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陈钢:创业公司的战略
编者按
和君商学院必修课围绕“国势+产业+管理+资本”的逻辑进行,在刚刚结束的和君商学院十届第五次大课《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结束后的作业评比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值得阅读、借鉴的作业,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作
者
简
介
陈钢:
和君10届深圳学院深圳7班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攻读EE硕士学位。拥有多年互联网/IT企业高层管理经验,擅长互联网产品运营和新媒体营销、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
在硅谷OSIsoft公司任职高级工程师4年后,回国创办互联网公司锐驰互动科技获得顶级风投投资,带领团队运营过近千万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创业公司的战略
作者:陈钢
一、前言
王明夫院长在这堂大课上为我们阐述了企业经营升级的必由之路,是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促使了企业的不断成长。其中,课前秀中的一张图,为我们完整展示了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从一些具体案例,更真实地来感受一个企业从创业伊始,到发展为一个完整形态:一个全球化、跨行业、多元化矩阵管理模式的上市集团企业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是如何助推企业一步步成长的。
二、从0到1阶段
如果我们拿一把放大镜,来观察从0到1阶段的初创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早期阶段的公司发展根本不是如课堂中呈现的市值增长曲线一般平缓上扬,真实的曲线如YC的创始人Paul Graham描述其实如此: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在产品、商业模式、市场需求都未被验证的情况下,只有4F(Founder、Family、Friend、Fool)、专业天使投资人才有可能提供风险投资为初创企业发展所用。而初创公司在这个阶段最佳战略就是运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快速通过创造MVP(最小可行化产品)来验证产品或者服务的可行性。由上面的初创期企业发展曲线可以看到,由于资本市场在这个阶段基本是对创初创企业大门紧闭的,除非能够融到种子或者天使投资,不然初创企业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试错时间周期,从而在经历死亡之谷和不断的pivot转型之后,能够最终找到一个得以验证的商业模式,从而走向发展的正轨。
案例一:腾讯
1998年,腾讯创始人“五虎将”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凑了50万一起创业。腾讯成立第一年试错阶段,马化腾们通过设计“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和接外包服务,勉强维持着公司的运转。直到1999年初从国外的ICQ上得到灵感,推出了中国版的OICQ,腾讯的产品才获得了百万互联网用户的青睐。然而,过快的用户增长,导致服务器支出大涨,快速消耗了腾讯初期累积的资金。1999年底,腾讯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这时候的腾讯,燃起一丝希望之火后,却又快速坠向死亡之谷。若不是资本在这个时候出了手,我们可能就无缘看到日后中国互联网霸主的产生。
命运之神眷顾了腾讯:IDG和李泽楷的香港盈科联手为腾讯注资220万美元。这笔救命钱为腾讯赢得了更多时间,直到2年后腾讯通过飞速发展的QQ在电信增值业务上获得了盈利,继而通过QQ会员等业务彻底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总结:在从0到1的阶段,创始人是否能够创造出得到市场充分验证的产品,打造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可见,资本能够大大延长这个周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三、快速发展阶段
初创企业在这个阶段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创新型的产品/服务要么在一个蓝海市场高速成长,要么在一个红海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不断抢夺行业领先者们的市场。这个阶段涵盖了大量从A轮到Pre-IPO的企业,它们中成功者的估值成长曲线大体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佼佼者随着企业业绩不断得到验证,估值曲线不断增长,资本持续看好并投入,企业获得大量资本助其发展直至获得行业龙头地位;有的企业估值曲线甚至可能过度陡峭,形成一定程度的泡沫。
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就是大部分初创企业在这个增长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竞争阻力;或者与初创期相比,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高速增长无法继续维持。这部分公司很快便遭到了资本的抛弃,估值飞流直下,其估值增长大概如下图所示:
案例二:WeWork
全球领先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自从2010年创办于纽约的Soho区之后,一个月便实现了盈利,一年之后累积了1000名会员。其打造的独特的联合办公模式比起Regus等传统的商务办公租赁公司,更适合当前全球创业创新的大潮。其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资本持续看好WeWork。从创办至今,WeWork共获得了一级市场13轮融资共计98.5亿美元(如下图所示),估值达208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很多美国的上市房地产企业。
WeWork对于资本的良性互动堪称初创企业里面的典范,每次融到钱后,WeWork就先从入驻自己联合办公空间的企业里找7-8家投资5-20%的资金,剩下的钱再成立REITs基金购买不动产。所以WeWork本质上已经不是一家“二房东”公司,而是一家颇具竞争力的股权投资公司和资产证券化的房地产信托公司。
