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袭! 这里的农民在家门口上大学,授课的竟是幼儿园的老师|来看看全国首所幼儿园附属大学长啥样

课改导刊 教育时报 2019-06-24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时报君有话


当下乡村经济与文化的落后,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农村涌进了大城市。少了年轻人和孩子的乡村,也就少了活力与生机,日渐衰败,乡村在人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乡土文化的失去,是乡村教育困惑的根本原因。


今天,时报君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执着于平民教育与乡土重建、感动了无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传奇故事。


同时,时报君最想把这首“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送给这个传奇故事里的每一位教育人,正是因为他们不畏渺小、顽强盛开,才把最美绽放给了我们。




郭园长和孙教授的大会发言,把全国幼教人和专家感动得一塌糊涂。


3天的会议,最后的这一场报告让我多次潸然泪下,在我的脑海里,奉献、情怀、大爱、责任……这些词时时跳跃出来,我的心灵由此经历了一场洗涤。


孙教授的报告,令很多人动容,也启发着学前教育人。对本次年会而言,独一无二,甚是珍贵。



6月13日上午,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两位专家的组合演讲,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幼教专家、园长、老师近3000人的5次长时间的鼓掌。演讲结束后,整个报告厅都沸腾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 李季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等学前教育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授冯晓霞说:祝贺孙老师、文艳园长演讲成功!你们的实践和思考一定会启发大家站在一个新高度看待学前教育的价值!



做演讲的,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一位是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性幼儿园、辉县市西平罗乡川中幼儿园园长郭文艳。他们共同讲述了川中社区大学四年的成长故事。


河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刘晓红教授兴奋地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我因工作未能到成都开会,却在13日大会演讲一结束,就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李燕教授、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泽东老师、广西师范大学王军利老师、洛阳师范学院杜燕红老师的微信消息,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川中幼儿园创办社区大学的高度认可和敬佩,有机会一定要到川中来看看。



2018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可以说是全国学前教育界两年一次的盛会,代表着学前教育界的最高学术水平。一所山区幼儿园能在全国最高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演讲,并引发强烈反响,这都源于2014年5月30日揭牌成立的川中社区大学


乡村教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


58岁的农民冯社群,多年来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自己能像儿子一样上大学。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他不仅上了大学,而且大学就在自家门口。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帮冯社群实现梦想的就是川中幼儿园。



2013年,孙庆忠到辉县进行乡村教育基本现状调研,结识了川中幼儿园的园长张青娥。当他得知很多老师和村民对知识渴望、对大学向往的心声时,很受触动。他向张青娥提议,在山区开办社区大学,让家长和老师们圆大学梦。这一建议正好与张青娥家园合作的思路高度一致:教育家长、改变家长、引领家长、服务家长,最终解决制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瓶颈——家长何去何从的问题。川中社区大学便在怀揣着乡村教育梦想的追梦人手里拉开了序幕。



川中社区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社大从创办之初,就明确了它的属性:社大既不是家长教育学校,也不是农民技术学校,而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


2014年,第一批学员有80名。课程仅有国学知识、舞蹈、美工、生活与健康4门课程。半年后,他们进行了研讨并重新规划,把课程增加到了16门,再加上孙庆忠和刘晓红等专家课堂,课程最终设置为24门。



社大的讲师由一支义工团队来担任。义工团队里,既有孙庆忠、刘晓红等大学教授,还有川中幼儿园的二十几位年轻的教师们。他们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唤醒山区百姓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造社区大学的幸福课堂,让学员拥有既体面又有尊严的幸福人生。



2015年,张青娥因病去世,郭文艳接任园长和社区大学校长。在孙庆忠的引领下,以幼儿园为依托的川中社区大学,已经辐射到周边11个村落,有252位村民走进了社大的幸福课堂成为大学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28bm4h0o&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年一度的社大周年庆典晚会,是社区大学十几门课程成果汇报展演


