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山深处,你可曾见过这样的生命成长?

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河南校长 2022-12-05


辉县市西北部

太行山南麓

有一块儿

四面环山的盆地——侯兆川

面积不大,约莫30平方公里

像个“闭关锁国”的城郭



过去

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办学条件

导致一些村民不计代价

哪怕举家外迁

也要将孩子送到山外读书


因此,“乡村幼儿园到底

要不要和城市的幼儿园一样

能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如何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

以课程为支点,办出高品质的幼儿教育”

成了川中幼教人矢志不渝要解决的难题


如今,9年过去

川中幼儿园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

开发出了太行山脚下

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

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办园之路



6月10日—11日

诚邀您与我们相聚

第7届河南教育名片——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

相聚壮美太行山下

感受“川中教育实验”的无限可能

聆听业界大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红

现场分享教育干货

共谋乡村振兴大计


先来一睹川中幼儿园

以生态课程滋养孩子的生动实践——




多彩,生态课程让乡村幼儿蓬勃生长




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位于侯兆川腹地——川中,被习惯性地称作川中幼儿园。


自2012年创办以来,川中幼儿园经过9年的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开发出了太行山脚下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办园之路。


近日,教育时报记者一行驱车上山,深度探访川中幼儿园生态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生动实践,以期解开一种乡村幼教特色发展的范式密码。



秉承“活教育”理念,使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到应有的朴素状态


一走进川中幼儿园,教育时报记者便被眼前郁郁葱葱的植物、环境幽雅的教室、取材于山间田野的工艺品、眼睛放光的孩子所吸引,不禁发出疑问:“这哪里像偏远山村的学校?”


“当初可不是这样!”尽管时隔多年,但回忆起川中幼儿园创办时的情景,园长郭文艳依然动情,几欲落泪:“没电没水、没桌椅、没大门、没厕所,早上洗脸要端着脸盆到很远的工地上去接水……我们所有老师一起在四壁空空的教室里,汗流浃背地布置环境。”


生活的艰苦尚可以接受,可面对教育理念落后、办学资源紧缺、教具学具匮乏等状况,这群跟随老园长张青娥从城里上山来创业的青年教师犯了难:如何因地制宜开设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他们遍求名师、潜心钻研,最终确立了“秉持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实施生态教育,倡导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活动、教育即唤醒”的办园理念。据郭文艳介绍,“活教育”的精髓有三点,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观,二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三是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观。



“对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我们并没有照搬,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运用。”川中幼儿园教师宋琪告诉教育时报记者。他们结合乡村孩子的特点和本地的自然资源、乡土资源等,对陈鹤琴的理念、思想进行了新的本土化的解读和阐释——


“教育即生长”不仅包括幼儿的成长,而且包括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教育即生活”提倡在生活中教育、基于生活进行教育、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教育,使幼儿真正处于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的世界里,充满活力地成长;“教育即活动”主张坚持采用参与式、实践式、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教育即唤醒”意味着不仅要唤醒孩子们内心“善”的种子,而且要唤醒教师的成长动力、家长的教育意识。



立足乡土文化、实施生态教育,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幼儿成长的“活教材”


在此理念引领下,川中幼儿园遵循规律、回归朴素,构建起了适宜幼儿发展的生态教育园本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自主自由的社会公民。



首先是挖掘乡土资源,形成了“自然教育”主题课程。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乡村幼儿园虽然缺乏现成可用的资源,但是山间田野、河道密林随处可见的农作物、树叶、干树枝、石头,乡土文化、农耕技术、四季变化等,这都成了川中幼儿园孩子学习、体验、成长的独特而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老师、家长一起开垦的60亩生态种植园里,川中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体验红薯、花生、玉米、葫芦、豆角、韭菜等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的全过程,还与老师一起创编了一系列儿歌。如《草木灰》:草木灰,钙钾肥,杀菌消炎灭虫害。一颗红薯一把灰,红薯能结一大堆。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既锻炼了身体、享受了劳动的快乐、习得了知识,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审美情趣。



比如,在“玉米皮”课程学习中,秋收时节,川中幼儿园的老师们来到地里、村民家里收集玉米皮,之后经过挑拣、熏蒸等处理,就可以让孩子们拿来做各种创意手工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玉米皮变成了拖鞋、靠垫、盛开的花朵,等等。



