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一位老知青的缅甸丛林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号,带您看异样的风景!侵权或商务合作微信5392393QQ同号,欢迎结尾处点赞,多谢!
泰国 紫罗兰 护手霜
长按上图中的二维码可直接下单
一群被输送到云南的老知青,怀着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加入了缅共,在缅甸的热带丛林中进行了15年的战争生涯。王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一群被输送到云南的老知青,怀着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加入了缅共,在缅甸的热带丛林中进行了15年的战争生涯。王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以下照片皆为王曦提供。 (图1)
孟古河,中缅两山间夹着的一条小溪,宽不过10米,却还得脱鞋卷裤腿涉水而过,凡是投身缅共的中国志愿者都要在此偷偷涉过此河,因此被称为“裤脚兵”。 (图2)
1970年5月19日,王曦跋涉到了孟古河畔。他两手空空,没跟任何人商量,就独自绕陇川县城一直走到了孟古。 (图3)
这一天,他20岁。第二天,他穿上了绿军装,在家庭出身一栏里写上了“革命干部”,彻底告别了自己压抑的过去。 (图4)
1973年初,在沧源县城送别解放军国际支左人员时,穿上解放军军装的留影。 (图5)
1973年初,和四眼刘翔在沧源县城送别脱离缅共回国的知青战友马文景。 (图6)
为此,缅共还为每个献身者出具了一张类似“革命军人身份证”的证明文书。 (图7)
缅甸,党章 (图8)
新兵队里没有一个缅甸人,完全是知青世界,大家互报校名,立马打成一片。 (图9)
在缅共的历次战役中,都是知青连队打头阵。他们高大、勇猛、忠诚、狂热,牺牲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创造了一个个“黄继光”般的英雄传奇。 (图10)
到底有多少人跨过孟古河,奔赴了缅甸战场,王曦也说不清楚。有的说5000,有的说2000,无法统计。 (图11)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关注由王之团队打造的三个微信公众号王之风景线、东丫岛和奥富兹盛典(分别点击可关注),以及微博““战斗在丛林中”(http://weibo.cn/zdzclz 复制该链接可在浏览器中打开),为您推送精彩资讯和独家看点,期待与您携手共进拥抱自由与梦想!小编微信1036793618与QQ同号。
原来,缅共主力部队近3000人南下腊戌,中了埋伏,险遭全军覆没。 (图12)
开会时,缅共的全部人马悉数到齐,却连篮球场大的草坪都未坐满,竟然还没王曦上学时的人多。 (图13)
后来,由番号为3035的知青营断后,大部队才突围出来,不过各部队严重减员,已到当年毛主席三湾改编时那种不成建制的严重程度。 (图14)
一个老兵描叙了腊戌之战的惨烈场景:“弥天大雾中,与敌人只隔着道田埂,互相都看不见,一出枪就戳到了人的脑门儿,一开枪对方的血和脑浆子就溅到自己脸上。这时候最管用的是手榴弹,不用投,拉了弦轻轻放过田埂去就炸着一大窝,敌人也如法泡制我们……” (图15)
1974年,派赴中国某军校学习的缅共学员 (图16)
在缅甸中国知青留影 (图17)
1970年5月,同期投身缅共的昆明21中初三知青王曦(右一)和昆明师院附中高二知青任云(右二),摄于缅北贵概根据地水井湾高地下的孟博坝子。 (图18)
1976年,西渡萨尔温江深入缅甸中部敌后丛林幸存归来的缅共五旅知青战友们。从左至右,旅部电台长方亚林,旅部干事张大明,旅部作战参谋王曦,旅部后勤助理黄承俊,4045营部文书刘翔。 (图19)
在前线呆了15年,王曦竟然没受过伤。 (图20)
在缅共人民军,王曦历任4045部队炮连战士、营部文书、连指导员、缅共五旅政治处干事、五旅作战参谋、042部队政委、68师教导队主任、68师保卫处长等职务。 (图22)
官越做越大,但王曦对前程却越来越灰心。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逝前后,中国派往缅共的军事顾问组,分批分期的撤回了国内。送行时,知青们的哭声响彻孟古河,从此,他们成了没有国籍的人。 (图23)
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流浪到了萨尔温江以西的九谷,又在中国边境畹町镇,花二十元钱买了个假通行证,最终偷渡回国,抱着儿子登上了开往昆明的长途客车。 回国路上,他又一次跨过了孟古河。
河畔景物依旧,但自己却从风华少年,变成了35岁的缅共逃兵、拖家带口的黑人黑户。遥想当年青春热血,回来的时候却这样连滚带爬、两袖清风,不免顿生苍凉。
活着(并健康),比什么都强
1985年5月,根据政策,王曦终于重新拥有了国籍、户口和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顾不上喘息,他便拖着35岁的战争残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图24)
(1985年的全家福照片。后排居中者为王曦,网名“红飞蛾”。前排奶奶怀中的是出生在缅甸丛林战火中的“小红飞蛾”。)
他当了7年每天要在机床边站着忙碌8-16小时的机械工人,又下海到昆明某外贸公司,任边贸部经理,在人迹罕至的缅北野人山开山伐木,做木材生意。若干年后,企业改制、破产、倒闭,他沦为没了着落的社会边缘人。
(图25)
(1993年,昆明某外贸公司边贸部经理王曦在云南怒江州片马口岸,身后就是曾经吞噬过6万中国抗日远征军生命的缅北密支那野人山。)
(图26)
至今,他仍在社会底层艰难的讨生活。
(图27)
错过了知青返城,错过了大学的校门,错过了一切不该错过的人生机会,15年的青春岁月,没给王曦留下什么。但他没有抱怨什么,只有一种大生大死之后的安静,和对“活着”小心翼翼的珍惜。
1989年3月,腐朽的缅共终被一群不愿再流血的中下层官兵群起推翻,一场曾经轰轰烈烈的异国丛林共产主义运动寿终正寝。而把缅共送上绞刑架的骨干力量,正是王曦当年的战友,那些十几岁起就为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知青。
现在,缅共的四个军区演变成了金三角的四只地方武装力量,控制了四块飞地,而他们的头头,很多是回国后,又回去的老知青。那些接二连三回去的知青,多是回国后遭到冷遇而没法生存下去,才重返缅甸的。还有一些人,干脆当起了国际大毒枭。
在王曦家徒四壁的家里记者问他,你后悔不后悔,他盯着记者的眼睛说:“我还活着。”(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往期精彩荐读 关于我们的身体和健康或许这些话题你还被蒙蔽着! |
热门小说汇总请复制下列链接浏览或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