书馆设计中发现,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高地,基于其使用主导性的变革与技术赋能,图书馆成为学校中的教育资源集散地。因此,经过重构的学校图书馆会由传统的“藏书阁”变成学校的阅读中心、资讯中心、学习中心、课程发展中心等,发挥一个多元化阅读型综合场馆的功能。阅读型综合场馆应有什么样态阅读型综合场馆是以阅读素养为主导,推动多样化学习的场域,它将成为校园内的“场馆学习”新地标,是教育理想生态的模型,为校园社区共享、学科课程支撑、信息素养培养、资源最强大脑提供新时代的建设样板意义。在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中,认为阅读型综合场馆应该从这样几个维度进行设计:具备前瞻性的图书馆定位与规划;人性化的分区及功能;灵活性的课程及活动;专业化的资源及管理;先进的装备和升级空间。同时还要基于“泛在阅读”的概念,将走廊、楼梯间、露台等区域结合轻量化的空间打造和设备配置,使其成为阅读体系中最前端的分支。由此,未来学校里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是从一个空间到一栋楼宇,从一间教室到一个走廊,都可以设计成为图书馆的一隅,让整个校园被这样的阅读型综合场馆包围,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阅读型综合场馆的打造路径1分析与规划为学校打造阅读型综合场馆,首先要基于对学校现有场地和建设愿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选择最合理的功能模块进行整体规划。这不止意味着打破对传统校园图书馆单一功能的解读,更需要从意识、课程、使用、技术等方面全面分解,不只是对于一个场所的简单搭建,而是对于教育发生方式的解读。通过学校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的诊断分析之后,再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发展规划以及课程设置,分析图书馆的学校角色与定位,从图书馆服务体系、泛在化阅读体系、图书馆组织关系、信息素养系统、学习场景规划、馆藏优化升级配置等方面统筹规划,促进学校图书馆向阅读型综合场馆的转型。2设计与链接图书馆的使用率一直是需要去关注的话题,增加新的多元功能可以在原本固化的使用率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根据社会资源共享和社区功能共享两大可能性,创设出新的时间新法则,形成更加立体化的概念。设计一座阅读型综合场馆,可以在图书馆原有的基础功能之外,进行拓展功能区的链接。根据动、静区域划分动区:开放阅读区、开放讨论区、小组讨论区、沙龙区、影视鉴赏区、教师发展中心、接待区、动态会议室等。静区:藏书区、独立阅览区、电子阅览区、艺术展陈区、校园文化展示区等。根据行为方式划分:讨论类的开放讨论区、小组讨论区;阅读类的独立阅览区、开放阅览区、电子阅览区;教研活动需要的教师发展中心;交互作用的VR体验区、情景教学区;展示类的艺术展陈区、校园文化展示区、小剧场等。根据联动关系划分:区域文化资源(社区合作):城市会客厅校企联合:品牌体验区联盟校:跨校的课程和展示的链接合作在这样的阅读型综合场馆里,它可以利用空间设计与资源链接,充分展示情景教学场景,根据不同主题,以文字、视觉、声音等手段,构建出富有创意的专业情景。也可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开放讨论区,以舒适的家具组合和个性场景的设置,成为信息和资源交流最自由的场所。3环境布局与智能装备阅读型综合场馆所选择的陈设物品是对细节的考究,从色彩、质感、使用、环保指数等多方面的综合指标出发,需要应对各种环境和功能的任意切换。环境布局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曾为国内多所中小学校设计校园图书馆,根据学校需要的读书交流、艺术雅集、文化服务、传播生活美学等不同功能进行空间设计,让阅读从校内繁衍到校外。▲哈佛摇篮国际小学▲重庆启诚巴蜀小学▲武汉市翠微中学▲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智能装备面向未来的阅读型综合场馆,还需要搭配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装备,使图书馆不仅在空间上突破界限,还要通过AI、VR、5G等更多前沿技术的运用,提升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效能。智能第一步:让借阅更便捷借助自主借还书机、综合导航检索平台、数字借阅屏、云打印盒子+打印机等智能装备的功能,改变原有的借还书流程,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让借阅更便捷。智能第二步:让管理更高效阅读型综合场馆的管理首先是书籍管理,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管理员站点、自动盘点扫描仪、自助图书消毒柜,高效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书籍入库、分类编码、借阅统计、盘点、书籍消毒等工作。其次是人员管理。阅读型综合场馆对于阅读者最大的管理,不是借阅书籍的数量与种类统计,而是通过阅读者的借阅书籍习惯,对其进行阅读素养综合分析。智能第三步:让阅读更舒适舒适的阅读空间除了环境布局的打造,还可以借助智能灯控、温控、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智慧环境装备的功效,营造一个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激发身心愉悦感的阅读环境。阅读型综合场馆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基础功能,还将拓展到泛在学习空间里。比如说:云图书馆:基于电子阅读屏的功能,学生可在阅读型综合场馆里的电子屏幕前阅读,也可扫描二维码把书下载到移动终端,进行电子阅读。这就好比师生随身携带一个云图书馆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自助图书柜:可以将此自助图书柜可安装在学校走廊或图书馆的门口,学生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都能借书、还书,可通过借书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借书,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全球教育变革加聚,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将成为主流