在“插花”课程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山上的野菊花、枯树枝、蒲草,废旧纸箱、玻璃瓶、皮筋儿,等等,进行各具特色的花艺创作,提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石头”课程学习中,孩子们用从河滩上捡来的石头画画、比较大小,于是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乌龟、恐龙蛋、小汽车便诞生了。



在“纸箱”课程学习中,各个班级的孩子们进行创作比赛,海底世界、动物世界、花园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场景,尽显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



像这样生动的教育主题课程实践案例,还有很多。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升。在他们灵巧的手中,落叶变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废弃的竹帘变成了风筝的龙骨,废弃的水壶变成了滋养生命的花盆……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既绿色环保,又降低了教育成本;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又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其次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文化教育”主题课程。比如,为了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文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川中幼儿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发了元旦课程、端午节课程、重阳节课程、年课程等。



再次是利用身边人的故事等资源,开发了“素质教育”主题课程。采访过程中,记者总能在课间听到孩子们吟诵的儿歌。比如,为了引导孩子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而创编的儿歌《门卫爷爷本领大》:一把钥匙手中拿, 铁面无私把门把,有序进出为了娃,门卫爷爷本领大,娃说爷爷辛苦啦……


心手相牵、家园共育,让健康、自信、乐学的孩子多起来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家庭也需要深度参与。因此,川中幼儿园还构建了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家园共育课程体系,以幼儿教育带动家长教育,以家长教育辅助幼儿教育。


首先,在充分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家长需求的基础上,川中幼儿园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阶段张贴在教室外墙上,邀请家长与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践行,培养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其次,川中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引导家长学会以身作则,并让孩子来监督、约束家长的言行举止。再次,川中幼儿园通过家访、个别交流、亲子活动等拓展沟通渠道,增强家园共育的凝聚力、向心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不仅孩子的成长看得见,而且家长的变化也有目共睹。采访过程中,川中幼儿园教师房玉苹向教育时报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2013年6月的一天,当她一大早起床拉开窗帘时,隐约看到自己班的种植园里有一位老人、一位妈妈、一个孩子。她来不及多想,立刻跑下楼直奔红薯地,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班里孩子小雨的妈妈和年已六旬的姥姥,带着自家拱犁前来帮忙除草呢!房玉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房玉苹说:“其实在川中幼儿园,像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很多。”



家长如此理解、支持,老师如此用心,学生怎能不健康快乐成长?采访当天,教育时报记者见到了几位回到自己幼年时期的成长乐园——川中幼儿园,看望恩师的学生付钰婉、蔡航、傅家旺。他们如今已是八年级的学生,见到教育时报记者也不怯生,回忆起幼年时光,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自信、幸福的笑容。


教育时报记者的问题刚说出口,付钰婉便迫不及待地回答:“在川中幼儿园学习,真的很快乐,课程丰富多彩,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培养了我们很多兴趣爱好。尤其是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的提升,让我在小学期间一直担任班长。”



大班孩子家长牛新荣、牛亚飞、丁丽萍,也一一向教育时报记者讲述了两年多来发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的变化:


城里孩子有的教育,我们家孩子也有;城里孩子没有的教育,我们家孩子还有。”“两年多来,孩子各方面都在进步,我们参加了川中幼儿园组织的很多亲子活动,比如关于劳动节、妇女节的,都有很大的收获。”“别的一些幼儿园老是急着教给孩子小学才学的知识,但我们并不着急,川中幼儿园的孩子的综合素质一点儿也不差。”


有什么样的耕耘,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川中幼儿园的老师们以精神贵族的姿态,守望着一方乡村幼教的桃李春风,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川中幼儿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河南教育名片、河南最美校园、新乡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



“正是秉持‘人之为人’的、朴素的‘活教育’理念,川中幼儿园的生态教育园本课程才发挥出了强大的育人力量,让健康、自信、乐学的孩子日渐多了起来。”采访尾声,郭文艳这样总结川中幼儿园生态教育园本课程创新开发的生动实践。


