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雁 | 波兰与俄罗斯的乌克兰纠葛

金雁 友朋说 2022-04-23

历史上是有波兰与俄罗斯长期争夺乌克兰的问题,但如今俄罗斯或者说普京仍然是老思维,波兰或者欧盟却已经变了。波兰人害怕俄国人重建帝国,当然非常关心和支持乌克兰自立并挡住俄罗斯的扩张,但他们并不想做乌克兰的主子,与乌克兰也就没有了历史上那种矛盾。


剪不断,理还乱:波、俄间的乌克兰纠葛


在波兰访问期间,笔者深感乌克兰问题对这里的强烈影响。波兰紧邻乌克兰,历史上与乌克兰的恩恩怨怨之复杂不亚于俄罗斯。



作为历史上东斯拉夫人文明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基辅罗斯曾在今天的乌克兰强盛一时。基辅罗斯衰落、解体后,其主要故土成为周边几大势力——俄罗斯、波兰、瑞典与奥斯曼土耳其争夺的“边区”(“乌克兰”一词即“边疆”之意)。而“边区人(乌克兰人)”则主要以推选产生的盖特曼(非世袭酋长)为首,形成哥萨克(“自由自在者”)社会。他们既希望保持自主,不愿臣服任何一方,又习惯于依靠一方的保护来抵御另一方,因而不断“改换门庭”。其中,东北方在蒙古金帐汗国羽翼下崛起并反客为主的莫斯科罗斯-俄罗斯,和西北方在“卢布林联合”后强大起来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是这片土地上的两个主要对手,双方展开了长达四百年的争夺。开始是波兰占有先机,几乎整个乌克兰(除南部沿海属于鞑靼人外)都是其势力范围。后来俄罗斯长期居于优势,十七世纪吞并了东乌克兰,以后又扩张到西乌克兰,乃至到1795年干脆通过三国瓜分灭亡了波兰,从而也第一次占有了几乎整个乌克兰(除归奥属波兰的利沃夫一带外)。


1918年波兰复国,乌克兰也第一次建国(即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现在乌克兰人所说的“第一共和国”),加上“十月革命”后出现的苏俄,三个新生的“共和国”立即延续了当年国王和酋长们的事业:苏、波为争夺乌克兰,乌克兰人则为独立,展开了血腥而残酷的搏斗和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以后的几十年几乎是以前几百年历史的浓缩再版:乌克兰先是回到了盖特曼时代,而后社会革命党人、左派革命家彼特留拉(苏联时代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名其妙地把他算成“白军”,其实他先是俄国白军的死敌,后来才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敌人)领导民众推翻盖特曼建立共和国。这时西乌克兰的波兰人要求回归波兰,与乌克兰人发生一场短暂冲突。但很快,以彼特留拉为代表的乌克兰共和派感到苏俄威胁更大,转而采取联波抗俄政策,波乌联军进入基辅。不久苏俄大举来攻,不仅摧毁了乌克兰第一共和国,击败波军,一度夺得整个乌克兰,还兵临华沙,企图再次灭了波兰。结果强弩之末在华沙铩羽,被波兰复国领袖毕苏斯基打得大败。史称“维斯瓦奇迹”的这场战役后,波兰不仅转危为安,还通过1921年苏波里加和约夺回了西乌克兰(主要是以利沃夫为中心的加利西亚地区,比今天以德涅伯河划分的西乌克兰要小,但却是波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然而,十八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趁纳粹德国进攻波兰,从背后出兵攻占了按苏德密约规定分给它的“东波兰”(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使波兰再度亡国,而德苏两强重演了瓜分的一幕。同时苏联还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夺取了罗塞尼亚,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取了北布科维纳,从而把苏占乌克兰扩张到了超过沙俄帝国的程度。



