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未来的教育,AR技术如何让课堂更精彩

蔡苏 未来学校建设 2024-03-19

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当新技术赋能于教育,我们发现3D打印、智能机器人、脑电设备等产品正在紧密融入课堂的教与学。



下面有4幅图,第一幅图里是完全真实空间中的景物,第二幅图里现场的老师学生都是真实的,但教室上面出来的星球却是虚拟的。第三幅图整个的大画面都是虚拟的,但是前面有一个人好像在做演讲,所以它是在虚拟的环境上叠加了一些现实的元素。第四幅图一看就知道是完全虚拟的。



所以这四幅图是有一位学者在1994年提出来的,从最完全的真实环境到最完全的虚拟环境的一个过渡。我如果在真实环境上加一点点虚拟的东西,那就相当于用虚拟的东西把现实给增强了,所以它叫增强现实。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增强现实AR技术。


什么是增强现实AR


增强现实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使得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给人呈现一个既有真实又有虚拟的叠加画面。


那增强现实到底能够在教育领域做什么事呢?


AR可以用来模拟学习对象,让学习者在现实环境中看到并且操作生成的虚拟模型和场景,以最贴近自然的交互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AR教学符合哪些教育理论观点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S-R)联结公式,人是由刺激得到反应而完成学习的。


2、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是由一位叫梅洛庞蒂的学者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学习者的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进行有效互动时才能发生学习。


我们人不管在真实环境还是虚拟环境当中,学习者跟学习对象以及学习所处的环境都会发生一些关联,会发生一些刺激和互动,所以当互动是有效的,那么我们认为学习就会发生了。


3、建构主义


在虚拟环境中,又有很多建构的工具和表现的场所,所以它也符合建构主义者提出来的“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去,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虽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新鲜事务,但是它也符合我们传统教育理论上的一些观点。而且在我们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也已经写到了我们的政策文件当中。



AR技术如何渐进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VR/AR+教育”实验室从2009年开始,就致力于将虚拟现实,尤其是增强现实AR用在教学当中,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应用于教学上的案例。这些案例中不同学科都有,大家可以看到有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习……



现场的老师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小学的课堂里经常出现的实验性知识点。现在通过AR技术,就可以在传统的教室、普通的课桌上把这些实验给做了。


比如说,化学学科里经常出现的分子、原子,这是我们用显微镜都看不着的。但是现在运用AR技术,我们可以在课桌上能够看到这些分子、原子,还能把这些分子、原子拿在手上,这种学习体验感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了。



既然AR技术是渐进式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它现在可能只会出现在北京、深圳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但其实,AR技术对硬件的要求很低,不用带很沉重的头盔,也不需要很专业的仪器,就用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AR的神奇了。即使是在教育资源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也能做出AR教学的实验学校。


今天分别就高中、初中、小学各举一个案例,让大家看看AR如何引发课堂的教学变革。


首先这个案例,我特意选择的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所高中。这是2017年底我们在湖北的一所县城高中,做的物理光电效应实验。这所学校的条件很艰苦,所以我们带来20台平板电脑到学校,以2人一组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光电效应这个实验在我们的现实当中不是很容易能够做得到,因为它的仪器设备很昂贵也很危险,很多学校可能都没有。


我们就用AR的方式去做这个实验,从激光发射器发出来的光打到电板上,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现象通过在AR技术的展示中,可以清晰看到光的路径。通过这样一趟AR实验课程,我们发现也许AR技术在欠发达地区更能发挥它的价值。


接下来再来看一个初中的案例。我换了一个化学的学科。


这是一个氢原子核,它的周围有1个电子绕着它做不规则的运动。中间是一个氧原子核,氧原子核周围有8个电子,把它抬高就能看到8个电子绕着原子核做不规则运动的真实状况,把它放低则能清楚地数出有8个电子。如果我把2个氢跟1个氧放在一起,它们就组合了,变成了水分子。然后在把这个水分子抬高,就能发现这个水分子变成了水滴。



如果在化学课上都是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学习化学,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学生还会觉得化学难吗?他们会不会觉得化学非常有意思呀?


最后再来说一个小学的案例。我现场给大家演示一下小学的英语和科学的跨学科学习的案例。只需要我拿起平板电脑,打开太阳系的AR课例,就能看到太阳系的图形出现在屏幕上空。



这个AR“太阳系”不仅能够仰视的角度去看,还可以变换成俯视的角度。点击到每个行星图形上,就能听到这个行星标准的英文发音。然后学生也能从中看到不同行星的运转方向,就会发现每一颗行星的运转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以从这样一节AR英语课中,还能学到科学课中的知识。而这样生动的情景导入之后,再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探究的过程。


接下来在给大家看一下关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课程案例。



看完这样的课堂案例,老师们是否发现课堂一下子就能变得非常生动,学生用英语在对话,同时把现实无法接触到的科学知识也能讲得非常的形象具体。


通过上面三个不同学段的案例,给大家呈现出AR技术到底是如何推进课堂变革的。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的是,技术不会淘汰教师,但是,善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淘汰不用技术的教师。


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进入教学,运用新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我们不是说技术要淘汰人,而是人淘汰人。


未来我们希望用轻量级的技术或设备,结合优秀的教学设计,把技术当成工具,让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快地学,才是真正的让技术赋能教育,渐进式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蔡苏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




你可能会感兴趣 未来学校需要怎样的育人素养模型?
教育设计4.0经由“场景革命”开始

来源丨 本文根据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月的“第三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的演讲整理编辑丨 雅欣


▼ 点击 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