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修订本)出版

九州醉侠 中古史研究 2021-02-24



副标题: 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19-7页数: 640定价: 15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ISBN: 9787520126786


作者简介:

鲁西奇,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师从石泉先生。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史研究,著有《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该书为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论著,是近二十年来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参考坐标。其强调区域视野中的历史研究,将“区域”观念引入历史研究,开阔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建构起了人地关系中的历史研究新图景。汉水流域虽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流域,但对它的历史地理进行考察,却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汉水流域开放的体系、复杂的地形构造、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及几经变迁的地理面貌,使本地区成为区域研究的典型范例。本书作者对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出了三大切入点:一是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二是连续居住、人口变动和土地利用;三是方言、风俗和居住方式。这些都是极具建设意义,且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是建构整个中国历史地理面貌的基础。



目次绪 论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历史与空间001
二 主要人地关系学说之检讨012
三 “区域”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023
四 以汉水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为个案026
五 研究方法与切入点037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自然、人群、经济与聚落
一 气候与地貌044
二 考古文化谱系与居民种族053
三 遗址分布与环境变迁的关系064
四 生计方式与经济类型073
五 住宅形式与聚落形态084
六 小结与讨论105
第二章 青铜时代汉水流域的文化演进、城邑分布与居住形式
一 文化演进及其区域差异110
二 城邑分布及其形态136
三 住宅形式与聚落分布146
四 生产工具的组合与田野面貌159
五 小结166
第三章 秦汉至六朝时期汉水流域的人口、经济、聚落与文化
一 人口分布与迁移169
二 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200
三 交通道路224
四 城邑与村落242
五 文化区域及其差异266
六 小结281
第四章 7~13世纪汉水流域的自然、人口、城邑与经济
一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284
二 人口分布与迁移301
三 农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332
四 城镇布局及其形态354
五 小结378
第五章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巨变
一 人口迁移与分布382
二 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异414
三 自然环境的变迁440
四 城镇、集市、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形态460
五 小结488
第六章 区域开发进程、空间结构及人地关系
一 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491
二 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差异513
三 人地关系的多样性534
四 小结551
附录 区域、地方与地域:空间维度下的历史研究
主要征引文献574
索引590
修订本后记613

推荐语:
◎ 通过对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重建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察,探讨历史地理区域的生成、演变及其导因,分析区域的开发进程、内部结构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同时,摸索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建立连续的区域历史地理剖面,是考察历史地理区域之生成、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口移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居住方式的变化,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都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与模式,有不同的内涵;一个区域的人地系统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将历史文献分析、地理学田野考察方法以及人类学思想观念相结合,从地出发,站在人的立场上,观察并分析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与地理面貌的演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