二战后德国战败,波兰再次复国并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作为战胜国的苏联保持了它在二战初期(苏德战争前)夺自波兰的土地,而让德国在西边割地给波兰作为补偿。于是波兰这个国家等于整体西移,连同波兰民族和其他相关族群也出现了一次“民族大迁徙”。在包括西乌克兰在内的战前“东波兰”土地上,几百万波兰居民被赶走,而奥德-尼斯线以东的原德国领土上也有成百万的德意志人被驱逐,把地方腾给从西乌克兰等地被驱赶出来的波兰人。东边原来波兰人聚居的大城市维尔诺(今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和利沃夫(今乌克兰发音应为勒维乌,过去曾是波兰仅次于华沙的第二大城市)变成了立陶宛人和乌克兰人的城市,而西边原来的德意志人城市斯德丁(今波兰的什切青)和布勒斯劳(今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则变成了波兰人的大城市。如今天弗罗茨瓦夫的居民多是当年从西乌克兰的利沃夫迁来,甚至弗罗茨瓦夫大学也几乎就是战前利沃夫大学的异地搬迁,与原来德国人的布勒斯劳大学没有多少传承关系;而今天的利沃夫大学(全称利沃夫国立伊万· 弗兰克大学)校史虽然可以上溯到波属时期的1661年,实际上则是二战后建立的乌克兰学术中心。

金雁老师签名本

在乌克兰境内的波兰人被驱逐的同时,今波乌边境波兰一侧的许多乌克兰人也被当时的波兰政府驱离家园,安置到波兰的西北边区。


这一系列的领土变迁和民族迁移都伴随着强制和暴力,甚至战争与流血。在波兰、乌克兰与俄罗斯三个民族之间都造成严重的创伤和怨恨。同时也形成了俄罗斯、波兰对乌克兰,尤其是俄罗斯对东乌克兰、波兰对西乌克兰分别具有强大影响的历史传统。乌克兰人的国族认同因而也变得十分复杂。


不少人认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在种族、语言、宗教上都更接近,而与波兰较远。但实际上与语言的远近相比,在与乌克兰哥萨克的关系方面,影响更大的其实是俄、波政治经济结构的差异。



历史上波兰政体长期是贵族制乃至贵族共和制,与乌克兰人的哥萨克盖特曼政体相比,两者都有明显的政治多元特征,而它们与俄罗斯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差异都很大。乌克兰依附波兰时,盖特曼自治的空间也较大,1658年乌克兰首领维戈夫斯基甚至与波兰和立陶宛缔结平等的戛佳奇三方联盟条约,要成立波兰-立陶宛-罗塞尼亚(乌克兰哥萨克当时的国名)三元国家,三方平起平坐,如今这被认为是1918年以前乌克兰人争取民族权力的最高成就。显然,与专制集权的俄罗斯是不可能建立这种关系的。


但另一方面,当时波兰的经济是私有的领主庄园,西乌克兰因而出现上层是波兰贵族领主、下层是乌克兰农奴、而庄园管家则往往是犹太人这样一种民族-阶级结构。乌克兰农民与波兰贵族和犹太管家间容易形成阶级矛盾。而俄罗斯则盛行农村公社土地制度,与乌克兰的哥萨克公社制度比较接近。俄国农奴制主要是专制国家把公社分配给贵族军人作为服役报酬的方式实现的,而哥萨克群体本身全民皆兵都必须为沙皇服役,沙皇无需在他们中推广农奴制,但政治压迫则比波兰更明显。所以,乌克兰人与波兰的矛盾具有更多的阶级矛盾色彩,而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的矛盾则具有专制体制下官民矛盾色彩,在不同的时期与地域,两者的权重不同,也影响着乌克兰人的亲俄还是亲波。


—— 友朋会在线课堂 ——



—— 推荐阅读 ——


包刚升 | 论民主的二十个误解

马国川 | 所信的道你们已经守住了

胡适 | 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许小年 | 保护私有产权,国退民进,放松管制,全面减税

韦森 | 疫情之下 , 反思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当重读马克思

高全喜 | 法制、道德与信仰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秦晖 | 1966 — 1976

许纪霖 | 五四的历史记忆: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赵林 | “上帝”与“恺撒”的冲突

沈志华 | 中苏关系的来龙去脉

马勇 | 中国联邦制的失败

余英时 | 仇外是中国的一个舆论传统

杨奎松 | 60年前的“中国道路”

张松 | 从波斯到伊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