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下载查看文末)


部编版 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

部编版 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
人教版 小学PEP三年级-六年级英语上下册 教学资料汇编
外研版3起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外研版1起点 小学英语12345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精讲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朗读+知识点+图文讲
第2课《祖父的园子》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
第3课《月是故乡明》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
第4课《梅花魂》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

口语交际1《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知识点图文精讲

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知识点图文精讲
 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图文精讲
第二单元
第5课《草船借箭》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

电子课本

课文朗读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二、多音字

结jiē(结实 结巴)jié(结束 蝴蝶结)

折zhé(折断 )shé(枝折花落)zhē(折腾)


三、理解词语

筛:斟(酒)。

但凡:凡是。

哨棒:文中指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吓唬:使害怕;恐吓。文中指武松认为店家拿大虫来恐吓他。

诡计:狡诈的计策。文中指武松认为不能过冈是店家的计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文中指武松的手脚软弱无力。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文中形容武松酒力发作后走路时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

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五、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7.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8.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六、课文主题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武而又机敏、无畏的英雄性格。

图文解读




6.《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读bó时,多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3.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冈(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冈(1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武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法理解呢?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

2.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晌午),这时他感到(肚中饥渴),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不过,酒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店家说这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那么武松信不信呢?(不信)于是,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

四、小结。

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然而武松还是不信,所以,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那么,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府榜文,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

思考: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喝了酒胆子大、他本来就不是胆小鬼、好面子)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

2.很快,武松酒力发作,这时,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虫如何攻击他?武松又如何应对?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三闪)

第一回合对阵,结果怎么样?(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剪不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前。”

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赤手空拳)如何应对?出示:“武松把半截哨棒……只剩下口里喘气。”

②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棒,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

四、小结。

 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而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才能读到这精彩刺激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The  End——
关注"中小学师生学习平台”,每日获取最新学习、教学资料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低年级期末复习归纳
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期中试题试卷
小学语文1-6年级整套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上下册教学资料
小学一年级-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卷
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上册看图写话+作文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1-6年级电子课本
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资料汇编
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
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小学数学(1-6年级上册)半期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英语:
PEP三年级-六年级英语资料汇编
PEP英语3-6年级电子课本教科书
PEP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册 知识点+范文+期末试卷
外研版3起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
小学英语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新起点、精通版、PEP)
外研版1起点 小学英语12345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 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
1年级-6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测试卷汇编
小学科学1年级-6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
1-6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期末试卷汇编

喜欢就扫二维码关注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