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图文微课+课件教案

点右边关注我→ 中小学师生 2023-02-12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





微课讲解






电子课本





知识点

1.(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2.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3.(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4.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力,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5.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一方面,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反法律。

6.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的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7.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我们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8.(法律)保护未成年的成长。

9.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10.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图文讲解





教学设计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判断,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2、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3、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

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2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

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   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是否有勇气。

3、案例:中小学生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四情景:六年级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

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

三、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

在校园外中,有各种潜伏的危险。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但如果危险一旦发生,将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

(一)拐卖、绑架儿童

为什么要拐卖儿童?为什么要绑架儿童?

为了钱,有的是因为自己本来没有小孩,想要小孩养老。

被拐卖的儿童一般去哪了呢?

人贩子拐卖儿童主要是将儿童卖到偏远地方,做别人的养子女,卖到工厂矿区里做苦力,有些还会被打残废,放在路边当乞丐,行乞赚钱。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人贩子拐卖的只是年龄更小的小孩,实际上在拐卖的案件里头,二、三十岁的大人也会成为被拐卖的对象。

绑架就是将小朋友绑起来,关起来,问家长拿钱,之后才能放人,有些犯人担心小朋友会透露自己的信息,可能会撕票,撕票的意思是,不论收不收到钱,都将小孩杀死。

人贩子有几种拐骗的惯技,需要同学们注意:

1.陌生人向你问路,你带不带?

2.陌生人说顺路将你接送回家,你上不上车?

3.陌生人拿饼干给你吃,你吃吗?拿果汁给你喝,你喝吗?

4.有人强行将你抓走,怎么办?

需要记得以下这些事:

1.记住家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     2.夜晚之前需回家

3.不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食物     4.不走人少的路

5.不离家出走     6.不一个人坐滴滴、的士

7.不去网吧、KTV      8.出现危险,往人多的地方去求助

9.打电话报警,要讲清楚地点,附近的建筑

(二)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怎样的?同学们应该已经有初步的概念。一般表现为索要财物、拳打脚踢,摔跤,揪头发,抓耳朵,掰手指,更严重的有拍裸照、动刀子。

我们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存在校园欺凌?原因很复杂,有的同学刚开始只是想用恶作剧的方式,整蛊其他同学,但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欺负别人的习惯;有的同学是因为模仿游戏、电视电影、手机视频,觉得这样很酷;有的同学是跟同学发生矛盾后,不讲道理,只用拳头,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觉得暴力可以引起别人的重视,由此获得自豪感。

但这些都是扭曲的想法,是错的,使用暴力在文明社会中是低等的行为,是违法的。

这几天,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件,很多成年人说自己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受过别人的欺负,而且不少人说当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导致事件的恶化。

为什么要及时处理呢?校园欺凌,往往是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对方是不是可以欺负,好不好欺负,这种试一试的心理,刚开始可能只是讲粗口的语言暴力,可能是推搡行为,可能是扔书包。当发现这个同学没有反抗时,就觉得可以继续实施暴力。有的同学会去反抗,双方打斗起来,但这个时候,对方就找更多的人,拿武器打回去,后果也会相当严重。

 

受到侵害怎么办?

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和老师呢?对方恐吓你不能告诉你就真的不敢告诉了吗?被欺负的事情,已经不是你们自己能解决的了。这事情是需要有其他力量介入才能解决。在成年人社会里,发生打斗的事件,也会报警,由警察去处理,校园欺凌跟成年人的打斗事件一样严重的,大人都要找警察去处理了,我们作为小学生也应该找其他力量介入去处理。

被人欺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有那么一些不幸,你爸妈小时候可能也有这种经历。你的爸妈,你的老师都会协助你去解决问题、调整情绪。

遇到欺凌行为,怎么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三)性侵犯

有部分同龄人或者是比你年纪大的人,可能会侵犯同学们的身体。他们有可能是陌生人,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是亲戚,可能是邻居,可能同学。

无论对方怎么哄骗你,都不要给别人触碰这个图上背心、裤衩的地方,不许碰!也不要在别人面前脱衣服、换衣服。不跟陌生人单独相处。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这也是重要的事情,得再说两次。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四)校园里打闹引发的危险

现在的校园伤害案中,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发生打闹。

校园打闹到底有多危险?

2016年,河南省桐柏县一间小学里,7名同学课间打闹,其中一人撞到桌角,伤到内脏,因为救治不及时,8岁学生死亡。

2017年,江苏省姜堰区的一间小学里,一名学生将同桌的凳子抽掉,导致同学脊椎骨受伤,休学一年,医疗费数万元。

那么课间应该怎样做好,才能防范风险?

1.不在楼道踢球、追逐打闹

2.不攀爬阳台、窗台

3.下楼梯不拥挤

4.小心使用剪刀、笔等文具

5.不拿教室里的清洁用具打闹

6.不冲撞教室门口、讲台、书桌

7.不从阳台往下扔东西

8.上体育课按老师要求使用体育器材

9.乘坐校车时不随意走动,不打闹

(五)毒品的魔抓伸向未成年人

相信学校已经向同学们讲过毒品的危害。吸食毒品后会上瘾,也就是想继续吸食,否则全身难受。当前毒品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是海洛因和冰毒。人在吸食海洛因后,会出现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当前毒品在国内大肆流通,毒品的魔抓已经伸向未成年人。毒品,是千万不能试的东西,一试毁终身。试了之后,你现在这种优质的生活就全都没了。民警常说:“染毒只要1分钟,戒毒却需几十年。”

今天一共给同学们讲了三个内容,我们回顾一下……

 教师总结

为什么要有法律、纪律?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因为有纪律,我们才能安全地成长。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在跟法律打交道。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作为小学生很难独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已的权益,可以在监护人的帮助下(代维权)或老师的指导下用法律来依法保护自我权益。我们要记得及时向家长、老师、警察请求帮助。





同步习题

一、 填空:

1、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 )、( )、( )等。

2、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 )、( )以及参与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 )

2、当遭遇侵害时,青少年一开始就要与歹徒作斗争!( )

3、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勇敢地说“不”。( )

4、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 16 周岁的 未成年人。( )

5、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对于规则,我们应该( )

A、想遵守就遵守 B、自觉遵守 C、需要时遵守,不需要就不遵守

2、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时,有人按门铃说他是抄水表的,我应该( )

A、马上开门,让他进来 B、不理他,让他一直按门铃

C、有礼貌的拒绝他,让他下次再来

3、春节间的一个晚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在陌生人说他是妈妈的同事,来拜访你妈妈,你该怎么办( )

A、让他进来 B、让他走 C、有礼貌地拒绝,说妈妈不在家

三、说说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1、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有人说是送快递的

2、放学回家看见陌生人正在撬邻居家的门锁

3、过斑马线时红灯亮了,这时没有车,妈妈拉你过马路

4、陌生人随意触碰身体的隐私部位

5、遇到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指纹 录音 证人证言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受教育权

3、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判断:1----5 对错对对对 

三、选择:1-----3 BCB

四、说一说

1、不理他,让他自行离开。

2、快上离开 悄悄报警

3、劝说妈妈等到绿灯亮时再过马路

4、立即向父母、学校、派出所报告

5、先掏出身上的零花钱,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找机会报警。


怎么获取全册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

领取方法1


第一步: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小学师生


第二步:回复关键词:0007

领取方法2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597.html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