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智慧养老:科技N次方下的未来养老生活|康养CIO大会
2021康养CIO大会五位嘉宾围绕《科技N次方下的未来养老生活》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第一组视频
主持人
吴文巍:中国健康物联网产业联盟 秘书长
对话嘉宾
郑世宝: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
刘科新:上海志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王 洋: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米 肯:维特尔数字医疗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下午好,请每位嘉宾分别介绍下自己及企业主要做哪块内容?为了更加具像化一点,各位嘉宾介绍完了自己企业主做哪块业务之后,还要用一个生活当中常见的工具,比如说手电筒、电视机、汽车,以这样常见的工具再来验证一下你所从事的领域到底是在做什么,为自己的企业业务或者研究方向作一个备注和说明。
郑世宝: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我的专业主要做图像和视频处理,信息工程方面。我们跟养老、安防、人的行为照护、行为分析、跟人工智能、计算机处理、视觉密切相关。
主持人:如果拿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一样工具来形容您的研究方向,您会选哪个工具?
郑世宝:摄像头、电视机、麦克风。
主持人:只要是能够采集信号的您都感兴趣。
郑世宝:音视频的内容,数字媒体相关的内容都是我研究的方向。
主持人:谢谢郑教授,请下一位嘉宾来介绍一下您的企业主做哪一块内容。
刘科新:大家好,我来自志贺设计。我们日本的总部有68年历史,是专门做医疗和养老的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志贺设计在国内将近快10年了,我们秉承日本的专业内容,为国内大健康、医疗、养老领域提供设计服务。
泰康申园我也非常熟悉,尤其是一期,我母亲就是在这走完最后的人之路,在这里的康复医院,所以我非常认可这里。
我们本身跟泰康也合作了很多年,现在还在合作,泰康的申园、吴园、蜀园等我们一直参与设计。
主持人:生活当中的一个工具来形容您从事的工作领域。
刘科新:是一支画笔。
主持人:谢谢刘总,请王总介绍一下。
王洋:我是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EO王洋,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们公司是专注在老龄产业的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目前打造适老化新流量的一个流量平台,叫做HH(健康和快乐)银发生活小帮手的产品。致力于为中国老年人提供会用、好用和天天使用,高质量的科技产品和可信赖的运营服务。
目前第一个产品是老年人在看的电视,我们进行了深度适老化和智能化的改造,提供覆盖衣食住行、康医养、教育,丰富的适老化的应用程序,搭建了各种适老化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家庭最后一百米的平台。
我们目前有一个超级案例,为泰康全国社区,包括老七园跟新四园,以及要开业的园区。在活力老人区、护理区和医院提供电视平台,泰康称作“电视管家系统”。
我们做了三件创新的事。
第一、将泰康的线下课程线上化。打造了在线老年大学,在申园可以看到燕园的课程,在大清谷可以看到申园的课程。
第二、手机应用大屏化。将手机端的泰康生活,“泰生活”大屏化的表达。2021年8月22日泰康25周年的庆典活动,我们提供了8个小时的直播服务,8月22日到12月31日提供了24场的直播服务,包括园区的开业,包括园区内的各种活动信息。
第三、社区服务社交化。我们做了一个在线播客,老人可以互相点赞、打卡。
以上的创新是我们的尝试,我们不算是养老行业的传统公司,我们算是跨界的一家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公司。希望通过人文的属性,通过我们的智慧养老科技,加速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文科技目标。
主持人:您选一个工具来形容您从事的工作领域?
王洋:大屏版、银发版的“美团”。
主持人:谢谢王总,下面有请维特尔数字医疗创始人以及首席执行官米肯先生,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企业。
米肯:我是来自以色列的维特尔公司创始人和CEO,我是一名连续的创业者,维特尔已经是我第四家创业公司,前三家都被收购了。其中第二家公司在2004年是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跟中国有着这样的一个不解之缘。
维特尔主要聚焦老龄化的问题。运用纳米级生物传感器,无接触式安装在老人的床底,收集老人的体征数据以及在床上的动态。通过本地的WIFI实时把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老人健康体征的监测以及风险事件、健康事件的预测,比如说跌倒、压疮、心脏呼吸等一些问题。
我们公司创立于5年前,在2年前进入中国,广州市政府下面的产业基金对我们进行投资。中国市场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家直属的子公司。
讲一个个人故事,我进入养老行业做这样的产品因为我父母在65岁还非常年轻的年纪,因突发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离开了我。
主持人:谢谢米肯,如果让您选一个常见工具来形容您企业服务的话,是什么工具?