2019年底,全球第一大出版商英国的培生(Pearson)集团发布了一份最全面、广泛的《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新的人才经济、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推陈出新的创新技术以及对教育系统与学习者步调失调的认识,正在共同推动全球教育的大规模变革。根据这份报告核心反映出的世界各地学习者对各自国家小学、中学、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发表的意见,我们发现一场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教育革命正席卷全球,并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1“自助式学习”的观念正在重塑教育随着高新科技的普及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们正在“抛弃”传统的统一化学习方式,“自助式”(Do-It-Yourself)的观念正在重塑教育。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通过现有的网络学习渠道,学习专业短期课程和职业技能,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育。2终身学习已成现实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新现实。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单一职业路径的方式已经过时。学习者需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我们将不断地学习,碎片式的学习可能成为主流,通过学习新技能来重塑自己,适应时代变革下的多样化职业路径,让整个人生时刻保持在职业生涯中处于最新状态。3数字化和虚拟学习将成为新常态从“互联网+教育”到“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能够带来更便捷、更交互的未来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将被学习者广泛使用,纸质教科书可能被淘汰,更多学生会利用在线课程学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会因为技术的存在而得到更广阔的延伸。4对传统教育系统的信心正在动摇来自世界各地的受访者都表达出,“传统教育没有提供更多帮助,即使没有正规学历和教育经历,也无碍他们找到工作。”许多国家的工作者开始选择除高等教育外的其他学习途径
2020年5月25日
其他

关于“未来学校建设”,这里有41条不同主题的深度剖析

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保持专业成长的最佳武器。新冠病毒可以阻止我们外出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学习的步伐。时下的我们都处于抗疫在家的非常时期,如何获取专业、前沿的学习资源,为后续复工开学的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源动力?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1但是,在未来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由虚转实,把对未来学校研究的理论变为真实场景里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的建设;如何利用学校里的空间智慧与教师的能力素养,推动一所学校切实地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要求迈进……在2018年“技术赋能与学校潜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共18位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与身处一线经验丰富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的使命特征丁书林:重塑人类的尊严——未来学校的当下使命赵海涛:面向未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智慧校园丁鹏: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徐青:“全员在线”重建学校教育生态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舒大军:未来学校的心法和招法刘艳萍:教育技术,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地发生叶旭山:“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与精品课堂建设黄冠杰:智能时代面向孩子的个性音乐教育利娟: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最优路径王慧:因未来,创造不一样的教育未来学校的空间智慧李玉顺:如何开展区域智慧教育整体化设计焦建利:学习空间设计与学校变革吴勋:生命实验室里的人文教育赖才炎:新环境、新理念、新课程、新活力——地理创新实验室中的C-STEP学习吴俊杰:创客教育究竟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未来教师的能力素养顾艳琼:遇见“未来教师”林奇贤:人工智能与新产业革命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彭建清:信息化: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杨晓哲: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特为抗疫在家的校长老师们开通在线视频通道,便于订购观看;如果您想更加深度了解专家的研究内容或待开学后召集学校老师共同学习,也可以购买高清U盘,可获取现场高清视频与专家演讲的PPT。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订购-温馨提示-因受疫情管制影响,高清U盘预计下单成功后10-15天内发货,敬请谅解。封禁解除后,我们将采用顺丰物流,尽快送至您的手上。2当技术赋能教育发挥高效作用,学校潜能得到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建设未来学校还有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过。当学校边界发生位移,一所学校从顶层规划到学习关系,从空间设计到课程样态,无一不需要顺势而变。在2019年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上,共有10位“未来学校课题研究”资深专家和11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未来学校特质并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校长们,就未来学校建设话题展开深度剖析。建设一所未来学校到底如何起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发展路径?学校文化、环境、技术设备如何深度服务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本质问题的剖析中,您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条切实有效地建设未来学校的路径,更是打破思维定局,激发创新思索的鼎力支持。会议主题:板块演讲嘉宾及主题未来学校顶层设计曹培杰:未来学校基于学习方式拓展的整体创新丁书林:迈向“混合空间”的未来学校王海霞: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之后李斌:边界正在位移,新一代K12教育如何重构学校的“四梁八柱”?未来学校学习空间黄春:校园空间故事罗朝宣:
2020年5月18日
其他

