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变“亿万负翁”,他只为了香格里拉这条“天路”
在雪山巍峨、河水奔腾的迪庆香格里拉大峡谷中,有个曾与世隔绝的藏族小村庄——巴拉村,这里有一位传奇的康巴汉子——斯那定珠。他曾身家数千万,是走出大山的“藏族企业家”;后来负债数亿,成为“天路”下的“藏族愚公”。他近半个世纪的坚持,只为一直坚守的一个梦想:修一条路,连接起封闭的家乡和外面的世界。
一个天地,两个世界
1964年,斯那定珠出生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巴拉村。“小时候的生活特别艰苦,穿得特别差,鞋子都没有,光着脚丫到处跑,脚趾经常磕在石头上,经常又化脓又肿,疼得都麻木了。冬天特别冷,全身上只有一件衣服。吃也特别艰难,经常要靠借粮维持生活。”
迫于生计,斯那定珠作为家里6个兄弟姐妹的老大,小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在生产队打铁。11岁那年,斯那定珠被四溅的铁花打进眼睛里,无奈铁匠铺不给他算工伤,拖了20天,父亲从外乡回来后才带着他去县城看眼睛,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不通电也不通路,斯那定珠和父亲花了5天才走到香格里拉城里,“拖的时间太久,从那以后,我左边的眼睛就看不见了。”
这一次,斯那定珠在县城见到了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场景,他甚至从来没有过“城市”、“县城”的概念,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村怎么这么大。”轰鸣的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驰骋,高音喇叭放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满大街都听得见。当时斯那定珠感觉到,“一个天地,两个世界,外面的人们和我们的生活完全是两码事。”
夜里,走在回家的路上,斯那定珠看着前面父亲的背影,两种情绪一直萦绕在斯那定珠的脑海里,一个是左眼失明的伤心和悲痛,另一个是对改变命运的向往。“由于左眼失明,我不能去当兵了,我害怕我一辈子都没有出息,我不做出一件事情来,自己可能饶恕不了自己,也很担心眼睛看不见而被别人看不起,当时我明白了我的命运要靠自己的奋斗。”
斯那定珠还想到,村里有人生病了,壮劳力要拿担架把病人抬到城里,耗费4、5天的时间,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的时期。快要到家的时候,筋疲力尽的斯那定珠告诉父亲,“阿爸,我以后长大了,我要修路。”父亲一开始没听明白,他又说,“以后我要让汽车能开进咱们村。”
13岁那年,斯那定珠带着一袋从家乡大山里挖掘出的25公斤天然水晶石,揣着35元钱,沿着不足半米宽的人马驿道走出大山峡谷,走出香格里拉,凭着在昆明借的400元钱,独闯广州,后来走遍全国,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
斯那定珠走到外面最羡慕的就是大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一本《成语词典》,走到哪带到哪,为了经商,还自学了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的剩余劳动力的价值学这些知识我学了很多,还读了函授。”
一方面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另一方面凭借着自己的好学和诚信,斯那定珠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开办了迪庆州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第一家涮羊肉火锅城,积累了数千万元的财富。1997年,不到35岁的他已经身家三、四千万,成为云南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从“千万富翁”到“亿万负翁”,
只为这条“天路”
行了万里路,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后,最让斯那定珠放不下的,还是家乡。“人的感情很奇怪,虽然过去在家乡的日子那么艰苦,但是在外面的日子里我特别想家。我觉得我的家乡是那么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美,一个村的邻居都互相非常熟悉和彼此了解,相互关心和体贴,这在城市里很难感受到。”
还有家乡的美景也让斯那定珠留恋,小时候放牧时,一会儿是大雁在高飞,一会儿是蓝天白云,一会儿是风吹麦浪,一会儿是山坡上的群群牦牛,牛铃如歌……“回想起来我觉得这真的是我要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1998年,35岁的斯那定珠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开始筹备修路,“如果我再等几年的话,我这一辈子的梦想可能就完不成了。”然而等待斯那定珠的,是重重困难。
虽然斯那定珠做生意积累了数千万的财富,但是对修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敢预算修路要花多少钱,越算越害怕。创业者是奋斗出来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修路期间,出现过四、五次资金断裂,“我把我所有的家产都变卖了,香格里拉的房子、车子、五金批发门市、涮羊肉火锅城。”为了筹款,斯那定珠问身边的所有亲朋还有都借了钱,也跑遍的所有的银行,负债了几个亿。
此外,斯那定珠修路的决定不但没有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反而遭到了大家一致的反对,“他们说我在这修路,要给他们交钱,壮劳力也一个都不来。”甚至有一个阿姨朝斯那定珠脸上吐了口水,他只能揪起衣脚擦一下脸继续说,四十多户人家一一去协调,一个星期后,喉咙都说哑了。“很无助,我其实是在做一件好事,但是不被人理解那种滋味,很难受。”
自然垂直带的地貌,造成了巴拉村身处悬崖峭壁之上。“任何施工队来看了,都转身就走了。”设计人员劝说斯那定珠,“这种地形,你修不成公路。”斯那定珠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一边设计,一边修路,“修路期间我一天都没有离开过。”
路修到一大半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来看过,“你这个路,什么时候能真正地进巴拉村里面啊?”在修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当天下午两点左右,父亲又对斯那定珠说,“我很想坐着你的车子,去看一下巴拉村。”晚上九点多,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2008年,在父亲去世的两个多月后,这条路就通车了,这是一条从214过道入口通往巴拉村的全长35公里,有52个发卡弯,海拔750的一条“天路”,斯那定珠用了十年的时间,把它造完了。