米肯: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形容,我们的这个产品更加的像一个有预测能力的先知,现实中可能没有这样一个东西。
主持人:也许有点像水晶球。
👆👆第二组视频
经过第一轮介绍,基本了解各位嘉宾所做的内容。接下来想请在座的各位给我们一个答案,当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跟传统领域结合了以后,我发现社会上对智慧养老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类观点是传统的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帮助不大,定义为鸡肋。另一个角度,科技人觉得信息技术无所不能,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用科技的方法应该可以解决大量内容。从你们的角度来看科技助老,在养老的实际应用当中科技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主角还是配角?未来可能还会有哪些更多的需求,引爆点?
郑世宝:2010年,我在交通大学率先成立老年健康信息技术研究所,关注了很多中国老龄化方面的企业,还有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养老的技术。
我经常在会上讲一个数学公式,物联网或者智慧养老对老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这个公式可以说明,PI=PC+QOLT,就是说人对生活或者生命质量的愿望愿景跟他的能力是有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能力就会下降,那怎么办?就用科技、智慧养老的科技手段来弥补,QOLT是一类生命质量保障的技术。
未来可能会在哪个领域有一些引爆点?大家已经讲了很多新出现的技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或者说的更多的就是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在智慧养老当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去年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元宇宙。就是把AR、VR等相关的技术综合,最后描述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叫元宇宙。
很有可能元宇宙今后会对一些独居老人,或者已经失去老伴的老人,再复制一个跟他一起生活。前两天在微信里面有人正好发了复制了一个邓丽君,完全一样,邓丽君对话口型完全是一样的。
主持人:谢谢郑教授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下面有请刘总。
刘科新:我们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老人的心理和生理,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身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们在设计里会关注老人视力减弱的问题,在灯光照明上会与智能化结合。
2014年,我们给梧桐人家设计体验馆,其中有一个设计点,老人一坐起来传感器就会在扶手上感应到,LED灯带自动就亮了,老人扶着扶手就可以去卫生间。做为一家设计公司,我们已经自己参与一些产品的研发。
现在项目找到我们的时候不仅仅是做适老化设计方面的规划,越来越多企业会直接说刘总你这边的灯光设计、智能化设计、适老化设计都签在合同里。
就像我们在设计初期要考虑新风系统,灯光照明,还有智慧养老产品的摆放、使用等等。
我们出差在酒店看到都是机器人送水、送餐到房间来,未来在养老公寓的服务都可能会用机器人。机器人不再是一个摆设,是真正能够提供服务,可以与长者进行对话的。
引爆点,我之前参观松下的展示中心,感触非常深。他们的六恒系统,恒风、恒湿、恒温、恒养、恒节、恒静。恒温我们都知道,家里除了空调,经常有除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一堆东西,还经常要换滤芯很麻烦的。
我不是给他做广告,他的设备是主动型,主动进行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冬天加湿,黄梅天除湿,还很安静,吸音。
恒温很重要,比如冬季老人易发心脑血管病,有一部分原因是浴室里面温度非常高,从浴室走出来温度落差较大,一下脑血管爆了。
前阵子好朋友的母亲,从浴室走出来温差较大,突然心脏病发,走掉了,这是一个很直观的问题。
还有一家设备也很好,我希望能够在新风系统上装上这个设备,它通过深紫外线,紫外LED对于各种各样的病菌、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都可以实现高效的杀灭。我期待这些好的产品能够用在康养社区里面。
主持人:谢谢刘总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有请王总。
王洋:我们三年前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时候当时做了一个调研,确实像主持人讲的一样,养老一直都在,智慧养老也一直都在,调研反馈老年人每天真正用的养老科技少之又少,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产品。我们想送长辈,送一个适老化的智能产品都找不到品牌,这是现状。
养老科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赋能,没有办法替代运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服务。科技是解决效率跟经济问题,可以让我们的长辈更方便、更便捷、更高效获取真实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从这点来讲未来可期。
但目前普及率不到5%。
我们认为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人工智能思维,未来会成为整个行业的引爆点。今天很多专家、科技公司都提到了这方面的能力,物联网跟人工智能的能力。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说,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一个底层能力,但是人工智能思维会成为一个顶层思维。
微信张小龙讲过,互联网行业赚钱的方法就是人的贪嗔痴,我们看到现在的大数据下更加的贪嗔痴,很多互联网公司继续在用互联网的迭代思维看人工智能时代。