用技术重构学校教育生态,突破变革瓶颈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与改造者。当互联网+走入学校,就仿佛为学校的变革按下加速键:它能提供云网端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资源变得随手可取;它能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打造实时协同通讯、大规模协作办公、虚实融合生成教学空间等,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它能提供最全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学生勾勒精准的数字画像,便于老师对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也能及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知识评价反馈;……但是,学校变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有看清整个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的问题根源,找到重构系统结构的思路和方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多元对话 | 看教育设计如何跨界创新?

教育设计跨界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育设计跨界使得设计本身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设计带来多元化的表达和表现形式,启发更多的设计灵感,注入更持久的设计活力,从而突出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学校文化内涵,彰显各具特色的学校形象。设计是集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视觉造型、美学、色彩学、符号学等艺术学内容,也要关注语言学、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哲学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多元对话的新设计理念,就是设计跨界,它突破了传统的概念束缚和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和观念去思考设计,为设计提供灵感。二维向三维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传统的二维空间设计表现出弱势的趋势,所以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以更加创新的、体现出时代特征的形式来加强其信息传播的作用,以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突破平面二维设计的形式和设计思路,向三维立体空间的设计思维转化,也就是把传统的平面设计转化为具有空间感的艺术形式,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领域的跨界融合的结果。表现在学校的文化设计、VI系统设计等方面,DETT教育设计师也会使用到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的理论,比如考虑视觉形象在空间中的体量关系、层次关系以及视觉刺激到心理作用的关系,以使校园文化设计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学习代入感。▲
2020年5月7日
其他

技术赋能,打造教育理想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5G等创新科技的突飞猛进,衍生出诸多教育应用产品,不仅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也促进了学习场景、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转型升级,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技术赋能教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
2020年4月27日
其他

一米,是这个春天我们最温暖的距离 | 开学现场直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各班统一收集废弃口罩,消毒,扎好塑料袋,丢进废弃口罩回收点。各班教室门口都有一个洗手桶,学生排好队依次洗手。牢记“七步洗手法”(供图
2020年4月23日
其他

7间教室,诞生了无数个想主动学习的人!

一间教室的改变,就能带来学习的改变吗?在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背景下,学习空间的多形态应运而生,不仅为教师不同形式的教学呈现带来可能性,更创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形态,为“关键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020年4月23日
其他