案例三:Jawbone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美国著名的智能手环制造商Jawbone自从1999年成立,一共获得了近10亿美元巨额投资,曾经在2015年估值高达30亿美元。然而正如先生所讲,在估值最高的时候,Jawbone既没有利用这个资本市场优势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蓝牙耳机产品,也没有准备好新一轮的增长,反而浅浅切入的蓝牙音箱业务四面树敌,最终被资本和市场抛弃。
总结:高速增长阶段,资本仅仅是锦上添花。行不行,还是企业自身决定的。
四、成熟阶段
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企业往往已经在行业里站稳了地位,经历着从产品经营升级到资本经营的过程。从IPO开始,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真正认可,随后而来的增发、并购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一轮轮的行业内并购整合中,其规模优势凸显,效率不断提升,业绩越来越令人惊喜,市值不断增长,曲线大概如下图所示:
案例四:3G资本啤酒行业整合案例
一家巴西本土的啤酒公司如何一步步通过资本并购和行业整合,在26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多元化啤酒集团?创办于1888年的Brahma博浪啤酒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巴西国内两大品牌之一,1989年博浪啤酒被加兰蒂亚投资银行收购,并在10年后与南极洲啤酒合并为美洲饮料,成为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啤酒公司。美洲饮料于2004年继而被比利时英特布鲁并购后,反向控股了后者,组成了世界最大的啤酒集团。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行业的整合仍在继续。新集团英博于2008年蛇吞大象,以举世震惊的520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安海斯-布希,2015年以1055亿美元收购了排名第二的南非米勒。从下图2014年全球啤酒市场排名可见,至此,百威英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啤酒行业霸主,垄断了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
整个世界啤酒行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呈现出一股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大势。其背后操刀者就是美国3G资本的3位创始人,数十年来他们坚持独特的原则:精英治理、削减成本和不断改进,完成了从一个排名落后的地域小玩家到一个千亿美元的全球行业霸主的演变。至此,这已是一家企业能在一个行业取得的最大成就。
总结:成熟阶段的特点就是谁能够像3G资本一样运用资本有效整合行业,谁就能笑到最后。在成熟阶段的企业家,同时往往也是一个投资家。但是企业本身已无法单独决定胜负,资本市场,已是企业竞争的制空权。
六、多元化阶段
能走到多元化阶段的企业,至少应该在一个行业已经获得了强大的竞争力,甚至已经通过IPO、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获得了企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在该行业增长接近乏力,或者走向衰退之前,利用前一轮增长累积的资金、品牌、人才等资源,开始通过并购整合进入多元化增长阶段。如先生所说,在这个阶段持续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产业和市值两条曲线的不离不弃、形影相吊、相生互动、螺旋上升,正如下图所示:
案例五:汤姆·墨菲创办的首府广播公司
看多了思科/红杉、巴菲特的案例,我们来看一个不那么常见的case。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汤姆·墨菲在20世纪50年代加入一家苦苦挣扎的高频电视台后,陆陆续续收购了3家小型电视台组成了首府广播公司,之后20年陆续收购了另外2家高频电视台和几家广播、出版公司,最终达到了美国FCC所允许的最大限额。之后,汤姆把增长的注意力转向了报纸行业,收购了4家大型报纸出版商。接着再进入新生的有线电视行业,并于1986年向巴菲特融资35亿美元收购了ABC,被当时《华尔街日报》称为“小鱼吞巨鲸”。直到1995年,70岁的墨菲把公司以190亿美元的天价卖给了迪士尼。下图展示了首府广播公司同期收益远远高于业界和标普500指数的水平:
他就是被誉为巴菲特导师的汤姆·墨菲,一个在29年内创造了204倍收益,横跨电视、广播、出版多个行业的伟大商业奇才。汤姆奉行去中心化、节俭至上的经营哲学,始终寻找如“狐狸”般有着新颖视野,年轻而富有才华的人才来管理收购的公司。但与其说汤姆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一名顶级的资本配置者。他避免进行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支付最低红利,很少发行股票,积极利用杠杆,经常回购股票,并且总是能以低价买到优质的企业,进行高效整合。
总结:多元化阶段的企业家其实已经与投资家无异,或许我们可以用“企投家”这个新名词来形容他们。企投家们往往已经从日常的企业经营中解脱出来,不断地买买买,整合优质资产,企业的市值获得持续增长,最终成为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集团。
企业发展的4个阶段和5个案例,真实展现了和君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值得回味。
作者说:
我们每一个人不妨问问自己:
你所在的企业正处在发展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你有没有想过这辈子所在的企业会经历哪些阶段?你如果是在创业,你会务实如汤姆·墨菲般在适当的时机把公司卖掉,还是梦想如马化腾般打造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
这些问题,答案可大可小,无关对错,只关乎人生理想和境界。
不妨分享你的答案,愿与和君学友们共品味。
和君同行,人生风景。
往期回顾
分享 | 钟志:基因航母该如何利用资本撬动万亿基因产业?——华大基因产融互动探讨
编辑|和君商学院第十届北京学院北京24班 李柯
和君商学院第十届北京学院北京19班 刘学玲
在奔跑中调整姿态,戳此了解和君商学院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和君商学院网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