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擎 | 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刘擎 友朋说 2022-04-23


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 | 刘擎

文章原载:《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PS:预定了刘擎老师签名本的小伙伴,本周就可以陆续查收。在这之前,摘取书中一篇,先解解馋吧。



思想观念并不脱离于社会现实,而是内在于社会现实。如果离开了思想,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现实。


————————


这本书的主题是“西方现代思想”,其中的两个关键词:“现代”与“思想”,我想先在导论部分对它们做一些阐述。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涵以后,你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历程有一个全局的认识。


这一节我们先来探讨“思想”这个关键词。


前面提到,“成为清醒的现代人”,需要理解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现代世界。也许你会问:理解和反思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什么需要探讨“思想”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其它学科的课程来达到理解和反思的目的呢?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当然还有现代哲学。这些学科有相当成熟的体系,学科边界也比较清楚,便于系统性的学习。与这些学科相比,学习西方现代思想对理解现代问题有什么优势呢?或者说,有什么不可替代的独到之处吗?


我想,这本介绍西方现代思想的讲义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格外关注思想观念对社会实践的塑造作用,强调思想与现实的内在关联。


看清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听上去挺简单,但可能远比你想象的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一节我将着重澄清几个常见的误解,让你对思想与现实的关系获得一种新的认知。



思想内在于现实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思想和现实看成两种分离的东西。


我们常常听人说,“别给我谈玄妙的思想,我要谈现实的东西”,好像思想和现实是一对反义词。这种说法其实隐藏着这样一个前提:现实是实在的或实际的东西,是可以被感知的真实的东西;而思想呢,可能是脱离现实的、不切实际的,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许多人对思想、理论或者观念相当抵触。


把思想和现实对立起来,看成两种分离的东西,虽然很流行,却是完全错误的。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思想离不开现实”,但我要强调的观点比这还要深入一步,是说“现实离不开思想”。如果离开了思想,根本不存在“社会”现实,当然也谈不上去理解现实。


让我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


购物行为是一种社会现实。比如说,你在网上或者实体商店购物,肯定要比价,在两件完全相同的商品中,你肯定会购买价格更低的那一件:而在两件价格相同的商品中,你就会选择质量更好的那一件。为什么呢?你的消费行为背后有一个思想逻辑,就是“性价比最优”。没有这个“性价比最优”的观念,上述选购商品的逻辑就不会存在,也完全不可理解。


你看,就算是经济学,好像很现实,不太关心思想,但最简单的经济学解释其实也无法脱离思想观念。实际上,要解释你为什么追求“性价比最优”,就需要提到主流经济学提出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理性人”模型,它假定作为消费者的经济主体具有两个特点:人是自利的,首要关切追求自己的利益:人是理性的,会理性计算成本与收益。这两个假设合起来,就是人会通过理性的计算。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达到利益最大化。


这个“经济理性人”模型听上去非常现实,几乎完美地对应了我们的消费经验,但是,无论是“自利的”还是“理性的”,这本身都是一种思想观念。


如果不能把握“自利”和“理性计算”这两种思想动机,就无法理解人们的现实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思想观念是内在于社会现实的,观念是驱动实践行为的构成要素。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经济学已经包含了思想观念的要素,那么我学习经济学不就足够了吗?何必还要学习“现代思想”呢?这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又有什么额外的帮助呢?我的回答是,经济学理论中对于思想观念的假定和处理往往是有局限的,是不充分的。它不能更深入地解释更广泛的社会实践行动,甚至不能解释有些经济行为。



利益并不是物质性的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名牌消费”现象。两种质量和外观都基本相同的商品,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购买昂贵得多的名牌产品?根据简单的“性价比最优”原则,“名牌消费”是相当不理性的。


这时候,你就必须引入“品牌价值”的概念来解释。但为什么品牌会有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追逐时尚,还是为了炫耀?是为了显示自已的身份,还是为了虚荣心的满足?


所有这些动机都不能从狭隘的物质利益角度来理解,而必须放在一个文化意义的结构中来把握。也就是说,你必须深究其思想观念的根源,才能理解“名牌消费”现象。很显然,说人是“自利的”,这听上去很实在很正确,但我们追求的“利益”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单纯物质性的,其实涉及行为的复杂动机结构。


注重现实的人大多强调现实利益,但是利益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利益就是对你而言重要的东西。但“重要”是需要解释和判断的,必须依据一个思想观念的框架,你才能确定什么是重要的。


从小处说,假设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偶然出轨了,从单纯“物质”的意义看,其实你毫发未损啊,怎么就会觉得自己的利益被损害了呢?因为这里有一个思想观念,“爱情必须有排他性的忠诚”。正是依据这个观念,你才会感到利益受到损害。