四月进入开学高峰,学校如何做才能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复课?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多地部署错峰开学。但是,学生返校后如何做好防护、在校期间怎样避免二次疫情的发生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安全复课成为全国各级学校在2020年春季学期里最重要的任务,而对于校园里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控,却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结束。教育部提出,“三个条件不满足不开学”。这三个条件分别是: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开学,在学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开学,在校园和师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开学。学校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为学生撑起一张牢固的安全网?目前,国家教育部与各省级教育厅陆续出台《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各地学校也都积极为开学复课进行消毒、排查、监测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可是,很多已复课地区的学校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要想做好整个校园360度无死角的消毒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特别是在学校正式开学后,校园里的师生人数众多,要想做好实时消毒工作,难度更大。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曾为学校分享过体温监测解决方案、新风系统解决方案(点击文字可看详情),提到用具备相应功能的智能设备来解决学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从筛查体温异常的入校人员到改善密闭空间的空气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今天,蒲公英装备研究中心将从学校的空间环境消毒这方面,为学校提供一套高效、实用的360度无死角校园全面消毒解决方案。希望能帮助正在筹备开学复课或者在校园消毒工作面临困境的学校,在最少人力、最低成本、最高消杀效率、最强防护功效的情况下,为全体校园师生打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美好校园。01学校大门、操场、走廊等室外大面积区域该如何消毒?学校大门、操场、走廊等场所是开学后校园里人群密集度比较高的室外区域,虽然相对室内空间,这些区域的通风性更好,但是区域范围广泛且每日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工作量特别大。如何才能高效地进行大面积区域消毒呢?“无人车+无人机“全自动式消毒首先,学校可以使用装有消毒液的无人车,这些消毒车只要通过定位以及避障系统,就可以在学校的校门区、操场、教学楼底层通道大厅等公共区域畅通无阻,进行全自主式消毒液喷洒。无人车上的气流雾化系统可以将消毒液的药物化成能够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提高药液在空中的悬浮能力,对空气中病毒、细菌起到更好的消杀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消毒液的附着能力,形成对物体表面的持久消杀,尽可能发挥消毒液的作用。其次,利用装有消毒液的无人机,对高空部分的室外区域进行消毒。学校只需要派遣一位老师在楼顶将无人机起飞,对教学楼顶的运动场、种植区、中间楼层的走廊等区域进行消杀,从而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广的消杀覆盖面积。无人机的气流雾化系统通过将消毒药物液化成微小颗粒,从空中向下喷洒,形成网状雾液,并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弥漫,对空气进行消毒。这种“无人车+无人机”的全自动消毒方式,从搬运、装卸设备到配备消毒水再到联合作业,全程不到30分钟时间,实际消毒作业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约8000平方米的防控消杀工作,效率极高。可移动式自动感应手消毒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明确指出,学校要配备好消毒洗手设施,随时随地保护在校师生的手部清洁。对于学校大门处、操场、走廊等室外区域,使用可移动式自动感应手消毒器最适合。学生只需要将双手放置设备出液口≤6cm处,设备红外线自动感应并出消毒喷雾。这个自动感应手消毒器的安装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为消毒器安装好电池,再放置到可移动支架上,就能够设置在校园里的任何区域。因此,学校可以根据需求,在校园里配备相应数量的移动自感应手消毒器,保障师生在手部接触到污染源,或者需要用手去触摸眼睛、鼻子、嘴巴等易感染病毒的器官之前,及时进行手部消毒。02当学生、教师长时间聚集在教室、办公室等上课办公时,如何进行小型室内空间实时消毒?教室与办公室是开学复课后,人员密集度最大且共处时间最久的室内空间,空气流通不如户外,需要持续保持空气清洁。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在保证室内师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做好室内空间的消毒呢?壁挂动态消毒机可安装在墙面的壁挂动态消毒机是室内消毒装备的首选。它主要采用空气循环风的方式,在机器内部加装了多层过滤网和高效紫外C灯管,在迅速过滤掉空气中尘埃的同时,直接杀灭病毒、细菌,阻断疾病的空气传播途径,达到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这个动态消毒机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人机共存,不影响同一环境中的人员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上课的时候开机,下课的时候关机,方便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同步消毒,随时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洁。壁挂臭氧发生器可安装在教室、办公室里进行消毒工作的还有一个装备,叫做壁挂臭氧发生器。它是以空气为气源,通过高频放电原理产生臭氧,及负离子(负氧离子)达到消毒,无菌净化,清新空气的目的。与动态消毒机相比,臭氧发生器属于静态消毒,需要在没有人的环境下进行消毒,例如:午休时间、放学后等室内无人的时候,开启臭氧发生器自动消毒。它的优势在于比动态消毒机的消毒杀菌能力更强,还可以净化空气中的异味,并在臭氧分解后可以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前面两款室内消毒设备,都非常适合当下学校的消毒要求,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可以通过遥控器一键操控,也可以通过定时开关自动开启。同时极大程度上解决人力成本,便于学校长期、高效地完成消毒工作。03对于学校里人员流通比较多的功能厅、图书馆等大型室内空间,如何进行循环消毒呢?功能厅、图书馆等是校园里人员流动较多的室内区域,学校可以考虑跟教室一样安装壁挂动态消毒机与臭氧发生器,但要依据室内区域的空间面积与消毒机的作用范围,在大型室内区域多安装几台设备。也可以采用移动式动态消毒机与臭氧发生器对重点范围消毒,再加上全自动地面消毒机器人,达到室内区域的循环消毒要求。地面消毒机器人地面消毒机器人类似于家用的扫地机器人,拥有吸扫、抹布拖扫、触控功能,清理打扫地面等功能,在机器人的下半部分设置紫外线灯,用于地面消毒。它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可以进行时间设定以及预约具体时间段进行清扫,也可连接无线使用手机APP来进行操控。自助图书杀菌柜图书馆内有个常常被忽略的消毒死角就是流通率特别高的借阅图书。每一本图书在借阅流通的过程中,都可能染上细菌或病毒。因此,图书馆消毒不仅需要将整个空间进行消毒,还需要对图书进行清洁杀菌。自助图书消毒柜就类似于食堂里的餐具消毒柜,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只要读者自行将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放入机器内支架上,按下启动按钮后,书籍就会在消毒柜里进行细菌消杀工作。透过防护门上的玻璃,可看到正在紫色灯光下“洗澡”的书籍,通过紫外线杀菌和里面的空气内部循环,除去书中的灰尘。40秒钟后取出,带着温热的书页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04校园的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生活空间如何消毒?校园里的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生活空间是消毒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区域,从空间消毒到器具消毒,再到手部消毒,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好。动态活氧解毒机动态活氧解毒机设备利用高压电离空气形成电晕场而产生臭氧O3,进行杀菌消毒去除异味。只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校园里食堂、宿舍、卫生间里的空间消毒与异味去除的效果。全自动洗碗机流水线常用的餐具消毒器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都是需要将使用过的餐具清洗干净之后,再放入消毒柜中进行细菌、病毒的消杀工作。这种半自动的餐具消毒模式,还是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全自动洗碗机流水线,它从餐具的清洗、烘干到消毒,一系列流程都可以由相应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来完成。这样的流水线设施能够尽量减少每个环节中的人员接触,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壁挂式手部消毒器壁挂式手部消毒器主要是利用感应原理,采用免接触的方式喷射消毒物质,对手部和上臂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壁挂式手部消毒器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就能完成消毒,并做到除菌率达99.9%以上,3-5小时内将有效抑制80%以上的细菌。壁挂式手部消毒器除了主要作用于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生活空间外,在教学楼的走廊、图书馆等区域也可以安装使用。小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用技术重构学校教育生态,突破变革瓶颈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与改造者。当互联网+走入学校,就仿佛为学校的变革按下加速键:它能提供云网端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资源变得随手可取;它能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打造实时协同通讯、大规模协作办公、虚实融合生成教学空间等,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它能提供最全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学生勾勒精准的数字画像,便于老师对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也能及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知识评价反馈;……但是,学校变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有看清整个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的问题根源,找到重构系统结构的思路和方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从图书馆到阅读型综合场馆,一场以阅读为契机的场景革命在学校悄然发生