生命的悄然变革——平民教育与乡土重建的梦想正在实现


姬换香是一位两个孩子的90后年轻妈妈,她说自己的生活是无悲无喜、无欲无求,别人一年有365天,而我却一天有365遍,单调重复、没有自我。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她,面对孩子的教育,不知如何是好。我就像拿一个锄头在雕琢一块玉,这就是我的生活。她哭着说。但社大学习改变了她,生活变得明朗起来、幸福起来。



社大学员中,既有90后年轻的妈妈,也有年过六旬、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社大课程让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味生活赋予的意义,让他们知道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收获者、享受者。他们从握着锄头、打着麻将转向拿起画笔、编织着作品,从心里没底的自卑到登台表演的自信,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意义、有品质的生活。



学员丁丽萍说:社大上的第一节课是侯兆川的自然风光。它让我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原来自己住的山沟沟也是片神奇的土地,不禁为此而自豪。第二门课是听起来挺深奥的心理工作坊。老师会安排各种小游戏,增加彼此间的互动,让整个氛围充满快乐。我们相互倾诉着自己的心声,突然间觉得生活不再沉重了,日子变得更加欢乐起来。



我很内向,嫁到这里10年了,平时很少跟人说话,邻居们都不认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想回家用手机看电视剧。来到社大后,认识了很多大爷大妈,还有很多宝妈姐妹们。我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学员常春梅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60多岁的学员刘玉昌大爷说:退休后7年没有在公众面前发言了,被选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的前天晚上真是一个不眠之夜,绞尽脑汁写好了发言稿。发言过后,才松了一口气,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甜蜜幸福。




曾经的班长,现在自己创业的学员郎晓云说:我们这些伸开手都有老茧的普通老百姓,除了种地就是在家里围着锅台转。社区大学真的把我改变了,以前心情不好时就去麻将桌前发泄,每天打麻将、种地、做饭,就是没有学习。是社大把我们一个个变好了,家庭变好了,教育孩子的态度也跟着转变了,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生活啊!



社大激发出来的潜能不只让农民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环境,更是让更多的农民在自身发展中重获乡民社会中的团结互助意识,激发起了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努力改变自我继而改变生活的愿望。这才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当整个乡村都处于愿意去思考、去实践、去学习、去关爱他人的氛围中时,幼儿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川中社区大学正在成为乡村的中心,社大的讲师已经成为乡村的灵魂,他们正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周围的一大批村民,乡土重建的梦想正在实现。


一群精神贵族们的自我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川中社区大学之所以得到农民们的爱戴,是因为有一支喝着西北风的精神贵族义工团队——川中幼儿园的教师们。



川中幼儿园位于辉县市的西北部,四面环山,地理位置偏僻、物质条件落后。要想在这里办好社区大学,年轻的川中幼教团队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他们在做好幼教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社区大学的教学任务。教师水平有多高,川中社区大学就能走多远,只有教师成长了,社大才能够立得稳,所以教师成长是第一步。为此,孙庆忠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五步成长计划:第一步,写观察日记;第二步,从书中寻求方法,激发读书愿望;第三步,学会读书,梳理学术观点;第四步,激发写作欲望;第五步,出版教育教学专著。



去年社大三周年庆典时,当教师张靓把厚厚的一本黑皮笔记本摆在大家面前时,在场的人发出一片赞叹!整整半年的观察日记,她没落过一天。有对孩子日常生活观察的记录与反思,有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若每篇500字,180天,可就是近10万字的教育随笔!我今年35岁,5年后我40岁的时候,一年两本,希望我能拿出10本这样的教育笔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张靓说。



今年6月1日社大四周年庆典时,教育时报记者拿到了第三辑《川中社区大学年刊》。一年一本,一本20-30万字。30多万字,我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素材,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能写。房玉苹回想起编辑第一辑年刊时感慨地说。


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参与出书,并且是第二次。这个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无比的快乐与幸福。”宋琪说。“相对于前两辑,第三辑年刊的编辑,我们多了些许的自信。我更明白了年刊的意义,它不再是我们成长经历的见证,而是成为了我们抒发心灵、表达情感、促进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李素美如是说。



孙庆忠给川中幼教团队布置了读书任务,要求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共同阅读《陈鹤琴文集》,并写下读书笔记。一年后的读书分享会,他请来了刘晓红做主持,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醒东、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肖广军做现场指导,成就了20位山区幼儿教师用一年时间对话大师陈鹤琴的佳话。


孙庆忠就像带研究生一样带领着只有中师学历的年轻团队成长,每一个人都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重新发现自我存在的意义,实现了自我成长。


四年中,这群精神贵族,离开城里的家,来到山区,除正常教学外,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做社大的工作;没有分文报酬不说,甚至还要从自己的口粮里省下钱来办社大,他们为的是啥?


