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出版(附:后记/修订后记)
作者简介:
马孟龙,1981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历史地理、出土文献。博士论文《西汉侯国地理》获“201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西汉侯国地理》,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首部全面研究西汉侯国地理分布的专著
○《汉书·地理志》的再发现
○首创《西汉侯国建置沿革综表》,全方位概览西汉侯国的时空信息
○新绘大量西汉政区地图
○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重新认识和修正
○对西汉侯国迁徙现象的集中揭示
○西汉五帝六大郡国级政区复原
○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作序推荐
○修订增补篇幅达全书三分之一
目次
序一 葛剑雄 序二 辛德勇导言 如何使用这本书 序章 引言 一、西汉侯国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二、本书的主旨及结构 上编 基本史料的考订 第一章《汉书》侯表下注“郡县名”体例疏正 一、《汉表》下注县名体例考 二、《汉表》下注郡名体例考 结语 第二章《水经注》、《史记索隐》侯国地理信息考辨 一、《水经注》侯国地理信息之史料来源 二、《史记索隐》侯国地理信息之史料来源 结语 中编 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变迁 引论:本编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汉书·地理志》侯国地理分布 一、《汉书·地理志》行政建制断限考 二、《汉书·地理志》断于“绥和二年三月”辨误 三、元延三年侯国数目 四、元延三年侯国分布图 五、元延三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第二章 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高帝十年行政区划 二、高帝十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高帝十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附:汁防侯国非“广汉郡汁方县”考 第三章 惠帝七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惠帝七年行政区划 二、惠帝七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惠帝七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第四章 文帝十一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文帝十一年行政区划 二、文帝十一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文帝十一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第五章 景帝中五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景帝中五年行政区划 二、景帝中五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景帝中五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187第六章 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武帝元光五年行政区划 二、武帝元光五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武帝元光五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第七章武帝太初元年侯国地理分布 一、武帝太初元年行政区划 二、武帝太初元年侯国数目及侯国分布图 三、武帝太初元年侯国分布特征概述 结语 本编的基本结论 下编 侯国地理分布专题研究 第一章 “王国境内无侯国”格局的形成 一、“王国境内无侯国”形成于文帝初年辨误 二、“王国境内无侯国”格局形成的时代断限 三、景帝封建体制改革与侯国地位的变化 四、景帝“徙侯国出王国”考 结语 第二章 汉初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一、惠帝、高后时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二、文帝时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三、景帝时代王子侯国地理分布 结语 附一:长沙王子侯国迁徙考 附二:齐孝王王子侯国封置、迁徙考 第三章 异族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一、匈奴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二、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三、归义侯国地理分布特征形成之原因 结语 第四章 文帝“迁淮南国三侯邑”史事考辨 一、文帝迁淮南国三侯邑名目考 二、文帝“易侯邑”与“令列侯之国”制度 结语 第五章 武帝“广关”与河东地区侯国迁徙 一、元鼎二年河东地区侯国分布 二、代王子侯国迁徙考 三、河东地区功臣侯国之变动 四、武帝晚期河东地区封置侯国考辨 结语 第六章 元鼎五年“酎金案”研究 一、“酎金失国”列侯名目统计 二、酎金案与汉廷财政危机 三、酎金案与元鼎年间地域控制政策调整 结语 第七章 郡国更置与侯国迁徙 一、元狩六年齐国设置与淄川王子侯国迁徙 二、广平、清河“郡国更置”与侯国迁徙 三、郡国更置过程中对侯国分布因素的兼顾 结语 附篇 河西汉简所见与西汉侯国相关的几个地名 一、魏郡轑阳县 二、平干国襄嚵县 三、昌邑国郁狼县 四、大河郡平县 五、赵国尉文县 六、梁国載县 七、魏郡鄃县、魏郡厝县 八、魏郡揤裴县 九、淮阳郡赞县 十、淮阳郡栗侯国 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释地五则 一、阳新乡 二、栎陵 三、訄渠 四、输民(轮氏) 五、女(汝)阳 西汉桂阳郡阳山侯国、阴山侯国考辨 一、岭南阳山县的始置年代 二、汉代桂阳郡阳山县之方位 三、试析“阳山改为阴山”说法的由来 结语 汉晋阜陵县地望再探 汉代阜城、蠡吾、临乐地望考辨 一、东汉阜城县 二、汉代蠡吾县 三、西汉中山国临乐县 附:大陆泽、安郭亭之间《山经》大河河道考 附录 西汉侯国建置沿革综表 侯国附考 侯国索引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出土文献及考古报告 三、近人论著 后记 修订本后记