在这个技术赋能的时代,我们被浸润在技术效能中,似乎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一切。但很多人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真正推动我们改变的其实并非技术,而是植根于我们头脑中的文化。我们用技术帮助文化发展,用文化赋予技术生命,从而实现社会的价值循环。每所学校的文化基石就隐藏在校园图书馆中,可以一窥该校的教育理念。想要提升学校的文化高度,那么图书馆一定是学校变革的先行者,激活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才能更好地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新时代对于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已然转变,从前只发挥借阅、馆藏功能的图书仓库将由“书本位”的阅览需求转为“人本位”的学习环境空间,出现多价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最终从空间布局的设计到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一次场景革命。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在为众多学校的图书馆设计中发现,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高地,基于其使用主导性的变革与技术赋能,图书馆成为学校中的教育资源集散地。因此,经过重构的学校图书馆会由传统的“藏书阁”变成学校的阅读中心、资讯中心、学习中心、课程发展中心等,发挥一个多元化阅读型综合场馆的功能。阅读型综合场馆应有什么样态阅读型综合场馆是以阅读素养为主导,推动多样化学习的场域,它将成为校园内的“场馆学习”新地标,是教育理想生态的模型,为校园社区共享、学科课程支撑、信息素养培养、资源最强大脑提供新时代的建设样板意义。在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中,认为阅读型综合场馆应该从这样几个维度进行设计:具备前瞻性的图书馆定位与规划;人性化的分区及功能;灵活性的课程及活动;专业化的资源及管理;先进的装备和升级空间。同时还要基于“泛在阅读”的概念,将走廊、楼梯间、露台等区域结合轻量化的空间打造和设备配置,使其成为阅读体系中最前端的分支。由此,未来学校里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是从一个空间到一栋楼宇,从一间教室到一个走廊,都可以设计成为图书馆的一隅,让整个校园被这样的阅读型综合场馆包围,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阅读型综合场馆的打造路径1分析与规划为学校打造阅读型综合场馆,首先要基于对学校现有场地和建设愿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选择最合理的功能模块进行整体规划。这不止意味着打破对传统校园图书馆单一功能的解读,更需要从意识、课程、使用、技术等方面全面分解,不只是对于一个场所的简单搭建,而是对于教育发生方式的解读。通过学校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的诊断分析之后,再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发展规划以及课程设置,分析图书馆的学校角色与定位,从图书馆服务体系、泛在化阅读体系、图书馆组织关系、信息素养系统、学习场景规划、馆藏优化升级配置等方面统筹规划,促进学校图书馆向阅读型综合场馆的转型。2设计与链接图书馆的使用率一直是需要去关注的话题,增加新的多元功能可以在原本固化的使用率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根据社会资源共享和社区功能共享两大可能性,创设出新的时间新法则,形成更加立体化的概念。设计一座阅读型综合场馆,可以在图书馆原有的基础功能之外,进行拓展功能区的链接。根据动、静区域划分动区:开放阅读区、开放讨论区、小组讨论区、沙龙区、影视鉴赏区、教师发展中心、接待区、动态会议室等。静区:藏书区、独立阅览区、电子阅览区、艺术展陈区、校园文化展示区等。根据行为方式划分:讨论类的开放讨论区、小组讨论区;阅读类的独立阅览区、开放阅览区、电子阅览区;教研活动需要的教师发展中心;交互作用的VR体验区、情景教学区;展示类的艺术展陈区、校园文化展示区、小剧场等。根据联动关系划分:区域文化资源(社区合作):城市会客厅校企联合:品牌体验区联盟校:跨校的课程和展示的链接合作在这样的阅读型综合场馆里,它可以利用空间设计与资源链接,充分展示情景教学场景,根据不同主题,以文字、视觉、声音等手段,构建出富有创意的专业情景。也可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开放讨论区,以舒适的家具组合和个性场景的设置,成为信息和资源交流最自由的场所。3环境布局与智能装备阅读型综合场馆所选择的陈设物品是对细节的考究,从色彩、质感、使用、环保指数等多方面的综合指标出发,需要应对各种环境和功能的任意切换。环境布局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曾为国内多所中小学校设计校园图书馆,根据学校需要的读书交流、艺术雅集、文化服务、传播生活美学等不同功能进行空间设计,让阅读从校内繁衍到校外。▲哈佛摇篮国际小学▲重庆启诚巴蜀小学▲武汉市翠微中学▲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智能装备面向未来的阅读型综合场馆,还需要搭配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装备,使图书馆不仅在空间上突破界限,还要通过AI、VR、5G等更多前沿技术的运用,提升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效能。智能第一步:让借阅更便捷借助自主借还书机、综合导航检索平台、数字借阅屏、云打印盒子+打印机等智能装备的功能,改变原有的借还书流程,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让借阅更便捷。智能第二步:让管理更高效阅读型综合场馆的管理首先是书籍管理,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管理员站点、自动盘点扫描仪、自助图书消毒柜,高效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书籍入库、分类编码、借阅统计、盘点、书籍消毒等工作。其次是人员管理。阅读型综合场馆对于阅读者最大的管理,不是借阅书籍的数量与种类统计,而是通过阅读者的借阅书籍习惯,对其进行阅读素养综合分析。智能第三步:让阅读更舒适舒适的阅读空间除了环境布局的打造,还可以借助智能灯控、温控、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智慧环境装备的功效,营造一个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激发身心愉悦感的阅读环境。阅读型综合场馆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基础功能,还将拓展到泛在学习空间里。比如说:云图书馆:基于电子阅读屏的功能,学生可在阅读型综合场馆里的电子屏幕前阅读,也可扫描二维码把书下载到移动终端,进行电子阅读。这就好比师生随身携带一个云图书馆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自助图书柜:可以将此自助图书柜可安装在学校走廊或图书馆的门口,学生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都能借书、还书,可通过借书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借书,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疫情为教育变革按下加速键,如何在逆境中迈向未来学校进阶?

