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云南,拾味旧时光
今天,“一部手机游云南”全球体验官们已纷纷到达昆明,为5月4日全球体验官游云南活动整装。他们将分别体验爱在一起亲子游、云香四溢小资游、无问·芳华电影游、世外桃源摄影游、行走国境边境游五个主题的旅行。
识别二维码 看云南最in文创秀
导读
本次全球体验官活动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阿拉善SEE、稀罕行动注入文创元素,活动期间,“一部手机游云南”50位体验官将根据五条线路特色体验8场云南特色系列文创活动。
下面隆重登场的是故事里的主角
白族扎染是非常古老的染色技艺,在中国据说起源于黄河流域,古称为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力求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宣传模式,集合多方社会力量,弘扬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苍山洱海,用指尖绘出最质朴的蓝白画卷。
阿拉善SEE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其发起的“诺亚方舟”项目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保护,滇金丝猴保护是该项目重要内容之一。栖息在云岭山脉主脊白茫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滇金丝猴,是世界濒危珍稀灵长类,是自然资源中的一块绚丽瑰宝,是中国云南特有物种,特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并称国宝。
傣纸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混镇曼召村,也即稀捍行动傣纸项目保护基地,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原始的造纸术之一。傣纸造纸技艺于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纸被成为“雨林守望之纸”,制纸过程以环保为主,傣纸有着坚韧、耐用、抗腐蚀、防潮、无污染等优点。
建水紫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以陶为纸,可根据不同器形将中国传统的字画艺术或西方绘画装饰艺术作再次创作,使建水紫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于世。文化艺术的渗入,让建水紫陶脱却了实用的限制而升华为一种艺术经典。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尼西黑陶兴起于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陶瓷工艺品,它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结晶。它的特点是黑、薄、光,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出紫、靛、银等色泽,故而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
油纸伞的制作在中国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说春秋时,“巧圣先师”鲁班发明了油纸伞,他的牌位旁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一竿树立拓天空”,下联是“片片弥逢遮雨露”。随着时代的进步,油纸伞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记忆,断桥相会、长亭相送……一把油纸伞在手激发了思古之幽情。
腾冲皮影戏,当地又称“皮人戏”、“灯影子”,明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00多年。经过世代当地艺人的发展、改良,已成为区别于西北地区、带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据老人介绍,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们的“手工电影”,叫它“土电影”。一张张牛皮被老艺人雕刻的栩栩如生,涂上鲜艳的颜色,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历史人物,老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西腔”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上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荧幕上跳动的皮影,诉说着古今。
基诺族人民生活在中国西南边陲,是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基”为舅舅,“诺”为跟在后面,意为“跟在舅舅后边”或“舅舅的后代”,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或“尊敬舅舅的人”。
文化遗产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也希望通过活动可以让云南的文化遗产赓续不绝。
我猜您还想看
苹果用户可在App Store搜索“一部手机游云南”下载试用
(获取试用资格请回复“激活码”)
“一部手机游云南”
更多目的地/体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