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梆子《洪湖赤卫队》娘的眼泪似水淌 张惠云 河北梆子优秀唱腔欣赏会 非演出版 磁带转录

小小毛锥 毛锥存曲 2022-04-23


娘的眼泪似水淌

点点洒在儿心上

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讲

让孩儿仔细看看娘

我的娘且把心宽放

孩儿我虽受刑意志坚强

彭霸天回村来烧杀抢

娘你要多保重莫再悲伤

儿的娘不必太恸伤

擦干眼泪挺起胸膛

儿的心好似湖水浩荡

母亲你曾教儿人穷志刚

娘对儿常把往事讲

血海深仇一桩桩

那一年数九寒天大雪降

彭霸天夺取田地又抢占草房

一家人被赶在洪湖上

儿的娘生儿在船舱

湖上北风呼呼响

船头雪花白茫茫

一条破被似渔网

爹娘偎儿在胸膛

从此后一条破船浪里闯

为谋生计日夜忙

彭霸天抢走渔船撕破网

张牙舞爪把人伤

爹爹棍下把命丧

我的娘

我的娘带儿去逃荒

自从来了共产党

洪湖的人民才见太阳

生我是娘教我是党

乌云难遮日

敌人不久长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

血洒洪湖土更香

娘啊 儿死后

把儿埋在洪湖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 让儿常听洪湖浪

常看家乡的红太阳

常看家乡的红太阳

娘啊 儿死后

把儿埋在大路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 儿常听红军凯哥唱

儿看红旗迎风扬

娘啊 儿死后

把儿埋在高坡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祖国大地变新样

儿要看万里风云换沧桑

儿要看天下的穷人全解放

儿要看白匪彻底消灭光

张惠云,1941年出生在高阳县博士庄的一个梨园世家,这里是盖叫天、响九霄的故乡。张惠云的姨母是老生演员,母亲张凤仙学青衣,在日寇蹄踏中原、艺人居无定所四处飘零之时,正在山西运城搭班演戏的张凤仙产下一女婴,因生在运城,取名运花,这运花就是以后的张惠云。

这小运花自呱呱坠地,耳畔就是一片咿咿呀呀的喊嗓声。耳濡目染,她3岁便磕磕巴巴地说台语唱剧词,演出时偷听偷看,7岁时首次登台上演的,《三娘教子》产生了轰动,继而在安徽蚌埠演《女起解》连续两个月,“小坤角”红了码头。

解放后,张凤仙加入冀中九分社剧团,小运花随母来到定县。这是一个梆子、老调、秧歌三下锅的混合剧团。这为她博采众剧之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她学了《拾玉镯》,练了花旦身段功,学了《宇宙峰》,练了青衣的做派功,学了《打焦赞》,练了刀马的武功,在这里她遇到了评剧界名伶赵佩云,向她学了《打狗劝夫》、《小姑贤》,吸收了评剧咬字清楚的基本功,她以超强的吸收能力,夙兴夜寐,终于成为一个超群出众的人物。

1959年,对于张运花来说也许是终生难忘的一年,令她难忘的事就有四宗:第一,正在大连、沈阳演出的她接到省的调令,去当时的青年跃进剧团报到,因当时正在两地预售《牛郎织女》票,场次全排满,两个月后才到北戴河报到。第二,她结识了早已闻名的张淑敏,为日后的合作、相互映衬,二人成了河北梆子承上启下的领衔人物。第三,她拜认了河北省著名河北梆子艺术家刘香玉为师,将恩师的艺术功力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演唱之中,使自己的唱功更完美,更细腻。第四,在北戴河演出结束接见时,一位河北省领导建议她把名字改一下,经过集思广益改名张惠云。

刘香玉对于张惠云来说,可称得上严师,过去,凭着张惠云的聪明和灵秀,一年能背十多出戏,刘香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一出40多分钟的《夜宿花亭》足足让她学了3年,一句大安板“徘徊月下暗吞声”就教了她4天。经过此戏,推广他戏,触类旁通,使她的《断桥》、《打金枝》、《血手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10年文革,剥夺耽误了她的宝贵时光,1976年,迎来了她第二个春天。她的优秀节目《夜宿花亭》解禁,新剧目《洪湖赤卫队》被推出,《哪吒》用了她的配音,她的《大登殿》上了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她走到哪里,便把圆润清脆的唱声带到哪里,其艺术魅力征服了每场的听众。

在泊镇,张惠云主演的《陈三两》,一演再演场场爆满,张惠云不上场就退票。因“爬堂”跪唱还要蹉步,一下场膝盖青紫,不得已,只得将足球运动员的护膝罩在膝盖上。

在天津,《陈三两》久演不衰,观众追着转剧场,几十次的掌声谢不了幕。有位观众甚至将一块名牌手表从台下扔上来表示谢意。

在北京,她上演的《夜宿花亭》和《陈三两》,因气息通达,共鸣音准确,拉音、夯音发挥到极致,被专家誉为“金喉三两”,并将她拉到医院做了喉部检查,看其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在石家庄,庆祝河北梆子建院40周年大会大幕拉开,久未登场的张惠云登场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戏《陈三两》,演毕谢不了幕,加演《大登殿》还不罢休,《双错遗恨》再上,这一加就是50多分钟。

在香港,1986年,张惠云随团到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她原以为香港观众听不懂地方戏,意想不到的是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媒体对她的评价是:“高似行云,低似流水,细腻处似溪水涓涓千回百转,奔放处似长江奔流一泻千里。”

50载的辛勤耕耘,终于盼来了收获季节。

1977年,她主演的《洪湖赤卫队》获得了河北省电台颁发的“鸣凤奖”,相继省文化厅为她荣记一等功,省委、省政府授予她“优秀表演艺术家”称号。1992年,获得第三届戏剧节表演荣誉奖,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她没有忘记,那是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举办的建国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张惠云的《洪湖赤卫队》被安排在压轴唱位,她顶住压力,轻装上阵,精彩演唱,高潮迭起,最后加演了两段方才结束。

令她更难以忘记的是,1985年,张惠云随团到北京演出。这时正值全国第三届梅花节评选之际,河北省只有一个参赛者,那就是被誉为“国宝”的裴艳玲。张惠云不在参赛之列,然而无心栽柳柳成荫,张惠云的《陈三两》一上演,她那“脆、亮、甜、刚”的唱腔,立即引起与会者的关注,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林派秘书来查问有无录音磁带,团里星夜回石家庄去取,中国剧协破例为河北增加了一个指标。这样,在全国仅有的7个指标中,河北就占据了两席。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张淑敏走了,张惠云退了,退了的她仍不甘寂寞,用心浇灌下一代,担起了振兴河北梆子的重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