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就是断代思维,更接近宇宙视角,应该是量子的科学计算加上神学的心灵感应,有些东西说不清道不明。
未来,人工智能思维应该是所有从事养老、老龄产业的同事更爱的思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等价交互、交换更重要,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应用到我们产业里面的一个引爆点。
主持人:谢谢王总,有请米肯分享一下。
米肯:科技对老人的生活来说应该是安全、健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的科技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另外像娱乐、精神上的一些需求,这也是在科技上能够带来一些帮助的,目前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和产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服务。
老年科技不仅仅需要简单,而是需要跟他们的现有的生活足够相似,让他们能够很容易适应产品。
未来,科技应该是给我们老人带来更多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享受现在的生活,应该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机会会比较多。
从健康方面来讲,未来的方向和趋势应该是预测而不仅仅是探测。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的老人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享受生活,跟他们的家人在一起,而不是把他们的时间花在医院病床上。
主持人:刚刚几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未来可能的引爆点,让我感觉到只要和美好生活向往有关的都可能成为引爆点,精神层面也好,衣食住行的常规层面和专业层面都可能会产生很好的引爆点。
刘总,志贺设计做了大量养老机构和社区项目,让我们很多的老年朋友们在这个当中享受到了非常高品质的生活。您对日本的环境非常熟悉,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邻国在设计领域和养老领域当中,有哪些比较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
刘科新:据我所知,对于老年人的护理、看护方面,智慧系统很多还没有中国开发的这么猛烈,他们还是比较保守的。
但他们特别关注活力老人,延长健康的时间。举一个例子,睡眠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失眠怎么解决?日本有通过智能控制,睡在床上的时候自动调节深睡的状态。
在日本,灯光不只有一个亮度,它会有3-4个档调节,配合背景音乐、温度和空气,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真正深睡眠的时候温度比较冷一点,稍微偏冷一点的时候是容易产生深睡眠。如果一个人睡眠好了,心脑血管的病也就少了。我自己非常有体会,我母亲长期睡眠不好,结果我们家也没有在这方面重视,让她去看病她也不肯去,最后脑梗。
日本在睡眠这块还有智能化的分析方式和改进方法,来帮助长者改善睡眠质量。
主持人:以后希望您继续通过我们论坛向大家及时传递邻国一些好的做法。
下面想请问王总,您这边提供智慧养老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在落地过程当中您曾经经历过哪些困难?现在我们的用户接受程度怎么样?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在座的企业分享一下?
王洋:挑战蛮大的。以泰康举例,泰康老七园,北京、上海、成都、广东、江苏等地项目,在改造的时候,物联网碎片化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横跨不同的电视机品牌,同时要解决不同省份的广电运营商机顶盒,直播信号的集成问题。每一个都是智能硬件,非常碎片化,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我们用了一套Cloudwind清风架构。把每个机顶盒理解为我们的桥墩子,我们在所有桥墩子上铺了一个桥面子(即Cloudwind清风架构),解决了物联网的连接问题。这也是非常创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能力,这是技术挑战。
第二个挑战,老年人习惯的改变。我们做了深度的适老化和设计之后,机顶盒变化了,老年人不适应。我们匹配了科技运营组织,叫科技居委会,按照1000:11比例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培训,一个新的设备上线了,机构使用了,老人也在用了,培训五次十次还是不会用,开开心心买了之后不使用,这是TO B业务的痛点。
现在我们把培训升级为陪伴,按照1000:1比例,通过线上和线下技术融合,提供可持续的运营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后来长辈们也很清楚,大家理解了,以前只能吃饺子现在有面条,馅饼和米饭,选择更丰富,解决了后期运营的难点。
第三个,我们在座很多都是从事养老科技行业的服务商,我们面对的都是大型的养老机构和社区,难点就是如何能够持续服务这些机构。确实时间蛮长的。
我们2019年1月份去北京燕园做调研,一直到2020年上半年才正式立项,当年完成立项、招标、采购,202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在线升级。
老园区改造比新园区难做的多,比如要搬家具,因为网口以前没用过,还有大规模的测试,工作量蛮大的。
特别感谢泰康作为战略层面的项目,人文科技的代表,把这个项目推动下来了,成为目前一个超级的物联网平台案例。
这里的挑战就是坚持,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放弃都不可能有今天,也等不到未来养老科技真正爆发的那一天。
主持人:谢谢王总的分享,这个当中有技术的挑战,又有使用者使用习惯的挑战,还有要靠时间做大量的优化,把一款产品打磨好,确实非常不容易,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请米肯先生分享一下,以色列是全球创新的热点地区,很多好的项目在国内和国际上,落地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区别?
