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留下传说!大社这间集美最老的店,你一定吃过......
在集美大社,有一家老店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
四十余年间
凭借一碗炒面闻名于乡邻和美食爱好者
说不定,你也吃过哦
在集美大社大榕树下的这家小店日常卖出七八十斤炒面,周末人流多时,卖出九十来斤也是常有的事。这家店就是饕餮客耳熟能详的“联生老店”。
而今贴在门口的“联生老店”招牌,还是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在对集美大社进行规划时,给这家集美最老的店的认证。
为了探访美味背后的秘密
小编来了次实地走访......
约好九点去探店,赶到时,掌勺人阿丽正在廊下敲打着海蛎。屋内敞开式厨房的石板上摆放着整整齐齐、已处理好的食材,原以为能看到完整准备食材的过程,细问才知,他们一天的忙碌从清晨五点多就已开始了。
上午十点十七分,第一单生意就来了——一位大叔要一份炒面,打包带走。阿丽说,店里不接外卖,但时常有老顾客打电话点餐,给他们做好打包,客人回头过来就餐或取走,省了排队等候的功夫。短短功夫,阿丽就接了五六个订餐电话。
热油锅,下虾仁、鱿鱼等食材,放面,颠勺、大火快炒,盖锅焖烧,掀锅加秘制酱汁翻炒,阿丽行云流水地忙碌着。感觉不过眨眼间的事儿,好吃无添加的炒碱面就出炉啦。联生炒面没有多余的调香调味的佐料,油盐酱油与食材,有的只是原材料组合而成的质朴美味。
一碗炒面10元,这个价格已五六年了,没有再涨过。10元份的炒面可随意添加两种食材,虾仁+鱿鱼是标配,虾仁很鲜,鱿鱼Q弹有嚼劲,都是大早上去菜市场新鲜采买的食材。
除了招牌炒面,店里的可乐鸡翅、红烧醋肉、鱼头煲、土豆炒三层肉、海蛎煎等也颇受食客喜爱。在联生老店,想吃啥那就得看食材点菜。阿伯笑言,他时常跟慕名而来的食客说,不要对着手机点菜啦,有的都在石桌上了。
好菜不怕巷子深。当天我们还偶遇三位饕餮客不畏风雨天气,特地从岛内驾车慕名而来,招牌炒面、猪肝炒豌豆、红烧鱼、清炒时蔬、一份鱼头汤,简单的菜式里藏着最家常的味道。他们乘兴而来,饱腹而归。
这家传承了三代的古早味小店
承载了很多老集美人的记忆
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民国······
集美是中国著名侨乡。民国时期,在集美大社大榕树下一家小店的主人阿慰,就是泰国归国华侨,她是联生的母亲。那时,她开了间小吃铺,就是现在这家店的雏形。
炒花生豆/陈永昕 摄
当时店里卖咖喱饭以及花生豆等一些小零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着归国反哺情怀的阿慰,在经营时采取低价限量出售的法子,还时常施舍一些饭菜给路边吃不起饭的人。
这种人人吃得起,吃得到的精神,从上个世纪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再后来,阿慰的儿子联生也成了一名厨师。联生接手母亲的店后做起了他偏爱的厦门古早味,炒面、猪皮鸡卷都是他的拿手好菜。联生待人和气,厨艺又好,那时街坊乡邻最常叨叨的就是,“走,到联生那去吃炒面”,口耳相传,店里的名气越来越大。
猪皮鸡卷,现在店里已经不做了/陈永昕 摄
但是这家店一直未曾悬挂店名。直至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在对集美大社进行规划时,授予其“联生老店·集美最老的店”,给这家历经时光洗礼,永葆初心小店的最好认证。
继联生之后,由联生女儿阿丽传承这家老店,秉承着经由阿慰、联生那传承而来的不变的精神、不变的味道,开店至今。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家店还是集美区首批私有民营的三家商家之一。
阿丽告诉我们,打从儿子出生两个月就接手联生老店起,现年64岁的她已经在这店里忙忙碌碌了38年。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起购置食材,天黑卖完打烊。
联生店里的看家菜品也日趋丰富。由最初的炒面、猪皮鸡卷到现在的可乐鸡翅、红烧醋肉、菠萝炒里脊、红烧鱼等家常小菜。每一道菜都是阿丽用心炒出来的,借用阿伯的话说,那就是“每一道都是好料”。一道看似平常的可乐鸡翅,就有三道工序,先卤再炸,等客人点好菜后经过烹饪再加入阿丽特制的酱汁,这就是你入口的美味了。
阿伯跟我们说,联生老店就像很多街坊乡邻的“小厨房”,哪天家里来了人或是刚好不想下厨,就来联生店里炒一份面与几个家常菜。
在阿丽和阿伯接手这家店后,听说中间还有个小插曲。阿伯告诉我们,那时巷子里还有另一家三人合伙开的餐馆,与阿伯的店是竞争关系,彼时大家心里就卯着一股劲,看谁做的更好。阿伯不无得意地说,“我的店又不用房租,菜品自然相对就便宜,谁便宜谁就站得住脚。”毋庸置疑,在这场价格角逐中,胜利的自然是物美价廉的联生老店了。
年少气盛的角逐最终化为骨子里的一份坚守。几十年来用心做好一碗面,让这份古早味成为嘉庚故里街坊乡邻与过往食客记忆中,最质朴的美味。
图/阿丽弟媳妇
阿伯乐呵呵地说,他打算做到70岁再退休。接下来接手老店的,是阿丽弟媳和弟弟的儿媳妇。掌勺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不变是的老集美人舌尖上那最熟悉的味道。
一碗炒面,三代传承
挑个日子,联生老店走起?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摄影:欧阳端凤
▌编辑:黄碧娟 责编:寇亚南
▌编审:刘意婷
▌天下集美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