对于川中幼儿园的

生态课程探索实践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系教授刘晓红

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源自生活,为了生活


“模仿、创新、超越、回归”是川中幼儿园发展的轨迹。川中幼教人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实践为蓝本,在模仿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生态教育之路;创生了一系列生态教育良性循环模式,遵循自然、秉承有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晓红(左一)在川中幼儿园主持《陈鹤琴文集》读书会


遵循自然体现在教育资源和材料“源于自然”,教育方法“遵循自然”,教育途径“在自然中”。大自然丰富的资源是最珍贵的学习素材,葫芦、树叶、石头、野花、纸箱、酒瓶等和各种废弃物在川中幼儿园都成了幼儿最好的课程资源。同时,在川中幼儿园,推铁环、踩高跷、丢沙包、跳绳、攀爬、玩沙土是幼儿最喜爱的户外活动……


秉承有机性体现在城乡有机结合、家园有机合作方面。比如,通过参加上山、进城“留学”和果蔬采摘活动等,城里的幼儿体验到了乡村的自然情趣、风土人情,山村幼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城市生活、多彩世界。



教师、家长、幼儿通过乡土资源、乡土课程、乡土情怀等,构成了良性互动循环的教育生态链。“教师引领家长——家长影响幼儿——幼儿成就师长”,教育本来的样子就是如此纯粹、简单,就是如此和谐美丽、充满生趣,令人向往。


可持续性体现在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是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川中幼儿园正是秉持着“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才得以让乡土资源、生态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幼儿心灵成长的丰富营养,才得以走得更远、更好,成为太行山脚下一张亮丽的乡村教育名片。



优质的幼儿教育靠的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默默无闻的奉献;靠的不是目中无人的作秀,而是坚定以幼儿为本的信念;靠的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而是成就孩子的平台。


这些,川中幼教人都做到了。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内心的执着与坚守。走近他们,品读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作为、理解他们的初衷、领悟他们的课程、学习他们的品质,实际上也就是感受“一群喝着西北风的精神贵族,究竟是如何默默守望着一方乡村教育的春天的。”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了解以往《教育时报》

对川中教育实验的相关报道

↓↓↓


全国仅此一家幼儿园有附属大学,究竟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世上的浪漫有千万种,今夜我们只爱这一种|一群幼儿教师的传奇故事


“六一”还能这么过,你绝对没有见过!


逆袭!这里的农民在家门口上大学,授课的竟是幼儿园的老师|来看看全国首所幼儿园附属大学长啥样


空前!一所山区学校搞出了影响全国的教育实验!



第16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

“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观摩研讨会

详情介绍

↓↓↓



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所山区幼儿园经过9年的实践探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写下一个个传奇故事,6月10日至11日,第16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观摩研讨会将在第7届河南教育名片——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举行。


届时,让我们相聚壮美太行山下,分享“川中教育实验”的无限可能,共谋乡村振兴大计。


  会议地点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


  报到时间  


6月10日上午


  报到地点  


八方丽都商务酒店

(辉县市南寨镇北寨十字向东)

订房热线:0373—6221666


注意事项:

1.由于会议地点公共交通不便,建议参会人员尽量自驾前往。


2.为预防停车不便,会务组将统一租赁车辆接送参会人员往返报到酒店住处与会场,建议参会老师选择报到酒店入住,食宿费用按照会务组与酒店最低协议价由参会人员自理。


  会议日程  


6月10日下午

开幕式

幼儿园组合报告

园本课程展示

河南师范大学刘晓红教授主题报告


6月10日晚上

川中社区大学7周年庆典晚会


6月11日上午

川中社区大学学员座谈会

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主题报告


  主  办  


河南教育新闻中心

教育时报社

辉县市教体局


  承  办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



  协  办  


“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号

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活动系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任何费用。参会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有意参会的老师,即日起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报名内容:您的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同一学校报名,留一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即可。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联系人:方老师

咨询电话:15936235805

                   0371-66342359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王帅民



推荐阅读



◆ 重塑学校育人生态,让“教是为了不教”照进现实!


 引人深思,又让人大笑,这场专家报告太有料!


 坚持15年,跨越三个时期,这项重磅成果“揭秘”惊艳全场!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