教育在时代巨轮的推动下前进,当时代遇见危机,一面是危险,一面也有可能是机遇。2020年这场造成全球重大影响的新冠疫情,虽然为大多数国家的学校教育按下暂停键,但也为教育的变革开启加速键,促使教育者们加紧对未来学校教育革新的研究与行动。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全球大流行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被迫迁徙到线上教学平台,供需平衡被打破,疫情让“在线教学”成为“口罩式的刚需”。当我国进入疫情后半场,除了安全复课,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教育变身,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完成传统学校走向未来学校的进阶。未来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模式未来学校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也不存在一个最优的模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对象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需求。现在,我们依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可以让学校呈现出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学习方式灵活多元、学校组织富有弹性等特征。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园的围墙,把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可以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让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建设未来学校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未来学校需要展现的灵活、多元、智慧等特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深度参与,构建一个融合“线下+线上教学”的智慧校园环境是迈向未来学校进阶的当务之急。2020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规模在线教学时代提前来临,我们看到互联网+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学校执行在线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诸多短板。在线教学无法营造真实、充满沉浸感的学习场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无法支撑在线教学的技术需求;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无法流畅、高效地与老师、同学完成互动;……因此,未来学校的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将不再局限于实体校园里的网络环境、智慧终端、智能教学空间的建设,也需要打通一个新的线上空间场景与学习进阶的“云上学校”完整体系,推动“实体学校+云上学校”齐头并进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5G+智慧教育”成为未来学校建设的加速器构建“线下+线上教学”的智慧校园环境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5G技术的应用将使当下的网络传输体验发生质的飞跃。2019年发布的《5G智慧校园白皮书》,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雪亮校园、教育评价、5G特色应用等六大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标志着5G技术正式开启在教育上的应用,“5G+智慧教育”的强强联合也会成为未来学校建设道路上的加速器。“5G+教育”主要优势01充分扩展物联网的网络容量通过物联网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教师更便利获得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勾勒出学生的数字画像,便于老师更加深度了解学生,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有效的学习数据。02低延迟、高速度让VR教学应用更流畅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入课堂,然而基于网络速度的限制,使得VR课堂的流畅度不高。当5G技术与VR应用融合之后,预计5G的延迟时间将减少到10毫秒以下,是人眨眼时间的1/30,会大大改善VR/AR
2020年4月13日
其他