米肯:2004年开始我跟中国的企业打交道,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创新环境,科技落地环境肯定比现在要差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从以色列这边看,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包容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接受,落地过程当中这些挑战和困难。
从中国市场这块而言,我们进入中国之后也是把以色列的思维方式带到这边来,做一些在想象中可能觉得不太可能能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说创业团队能够在科技方向上实现先人一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维方式。
我们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他们的养老行业,特别是机构养老这块是非常的成熟。当我们把产品,解决方案带到他们机构去,他们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这个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价值。并且能够有一个很明确的商业模式说这个东西是由谁来买单谁来支付,理解起来会非常的顺畅。
当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因为还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说现在政策的倡导,行业内同行的共同努力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去做非常多的努力去培育这样一个市场的思维,包括商业模式这方面的内容。
挑战和困难主要有三个。
第一、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是没有任何基础没有任何关系。你必须要从零开始去证明自己,这样才会有人帮助你、相信你。
第二、中国的商业文化和习惯方式跟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非常强的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去接受这样的一种文化。
第三、养老行业、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东西还没有完全成熟,而且是在不断变化。
主持人:上海正在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有很多的渠道能够让优质的产品快速地脱颖而出。包括我们待会儿有一个颁奖仪式,也是很多优秀的科技助老团队会展示自己的产品。中国的商业文化不仅是很多价值上的考量,我们还有很多人文的考量,所以我们在做商业文化的时候,会更加的丰富和全面。
我们也想请教一下,米肯先生现在做智慧养老当中有一个比较高难度的技术,就是希望能够做成轻量化,非接触便携式的物联网的感知技术。以色列近几年涌现了不少非接触技术,包括现在的维特尔也是做类似的产品。想请米肯先生分享一下目前维特尔产品的技术成熟度怎么样?产品稳定性怎么样?
米肯:对于非接触式的技术,就像其他任何新的技术一样,市场上没有同样的产品去进行比较,没有一个标准。
任何一种创新的产品,像几十年前的手机一样,在开始的阶段都有一个逐步提高进步,逐步成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市场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以及耐心,特别是第一批的客户,需要有耐心来适应这个产品逐步的进步和提高。
其次,作为企业本身也需要全力以赴去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成熟度。在这个过程中让这个技术越来越成熟起来,就像我们当年的手机一样,到现在非常稳定。
主持人:谢谢米肯先生,非常有启发。下面一个问题,问下郑教授,您参与的行业有很多,有机构也有很多企业。从您的角度来看,目前智慧养老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
郑世宝:这个问题比较大。智慧养老是我们国家,在座的各位,包括养老行业,科技业一直追求的目标。从2010年到现在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早期,搞科技养老都是一些小的公司在做,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的公司包括泰康、复星、越秀等参与进来。他们在做运营服务的时候,自己建立了智慧养老一系列的平台。
这个行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上而下制定了很多规划,但智慧养老缺少标准化,缺少全国统一的标准。上海推出的20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场景后需要去设计产品。还是要从国家层面上重视,去抓这项工作。
第二、没有标准,无法正常招标采购。谁找上门就用谁的,各养老公司自己建立信息化。行业没有标准,就没办法进行采购,竞争性的机制没有办法形成,一些企业找到门路了就上去了。
现在的情况就像20年前中国监控行业一样。最早监控行业主要用于监狱等场所,我们叫CATV,模拟电缆摄像头,有个录像就行了。现在智慧安防是非常大的一个产业。
养老其实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最早中国的养老机构是福利院,现在发展成专业的社区养老,还有在倡导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
这些场景都有赖于智慧养老科技技术和标准化的发展,这些场景、技术、标准成熟以后,我们设想的9073才会真正的出现在中国,否则还是会发展很慢。
主持人: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相匹配。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最后每位嘉宾就用一句话来对我们整体的行业进行一个畅想。
郑世宝:让智慧养老来帮助老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刘科新:用科技打造便捷安全舒适的空间。
王洋:要致富先修路。富指的是共同富裕,指的是养老通过科技,让养老路更宽;路就是物联网,用适老化的物联网打造新的流量入口,匹配持续的服务能力。从科技的培训升级为科技的陪伴,这将成为中国的养老新基建。
米肯:希望未来我们的产品和科技能够实现,当家人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前,有一个简单的通知告诉我们需要去医院。
主持人: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四位嘉宾,他们也是我们智慧养老从业人员当中的代表之一。更多的人正在这条路上辛勤地耕耘着,让我们期待着未来整个产业将会更加美好,谢谢四位嘉宾的分享。
2022年1月7日,由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指导,ITH康养家主办、中国健康物联网产业联盟、康养产业数智化联盟、泰康之家申园联合主办的「数智前行·康养未来」2021康养CIO大会暨第三届ITH智慧健康养老新科技产业高峰论坛暨ITH智慧康养产业创新价值榜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
康养CIO大会相关内容阅读
国药康养 徐亚峰:数字化赋能,国药康养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 ITH 康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