从大处说,在国际政治的讨论中常常听到一种煞有介事的说法:国际政治的最终秘诀无非就是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这句话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在一些领土争端中,争议的实际地区面积很小,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没有多大作用,维护它的成本要远远高过在这个地方能获取的收益。但是争议双方的国家对于这块小领土的归属权主张可能会非常强硬,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国家领土应该寸土必争,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领土就是核心利益,而为此付出的财政和军事成本,甚至战争导致的人员伤亡就不是核心利益呢?这当然也是思想观念决定的,如果离开对国家主权的某种特定理解,离开了这种思想观念,就无法解释这个核心利益。



人类行为的复杂动机结构


思想观念是人的社会实践行动的驱动要素,这在经济领域之外表现得更为复杂多样。比如,有人为爱情可以放弃许多物质利益,还有人为某种理想或信仰可以牺牲很多世俗的利益。这是简单的“自利”和“理性”概念无法解释的。


我们知道中国有位大艺术家叫李叔同,他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脍炙人口。李叔同不只是音乐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界,他已经功成名就。但李叔同从37岁开始学佛,最后离开家庭,遁入佛门,成为高僧,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他说“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从世俗角度看,他舍弃了令人羡慕的功名利禄。他的选择是自利的吗?是理性的吗?


我们也可以说,遵循自己的信仰来生活是有价值的,是实现最大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离开了思想观念来讨论利益,就根本无从谈起。你或许会说,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出类拔萃之人,我们凡夫俗子的利益就简单得多,没这么复杂的思想观念。真是如此吗?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每年春节期间,中国都会发生令人惊叹的大规模的春运现象,许多人连夜排队购买车票,忍受拥挤不堪的艰苦旅途,为的是“回家过年”。如果我们对“回家过年”做一种“经济理性”的利益分析,就会发现,所谓“回家过年”无非就是与家人团聚、与亲朋好友见面,吃吃饭,娱乐娱乐。从“理性计算”的角度看,性价比实在太低了。难道不能避开春运高峰、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这些“利益”吗?不能,因为这失去了“过年”的意义。如果离开了春节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离开了人们的孝敬与感恩等思想观念,你完全无从解释春运现象,解释其中的利益是什么,理性又是什么。


由此可见,把现实利益和思想观念截然分开,虽然是一种方便的思维模型,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对利益的认知有非常丰富的层次。生存与安全以及基本饮食居住保障,是基本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亲密、友爱和归属感也是对生活的重要需求,当然也是利益。人希望获得肯定、承认或者尊重,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创造的满足感,以及身份认同感等,这些都是人生重要的需求,因此构成了利益的要素。


如果把这个复杂的动机结构全部考虑在内,你就会发现,我们必须对利益做非常开阔的理解。如果看不到人们的认知、身份、道德和价值等观念(实际上就是所谓“现实利益”本身的构成要素),我们就会陷人一种低级的现实主义思维——表面上很务实,实际上却丧失了真正的现实感。


这里来总结一下以上讨论的要点。我们需要纠正一种将思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误解,阐明思想观念内在于社会现实,是社会实践行动的驱动要素。我们这本讨论西方现代思想的讲义,就是着眼于分析、诊断和反思,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行动逻辑,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


学习西方现代思想,实际上是一次综合性的跨学科探索,当然会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哲学的知识。我们要介绍的许多思想家,他们本身就是哲学家或者政治理论家。而这本讲义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既不像哲学那样偏重纯粹的理论观念,也不像经济学那样关注狭义的利益和制度,而是着眼于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对现代世界复杂的社会实践,提出反思性的分析与理解。


我希望你在开始探索西方现代思想之前,先记住一件重要的事情:思想观念并不脱离于社会现实,而是内在于社会现实。如果离开了思想,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现实。



—— 版权声明 ——


本文原载《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刘擎 著
插图源于网络

在此鸣谢


—— 友朋会在线课堂 ——



—— 加入同人读书会学友群 ——



—— 推荐阅读 ——


刘擎 | 创伤记忆与雪耻型民族主义

许纪霖 刘擎 白彤东:何谓现代,谁之中国

许纪霖、刘擎、白彤东、吴冠军|谁无法呼吸?

刘擎 | 面对言论自由的伤害

刘擎 | 中美之间的危机在于“信任”的持续丧失

刘擎 | “摆脱西方?”比盲人更盲目

刘擎、唐小兵 | 你们都不懂,你们没读书!

刘擎 | 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刘擎 | 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如何对待伟人缺点

刘擎 | 全球秩序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巨变”的时期

刘擎: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能走多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