一所学校的美学密码原来都藏在这里……

基础场地。我们致力于一间普通教室就可以实现的理想,学校开辟一个100平米以上的空间,作为微型云美术馆的基础学习场地。如果场地够大,则可以结合传统美术馆进行一体化布局和学习方式设计。
2020年4月2日
其他

四月进入开学高峰,学校如何做才能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复课?

图书馆内有个常常被忽略的消毒死角就是流通率特别高的借阅图书。每一本图书在借阅流通的过程中,都可能染上细菌或病毒。因此,图书馆消毒不仅需要将整个空间进行消毒,还需要对图书进行清洁杀菌。
2020年4月2日
其他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新生态,复课后哪些环节还能继续?

有人曾说“学校是一门时代学”,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形态也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显示出不同特征。2020年初爆发的这场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疫情,就让在线教学变为当下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
2020年3月13日
其他

复课之前怎么做,才能为校园撑起优质空气防护网?

重建教育新生态,设计校园新场景,让空间与世界联结,用技术为学习升级。
2020年3月9日
其他

如何优化中小学在线教育方式?这17个在线学习教育资源提供帮助

学习型家庭构建》等课程,帮助老师更好地架设线上教学体系,并通过《班主任线上研修营》、《职初教师培训》、《2020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进阶课程》等深度学习方式,让老师能够更好地开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进阶。
2020年3月2日
其他

值得收藏!41份关于“未来学校建设”的重要锦囊!

因受疫情管制影响,高清U盘预计下单成功后10-15天内发货,敬请谅解。封禁解除后,我们将采用顺丰物流,尽快送至您的手上。
2020年3月2日
其他

直播教学是“停课不停学”唯一模式吗?怎样做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7.课时太长,效率较低,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起身上厕所,拿零食,私下聊天是无法避免;
2020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