不挖山,不砍树,
发展旅游才是出路
路修好了,还需要维护,如果村里没有收入来源,是很难维护下去的。斯那定珠但是看到了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本来说要致富,先修路,但是修一条路之后并不能让村里全部富起来,还是要有长远的收入才行。”于是1999年,斯那定珠注册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其实,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的巴拉格宗,除了有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还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但是当时就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斯那定珠坚持认为,“改变收入,既不能挖山,也不能砍树。”
“旅游是带不走一草一木的,把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以后,它就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既能保护青山绿水,又能发展当地的经济。” 斯那定珠看到了家乡宝贵的旅游资源,“我走遍了全国,但是我认为我的家乡是独特的,有独特的山水,有立体的气候、立体的植被、立体的生态。”
斯那定珠总结人的一生,“就是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环环相扣的这四个层面,是我们人类活在地球上息息相关的四个方面。” 其实,不管是对家乡的人还是对外面的人,这四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修路和旅游为家乡的人带来了生产条件,带动他们致富,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对外面的人而言,又带来了很好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
2008年巴拉格宗开始营业,从此被世人所熟知,一步步成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路通了,电通了,景区开始运营了。斯那定珠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变化,巴拉村的人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汽车,没有见过电灯,当时,他们的感受就像十一岁第一次进城的斯那定珠,“后来,我的亲戚朋友们自己家里都有了汽车,都成为驾驶员了,过去,这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
最让斯那定珠骄傲的是,过去是别人害怕来巴拉村,现在是别人要想方设法来。“以前各个乡里都是说,孩子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巴拉村去,就像是关在大山的牢笼里。后来的游客,有坐飞机来的,有开汽车来的,到了巴拉村还消费,还住酒店。”
现在,巴拉格宗景区平均一年要接待20万以上游客,几十万辆自驾游车辆,还常常有科考的、摄影的、地质专家、生态专家、植物专家等等前往巴拉格宗去考察。
如今,巴拉村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曾一度从60多户人家衰减到14户的巴拉村,现在被村民们称作“人间天堂”。
但是,斯那定珠修路负的债,至今依然没有结清。“我们投资的57%左右是用来修公路的,25%是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栈道、徒步道这些人必须生活的那部分,然后18%左右是酒店,旅游景区是一件投入太大,回收太慢的事情。”
斯那定珠有一个愿望,“我这一辈子负债我不怕,但是我十分希望我的负债不要让后人来承担。”
走在巴拉格宗之中,眼前的景色总能让人目不暇接,不论是高山湖泊、峡谷、河流、草原,还是千古藏族村落和白塔,在香格里拉独有的蓝天白云映照下,无一不在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巴拉格宗是迪庆香格里拉的小江南,虽然海拔有2050米,但不会有高原反应。”斯那定珠介绍,“这里有一棵千年的菩提树,这是用金钱和人工打造不出来的,是天然的;还有大藏经里面记载的香巴拉佛塔,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还有我们保留了1300年的古村落……”这些都是巴拉格宗别样的地方,也是让斯那定珠骄傲的地方。
▼点击“游云南”小程序,了解“巴拉格宗”精彩攻略
云南旅游需要智慧旅游
斯那定珠从事旅游业多年来,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和变化颇有感触。“旅游业刚兴起时,云南的旅游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前几年云南旅游的口碑发生了不好的变化。近年来,云南由于政府加大了监督力度,诚信旅游悄然而生。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近期,云南在进行文旅融合的一些项目。“我们云南得天独厚的第一个是气候,第二个是26个民族的文化,这是云南独一无二的文化。”斯那定珠表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一定要发扬光大,要竖立云南诚信的形象。”
斯那定珠还强调了云南旅游要向全域旅游发展。“很多人认为旅游就是一个旅行社的行为,其实不然,旅游是与酒店、餐厅、景区、交通等等都息息相关的一个大的产业,要有一个大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应该往干净、诚信这些方面建立。”
谈到对智慧旅游的理解时,斯那定珠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旅游是未来大的趋势,我们一定要靠一些先进的东西来支撑,既有科学依据,又要实事求是地去发展经济。”
对于带着改变旅游产业促进转型的使命而生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斯那定珠认为,“既方便了游客,又规范了市场。除了‘投诉’功能加快以后,更要往服务型的产业方向去发展。”
▼点击“游云南”小程序,了解更多迪庆旅游景区
【END】
更多精彩: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