后记:致我的复旦求学岁月
修订本后记
本书初版于2013年,印数只有1500册。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留存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用作馈赠,实际市场流通的数量并不多。大约出版后1年,市面即难见到此书。此后不断有朋友向我索求,并且询问是否有加印的计划。我也曾几次向出版社咨询。由于本书是枯燥乏味的沿革地理考证之作,受众有限,出版社面临比较大的销售压力。不过承蒙出版社领导厚爱,今年4月告知我准备重印此书,并可以进行修订。我非常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能够支持《西汉侯国地理》这类冷僻的“小众”学术读物重印,使得该书能够与更多读者见面。而我也格外珍惜这次修订的机会。
本书为本人2011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受学力所限,博士论文存在诸多问题,本来应该再沉淀几年细细打磨,但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只能提前推出与读者见面。该书出版后,我仍然不断对书稿进行修订,也逐渐意识到原书的一些观点存在错误。此次终于有机会把上述错误改正,弥补博士论文仓促出版带来的遗憾。
博士论文最大的不足在于西汉侯国的地理定位过于依赖《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王恢《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当初这么做是基于资料获取的方便。但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发现两书对汉代城邑定位的错误较多。由于侯国的精确定位是分析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前提,这常令我心存忐忑。此次利用修订的机会,我对西汉八百余个侯国的地理方位做了一次全面梳理,逐一核对了前人定位的史料来源和论证依据。经过这样的工作,我才有了些“底气”。
对于侯国地理方位的标注形式,此次修订也做了很大调整。《中国历史地图集》落实古地名方位的“今地”行政区划为20世纪70年代的行政建制,《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的“今地”政区则早至20世纪30年代。随着数十年来我国行政区划的大幅调整,这些古地名方位的标识已与今天的实际政区状况不能对应。另外,传统的古地名定位标注多为“某县某方位若干里”的形式,无法实现精确定位。最近几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将古代地名与考古调查的古城址、古遗址相对应。此次修订后对西汉侯国地理方位的标注,均落实到《中国文物地图集》著录的文物单位。如果没有古遗址与之对应,则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将其方位限定在某县乡镇一级。同时把“今地”的行政建制信息更新为2015年以后。这些工作,将更便利于读者查找西汉侯国的地理方位。
此次修订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是结合学界和本人近几年的研究,对西汉初年郡国级政区的设置年代和辖域范围进行修订。由于相当数量的侯国方位进行了修正,再加上西汉初年郡国级政区的调整,很多侯国隶属关系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原书对某些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判断。
不过,获益于原研究是基于八百余个侯国的整体分析,所以部分侯国方位和隶属关系的改易,并未动摇原书对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判断。相对于原书,此次修订后对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的认识主要有三点变化:
一、原书以为西汉一代都严格遵守“京畿不置侯国”的制度。此次修订注意到刘邦曾将自己兄长(合阳侯刘仲)和吕后兄长之子(鄜侯吕台)封置于京畿,属于非常特殊的“破例”。
二、原书以为景帝以后,除王子侯国,已不在王国境内封置侯国。此次修订将这一时限上推至文帝时期。即文帝元年以后,汉廷原则上除了诸侯王子,不再于王国境内分封列侯。
三、原书注意到西汉初年存在“琅邪郡、东海郡不置侯国”的现象,并指出这一地域封置限制大约在武帝元朔年间废弃。修订后的结论认为,该地域封置规律可能早在景帝初年即已打破。
由于相当数量侯国的方位和隶属关系,以及部分郡国的设置年代和辖域范围进行了修订。本书中编七章的所有《侯国名目综表》和《侯国分布图》都重新作以编写和编绘。另外,博士论文出版后,我陆续发表过几篇与西汉侯国相关的研究文章。此次修订,亦将几篇文章以附篇的形式附录在书后,以便读者查阅。
为了不把修订版后记变成“勘误表”,其他很多修订内容就不一一列举了。此次修订,改易内容极为繁琐。出版社原本希望略作订正,予以重印。最后我却大动干戈,搞成“修订本”,给该书的责任编辑曾晓红女士带来很大负担。在此谨向她表示深挚的歉意和谢意!
马孟龙
庚子大疫之年
(感谢上海古籍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202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略(附:辛德勇按)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出版马强《出土唐人墓志历史地理研究》出版(附:郭声波序)吴宏岐《历史城市地理与社会地理研究》出版
郭声波编著:《〈史记〉地名族名词典》出版(附辛德勇序)
艾冲主编:《河套高原战国秦汉政治地理研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