社大的每个人都去播撒爱和幸福的种子。大家努力改变自己,并尝试影响他人,实现生命的悄悄变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郭文艳说。


社大的义工和学员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形成很强的团队凝聚力。每个人都是一团幸福的小火苗,努力地去感染着周围的乡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曹菊芳说。



社大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任何人走进来都会因温暖而变得自信,从中得到自我提升并寻求到幸福的价值。把心中的爱传递,接力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来体验这个神奇的魔力。王彦说。


刚刚获得新乡市十大最美教师的余兰说:在22岁的时候,我遇到了川中,遇到了社区大学,认识了孙教授。我第一次给爷爷奶奶们上课、第一次参与庆典、第一次写文章出年刊…… 再过10年20年忆青春时,我努力的人生,不一定完美,但一定精彩!


自我成长和价值的实现,使得川中幼教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幸福感。



教育时报记者手记


辉县川中社区大学的传奇故事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反响,被专家们称为学前教育界的一股清流。其原因,一是大家震惊于一个小小的山区幼儿园,一群柔弱的幼儿教师,却办出一所社区大学。二是在当今教育功利化、名利化的趋势下,还有像孙庆忠和“文艳们”这么一群人不为钱不为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广大教育同人。三是长期以来,大家都是在围绕学前教育本身进行研究,最多也是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很少会想到一个幼儿园可以做乡村教育、做社区大学,来影响周边农民们生活的事情。


川中社大的实践,值得我们思考:一是重新思考学前教育的功能。幼儿园除了教育功能,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服务功能?川中幼儿园不仅把孩子教育好,更多的是通过社大来教育家长、服务家长,最终引领家长自我成长,实现生命的悄悄变革。二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感建立的机制是什么?不少的幼儿园与家长关系是不平等的,要么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要么是讨好式、迎合式的关系,或是象征性地做一个讨论、完成一项任务。但在社区大学,家长们是发自内心地信任幼儿园、尊敬老师,愿意去替老师分担一些任务。三是关注学前教育一定要视野开阔,甚至可以跨界交流。如孙庆忠就是做社会学研究的。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各个学界之间可以相互打通、相互借鉴。


川中社区大学的创办具有开创性与突破性,开了幼儿园办大学的先河。同时,它又具有更强的探索与创新的意义和引领的作用,他们以小手拉大手、幼儿教育拉动乡土重建的创新性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烈的先锋精神。因此,在连续6年跟踪采访之后,教育时报记者更想把它称为先锋教育实验,希望它能为当下的乡村文化重建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时报君有约


每年的6月1日,一年一度的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川中社区大学周年庆典,会在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的广场举行。川中社大,明年将迎来5周年庆典。


6月19日,一场“为爱奔跑,向幸福出发”3公里跑步活动,拉开了川中社区大学5周年庆典准备的帷幕,20多名社大义工和社大学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7月15日一大早,郭文艳带领着团队骨干成员,来到了河南师范大学刘晓红的办公室,从早上8:30到下午3点,热烈讨论未来幼儿园和社大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年内需要做的工作。


明年5周年的庆典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惊艳,时报君非常期待!在这里,时报君提前近一年的时间跟你相约,让我们共赴这场太行山里的浪漫盛宴!



川中社区大学相关报道

“六一”还能这么过,你绝对没有见过!


世上的浪漫有千万种,今夜我们只爱这一种|一群幼儿教师的传奇故事



来源:《教育时报·课改导刊》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红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教育时报”。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